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編制要求,編制本年度報告。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如對本年報有疑義,請與啟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聯系(地址:啟東市世紀大道1288號;郵編:226200;電話:0513-68620088)。
一、總體情況
(一)明確目標,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審核制度。修訂《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信息審核發布流程》,信息發布嚴格實行“先審后發、三審三校”制度。對網站巡查制度進行了修改完善,網站安全、內容安全不斷加強。二是嚴格績效考評。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目標績效考核,列入負面清單管理,實行扣分制。三是強化專題學習。市政府第36次常務會議學習了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組織全市政務公開、政府網站暨政務新媒體、政務信息工作培訓,集中學習新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檢查、監管指標。
(二)全面推進,加大公開力度。一是強化基本信息公開。2019年,本級政府主動公開政府信息7629條,其中主動公開政府文件124個,65項政府公開事項576條,財政預決算及專項資金信息137條,重點領域信息645條。二是突出重點信息公開。核準、備案、審批類項目全程通過江蘇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辦理,并進行信息公開468條;通過市縣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讓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全程公開、交易流程透明、交易全程留痕;社會公益事業領域信息全面實施項目公示制度。三是注重依申請公開。嚴格執行《啟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流程》,認真組織業務人員學習依申請公開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相關依申請公開流程,規范依申請公開答復,確保程序合法、流程合規。2019年,收到依申請公開61件,比去年上升8.9%。從申請渠道來看,信函是主要申請形式,申請量154件,占69%;網絡申請19件,占31%。均依法辦理。
(三)補齊短板,做好解讀和回應。一是加強政策解讀。在政策解讀方面以群眾“聽得懂”“好明白”“能理解”為原則,將政策背景、決策依據、出臺目的、重要舉措等方面的解讀作為重點,實施原創發布獎勵機制,形成啟東特色的五步工作法,實現了政務新媒體和網站互聯互通,提升了政策宣傳效果。二是做好政民互動。發布全市重點領域及公眾普遍關心的重要政策、重大舉措、重要情況,采用視頻直播、圖片和文字等多種形式以及報紙、電視、新媒體等手段,擴大公眾參與度。政務新媒體開通互動和辦事服務功能,嚴格落實回應制度。三是推進集約共享。積極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在網站開設“網上辦事大廳”,直接鏈接至江蘇省政務服務平臺,在多個政務新媒體設立服務板塊,按照標準化要求梳理并公示事項辦理依據、申請材料、承諾時間、收費依據、收費標準、咨詢投訴電話等,同時將辦件進度查詢情況進行實時公開,實現同源、同步更新政務服務信息。
(四)優化功能,加強平臺建設。一是強化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管理。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后的網站頁面更清晰,欄目更集中,效果更顯著。全市政府網站主動發布信息數量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長。二是做強“兩微一端”新平臺。政務新媒體進一步優化整合。對不同平臺上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和利用率低的,進行清理和優化。全市保留政務新媒體 67 個,今年以來清理規范52個(其中已關停 17個,正在關停或無法注銷的 35 個)。三是加快辦事大廳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進一步整合優化實體辦事大廳“一站式”功能,加快實現“一個窗口”“一次辦理”。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市政務服務大廳推進智能化網絡的改造,目前已實現網上預約、排隊叫號、自助辦理、滿意度評價、大數據分析展示、掌上辦事(微信)和24小時自助服務等多種功能。加快政務服務熱線平臺資源整合,實現“一號對外”。
(五)強化監督,提升工作效能。一是豐富督查形式。堅持日常檢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方法,對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進行監督檢查。日常監督檢查每天進行,隨機抽查網站欄目保障情況;重點抽查每季度開展一次,對政務公開實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二是做好重點培訓。建立啟東市政務公開QQ群,交流工作重點和難點,著力提高經辦人員業務水平。將政務公開納入年度考核體系,增強各單位的工作主動性。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簡稱《條例》)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新制作數量 |
本年新公開數量 |
對外公開總數量(2009年至今) |
規章 |
0 |
0 |
0 |
規范性文件 |
6 |
6 |
49 |
(《條例》)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許可 |
211 |
0 |
127038 |
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 |
347 |
+7 |
68928 |
(《條例》)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處罰 |
5560 |
0 |
178687 |
行政強制 |
267 |
0 |
10637 |
(《條例》)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36 |
+9 |
|
(《條例》)第二十條第(九)項 |
|||
信息內容 |
采購項目數量 |
采購總金額 |
|
政府集中采購 |
452 |
8.29億元(不含工程類)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系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于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企業 |
科研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446 |
9 |
0 |
0 |
1 |
1 |
457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3 |
0 |
0 |
0 |
0 |
0 |
3 |
||
三、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309 |
2 |
0 |
0 |
1 |
0 |
312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16 |
2 |
0 |
0 |
0 |
0 |
18 |
||
(三)不予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1 |
0 |
0 |
0 |
0 |
0 |
1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2 |
0 |
0 |
0 |
0 |
0 |
2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3 |
0 |
0 |
0 |
0 |
0 |
3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2 |
2 |
0 |
0 |
0 |
0 |
4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5 |
0 |
0 |
0 |
0 |
0 |
5 |
||
(四)無法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156 |
2 |
0 |
0 |
0 |
1 |
159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12 |
0 |
0 |
0 |
0 |
0 |
12 |
||
3.補正后申請內容仍不明確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五)不予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16 |
0 |
0 |
0 |
0 |
0 |
16 |
|
2.重復申請 |
7 |
1 |
0 |
0 |
0 |
0 |
8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3 |
0 |
0 |
0 |
0 |
0 |
3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處理 |
14 |
0 |
0 |
0 |
0 |
0 |
14 |
||
(七)總計 |
439 |
9 |
0 |
0 |
1 |
1 |
450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10 |
0 |
0 |
0 |
0 |
0 |
10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15 |
4 |
10 |
1 |
30 |
21 |
2 |
2 |
11 |
36 |
5 |
1 |
3 |
1 |
10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9年,我市的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全面實行《條例》以及社會公眾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公開形式不夠豐富、公開內容不夠具體、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等問題。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積極吸取先進地區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啟東實際,按照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的要求,不斷提升政務公開的質量和實效。一是繼續統籌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作好全年統籌謀劃,切實推動全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加強政策解讀與回應關切,豐富在線訪談、在線調查、意見征集等欄目內容,提高欄目質量,全面推動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向縱深推進。二是進一步規范政務公開工作。繼續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加強政務公開目錄、內容規范化建設。三是加大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加強日常巡查,加強對問題的通報問責力度。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