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2月27日
地點: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能達大廈409室
發布人: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局局長 卜小鵬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財務與審計處處長 范金飛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 陳 昊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 郭 煒
主持人:
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 萬 華
全文實錄:
萬華:
各位新聞界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市生態環境局2024年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為加強市、縣、區聯動,擴大新聞發布參與對象,今天我們將發布會地點定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后我們將持續邀請市相關部門、縣(市)和園區等共同發布生態環境相關資訊。
隨著企業退城入園和集聚發展,工業園區化學品尤其是揮發性有機物相對集中,異味投訴頻發,極大地制約了園區發展,也影響了周邊群眾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市正積極開展“無廢城市”“無異味園區”創建,已取得階段性成效。而“環基貸”通過提供政策性信貸資金、財政貼息等方式,將為生態環境治理提供融資支持。
下面,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同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卜小鵬、市生態環境局財務與審計處處長范金飛、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陳昊、大氣環境處處長郭煒。他們將向大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我是市生態環境局萬華,今天的發布會由我主持。
首先,請范金飛處長解讀“環基貸”的概念、支持范圍及申報要求。
范金飛:
各位媒體朋友,為破解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財政資金投入有限、金融支持渠道不多等難題,把更多的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綠色發展,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財政廳、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等合作銀行協同運用財政政策和金融工具,共同推出江蘇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專屬金融支持政策“環基貸”。下面,由我具體來作一下解讀。
一、什么是“環基貸”
“環基貸”是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與合作銀行共同推出的金融服務產品,為全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長期限、大額度信貸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作為重要合作銀行,“十四五”期間計劃為我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500億元“環基貸”支持。
二、重點支持范圍
“環基貸”支持在江蘇省內建設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相關項目應按照《江蘇省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提升計劃(2023-2025)》要求,納入年度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清單。“十四五”期間重點支持: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
2.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農田退水與地表徑流凈化工程、畜禽養殖場污水和廢棄物處理工程以及水產養殖場污水和廢棄物處理工程。
3.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管網建設及污泥處置設施建設。
4. 工業園區廢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工業廢水處理廠建設和工業廢水管網建設。
5. 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工程:垃圾焚燒設施建設、餐廚廢棄物(廚余垃圾)處置設施建設以及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
6. 危險廢物與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貯處置利用設施建設工程:危險廢物收貯處置利用設施建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貯處置利用設施建設、工業污泥處置利用設施建設以及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
7. 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河湖緩沖帶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生態島”試驗區建設、生物多樣性觀測體系建設、美麗河湖建設、“美麗海灣”建設以及其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8. 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工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重點污染源監控能力建設以及信息化能力建設。
9. 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能力建設工程:環境應急能力提升、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防范體系建設以及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提升。
10. 其他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項目。
三、申報要求
申報單位應如實提交申報材料,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規性負責。申報材料包括:
1.“環基貸”項目申請表;
2.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及相關的批復(備案)文件;
3.其他材料:未納入年度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清單的項目應由設區市生態環境局提供情況說明。
截至目前,我省首個“環基貸”項目已經簽約成功,該項目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利率不高于2.83%,貸期20年,財政再貼息0.5%,項目最終融資利率不高于2.33%。年前,我市已有3個項目申報,并通過初審。
萬華:
下面請陳昊處長介紹我市“無廢城市”建設情況。
陳昊:
各位記者朋友,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南通固廢管理工作的關心和宣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無廢城市”建設,成立由市長擔任指揮長的“無廢城市”建設指揮部,市政府專題部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協同發力。自2022年10月啟動以來,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57項三級指標中,已有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占比、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等20項指標提前達到2025年考核目標。市生態環境局著力從規范固廢管理,開展主動宣傳,打造特色模式等方面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全面規范固廢管理。推進企業源頭減廢。117家企業實施192項“減污降碳、源頭治理”清潔生產改造,減少危險廢物產生2347.9噸。提升危廢監管水平。開展危廢管理規范化專項排查,檢查企業1102家,發現問題2216個,問題整改率100%;985家企業完成危廢規范化建設,9100余家單位納入信息化監管。組建小微企業收集體系。持續推進危廢集中收集體系建設,建成小微收集試點單位14家,服務企業超4000家,轉移危險廢物7395噸;打造汽修、家具、機械等小微危廢管理標桿企業13家。開展醫廢跨省處置合作。市生態環境局與上海市崇明區生態環境局簽訂醫廢跨省協同處置聯合監管協議,提升海永鎮、啟隆鎮醫廢監管水平。
創新形式強化宣傳。營造建設氛圍。開展“無廢城市”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四進”宣傳,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在機關單位等公共場所設置宣傳“易拉寶”、發放宣傳圖冊,普及相關知識,推行低碳辦公模式,踐行生活垃圾分類,營造全員共建氛圍。宣傳典型案例。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播出節目《廢棄光伏組件流向何處》,專題報道南通日弈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廢棄光伏組件資源再生項目。建設“無廢細胞”。邀請相關專家結合行業企業特點,開展“無廢企業”“無廢園區”等培訓宣講,推動“無廢細胞”建設。聯合市商務局探索無廢商場(超市)建設,建成南通萬象城、如皋吾悅廣場等10家“無廢商場(超市)”。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開展“無廢低碳”工廠建設。
打造“無廢城市”特色模式。開展“無廢園區”建設。如東縣洋口工業園依托配套的靜脈產業園,聚焦廢鹽、有機溶劑等特殊危廢,強化固廢綜合利用。南通開發區化工園區引導醋酸化工、江山農化等龍頭企業,深挖源頭減量潛力,建設危廢自行利用處置設施,提升危廢本地化處理率。如皋港新材料產業園依托上海電氣環保熱電(南通)有限公司建設可燃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運輸、處置體系。試點構建新興固廢管理體系。持續推進風力葉片、廢光伏組件、廢鋰電池三項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已具備9萬噸/年的新能源固廢綜合利用能力。積極參與《廢棄光伏組件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風電葉片回收與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編制。打造固體廢物循環產業園模式。海安市依托中國天楹集團,加快一般固廢收運體系、再生資源分選中心、生活垃圾兩網融合體系等項目建設,打造資源化利用品類豐富、回收體系完善、技術水平先進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將工業源+生活源廢棄物進行協同處置,提供城市各類固體廢物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無廢海灣”。沿海縣(市、區)持續開展海洋垃圾監測,在海灣內灘涂設置垃圾收集池,定期組織對海洋漂浮垃圾、岸灘垃圾進行清理。如東縣加強漁港監管,對多個漁港固廢處置情況進行現場檢查,有效防控環境污染;通州灣示范區委托2家服務外包單位對全長25.11公里的海堤路段開展常態化保潔,做到海堤路面及外側無暴露垃圾、無雜草,環境整潔。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國家、省市“無廢城市”建設要求,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引擎,不斷提升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以省級工業園區為重點,開展“無廢園區”建設,培育“無廢細胞”單元,健全固廢收運體系,推行分級分類差別化管理,持續推進我市固廢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
誠摯地希望媒體朋友多科普、多宣傳、多報道“無廢城市”建設,讓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萬華:
下面請卜小鵬局長介紹開發區無異味園區建設情況。
卜小鵬:
2022年,南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啟動“無異味園區”創建工作,將之作為打造“營商環境最高地、通城活力新中心”的重要舉措,從源頭、末端等全過程減少廢氣排放,力爭做到既達“國標”、又達“民標”。
一、為什么要開展“無異味園區”創建?
發展有需求。開發區作為以產業發展定位的工業園區,近年來園區向產城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創建無異味園區,是打造“營商環境最高地、通城活力新中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市局有布置。化工園區創建“無異味園區”,是2022年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污染防治的創新舉措。作為市區內僅存的化工園區,開發區積極響應,在全市范圍內先行先試。
群眾有呼聲。前幾年,廢氣擾民問題一直是開發區的環境信訪重點,涉化工廢氣信訪超過了100件,群眾對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的改善要求日益強烈,解決異味問題是生態環境領域一項重點的民生工程。
二、如何組織開展“無異味園區”創建?
1.高位推進,統一思想。開發區高位統籌謀劃“無異味園區”創建工作,黨工委、管委會印發實施《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無異味園區”創建方案》,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督促推進,對于重點企業整改問題,管委會領導逐一過堂問診,壓實企業責任。
2.加大投入,深度減排。創建以來,累計發現、整改涉氣問題200余項,環保投入資金2.5億元,所有問題實行“拉條掛賬”跟蹤管理,實現廢氣“全收集、全處理、全監管”。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達400噸/年,為重大項目落戶騰出環境指標。
一是倉儲油氣源頭治理。推動企業深度減排,在全市率先開展內浮頂罐二次密封、試點碼頭油氣高效回收、罐頂噴淋降溫改造。其中碼頭油氣回收排放標準20g/m3,空間較大,中化南通公司開展示范試點,對照1g/ m3的目標,安裝高效治理措施,油氣裝卸過程減排達70%以上,2023年碼頭周邊TVOC微站均值同比下降7%。
二是化工廢氣持續提質增效。更新高效廢氣治理設施,新、改建10套RTO焚燒裝置,星辰合成材料、江山農化投入7000萬元,提升末端治理效率;采取設備或場所密閉、有效收集等措施,無組織排放能收盡收,醋酸化工山梨酸車間實施密閉化、奇華頓空調廢氣收集處理,一批典型的異味擾民問題逐步化解。
三是印染異味治理成效明顯。無異味治理向縱深拓展。生態、應急部門聯動,23家企業共整改問題106個,環保投入超2000萬元,解決一批信訪“老大難”問題,促進行業整體提升,1家企業獲評省級綠色發展領軍企業。
3.長效管理,持續提升。2023年初,化工園區被市大氣辦初步認定為“無異味園區”,開發區持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保留工作專班,對無異味企業實施跟蹤管理、復核抽查,其中涉及廢氣信訪舉報、上級交辦廢氣問題、網格巡查反饋異味較多、存在涉氣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必核,并對復核達不到創建標準的取消其稱號。經過現場復核20家企業,整體情況良好,對2022年未取得初步認定、仍存在異味的企業,堅持領導包干,保持對重點企業的跟蹤幫扶,發現問題立即推動解決,天和樹脂異味較大的成品倉庫廢氣全部收集治理,寶靈化工車間廢氣設施全面改造,逐步規范提升,做到異味“不出廠、不出園”。2023年,全省臭氧污染防治現場會在南通召開,參觀調研開發區治氣經驗,對開發區“無異味園區”創建等方面經驗做法予以肯定。
三、“無異味園區”創建成效如何?
在2022年7-12月創建期間,園區VOCs濃度同比下降36%,涉化工廢氣信訪下降72%;2023年園區VOCs濃度再同比下降25%,涉化工廢氣信訪下降78%;2023年,細顆粒物年均濃度25.8微克/立方米,在全市7個國控站點中排名第一;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有所提升,在 2023年南通市生態文明建設公眾滿意度調查中,開發區得分93.7,在全市十個板塊中排名第一。
近期,南通市大氣辦將對化工園區進行“無異味園區”(企業)認定授牌。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強常態化、科技化、精細化監管,推動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謝謝大家!
萬華:
下面,記者朋友們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記者朋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謝謝!
南通電臺記者:
請問“環基貸”相比于過去環保類融資產品有哪些特色優勢?
范金飛:
一是融資范圍更聚焦。相比于過去環保類融資產品,“環基貸”重點聚焦污水、垃圾、固危廢的處理處置和自然生態保護、環境監管等生態環境基礎能力建設,引導更多資本投向源頭治理、投向本質治污,促進綠色金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更大的效益,更加精準有力支撐美麗江蘇建設。
二是融資成本更低。從“降利”“貼息”上保障項目融資成本低于市場融資成本。與普通商業貸款相比,合作銀行將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為環境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最大優惠和最優政策。同時,省財政按照“免申即享”原則,對融資成功且貸款利率不高于3%的“環基貸”項目,前三年以年度實際貸款額度的0.5%進行貼息。進一步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減輕融資負擔、激發活力。
三是融資額度更高。“環基貸”單個項目 貸款金額都在3000萬元以上,并且不設上限,可有效解決重大項目融資需求。
四是融資期限更長。“環基貸”貸款期限原則上最長可達30年,特殊需要可再視情延長。
國際在線記者:
請問“環基貸”什么時候可以申請、怎樣申請?
范金飛:
“環基貸”實施項目儲備制度。相關申報入口全年開放,對申報項目動態審核、隨到隨審。省生態環境廳將依托“江蘇省環基貸項目庫平臺”對貸款企業的入庫審核、貸款投放等實施線上管理。
項目審核通過后納入“環基貸”項目儲備庫,由合作銀行對儲備庫內項目進行獨立審批及貸款投放。
目前“江蘇省環基貸項目庫平臺”正在建設中,企業可通過線下申報,企業只要將“環基貸”項目申請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實施方案及相關的批復(備案)文件等資質材料,報至市生態環境局,由市生態環境部門初審后統一上報。
新華日報記者:
剛才聽了關于“無廢城市”建設的介紹,我非常感興趣。剛才我注意到陳處說將以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為重點,全面開展“無廢園區”建設,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
陳昊:
好的,感謝您的提問。目前,我市南通經濟開發區、如東縣洋口化學工業園、如皋港化工新材料產業園三個化工園區已完成實施方案編制,計劃用2年的時間補短板、強弱項,全面提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比例,降低填埋率。對于園區內固廢種類產生量大的企業,針對性的建設收集利用項目。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域“無廢城市”“無廢園區”建設,我們將在前期三個化工園區“無廢園區”建設基礎上,組織全市省級工業園區全面開展“無廢園區”建設,結合園區實際,編制符合產業定位和特色的“無廢園區”實施方案,完善固廢監管體系,因地制宜建設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項目,試點開展一般工業固廢收貯運中心項目,為園區內工業企業配套服務,同時以點帶面,輻射周邊。
南通電視臺記者:
想請問全市“無異味園區”的建設工作有哪些進展?為持續保持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郭煒:
一直以來,化工行業異味問題是影響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切實減少化工園區異味擾民問題,不斷提升企業異味治理能力,市大氣辦組織開展“無異味園區”建設工作,力爭做到“氣不出廠、不出園、不擾民”。
1.錨定創建目標,統籌推進落實。2022年5月,市大氣辦印發《南通市無異味企業(園區)創建方案(試行)》,構建“國標+民標”的評價體系,采用“嗅辨+監測”的異味溯源機制,引導激勵園區企業自覺提高廢氣治理能力和環境管理水平。2022年選取南通開發區化工園區作為試點創建“無異味企業(園區)”,2023年推動如皋、如東、啟東、海門等地開展“無異味企業(園區)”創建,以現場“體檢式”幫扶企業提升治氣能力,目前各地均已完成現場驗收工作。創建以來,各地總投入約3.7億元,整改924個涉氣問題,減少VOCs排放約500噸,有效提升園區企業本質治污水平。近期,市大氣辦將正式向南通開發區化工園區及園區內64家企業授牌2023年度“無異味(企業)園區”。經統計,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群眾關切的園區涉異味重點信訪問題持續下降,2023年,涉化工廢氣市級以上信訪量同比下降約47%。
2.精準靶向施策,合力攻堅破難。雖然全市“無異味園區”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但是化工園區異味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園區TVOC高值依然存在,廢氣治理設施提標改造、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排查等工作有待持續攻堅。下一步,市大氣辦將督促各地牢牢把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根本方針,不斷健全園區、屬地生態環境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大齊抓共管力度,實現快速溯源排查和精準應急管控響應,從嚴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3.創新示范引領,長效動態管理。為持續鞏固“無異味園區”建設的現有成果,市大氣辦以創新為引領,對已創建完成的“無異味園區”實施長效管理,以涉化工廢氣年有效信訪量、VOCs監測濃度、走航情況等因素為主要判斷標準,每年動態調整“無異味企業”名單,對不滿足“無異味園區”標準的園區實行退出機制,構建市級指導、縣級負責、園區(企業)主體、群眾監督的“無異味園區”長效管理體系,打造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科學合理的共建模式以及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無異味園區”建設新局面,真正實現“國標”和“民標”雙達標。
萬華:
由于時間關系,本次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結束。下面我們一起到園區兩家公司實地拍攝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