索引號: | 014207264/2025-02498 | 分類: | 科技、教育\科技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通政辦發〔2025〕9號 | ||
成文日期: | 2025-02-28 | 發布日期: | 2025-03-03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科技引領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科技引領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2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通市科技引領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辦發〔2024〕1號)精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科技引領養老產業創新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2025年,加快建設具有南通特色的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康養科技產業園2個,招引培育相關科技型企業60家,建設企業研發機構2家以上,建設研發測試公共服務平臺2家,打造養老科技產品展示體驗中心1-2家,完善提升養老科技應用場景10個以上。到2027年,支持實施養老領域科技項目30個以上,招引培育相關科技型企業超200家,創新產品在養老領域典型應用場景30個以上,養老創新生態和要素保障明顯優化,初步建成南通特色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技術攻關拓展產品供給
1.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將養老產業納入市級基礎科學研究與社會民生科技計劃項目支持領域,圍繞智慧養老、慢病綜合防治、康復護理等領域開展研究,每年支持科技項目10項左右。實施前瞻技術研發和“揭榜掛帥”攻堅計劃,重點突破康復干預技術、多模態行為監測技術、室內外高精度定位等關鍵技術。(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衛健委)
2. 支持智能機器人產品研發。積極對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發揮海安、海門等地機器人產業優勢,加快家庭服務、智能護理、康復訓練、智能監護、情感慰藉、休閑娛樂等領域機器人產品研發。加強醫療領域助老機器人攻關,聚焦咨詢服務、健康監測、癱瘓助行等開發醫療輔助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等產品,提升涉老醫療器械智能化、適老化水平。〔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3. 支持生命科學產品研發。深化與寶藤生物等龍頭企業合作,加強基因檢測、分子診斷等生物技術與老年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老年病早期篩查預防產品研發。推動生物制品研發,重點支持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核酸藥物、多肽藥物、抗體藥物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加強生物創新藥、生物類似藥、生物基原料藥等藥品規模化發展。加強老年常見病醫療器械研發,重點支持人造血管、心臟瓣膜、冠脈支架、人造骨骼等植入性和介入性醫療器械的研發,鼓勵開發MRI(磁共振)、CT高端影像設備等高價值醫療器械。用好“長壽之鄉”金字招牌,加強老年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研發。〔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4. 拓展其他養老產品供給。加強養老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以“1+4”醫產合作共贏戰略為基礎,搭建全市醫療、養老機構與養老科技創新企業常態化聯系機制,支持組建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共同開展產品研發和臨床試用。組織行業協會、高校院所、企業等制定、發布和推廣相關產品標準,征集、制定養老科技產品推廣目錄,支持新產品發布。〔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培育壯大養老創新集群
5. 招引培育創新企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緊盯細分行業研發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每年招引科創項目不少于50個。健全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加強對養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扶持力度,支持企業申報工信部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6. 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與康復輔具等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南通市康養科技產業園,爭創國家級、省級銀發經濟產業園區。支持崇川區聚焦“健康測評、評估—健康干預、管理—康復治療、醫療保健”抗衰老產業鏈條,依托市北高新區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研究院、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南通科創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快打造前沿生物技術、醫療資源和高新企業融合發展的生命科學抗衰老產業園。支持如皋市錨定“長壽科技?合成生物”核心主題,聚焦大健康產業,規劃建設長壽未來農業園,打造銀發經濟產業核心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加強場景建設與應用推廣
7. 科技創新+醫療。加快先進技術應用,探索打造細胞和基因技術、通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推進設施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按需更新改造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推進老年友善醫院建設,加快推動適老智能化病房改造,在先診療后付費、“一號管三天”、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健康惠民舉措中融入更多老齡友好元素。〔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8. 科技創新+康復。加快用藥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干預、失禁康復訓練等創新產品在康復場景中的應用。推動康復智能裝備個性化適配,依據患者康復進程與特殊需求,打造智能輪椅、移位器、智能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推動助聽器、矯形器、拐杖、假肢(機器外骨骼)等功能代償類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性與功能性提升。推廣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智慧服務站,建設社區養老科技產品展示體驗店,到2025年,打造1-2家養老科技產品展示體驗中心。〔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市殘聯,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9. 科技創新+居住:以科技措施提升老年群體宜居環境,建設智慧養老院,發展社區“虛擬養老院”,打造宜居頤養專業住區,提供多層級、連續性、全場景的智慧康養服務。將老齡友好科技措施納入改善型住宅建設體系,推進既有建筑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群體居住體驗。健全物業管理機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強“住宅—小區—社區—城市”多維度智慧養老服務供給,實現從“老有所居”到“老有優居”的轉變。〔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房投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10. 科技創新+護理。全面推進南通“數字護聯網”建設,將“互聯網+護理服務”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病床、延續性護理等服務有機結合,提升護理工作效率,強化護理服務供給。支持新型設備在護理領域的落地應用,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等引進移動護理工作站、遠程監護系統、護理機器人等,加快可穿戴與感應設備、自動配藥與智能給藥設備等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推動護理行業智能化水平提升。〔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要素保障
(一)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健全基本養老服務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加強產業基金對養老產業項目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金助力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長期護理保障體系,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補充護理保險,推動實現多層次服務保障。探索建立長期護理基本保險和商業補充保險輔助器具目錄,逐步擴大生活照料類輔助器具范圍,滿足失能人員多樣化、個性化護理需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加強人才隊伍引育。發揮人才隊伍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力招引智慧健康養老、健康醫藥領域高層次人才項目,支持科研人才在養老產業領域開展相關活動。加強院校聯合培養,鼓勵南通大學等在通高校建立建強醫學、康復護理等專業學科,支持校企合作開展養老產業產教融合項目試點,提高養老服務人才專業化水平。健全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持續優化養老護理專業職稱評定、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認定等工作,打通養老科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責任單位:市委人才辦,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南通大學,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構建數字要素支撐。加強“通城養老”綜合為老服務平臺建設,集成完善各類涉老功能應用,到2027年,實現每年服務老年人超600萬人次。依托本地區老年人疾病譜,探索構建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數據模型,強化數據價值的開發、利用、挖掘和延伸。加強技術活動監督,做好老齡人口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安全防護和風險控制,建立老人可信任的數字環境。實施“智慧助老”行動,依托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大學等,開設“銀齡數字課堂”,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2025-2027年年均培訓老年人4萬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數據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本行動方案由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協同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協同配合。各板塊、園區建立科技養老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完善工作推進體系,強化土地、金融、政策等要素供給,形成發展合力。
附件:1.南通市科技引領養老產業創新發展行動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
2.南通市養老產業科技創新產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