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政府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3-01-20 累計次數: 字體:[ ]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決扛起“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作用、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使命,扎實推進“一樞紐五城市”建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4萬億元、增長2.1%;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1億元、增長3.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4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正增長,進出口總額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9605元、30819元,增長4%、5.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1%;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任務。

        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必勝信心凝聚必勝力量,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難,在極不容易的年份創造了極為難得的業績。這一年,我們踔厲奮發、克難奮進,因時因勢調整優化疫情防控舉措,科學精準推動防控策略平滑轉換,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以超常舉措穩大盤、抓發展,經濟運行5月迅速恢復、6月穩步向好、下半年回升動能不斷增強,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南通貢獻。這一年,我們搶抓機遇、乘勢突破,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相繼開工,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南通新機場前期工作全面提速,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取得全方位重大突破。這一年,我們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深入實施“三個三年”計劃,新簽約注冊總投資超10億元內資項目和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83個,新開工總投資超5億元工業項目195個,五大重點產業集群產值突破7500億元,營商環境“66條”落地見效,城市更新三年行動開局良好,政府性債務總額和成本首次實現“雙下降”,綜合成本降至有監測以來最低。這一年,我們一心為民、實干惠民,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運營、2號線實現“電通”,G40高速海門至南通段實行差異化收費,主城區至通州灣公交直達快線開通運營,創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高考成績保持高位均衡,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竣工投用,蟬聯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實現國家衛生城市“五連冠”。這一年,我們狠抓作風、激發干勁,健全“四項工作機制”,建立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制度,組建經濟工作服務專班,全面推進78項“放管服”改革任務,開展行政執法機關“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真抓實干、比學趕超在政府系統蔚然成風,42項工作獲國務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勵、創歷年最好成績。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大盤。堅決落實“挑重擔、扛重責”要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力保主體、強支撐。多措并舉穩定產業鏈供應鏈,800家新增長點企業新增產值155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制定出臺“產業政策50條”、“穩增長50條”、“紓困8條”,疊加落實國家、省惠企政策,累計辦理留抵退稅295.1億元、全省第三。統籌抓好大中小企業培育,新增百億級企業3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四上”單位2900家。張謇企業家學院全年培訓學員3.4萬人次。全力穩內需、擴外需。實施省市重大項目221個、基礎設施項目593個,完成制造業投資超200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超650億元,獲批省節能審查項目69個、全省第一。爭取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41.4億元、全省第二,新增專項債券147億元、居全省前列。實施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建設“四大商圈、兩大集群”,舉辦“啤酒嘉年華”、“文旅樂購嘉年華”、“國際家紡交易會”等活動,出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消費持續回補。開展“外資外貿企業大走訪”活動,制定實施“穩外貿12條”,重點行業出口穩定增長,實際使用外資37億美元。全力促轉型、增動能。船舶海工集群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牽頭的“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參與的“蘇錫通高端紡織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獲評省長質量獎(提名獎)企業2家。建筑業總產值突破1.1萬億元。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2420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7%。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沿江科創帶建設納入上位規劃。科創投資集團、人才發展集團投入運營,成功舉辦南通投資峰會、江海英才創業周等活動。招引認定科創項目704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17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67家,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83名、全省第一。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名。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二)更大格局推動協調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力推進江海聯動,持續深化城鄉融合,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跨江融合。配合編制完成《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為南通建設“北上海”爭得更多利好。深化產業協作、創新協同,新招引來自上海、蘇南重大項目145個,啟東-吳江高端制造產業園開工建設,與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新簽產學研合作項目超600個。新招引央企總部類項目10個。積極策應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協同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加快“大通州灣”建設。制定實施沿海地區發展行動計劃,南通港總體規劃獲批。通州灣作業區“2+1”碼頭開工建設,洋呂鐵路工程量過半,通州灣港區鐵路專用線一期工程主體完工。加快招引集聚“3+3+1”產業,總投資超10億元項目新簽約26個、新開工16個。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取得重大突破,獲批經營性建設用海超1.2萬畝、全省第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城市空間統籌及控規研究形成高質量成果,完成“三區三線”劃定,編制完成新一輪快速路網規劃。6個破舊片區更新穩步推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93個。改造提升市區主次干道8條,西站大道二期高架建成通車。推進“兩河兩岸”第二生態圈建設,新增公園綠地60公頃。實體化運行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開展新一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出臺《南通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新增停車泊位2萬個,“智泊南通”用戶達56.6萬人。廳市共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寧通擴容、繞城高速、洋通二期等工程順利推進。全省首家本土運輸航空公司京東貨航正式運營。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集團完成組建,糧食生產實現豐收。新建高標準農田40.7萬畝,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82家,新增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各1家。培育創建省級“三美一高”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鎮5個、示范村84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達95%。區域農技服務中心模式和“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經驗全國推廣。

        (三)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高質量辦好20項民生實事,財政支出中民生占比達80%。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出臺“穩就業10條”,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扶持群眾創業2.3萬人。保障救助有力有效。持續推動社會保障擴面提標,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8.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7.4萬人,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應保盡保。建成“15分鐘醫保服務圈”102個,6.4萬人享受長期照護保險待遇。公共服務提質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21所。加快推進通大附院新院區、市三院擴建等項目,新建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5家。出臺“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新增養老機構床位1100張、嬰幼兒托位2000個。“童聲里的中國”青少年美育品牌唱響全國,建成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6家,“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支云足球俱樂部“沖超”成功。加快打造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全面落實《南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圓滿完成對口協作、合作、支援任務。民族、宗教、統計、地方志、檔案、氣象、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僑務、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四)久久為功優化生態環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開展臭氧污染攻堅、揚塵整治“654”專項行動、柴油貨車污染綜合治理,PM2.5平均濃度降至25.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0.8%、居全省前列。深入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提升行動,區域治水覆蓋面積超3000平方公里,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級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區)全覆蓋。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效顯著。生態建設持續推進。深入抓好長江大保護,國家、省警示片披露問題全部完成整改,沿江騰退產業用地2530畝,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新增貫通里程170公里,成片造林6212畝,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綠色轉型持續深化。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八大重點行業綠色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創成全國綠色出行城市。加快調優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近1000萬千瓦、全省第二。強化“三線一單”管控,劃定420個陸域、131個近岸海域管控單元。

        (五)堅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全力應對疫情沖擊。深入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疫情防控的統一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調度、優機制、強能力,科學構建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化的監測預警體系,及時果斷處置多起本土疫情。持續推進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扎實做好醫療物資儲備、重點人群服務保障等工作,建成“15分鐘醫療服務圈”,亞定點和方艙醫院總床位超5000張,老年人等重點群體疫苗接種加快推進,為應對疫情高峰做好準備。有效防范重大風險。啟動債務管理三年攻堅計劃,在全省率先組建國有企業資金安全委員會,出臺“債務管控20條”、“大額資金管控10條”、“開發園區債務管控18條”,年度化債任務超額完成。扎實做好夏冬迎峰電力保供,能源安全經受住嚴峻考驗。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實現縣(市、區)全覆蓋。穩妥處置大型企業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深入抓好安全生產。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開展危化品和城鎮燃氣“兩個集中治理”,抓好公共安全“三清”行動及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推行“制度化管理、實時化監控、自動化阻隔、現代化救援”四項舉措,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5.6%、36.5%。成功應對多輪臺風襲擊和上世紀6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最嚴重氣象干旱。全面加強社會治理。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試點,整合打造鎮(街)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常態長效,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深入落實《信訪工作條例》,扎實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抓實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化解工作,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維穩安保任務。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等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電信網絡詐騙、涉養老詐騙等突出犯罪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安全感、治安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國家安全、反走私等工作扎實推進。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持之以恒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著力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等制度,建立健全市政府工作例會、市長辦公會議等機制,政府運行更加科學規范。行政爭議案件數量、敗訴率實現“雙下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不斷提升。自覺接受各方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滿意(基本滿意)率均達100%。“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收官。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踐行政府“過緊日子”思想,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久久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性|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本阿v视频高清在线中文|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91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