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1月27日
地點:南通環境教育館
發布人:
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 葛文華
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 唐勇
啟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蔡紅輝
主持人:
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 萬華
全文實錄:
萬華:
各位新聞界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南通市生態環境局2024年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將圍繞全市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情況及典型案例、南通市和啟東市生物多樣性觀測與保護工作開展情況三個議題展開。
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同事,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葛文華、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唐勇、啟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蔡紅輝。他們將向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我是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萬華,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主持。
首先,請葛文華局長介紹全市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情況及典型案例。
葛文華:
各位媒體朋友:
2024年5月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南通市機動車尾氣排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啟動2024年度機動車尾氣排放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曝光了一批違法違規典型案例。2024年9月,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聚焦機動車領域檢驗、維修造假問題,先后部署開展機動車檢驗領域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專項整治工作。近期,為貫徹落實部、省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工作會議及上級領導批示精神,我市結合工作實際,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整治行動,按照“治、打、斷、建”的工作思路,重拳打擊機動車排放領域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行為。同時,督促檢驗監測機構提升運行管理水平,引導行業自律守法,推動機動車排放檢驗行為健康有序發展。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部門聯合,協同推進整治。市生態環境局、公安局、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局嚴格落實整治方案要求,實時關注上級工作動態,及時調整聯合執法重點,切實提升聯合整治成效。7月上旬,四部門聚焦前期中央環保督察重點領域,結合聯合雙隨機“一次查多項”的工作要求,抽取12家機動車檢驗機構開展市級聯合執法檢查,發現負荷準確度測試未顯示加載功率和計算結果誤差等各類問題40個。9月30日,四部門召開專題會商會,明確機動車檢驗機構、治理維修機構作為當前專項整治重點,延長專項整治時間,與部、省行動保持一致,并就案件線索移送要求、聯合實施懲戒、打擊造假利益鏈條等內容形成統一意見。
二、緊盯重要領域,嚴查違法行為。一方面嚴打檢測數據造假,市生態環境局采取“全覆蓋排查+非現場執法”打擊機動車檢驗造假行為,通過機動車檢驗平臺數據研判分析,指揮調度系統線索交辦,實現問題閉環處置,今年以來,共發送機動車檢驗異常數據34條,檢查機動車檢驗機構368家次,發現問題272個,立案查處違法行為36件,其中出具虛假檢測報告案件3件;另一方面嚴管排放治理機構,市交通運輸局根據整治行動部署要求,印發《關于開展全市機動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整治行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明確汽車尾氣排放維護治理流程與有關要求的通知》,于2024年8月組織開展全市機動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整治行動,行動為期一個月,行動期間共責令整改6家,處罰虛假治理1家。
三、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行業自律。我們始終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整治與提升結合”的工作思路,2024年4月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機動車檢驗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自行糾正整改,組織機動車檢驗機構參加業務培訓會,對江蘇省機動車排放相關新規、新條例作了深入解讀,進一步增強機構主體責任意識,規范檢驗行為。同時,我們還開展了警示教育,第一時間轉發中央環保督察組公布的其他省、市有關機動車問題及典型案例,提醒企業警醒自律。先后公布2024年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案例(第一批)、2024年機動車檢驗機構典型案例,今年辦理的1起車輛“替檢”案件入選部典型案例,2起弄虛作假案例入選省典型案例(待央督后發布),確保對違法行為形成震懾,保持打擊弄虛作假高壓態勢。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與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突出加強對柴油貨車檢驗的檢查力度,堅持“治、打、斷、建”的工作思路,將機動車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作為治理機動車排放污染的“源頭”,堅持強化源頭監管,堅決遏制源頭問題。進一步完善聯合部署、聯合抽查、聯合研判、聯合辦案、聯合通報的工作機制,推進全鏈條聯合監管,加強與市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的聯合執法,堅決切斷虛假維修、作弊檢驗和售賣使用作弊裝置的利益鏈。推進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綜合運用行政指導、提醒告誡、行政約談、行政處罰等手段,督促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
在此,也希望媒體朋友加大宣傳,鼓勵群眾提供“機動車檢驗機構存在違法違規檢測行為問題線索”,對提供問題線索,經核查舉報屬實的,將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下面,我通報今年2起我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啟東市某汽車檢測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案
【案例簡介】2024年9月23日,南通市啟東生態環境局根據省廳交辦機動車檢測線索對某汽車檢測有限公司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及現場核查。經查2024年4-6月期間,該單位檢測的一輛柴油車(出產日期為2019年12月16日)及5輛汽油車(出產日期均在2011年7月1日以后)的OBD檢查結果不合格,但檢驗報告上最終的檢驗結果為合格。根據《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相關規定,2011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輕型汽車,以及2013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重型汽車,如果OBD檢查不合格時,判定排放檢驗結果不合格,上述車輛的檢驗結果應為不合格。經進一步調查,該單位的授權簽字人在簽署結論時未認真查閱報告內容,即簽署了上述6份檢驗報告。
【查處情況】該單位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之規定,南通市啟東生態環境局已對該單位立案查處,責令該單位立即改正違法行為,擬沒收違法所得300元,并處罰款人民幣20萬元。
通州區某汽車檢測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機動車排放檢驗報告案
【案情簡介】2024年9月26日,根據上級部門推送的大數據異常線索,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局至通州某汽車檢測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經查,該公司在2024年8月對5輛手動擋汽油車使用穩態工況法開展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檢測時,首次檢驗不合格,復檢合格。查看車輛檢測過程數據,發現該5輛車輛首次檢驗時,ASM5025工況轉速均在2500r/min以下;復檢時,ASM5025工況轉速均高于3000r/min。經進一步調查發現,檢測人員對上述車輛首次檢測時,按照規定使用二檔進行檢測,但檢驗結果不合格。為出具合格報告,檢測人員違反《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相關規定,擅自改變檢驗關鍵條件,使用一擋進行ASM5025工況的“拖擋”檢驗,造成車輛發動機轉速超3000r/min,從而改變了排放污染物的濃度,造成數據失真現象,使機動車“假達標”。
【查處情況】該公司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南通市通州生態環境局對該單位立案查處,責令該單位立即改正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300元,并處罰款人民幣168000元。
萬華:
下面請唐勇處長介紹南通市生物多樣性觀測與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唐勇: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我們又見面了,首先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們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強調,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近年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認真貫徹省廳黨組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項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方案》,多措并舉守護南通生物多樣性之美。下面簡要介紹下一年來生物多樣性觀測與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是健全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體系。我們率先在全省啟動市域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監測站點和監測樣線,已建成了覆蓋全市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全市篩選出13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形成“一橫一縱+”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格局。(“一橫”表示南通長江流域旗艦水生生物保護帶、“一縱”表示南通濱海珍稀候鳥保護帶,“+”表示里下河濕地、港閘農田等內陸熱點區域)。今年,我們持續增加高精尖觀測設備技術投入,提升基礎觀測能力,逐步形成了生態立體智慧監測能力。“空網”助力。利用高空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低空核查,定期對重要生態空間開展系統監測?!瓣懢W”強基。建立2座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野外布設10處生物多樣性固定觀測樣地、4處遠程傳輸紅外相機監測點、48處普通紅外相機監測點,10處鳥類智能監測站點、2處鳥類鳴聲智能監測點,開發應用南通市鳥類智能監測系統。“水網”擴能。開發應用長江江豚和偽虎鯨智能監測系統,濱江片區布設2艘長江江豚聲吶智能監測船、海門東灶港布設1艘偽虎鯨聲吶智能監測船,在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設立環境DNA監測點50處。
二是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我們不斷探索建設“生態島”試驗區,繼去年南通軍山生態島試驗區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生態島試驗區項目后,今年,啟東長江口北支(崇明島北岸)生態島試驗區入選第二批試點名單。如皋長江“生態島”納入省級EOD項目庫。生態島試驗區的建設,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理念,對受污染、受損害、受破壞、受干擾的自然生態系統實施積極適度的人工干預,同時將零散分布的生態區域有機串聯,構建“斑塊—廊道—節點”多層級生態安全網絡,為生物棲息、繁衍和遷徙提供良好場所和通道。如東黃金海岸、海安栟茶運河流域兩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入選2024年省級示范項目。
三是匯聚生物多樣性保護合力。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設生物多樣性展示館,借助圖文展示及互動體驗方式,提升市民群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營造生物多樣性保護氛圍。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社會團體的專長,積極搭建生物多樣性觀測與保護的交流平臺,統籌運用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各方資源力量,共同探討物種棲息地保護,生物觀測裝備應用,分享觀測技巧,共享長江江豚聲學智慧監測平臺,形成“線上+線下”的“生態+”觀測與保護新模式。在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幸福驛站共同見證江豚灣里的“喜笑顏開”,直播近兩萬人次點贊;將五山濱江片區列入“游江海 享生態”“體驗路線,帶領公眾實地體驗,讓公眾深刻感受南通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和南通生態文化的特色魅力。以“長江生態修復保護,守護長江漁業資源”為切入口創編話劇《滄桑巨變——我們的臥魚島》,在今年六五環境日主場活動南通現場演出。
一年來,我們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不斷提高。監測結果顯示,截至目前,已累計觀測物種達3983種,包括IUCN珍稀瀕危物種99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99種。其中,重點保護植物23種,包括野大豆、明黨參、水蕨等;重點保護動物76種,包括偽虎鯨、長江江豚、東亞江豚、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等。相較于上一輪數據記錄,本輪觀測新增物種194種。此外,“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連續5年現身南通沿海;長江江豚、偽虎鯨、勺嘴鷸等珍稀瀕危物種頻繁現身,種群數量不斷擴大;銷聲匿跡多年的豬獾、螢火蟲、豹貓,在江海大地上恢復了蹤跡。這些“明星物種”一次次的到訪,無一不標志著南通市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與水平,與國內外知名專家加強交流合作,依托科普展示館,打造生物多樣性科普體驗示范地。一是強化部門協作推進機制。印發《南通市加快推進沿江沿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沿江沿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壓實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形成保護與發展相協調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南通樣板”。二是優化生態空間保護格局。針對勺嘴鷸、黑嘴鷗等重點珍稀瀕危物種,在沿江沿海等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因地制宜探索開展繁殖地、棲息地的保護與管理。三是推進生態空間保護監管。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地“綠盾”行動,強化疑似破壞行為監控評估,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對侵占及破壞重要生態空間等行為進行監控,嚴控對生態功能造成破壞的人為活動。四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軍山生態島、啟東長江口北支(崇明島北岸)生態島和省級山水項目重點工程建設,確保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萬華:
下面請蔡紅輝副局長介紹啟東市生物多樣性觀測與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蔡紅輝:
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
近年來,啟東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觀測工作。
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摸清生物“家底”,篩選熱點區域。自2018年起,我市就率先在全省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包含維管植物、陸生脊椎動物、陸生昆蟲、淡水水生生物和海洋生物等多個類群,初步摸清我市生物“家底”。在此基礎上,我市認真篩查全市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包括啟隆沙沿江濕地、長江口北支濕地、黃金海灘灘涂濕地等,并在此建立固定觀測樣地樣線樣方,開展生物多樣性長期持續觀測。二是建立野外場站,織密觀測網絡。今年5月,我市建成并運行“南通長江口(北支)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觀測站整體構成為“1+N”式空間布局體系,即1座觀測站綜合功能站房和N處生物多樣性野外固定觀測點。觀測站已納入江蘇省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體系,為沿江濕地、沿海濕地、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長期定位觀測提供可靠的觀測研究平臺。三是開展生態修復,提升生境質量。為保護好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啟東積極抓住“生態島”建設的重要契機,依托良好的生態、優質的岸線資源,在圓陀角和啟隆鎮部署了8項重點工程,總投資約5048.77萬元,加大長江口北支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長江口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施兩項江蘇省南通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將完成海堤生態化改造46.53Km;互花米草治理與濱海濕地修復面積639.4萬m2;潮汐交換通道修復面積70.0萬m2,退養還灘面積1800萬m2,保護修復海島2個,從全域生態屏障帶、生態緩沖帶、沿海生態廊道三方面,整體提升我市沿海區域生態安全體系。四是推動社會參與,凝聚保護合力。為使每一位公民都自覺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我市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環境日”“8·15生態日”為契機,依托南通長江口(北支)濕地生物多樣性觀測站,廣泛組織開展親子研學、攝影比賽、戶外觀鳥、凈灘行動等一系列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營造生物多樣性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
隨著啟東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持續的提升和監測力度的日益增強,啟東市物種總數從本底記錄的1337種刷新至1554種,包含國家重點保護物種43種,IUCN珍稀瀕危物種48種,生態環境指示物種45種,形成“一名錄,兩清單”工作成果。調查發現,我市沿江沿海濕地是亞-澳遷徙鳥類和眾多水禽的棲息地、繁殖地和越冬地,是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鳥類遷徙路線的中轉站,每年有大量候鳥來此越冬覓食,遺鷗、黑臉琵鷺、黃嘴白鷺等珍稀鳥類是這里的“??汀?,共計觀測到珍稀瀕危候鳥23種2703只。啟東市位于長江入??冢瑬|海與黃海分界處,受徑流、潮流、沿岸流影響,啟東長江岸線成為多種水生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經通道,中華絨螯蟹和銀魚在這里產卵繁衍,中華鱘幼鱘、刀魚和鳳尾魚在這里索餌成長,江海水生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共計觀測到各類水生生物458種。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提升和加強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充分利用AI、遙感、eDNA等先進技術手段,繼續開展熱點區域生物多樣性的長期固定監測工作,在現有觀測網絡基礎上,加快實施推進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生態島”試驗區建設,同時依托觀測站,逐步探索科普、研學一體化的互動模式,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共同參與新格局。
萬華:
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記者朋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謝謝!
南通日報:
目前2套長江江豚水下聲吶智能監測設備的監測結果如何?
唐勇:
截至2024年11月26日,根據南通市長江江豚智能聲學監測系統的數據顯示,已監測并記錄到長江江豚共計6327頭次。從位置分布來看,龍爪巖監測點記錄到長江江豚1602頭次,而梵音廣場監測點則記錄到4725頭次,這一數據表明,長江江豚在梵音廣場周邊水域的活動相對更為頻繁。從時間分布看,白天時段(6時至18時)監測到長江江豚2930頭次,夜晚時段(18時至次日6時)則監測到3397頭次,這顯示出長江江豚在夜間更為活躍。通過對兩個監測點各月份監測到的最大頭次以及5分鐘內同時出現的最大值進行統計與分析,我們推測,監測水域內的長江江豚數量應不少于14頭。
新華日報:
目前鳥類智能監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如何?
唐勇:
南通市鳥類智能監測系統于今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該系統在南通市水鳥熱點區域——老壩港、小洋口、豐利濕地、東凌濕地、東凌湖、通州灣、圓陀角、啟隆沙、開沙島、長青沙等地,共布設了10套鳥類AI智能識別設備。
截至11月21日的統計數據,系統已識別并記錄南通市鳥類共計8目14科33屬62種,數量達10892只。在鳥類保護監測方面,系統共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共計78只,包括黑臉琵鷺、黑嘴鷗和小青腳鷸;國家二級保護鳥類8種,共計2778只,分別為翻石鷸、大杓鷸、白腰杓鷸、闊嘴鷸、大濱鷸、白琵鷺、半蹼鷸和黑鳶;國家三有保護鳥類50種,共計7612只;江蘇省重點保護鳥類52種,共計9799只。在珍稀瀕危鳥類監測方面,系統共監測到IUCN紅色名錄中瀕危(EN)鳥類5種,共計625只,包括小青腳鷸、黑臉琵鷺、大濱鷸、大杓鷸、蒙古沙鸻;易危(VU)鳥類3種,共計102只,包括黑嘴鷗、紅頭潛鴨、尖尾濱鷸;近危(NT)鳥類9種,共計3143只,包括羅紋鴨、蠣鷸、半蹼鷸、黑尾塍鷸、斑尾塍鷸、白腰杓鷸紅腹濱鷸、紅頸濱鷸、彎嘴濱鷸。相信隨著該系統運行時間的增加,將有更多鳥類種類被記錄與公眾見面。
萬華:
由于時間關系,本次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結束。如果記者朋友對發布內容需要進行深度采訪報道,可以和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宣教中心聯系,由宣教中心統一扎口協調安排。最后再次感謝大家的出席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