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4207264/2024-01793 | 分類: | 商貿、海關、旅游\對外經貿合作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號: | 通政辦發〔2024〕3號 | ||
成文日期: | 2024-02-06 | 發布日期: | 2024-02-07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稱: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的通知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通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相關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中國(南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提升南通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商務廳等部門江蘇省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蘇政辦發〔2023〕3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發揮南通產業和資源稟賦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為南通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全市跨境電商在交易規模、生態培育、標桿打造、人才支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保持年均30%以上增速。至2026年底,實現跨境電商年進出口額超100億元,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集聚區)8個,培育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10個,培育跨境電商企業2000家,其中行業領先的億級跨境電商企業10家,重點培育公共海外倉15個,重點培育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品牌10個。實現南通跨境電商產業帶建設、綜合服務、創新驅動等各要素環節全面優化提升,建成輻射長三角的跨境電商最優產業生態圈。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1.加大跨境電商企業引培。將跨境電商企業招引納入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內容,建立重點跨境電商企業招商名錄庫,組織跨境電商專題招商活動。爭取阿里巴巴、亞馬遜、eBay、TikTok、Temu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平臺在南通落戶、設立機構,吸引更多跨境電商賣家及各類服務商落戶南通。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孵化培育力度,至2026年底,培育跨境電商企業2000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2.打造跨境電商標桿。支持具備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整合能力的企業搭建垂直型跨境電商平臺,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持現已涉足跨境電商業務的外貿企業和跨境電商賣家做大做強,形成示范引領效應。對發展成效明顯、帶動作用強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至2026年底,培育行業領先的億級跨境電商企業10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3.引導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引導傳統外貿企業運用跨境電商開拓國際市場,帶動制造業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建跨境電商獨立站,創新外貿營銷模式,對企業建站費用予以支持。優先推薦成效顯著的跨境電商應用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數字商務企業。至2026年底,培育銷售成效明顯的企業獨立站30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4.完善跨境電商服務生態。做強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數據統計、信息查詢、機構對接等功能,著力打造南通跨境電商生態鏈線上共享平臺。鼓勵支付結算、物流報關、電商運營、營銷推廣、合規建設、人才培訓等機構來南通落戶,進一步整合跨境電商服務資源,推動服務鏈條本土化。對提升全市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具有明顯效應的產業帶活動、峰會論壇、招商推介、雙創大賽、孵化培訓項目給予相關政策支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南通電子口岸有限公司〕
(二)實施載體平臺建設工程
5.提升產業園區集聚水平。進一步完善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市跨境電商集聚區梯度培育機制,支持南通外貿中心打造跨境電商示范集聚區。加大土地、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保障投入,對配套功能完備、集聚效應明顯、示范引領作用強的產業園、集聚區給予政策支持。推動產業園與快遞物流、產業集群、海外倉等資源整合銜接,放大疊加效應,提升運營質態。至2026年底,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8個,集聚跨境電商企業800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6.加速推進公共海外倉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在重要貿易節點國家地區市場建設公共海外倉,構建商品展示、尾程派送、退運售后等一站式境外終端服務體系,鼓勵通商僑胞參與海外倉建設,對升級為省級公共海外倉的給予政策支持。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利用海外倉拓展海外市場,完善對企業用倉政策支持,至2026年底,重點培育公共海外倉15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7.打造跨境電商品牌展會。支持辦好南通跨境電商選品博覽會,進一步提高辦會水平,提升展會成效,將其培育成為全國知名、全省領先的跨境電商專業展會,對場館租金和參展企業展位費用給予補助。加強與國際經貿機構、境外商協會等行業組織交流,支持跨境電商企業積極參加境內外展會和跨境電商專業展會,線上線下融合開拓國際市場。〔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實施業態模式融合工程
8.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帶。發揮南通產業優勢,打造“一區一品”特色產業帶。加強與跨境電商重點平臺、服務商的對接,搭建助推產業帶“出海”合作平臺。支持南通跨境電商選品中心建設,完善商品展示、交易撮合功能,與跨境電商平臺合作設立產業帶“線上專區”,帶動更多特色優勢產品出口。支持境外選品中心建設,優化入駐展示、貿易清關、物流運輸、本地倉配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南通源頭工廠高效觸達境外買家。至2026年底,培育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10個,重點培育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品牌10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9.深化“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協同發展模式。依托南通特色產業帶,發動全市中小微出口企業采取市場采購貿易形式開展無票出口業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報檢通關、收匯結匯、免稅申報、貿易融資等一站式免稅出口服務。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疊加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助力更多跨境電商中小微企業合規高效出口。(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海門區、通州區人民政府,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管委會)
10.促進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升級。聚焦消費引領功能,依托重點商圈和開放口岸,集聚消費品進口供應鏈企業,打造多元化國際化消費場景。支持南通“四大商圈”、“兩大集群”與南通興東國際機場空港產業園、南通綜合保稅區、如皋和海安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重點片區聯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南通海關,崇川區、通州區、如皋市、海安市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實施貿易便利提升工程
11.優化通關便利措施。探索跨境電商出口前置倉監管創新,研究完善跨境電商出口貨物在前置倉拼箱組貨、布控查驗等功能。進一步發揮南通綜保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作用。切實落實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相關稅收政策,優化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退稅流程。對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出口企業實施更加便利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對符合規定條件的,試行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積極申報國際郵件互換局、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完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南通海關、市稅務局、市郵政管理局)
12.創新外匯管理服務。增強跨境電商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支持從事跨境電商的企業將出口貨物在境外發生的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與出口貨款軋差結算。支持符合條件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行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提供高效的經常項下結售匯及相關資金收付服務。支持境內國際寄遞企業、物流企業、跨境電商平臺企業等代墊與跨境電商相關的境外倉儲、物流、稅收等費用,深入推進跨境貿易結算便利化。(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南通市分行)
13.加強金融保險服務。加強政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運用電商供應鏈物流、資金流等信息,開發針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創新型金融產品,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支持增加跨境電商出口新險種,擴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對跨境電商業務的承保規模,幫助跨境電商企業降低出口風險。(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南通市分行、中國信保南通營業部)
(五)實施發展環境優化工程
14.強化跨境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政府、高校、企業、協會四方聯動的人才培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啟動學校跨境電商前置培訓課程,支持舉辦跨境電商人才大賽和人才雙選會,為企業培養一批實操型人才。加大優秀人才的招引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給予專項補助。市縣兩級政府加快跨境電商干部隊伍建設,安排資金組織專項培訓、游學活動,系統提升機關干部推進外貿新業態發展的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15.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支持南通國際商會電商專委會、南通市跨境電商商會等行業組織發展,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橋梁紐帶作用,主動參與和承辦培訓、論壇、沙龍等各類活動。積極聯動深圳、杭州等跨境電商發達地區行業商協會、南通境外商協會等,常態化組織開展跨區域資源對接活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16.提升合規運營能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跨境電商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組織開展進口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行動。加強跨境電商領域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提升企業在誠信建設、貿易風險預警等方面的能力。(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市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領導小組作用,完善市、縣兩級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政策指導和部門協同配合,及時協調解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責任單位: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完善跨境電商綜試區考核評估機制,突出對標找差,強化探索創新,盡快在業務規模、海外倉建設、主體培育等方面形成一批經驗和典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加大政策支持。優化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強化扶持資金績效考核評價,提升資金扶持精準度、有效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增強政策協同效應。定期組織政策宣傳、輔導,擴大各項惠企政策的覆蓋面。(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