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慶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東灶港海港、內河港區一體化管理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會同海門區人民政府、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通州灣港口建設委員會和南通海事局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港口航道開發建設
根據《南通港總體規劃(2035年)》,將南通沿海港口整合規劃為一個通州灣港區,提案內容主要涉及三夾沙作業區、海門作業區。其中,三夾沙作業區位于通州灣示范區,規劃岸線長度9.4公里,2個港池共布設5萬噸級及以下臨港產業配套泊位38個。海門作業區位于海門區,規劃岸線長度13.4公里,3個港池共布設2-5萬噸級各類通用及裝備制造臨港產業配套泊位47個。航道方面,主要依托航道為小廟洪上延航道和三夾沙南航道,小廟洪上延航道為5萬噸級單向航道,三夾沙南航道為5萬噸級單向航道。內河港口主要涉及海門港區東灶作業區,規劃布設千噸級泊位45個。
目前,三夾沙作業區已招引落戶22個項目,長風海工裝備制造、海力風電裝備制造、華騰重工等8個項目建成、華達新材料、藍水海工等8個項目在建,剩余6個項目待開工建設。海門作業區東灶港通用碼頭、中天海港碼頭、海潤達2萬噸級通用碼頭和燕達碼頭等4個項目已建成,通光碼頭和海螺新材料碼頭等2個項目正在辦理驗收手續,二港池5萬噸級通用碼頭(一期)和三港池通用碼頭等待建設。海門港區東灶作業區已建成中天鋼鐵碼頭30個千噸級泊位。
二、關于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
2023年8月,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獲國家海事局批復同意,我市江海河聯運集疏運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內河船可經東灶港套閘直達海門作業區、三夾沙作業區、通州灣作業區一港池范圍內的所有碼頭,為東灶作業區等內河作業區開展海河聯運提供支撐。2024年5月28日,市港建委組織內河船自平潮九圩港經東灶港閘駛入通州灣三夾沙西港池,順利靠泊華騰碼頭,完成了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獲批以來首航,標志著南通沿海江海河聯運邁上新臺階。
三、港口管理及應急保障
近年來,屬地政府持續加大投入,采用“人、技、物”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港池管理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屬地監管責任。一是每日開展海堤巡查,發現人員在海堤和灘涂從事危險活動,及時制止;二是強化與主管部門的溝通對接,督促碼頭企業對進出港商船嚴格管理并落實好安全生產和防污染工作;三是在港池沿線布設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實時監控,監控信號送至海事、公安及屬地政府,一旦發現突發情況及時處置;四是在港池海堤重點區域設置隔離圍網和警示標示,防止人員隨意下海上岸;五是租賃一定數量的拖輪,為港區提供應急值守和搶險服務。
同時,南通海事部門于2021年成立了南通海上交通指揮中心、南通海上港航調度中心(簡稱“兩中心”),依托海上兩中心,充分發揮港航調度職能,推動“交通指揮+港航調度”,實現船舶航行和港口資源的高效調度的有機融合。2023年,海上兩中心共保障339艘次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進出港。
下一階段,市交通部門將繼續協調屬地政府和市相關海上監管服務職能部門,提前研判風險形勢,統籌推進區域內港口服務、港池管理、應急保障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港口的競爭力,切實服務南通市海洋經濟和沿海高質量發展。
南通市交通運輸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