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15-05-29 累計次數: 字體:[ ]

        ——2015年1月20日在南通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張國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工作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推進“八項工程、八個領先”,抓好十項舉措、百項任務,較好完成全年工作目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5653億元,增長10.5%;財政總收入1403.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0億元、增長13.2%;固定資產投資3896億元,增長1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53億元,增長11.8%;外貿進出口總額316億美元,增長6.2%;注冊外資實際到賬25.8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0元,分別增長10%和11%;各項存款余額8508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624億元、增長11.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1%;城鎮登記失業率1.97%;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48%;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任務。
          (一)經濟發展繼續穩中有進。以調促進、以進促穩,全市經濟在加快轉型升級中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新增長點培育成效顯現。制定穩定外資外貿、引進總部企業和支持海洋經濟、文化產業、旅游業、養老服務業、樓宇經濟發展等30多項政策意見,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等產業較快增長,通用航空、智慧建筑、機器人、創意設計、供應鏈管理、健康休閑等新興業態加快培育。“智慧南通”建設快速推進,寬帶IP城域網出口帶寬達1324G,已落戶智慧產業項目86個。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工業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1萬億元,33個市級以上特色產業基地提質增效,6家船企進入工信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家紡電子商務、分布式光伏發電蓬勃發展。新興產業“310”工程深入實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3.1個百分點,海洋工程、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等產業產值保持25%以上增長。建筑業施工總產值達58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50家市級以上集聚區營業收入增長23.9%,商務、科技和文化、旅游等服務業加快發展,狼山風景區成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創新體系建設力度加大。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94.9%,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研發機構71家,高新技術企業330家。新建“三創”載體62萬平方米,南通高新區、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源科技園等創新平臺產業培育取得突破。獲批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專利和知識產權工作成效明顯,江海英才國際創業大賽10個獲獎項目落戶南通。新增創投、股權投資機構34家、總數達106家。
         ?。ǘ┤嫔罨母镩_局良好。搶抓改革政策“窗口期”,積極爭取國家級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展開各項改革,形成50多項改革意見和方案。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國資國企改革有序推進,與中航工業集團展開戰略合作。民營經濟轉型升級“五項工程”深入實施,民資準入領域和門檻放寬,新增私營企業1.8萬家,18家企業入選全省百強民企。成為國家海域綜合管理創新示范市,陸海統籌土地管理創新方案納入省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計劃并獲國土部批準,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產權制度等改革試點穩步推進。政府專項資金整合使用、地方政府性債務規范管理、風險防范得到加強,“營改增”等減輕和公平企業稅負的政策有效落實。債券融資232億元,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等場外市場掛牌企業16家,跨境結算、離岸金融、融資租賃取得突破,銀行業金融機構增至39家。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形成“4個5”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制度體系。制定健全并公布“5張清單”,取消、整合、下放審批事項147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責任追究、行政權力清單管理等制度。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竣工聯合驗收機制基本形成,工商注冊登記便利化改革全面實施。社會體制改革有序有力。統一城鄉居民戶口遷移準入政策。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中考改革試點和管辦評新機制探索取得進展??h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綜合改革全面實施,新一輪醫改試點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統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并軌啟動。推動報業、廣電傳媒集團組建。抓好市級17個政府購買服務試點項目。
         ?。ㄈ┙B搫娱_發開放扎實推進。搶抓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機遇,加快融入開發開放新布局。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滬通長江大橋開工并快速建設,通洋高速一期、通州灣快速通道即將通車,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主體工程完成,寧啟鐵路二期開工。長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完工,洋口港區、呂四港區碼頭航道建設有序實施,通州灣港區總體規劃報批取得重要進展,通呂運河航道提升和東灶新河等江海河聯運項目快速推進。列入省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的58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55億元。沿??平倘瞬刨Y源加速集聚。對接上海自貿區和長江經濟帶初顯成效。積極復制上海自貿區體制機制創新經驗,組織服務外包、貿易金融等專題招商,承接50多個“溢出”項目。在南通綜保區實施工商注冊登記“先照后證”和10項通關便利化措施,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貫徹國務院“長江經濟帶發展指導意見”,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創建積極推進,與武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來與走出去互動并進。外資結構優化,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內外貿一體化加快推進,30家企業入選省級重點出口品牌。獲批省“走出去”先行先試試點城市,新批境外投資項目78個。舉辦中國中小企業節、南通江海國際博覽會、臺商產業轉型升級峰會。中小企業示范園、兩岸文創園區等通臺合作項目落戶。載體和平臺功能增強。國家級、省級開發園區創新轉型發展成效加速顯現,“區中園”更具特色。跨國跨江合作園區功能進一步完善,中奧合作中心建成開放,中意海安生態園落戶。洋口港區、呂四港區一類口岸開放和如皋港區保稅物流中心獲批,電子口岸關檢港聯動等5個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三個一”聯合通關和加工貿易無紙化通關。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積極推進。紡織原料、油品交易和紅酒展示展銷等平臺投入營運。
         ?。ㄋ模┬滦统擎偦统青l發展一體化取得積極進展。啟動新型城鎮化試點,城鄉五級空間體系積極構建。中心城市競爭力增強。253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310億元,“一環一軸”快速路網基本貫通。新城區20個項目竣工或主體封頂,市北新城一批功能性項目快速推進,南部新城產城融合度顯著提升,通州區重點片區功能加快完善。星島水岸區域形象初步展現,通呂運河綠廊啟動段工程竣工。西寺保護修繕、南公園改造完成,唐閘等歷史文化保護項目有序推進。國家棚戶區改造專項貸款到位56億元,獲得補助4.52億元。重點城鎮建設升溫。全市城鎮化率達61%。5個縣(市)城改造建設勢頭良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10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19個市級中心鎮新開工77個超億元產業項目、319個基礎設施和民生改善項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得到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叭Y”農業項目投資250億元。新增“全托管”經營主體367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0家、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0家,122家農民合作社成為省級以上示范社。新(擴)建規模農(漁)業園區15個。完成水利建設投入25.8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4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
          (五)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創建扎實開展。國家生態市建設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實施70個循環經濟和248個減排項目,南通開發區獲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中水回用項目投入運行,4個開發園區建成省級生態園區。生態紅線區域保護有力推進。連續23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全市新增造林18.5萬畝,市區新增綠地770公頃。環境治理持續加強。環保執法亮劍行動有力實施。燃煤鍋爐改造、揚塵管控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全面落實,PM2.5平均濃度降幅和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領先全省?;@區整治和落后產能淘汰積極推進。城鄉河道、重點水系治理力度加大,實施了“河長制”。市區日常飲用水源和應急水源“雙水”保供體系基本建成,獲批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區完成205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村莊環境整治通過省級全域性考核驗收,獲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制度創新取得突破。嚴格化學品生產環保準入管理,初步建立陸海生態環境一體化管理、水環境區域生態補償、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領導干部資源環境責任審計等制度,開展環境信用評級,落實綠色信貸、差別水電價等環境經濟政策。
         ?。┟裆腋K匠掷m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投入比重達57.2%,10件48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見附件一)。就業保障工作不斷強化。新增就業9.1萬人,扶持創業1.2萬人。出臺市區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鎮居民醫保籌資、城鄉低保等標準繼續提高,大病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社會救助形成制度化安排,扶貧攻堅機制加快健全。公共服務能力穩步提高。省市共建教育現代化市級示范區啟動,學前教育普惠園、省優園占比進一步提高,市區義務教育全面推行聯合辦學等均衡發展措施,5所高校升格、更名。舉辦首屆公共文化展示月活動,15部文藝作品獲全國、全省“五個一”工程獎,唐閘近代工業遺存“申遺”進入國家評審階段?;鶎俞t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加強,城市醫療資源優化配置繼續推進,與上海等地名院名醫開展深度合作。市區安置動遷戶1.3萬戶,公共租賃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超過29張,基本形成“9073”養老服務格局?!安嘶@子”工程取得新進展。南通籍健兒在南京青奧會、仁川亞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單獨兩孩政策全面實施。社會治理體系逐步完善。社會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實現縣(市)區全覆蓋,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不斷完善,穩評、安評、環評聯動實施。政社互動、街坊鄰里自治等深入推進,全市城鄉和諧社區省級達標率分別達85%、78%,法治環境公眾滿意率居全省前列。“五大專項行動”扎實開展。應急管理反應機制進一步規范健全,食品藥品監管和民族、宗教等工作不斷加強。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密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取得豐碩成果,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各位代表,我們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加強政府建設,完成機構改革任務。服務效能實現新提升。深化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扎實開展。整合建立“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和規范政府督查工作,市政府100項年度重點工作全面完成。依法行政取得新進展。落實“三重一大”等集體決策制度,強化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深化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復議等工作。拓展政務公開范圍。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好市人大關于“綠色南通”建設的議案和市政協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構筑技能人才高地的建議案,完成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任務。工作作風得到新改善。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和系列專項治理行動,落實“三清示范區”建設舉措,政府系統“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市級機關公用經費削減6.9%。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力度加大。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各項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艱苦奮斗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通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部省駐通單位,向關心和支持南通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的問題。經濟結構調整任務艱巨,新興增長點培育不快,服務業占比還不高,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的領域改革攻堅力度還不大,一些舉措落地見效還不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仍面臨許多難題,城鎮化質量有待提高。生態持續改善的壓力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仍顯滯后。民生保障還有一些薄弱環節,居民收入增長空間不足、增速放緩。社會治理遇到不少新情況新挑戰,各種不穩定因素相互交織,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同時,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依法行政能力還不強,思維定勢、行為慣性、路徑依賴沒有完全破除,反“四風”轉作風的長效機制有待完善,反腐倡廉仍需加強。我們一定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5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在總體緩慢復蘇中呈現分化、波動、變革的特點;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生一系列趨勢性變化,既有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有利條件,也有增長速度換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發展動力轉換的陣痛。我市既具備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比較優勢,又面臨化解經濟下行壓力、跨越中等收入階段等諸多難題。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堅持發展、主動作為,解放思想、鼓勵首創,推動各項工作同步提升,開創“兩個率先”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江蘇工作的最新要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與時俱進推進“八項工程、八個領先”,以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突破口,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創新驅動,保障改善民生,強化風險防控,推進依法行政,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進出口總額保持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我們將緊緊圍繞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牢牢把握“五個邁上新臺階”的重點任務,著力拉長補齊短板,爭當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突出提質,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更大力度推進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改革開放,推動發展方式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結構調整轉向優化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轉向新的增長點。著力擴量,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激發各種所有制經濟和市場主體競相發展,科學運用政策創新等手段,千方百計穩增長,推動發展在中高速增長中邁向中高端水平,做到調速不減勢、換擋不失速、量增質更優。持續增效,強化“四化”同步提升協調發展水平。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釋放紅利,更多依靠產業化創新挖掘增長潛力,更加注重產城融合增強綜合功能,加快江海聯動、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齊頭并進。全力惠民,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積極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加快構建社會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
          工作中,著重抓好十個方面:
         ?。ㄒ唬┩怀黾涌燹D型升級,進一步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轉調并舉,推動“進”和“穩”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調優主導產業。加快制造業升級。促進六大“千億級”產業穩中提質,加大技改投入,打造領軍企業,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做大綠色、智慧建筑等特色產業。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狠抓項目投入、企業培育,做大做強“7+3”重點行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43%。依托創新驅動、人才引領,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發展。促進優勢產業集聚。實施重點產業補鏈計劃,強化特色產業基地和集群建設,提高海工船舶、電子、家紡等競爭力。推進現代物流和科技、商務等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增強要素吸附、產業支撐和輻射帶動能力。
          壯大新興業態。推動新興“種子”產業集聚。突出“3+4”重點領域,加快推進“310”工程,新興產業產值超過4500億元。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提檔升級,發展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推進通用航空特色園區建設,布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生命科技產業。發展服務新業態。加快培育平臺經濟,推進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重點平臺建設。推動服務外包專業化、規?;l展。壯大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和后臺服務產業。推進“智慧南通”建設。落實頂層規劃,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寬帶IP城域網出口帶寬達2000G。以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智慧產業發展,培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物聯網等新增長點,打造互聯網商業模式示范企業和智慧產業園區,促進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嫁接融合。
          提升現代農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穩定糧食生產,抓好“菜籃子”工程。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實施主導產業“6231”工程和特色產業“雙百行動計劃”,加快農業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信息化進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0家、“全托管”示范點300個。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強化農業物質裝備和科技進步。深化農業綜合開發,實施土地綜合整治示范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20萬畝。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升農技推廣和農業機械化水平,完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強化“三駕馬車”帶動。發揮投資關鍵作用。保持有效投入強度,圍繞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鼓勵各類資本投入。重抓項目推進,實施總投資超5000億元的160個市級重大項目。發揮外貿支撐作用。著力穩定和擴大出口,改革貿易方式,強化市場開拓,加大新增長點培育和特色基地建設力度。拓展先進技術、產品進口,壯大服務貿易,帶動進出口、內外貿協調發展。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多措并舉引導消費,豐富商業和消費業態。打造“暢游南通”品牌,加強旅游項目建設管理,培育一批生態旅游示范區和鄉村旅游集聚區。推進一批智慧應用項目,推動網絡購物與商貿流通、快遞業融合發展,爭創國家信息消費綜合試點城市。挖掘健康、養老、體育等消費潛力。
          (二)著力強化創新驅動,進一步建設創新型城市。抓住產業、企業、載體、人才、環境等關鍵要素,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促進“四個對接”,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大“五自”企業培育力度,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00家、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5%。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5家。深化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和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增強優勢產業技術標準話語權。全面落實鼓勵創新的政策,支持企業開展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完善區域特色創新體系。推動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促進創意創新創業創優融合。深化協同創新。實施300項產學研合作項目。支持重點園區、鄉鎮與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共建協同創新基地、研發平臺,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圍繞重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技術創新集成支持。優化創新載體。增強南通高新區、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平臺引領功能,完善新技術研發應用和產業化體系。爭取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通設立機構。新建“三創”載體50萬平方米。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等建設。完善創新環境。強化政策、制度等綜合保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4%用于科技人才發展。推進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建設,實現縣(市)區和重點園區創投機構全覆蓋,打造一批集聚創投機構的財富中心。深化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
          加快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堅持引進、培養、激勵并舉,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拓寬引才用才渠道,用好江海英才創業周、國際創業大賽等平臺,集聚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優質人才項目,新增省“雙創”人才30名。重視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懂市場、懂政策、懂操作的服務團隊。
          (三)切實抓好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釋放內生動力活力。以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為重點,加快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推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深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改革,鼓勵民資進入公共服務、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等領域,做強民營經濟特色板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強國有資產和資源整合,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制度,提高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融合。鼓勵國有、集體、非公等資本交叉持股,支持本土企業以股權轉讓、增資擴股、聯合投資等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以互聯網思維,推動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融合、商品市場與要素市場相互促進。健全要素市場,深化公共資源和綜合產權交易改革,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強化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培育技術交易、服務和成果轉讓等綜合性技術市場,建好新的人力資源市場。有序實施價格改革。
          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加強政府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規范管理,改革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租賃、信托、保理等新型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平臺、工具、產品,擴大直接融資、貿易融資,推進企業上市和場外市場掛牌,形成區域金融特色。拓展境外融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離岸業務、跨國公司資金集中運營等試點。落實定向減稅、普遍性降費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措施,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探索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全面推進市級中心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序實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引導基層穩妥推進“三集中、三置換”。完善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探索農村產權交易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
          加快社會和生態領域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管辦評機制創新,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促進辦學主體多元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分級診療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業經營機制。強化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等環境經濟政策杠桿作用,開征揚塵排污費,探索環保準入清單管理制度。
         ?。ㄋ模┐罅ν七M經濟國際化,進一步增創開發開放新優勢。堅持“六外”并舉,增強在境內外配置資源、開拓市場的能力。
          對接上海自貿區,增強開發園區功能。深入學習、接軌、配套、服務上海自貿區。加快承接“溢出”項目,推廣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和服務業開放等體制創新經驗,健全外商投資清單式審核、備案化管理制度,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完善國際貿易電子數據“單一窗口”模式。提升開發園區國際競爭力。推動南通開發區和綜保區發揮開放創新引領作用,支持新升格國家級開發園區完善運行機制、提升綜合功能。促進省級開發園區強化特色產業基地和“區中園”建設,力爭新增1-2家國家級開發園區。強化開放平臺功能支撐。推動重點開發園區深化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通關、金融服務等平臺建設,探索構建重點商品區域性、流域性指數發布平臺。拓展電子口岸功能,加快融入長三角和長江流域通關一體化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布局海關特殊監管區,推動興東機場加快口岸開放。
          強化招商選資,提升引進來質量。堅持多種資本并舉,強化產業鏈、專業化和政企聯動招商,注冊外資實際到賬25億美元,引進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0個、超億元市外民資項目100個。主攻歐美、日韓、臺灣等區域,加強新興產業、服務業和新技術、新人才招引,更多引進融資租賃、總部企業和功能性機構。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走出去步伐。搶抓機遇,拓展東盟、中南亞、非洲、中東歐等新興市場,放大走出去先行先試效應。支持創建境外經貿合作區、境外產業集聚區,引導境外投資向并購優質資產、知名品牌、營銷網絡和綜合開發轉變。加強外事工作,深化與重點區域、國際友城的互利合作。
         ?。ㄎ澹┥钊雽嵤╆懞=y籌江海聯動,進一步放大特色發展融合發展成效。對接國家戰略,放大獨特優勢,強化對上海的配套服務,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推進陸海統籌江海聯動,實現自身發展與服務區域發展共同提升。
          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圍繞打造長江經濟帶北翼橋頭堡,完善江海河、公鐵空多式聯運體系。加快通海港區、如皋港區建設,推進洋口港區15萬噸級、呂四港區10萬噸級航道工程和通州灣腰沙開發。加快滬通鐵路、寧啟鐵路二期建設,開工海啟高速。推進九圩港復線船閘、通揚運河繞城段改造等江海河聯運項目。做好通蘇嘉城際鐵路、錫通高速、崇海大橋、長江北支航道整治前期工作。加強與上海的港口、機場等合作,深化與武漢等長江中上游重點城市合作。強化聯盟發展,加快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建設。
          加快沿海港產城融合發展。落實省沿海開發“六大行動”方案,強化規劃建設統籌,促進錯位發展。重點支持洋口港區建設液化品物流和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基地,通州灣港區建設高端裝備、海洋產業和綜合物流基地,海門東灶港區建設建材物流和重型裝備產業基地,呂四港區建設糧油物流和船舶海工產業基地以及現代漁港經濟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培育海洋新興產業和濱海旅游業。加快沿海城鎮建設,形成濱海城市特色。
          推動沿江轉型發展。健全沿江區域產業梯度轉移升級引導機制,推進岸線整合調整,優化港口、產業、功能布局。支持蘇通、錫通科技產業園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合作園區,發展新產業、新城市、新人才,加快中奧蘇通生態園、中意海安生態園建設。接受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輻射,推動蘇通經濟圈建設,加快基礎設施、產業體系、政策環境等共建共享。
         ?。┩晟浦行某鞘邪l展體系,進一步提升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多規合一”,彰顯江海城市新魅力。
          加強城市建設。推進總投資223億元的282個重點城建工程,實現組團互聯互通、功能顯著提升、片區集聚發展。強化交通引領。推進長江路西延、機場大道等快速路工程,實施46個骨干路和一批支路項目,完善重點組團、重要節點交通連接體系。深化軌道交通建設前期工作。增強經濟支撐。優先發展2.5產業、功能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等產業,做強一批特色產業園、總部經濟園和主題樓宇、商業街區。加快片區開發。增強觀音山新城配套功能,有序推進新城區東部商業金融文化集聚區和通滬大道沿線建設。以開發區能達商務區、蘇通園區為重點,帶動南部新城形象提升。圍繞北大街商圈、物流園等重點板塊,強化市北新城功能開發。完善通州區與主城區連接通道,促進東部新城功能片區繁榮。加快南通濱海園區新城建設,增強要素集聚能力。
          提升城市品位。更加注重精致、細膩、整潔、有序,實施新一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城中村、老小區、危舊房整體改造和道路沿線綜合改造,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抓好唐閘古鎮核心區修建,有序實施歷史文化保護項目。加快“兩河兩岸”棚戶區域改造和配套功能建設,推動星島水岸區域業態引進、交通優化。構建狼山風景區慢行系統,完善濠河景區功能。
          優化城市服務。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服務功能提升。加強公交首末站和換乘中心建設,增加公共場所和老小區停車位。加快一批綜合性公園、專類園、小游園和道路綠化帶建設,健全慢行步道、文體健身等設施。推進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網絡。提升城市水電氣服務能力,實施崇海水廠二期等29個公用事業項目。健全防洪排澇體系。
         ?。ㄆ撸┰鷮嵱行蛲苿有滦统擎偦?,進一步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突出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鄉統籌發展水平。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鼓勵各地探索符合實際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路徑,構建成本科學分擔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鎮常住人口落戶率,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加大資源配置力度,推進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合法權益。
          發揮重點城鎮紐帶作用。推動縣(市)城、中心鎮、特色鎮協調發展,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加強規劃指導,支持縣(市)城增強對縣域經濟、社會、人口發展的承載力,提升集聚和配套功能。引導國家、省、市重點鎮因地制宜、產城融合,推動設施完善、產業集聚、服務提升,加快向現代化小城市發展。放大資源優勢,打造一批宜業宜居宜游的綠色智慧人文特色鎮。
          提升新農村發展水平。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三農”資金投入力度。優化鎮村布局規劃,打造一批留得住鄉愁的特色村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實施九圩港提水泵站等重點水利工程,推進一批干線公路項目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積極發展鎮村公交。實施拆壩建橋工程,疏通農村河道水系。鞏固村莊環境整治成果,創建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示范鄉鎮,確保“美麗鄉村”試點全部通過省級驗收。
         ?。ò耍┏掷m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深入推進“九大行動”, 啟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全力守護藍天凈水。
          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和減排項目。深化重點行業標準化整治和化工園區生態化創建,推動化工企業進園區。推進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建設一批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力爭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建成生態園區。完善能源、水、土地、海域節約集約利用制度,提高資源開發綜合效益。
          狠抓重點領域污染防治。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持久戰、攻堅戰,加大“控煤、降塵、治企、管車、禁燒、聯防”力度,切實減少污染排放,確保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疏堵結合加強水污染防治,完成市區水環境整治三年任務,爭創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強化備用水源建設和水源地隱患整治,確保飲用水安全優質。推進農業面源、固體廢棄物、餐廚廢棄物和土壤污染防治。嚴格執行新環保法,深入開展環保執法亮劍行動,健全環境保護聯動執法機制,完善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
          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嚴格落實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制度,強化十大類60個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提升“綠色南通”建設水平,市區新增綠地800公頃,全市林木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構建陸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加強涉海工程管理和海洋環境保護。深化基層生態創建,強化環保宣傳教育手段創新。
         ?。ň牛└帽U细纳泼裆M一步加大社會建設力度。突出保障基本民生、關注低收入群眾,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健全社會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辦好10件45項惠民實事(見附件二)。
          促進就業創業富民增收。加大創業基地建設、小額擔保等政策落實力度,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群眾就業。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領航計劃,統籌抓好農村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新增就業8萬人。健全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經營性、財產性收入,穩步提升轉移性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完善扶貧開發機制,確保農村年人均純收入低于5000元的農戶全部脫貧。
          提高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提升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質量。增強城鎮職工醫保統籌能力,健全城鄉統籌的居民醫保、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逐步縮小城鄉低保差距。優化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應,加快動遷安置房建設,多種途徑滿足群眾差別化保障需求。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鼓勵“醫養結合”,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超過30張。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救助聯動保障機制。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關心下一代、紅十字、慈善等事業。
          推進教育現代化市級示范區建設。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現代化建設,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擴大普通高中優質資源總量,推進特色多樣化發展。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合作,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統籌抓好特殊教育、社會教育。加快建設“智慧教育”,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共享。
          構建現代醫療衛生體系。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薄弱區域擴展,支持縣級醫院提標升級,加強??漆t院建設,夯實基層衛生服務基礎。強化人才建設,培養一批全科醫生。提高城鄉醫療服務水平,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加快“智慧衛生”建設,深化協同創新,加強與上海等地名院名醫合作。推進計生服務標準化。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培育先進文化、創新傳統文化、扶持民間文化、引導流行文化,彰顯江海特色文化魅力。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新時期南通精神有機結合,引領社會新思潮、凝聚發展正能量。加強誠信南通和公民道德建設。鞏固文明城市常態化、長效化創建成果。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強化服務設施布局和資源整合。加強書香南通建設。繁榮文化藝術生產。促進全民健身,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進80個文化產業項目,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文化企業創新,培育品牌示范園區。
          (十)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進一步增強社會治理能力。深化法治南通建設,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健全民主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機制,增強依法自治能力。鞏固村(社區)減負成果,完善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90%的城市社區、80%的農村社區達到省級和諧社區標準。推動社會組織改革和健康、有序發展,促進政社分開、政社互動,加強行業協會、商會和公益慈善、社區服務等社會組織的培育管理。
          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健全排查預警等制度,深化“一綜多?!贝笳{解工作,強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依法依規、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暢通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引導群眾依法理性維權。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推動信訪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強化法治宣傳,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推動平安法治融合發展。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實行最嚴格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措施,全面落實企業主體、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全面推廣化工企業設置“二道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和健康安全。強化信息網絡安全管理。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管理、民族、宗教、檔案、保密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也是謀劃“十三五”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將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各方智慧,認真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研究制定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思路和舉措,著力增創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優勢。
          三、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按照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ㄒ唬┥罨喺艡唷⒙毮苻D變。加快構建“小政府、大社會、全服務”模式,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加強清單管理。健全行政審批等“5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依法下放權力、減少事項、簡化環節,提升行政服務效率。加強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擴大并聯審批、網上審批。強化職能整合和基層服務能力建設,保障行政權力放得下、接得住、運轉得好。推進政府事權規范化、法治化。優化服務體系。按照橫向集中、上下聯動的要求,健全四級便民服務網絡。拓展“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推廣“一站式”和代理、預約等服務模式。治理庸懶散慢。嚴格行政監察和問責,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促進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突破、勤于落實。加強公務員教育、培訓和管理,增強法治觀念和按國際慣例辦事的能力。
          (二)強化機制創新、科學決策。健全依法決策機制,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細化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序,提高行政決策規范性。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強化行政決策實施后監督、管理和評估,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ㄈ┩七M有效監管、高效執法。堅持寬進嚴管,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重點領域監管機制,規范中介機構服務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依法有據、裁量公正、執法文明。積極推進綜合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行政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和具體操作流程,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四)保持公開透明、清正廉潔。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嚴格執行紀律,深入反對“四風”,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十項規定,促進為民、務實、清廉。加快推進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等政務公開,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深化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健全“三解三促”等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重視社會監督、輿論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加強行政權力風險防控,健全政府內控機制,嚴格“三資”監管。推進審計監督在重點領域全覆蓋。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各位代表,南通正處于新常態下創新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銳意改革、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埋頭苦干,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作出新貢獻,譜寫好中國夢的南通新篇章!

        附件一:

        201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情況

          1.以強村帶富民,全市80%的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20%的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
          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2.完成第三輪“萬人創業計劃”,幫扶1萬名群眾創業。
          全市實際幫扶11695名群眾創業。
          3.全市新創建15所省級優質幼兒園。
          全市新創建省級優質幼兒園20所。
          4.全市新建、重建、加固改造校舍40萬平方米。
          全市新建、重建、加固改造校舍59萬平方米。
          5.全市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確保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100%。
          全市提供就業崗位34.1萬個,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達100%。
          6.對全市1000名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并推薦就業。
          全市共培訓殘疾人1370人次,推薦殘疾人就業1496人次。
          7.實現全市居民醫保、新農合制度并軌。
          已制定下發《關于切實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并軌工作的意見》。
          8.提高市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
          市區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成年人每人每年由550元提高到950元,在校學生和不在校未成年人每人每年由350元提高到600元。
          9.完善農村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人均提高到360元/月以上。
          已落實到位。
          10.實施南通市社會福利院(兒童福利院)擴建工程。
          主體工程封頂。
          11.完成南通市殘疾人托養康復中心主體工程。
          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12.為全市1000名優撫對象配備康復器具。
          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13.對全市農村婦女實施“兩癌”免費篩查17.8萬人。
          對全市35-64歲婦女實施“兩癌”免費篩查20.4萬人,其中農村婦女17.8萬人。
          14.市區增設2個120急救點,增加4輛急救車。
          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15.市區全面實施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
          已全面實施。
          16.市區新建30座公廁。
          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17.市區新開工動遷安置房428萬平方米,竣工248萬平方米,新安置動遷戶1.3萬戶。
          市區動遷安置房年度建設任務按計劃完成,實際安置動遷戶13156戶。
          18.市區竣工交付各類保障性住房3000套(間),住房保障覆蓋面擴大到19%。
          市區竣工交付各類保障性住房3044套(間),住房保障申請對象實現“應保盡?!?,住房保障覆蓋面超過19%。
          19.市區完成10個、新啟動12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
          完成年度改造任務。
          20.市區完成8個老小區整治(5個老小區完成全面整治、3個老小區完成單項整治)。
          完成年度整治任務。
          21.對市區26個小區、3.1萬戶居民低壓計量裝置進行免費改造。
          對市區287個小區19.2萬戶居民低壓計量裝置進行了免費改造。
          22.全市高標準農村敬老院建設達標率達80%(新增13家)。
          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23.全市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以上、培訓養老護理員450名。
          全市新增養老床位4200張,培訓養老護理員586名。
          24.市區新增社區老年人日托、助餐點20個。
          市區新增社區老年人日托、助餐點41個。
          25.市區萬人公交車擁有量增加到17.5標臺,新辟公交運營線路8條。
          市區新購公交車150輛,萬人公交車擁有量達到17.5標臺。新辟城市公交運營線路10條。
          26.市區新建城市支路10條。
          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27.市區新建1200個公共停車泊位。
          市區新建1206個公共停車泊位。
          28.市區擴容建設10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
          市區新建102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2000輛公共自行車。
          29.推進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村級文化活動站建設,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100平方米。
          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128平方米。
          30.實施文化民生“五送一建”工程,全市送戲1000場、送電影10000場、送書100000冊、送展覽100場、送培訓10000人次,農家書屋校外輔導站協同共建點達到1200個(新增300個)。
          全市共送戲1758場,送電影16462場,送書168000冊,送展覽289場,送培訓20510人次,新增農家書屋校外輔導站300個。
          31.合理布局和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市區新增全民健身點50個。
          市區新增全民健身點52個。
          32.市區新建10個小游園。
          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33.推進新一輪技防體系建設,完成市區46個老舊小區安防設施建設,新增社會面監控系統148套。
          市區47個老舊小區新增監控點位622個、攝像機679只,新增社會面監控系統148套。
          34.加強全市食品安全動態監測,健全檢測信息管理平臺,開通移動檢測管理系統。
          食品安全移動檢測管理平臺投入使用。抽檢食品樣品2400份,平均合格率97.7%。
          35.建設通農物流中心二期工程,開設農產品直供(直銷)店20家。
          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36.市區建成3萬畝蔬菜基地。
          市區新增蔬菜基地10519畝,共建成蔬菜基地33619畝。
          37.市區開工建設5個菜市場。
          市區開工建設菜市場7個。
          38.對全市3家火電企業和市區7家重點熱電企業實施煙氣提標改造,市區完成20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治理任務。
          完成年度改造治理任務。
          39.對全市52座加油站進行油氣回收改造。
          全市完成54座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任務。
          40.全市淘汰5000輛黃標車。
          全市淘汰7660輛黃標車。
          41.市區淘汰禁燃區內52臺4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市區淘汰禁燃區內94臺4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42.實施市區建筑工地“綠色施工”,全面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
          已落實到位。
          43.完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3座,向社會實時發布環境空氣質量信息。
          完成年度工作目標。
          44.完成9條縣級河道、70條段鄉級河道整治。
          整治縣級河道9條、鄉級河道75條段。
          45.對市區20條段河道進行截污整治。
          完成年度截污整治任務。
          46.全市新建農橋500座。
          全市新建農橋710座。
          47.全市開展應急救護公益培訓10萬人。
          全市完成救護員培訓10237人次、普及性培訓90991人次。
          48.市區新建便民疏導點6處,便民服務亭、棚50個。
          市區新建便民疏導點7處,便民服務亭、棚85個。


        附件二:

        2015年為民辦實事項目

          一、促進持續增收方面
          1.實施新一輪全民創業計劃,幫扶1萬名以上群眾創業。
          2.全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不低于420元/月。
          3.以強村帶富民,全市424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以上,其中30%的經濟薄弱村達到50萬元以上。
          4.發展富民合作經濟組織,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農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經營示范社30家,新建村(社區)股份合作社30家;新發展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30家。
          二、發展教育事業方面
          5.全市新建普惠性幼兒園28所,新創省優質幼兒園14所。
          6.全市新建、重建、加固改造中小學校舍40萬平方米。
          7.建成南通智慧教育體驗館,全市完成200所學校數字化校園基礎設施建設。
          三、擴大就業服務方面
          8.全市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以上,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6萬個,確保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100%。
          9.完成市級人力資源市場主體工程。
          四、提高社保水平方面
          10.將市區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范圍內住院費用報支比例分別提高至85%和73%。
          11.為全市2000名困難對象配發康復生活輔助器具。
          12.在市區啟動實施市民卡工程。
          五、提升醫療衛生方面
          13.全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最低標準提高到50元。
          14.對全市農村婦女實施“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免費篩查18萬人。
          15.實施市精神衛生中心擴建改造一期工程、市第二人民醫院提檔升級工程和市急救中心擴建工程。
          16.市區新建29座公廁。
          六、強化住房保障方面
          17.市區新開工動遷安置房66萬平方米,竣工278萬平方米,新安置動遷戶1.1萬戶。
          18.市區完成6個、新啟動12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完成9個老小區整治(6個老小區完成全面整治,3個老小區完成單項整治)。
          七、改善生態環境方面
          19.全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8萬噸/日。
          20.對市區15條段河道進行截污整治,全市完成7條縣級河道、53條段鄉級河道整治。
          21.市區淘汰禁燃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30臺。
          22.擴大黃標車禁行區范圍,全市淘汰6000輛黃標車。
          23.建成大氣多參數監測超級站,全市新建30家環??破战逃兀ㄕ荆?。
          24.對市區180棟高層住宅進行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確保二次供水水質。
          25.開工建設洪港水廠深度處理項目、崇海水廠二期工程,增強區域供水能力。
          八、豐富公共文化方面
          26.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
          27.繼續實施文化民生“五送一建”工程,全市送戲1500場、送電影10000場、送書120000冊、送展覽100場、送培訓20000人次,200個村“農家書屋”建設達到省三星標準;在市區街道建設3個市圖書館分館,進一步推廣應用數字圖書館。
          28.市區建成3個城市社區室外多功能運動場、新增50個城市社區室內體育活動室。
          29.對市區20個公共場所實行免費WiFi(無線網)項目服務。
          30.市區建成10個小游園、10條道路綠化帶和50公里慢行步道,建設通呂運河、海港引河綠廊。
          九、完善養老服務方面
          31.全市新增養老床位4000張,為農村敬老院配置1000張護理床。
          32.支持“醫養結合”發展,全市新增8家護理型養老機構,培訓養老護理員500名。
          33.將市區低收入家庭重度失能老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提高至300元/月,市區新增社區老年人日托、助餐點20家。
          十、加強公共安全和其他公共服務方面
          34.建成全市“96333”電梯應急救援處置平臺。
          35.全市開展應急救護公益培訓10萬人。
          36.市區完成32個老舊小區治安監控設施建設,新增社會面治安監控系統470套。
          37.完善消防防控體系,開工建設市區狼山消防執勤點和秦灶消防站。
          38.市區新增蔬菜基地8000畝。
          39.市區新建3個菜市場。
          40.建設“菜籃子”工程農產品冷鏈配送中心。
          41.加強食品安全動態監測,對十大類重點食品抽檢批次增長20%以上,將市區農產品直營店全部納入動態監測范圍。
          42.加快農村公交體系建設,鎮村公交開通率達到70%;全市新建農橋600座。
          43.構建運行“暢行南通”智慧交通APP公眾服務平臺。
          44.市區新增公交車300輛,新辟公交線路6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條。
          45.市區新建城市支路8條、公共停車泊位800個。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中文字幕本一道先锋影音|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无码av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愛妃視頻)国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日韩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