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現公布南通市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本報告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止。
一、總體情況
2022年,南通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扛起省委賦予南通的重大使命,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政務運行公開透明可預期,不斷提升政務公開質量和水平,持續發揮以公開促落實、強監管、優環境功能,為南通建設服務政府、法治政府、數字政府作出積極貢獻。
(一)做深做實主動公開。
一是重要信息權威發布。按照“應公開、盡公開”原則,圍繞推進產業倍增、城市更新、債務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及時做好重大政策、權威信息發布工作。完善市、縣行政規范性文件庫建設,統一版式和格式,統一在醒目位置標注文件狀態,權威發布并予以動態更新。經清理,2022年底,市級政府現行有效規章8件、行政規范性文件68件,縣級政府現行有效規章0件、行政規范性文件270件。2022年歸集發布市級政府文件252件、縣級政府文件637件、市級政府部門文件387件;各級政府網站主動發布政府信息22.6萬條,市政府門戶網站日均訪問量28萬次。編制《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報》9期,集成公開重要政策文件86件。
二是重要政策多元解讀。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新聞發布會、在線方談等方式構建多元立體解讀體系,讓政府信息更加直觀抵達受眾,滿足群眾對政府信息的需求。2022年,市本級開展政策解讀158次(其中:文字解讀102次、圖解38次、政策簡明問答9次、新聞發布會與在線訪談解讀9次),召開新聞發布會52期,舉辦在線訪談21期,網上直播9期;全市各級政府開展政策解讀649次(其中:文字解讀416次、圖解148次、政策簡明問答59次、新聞發布會與在線訪談解讀24次),召開新聞發布會146期,舉辦在線訪談89期,網上直播11期。
三是重要事項專區公開。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政策”“疫情防控南通在行動”“重大決策草案預公開”“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重要事項開設專區,精準推送政策、權威發布信息、及時跟進落實,有效保障了相關工作成效。2022年,市本級公開疫情防控要聞358條、重要通告267件。開設專區,集中發布重大決策草案公開、草案解讀和意見征集結果等情況。2022年,市本級開展在線調查13期、民意征集32期,收到意見453條,公布調查結果43期,結轉下年2期;全市各級政府共開展在線調查56期,民意征集193期。
(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
一是推動政務服務標準化。編制《南通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年版)》,納入行政許可事項432項,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編制《南通市依申請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清單(2022年版)》,納入依申請辦理公共服務事項285項。編制村級公共服務事項和幫辦代辦事項“兩清單”,覆蓋全市1883個村(社區)。《一套標準管審批引領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被《中國標準化(專刊)》評選為13個全國首批典型案例在全國推介。
二是推動政務運行便利化。深化“通城通辦”改革,實現473個事項全市域線上線下同標準辦理。“一件事一次辦”標準達到119項,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部署82759個政務服務事項,歸集45類電子證照共475653個,產生和匯聚辦件1989萬件,與24個監管部門317項審批業務實時銜接。創新推動異地就醫備案、申請公積金貸款等53個民生事項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服務,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專題報道。
三是推動政務數據一體化。編制《關于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運行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實施方案》,推進市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三期項目建設,加快省市縣三級平臺互聯對接,完善省市縣一體化數據交換體系。2022年,平臺共接入各縣(市、區)、市各直屬園區及75家市級部門和單位共5600余項數據資源,日均數據交換量達6億條。各縣(市、區)、市各直屬園區及39個市級部門依托南通市公共數據開放網站發布對外開放數據1139項。
(三)規范政府信息管理。
一是健全重要政策信息發布機制。修訂《市政府公文公開發布和解讀工作規范》,強化文件屬性源頭認證,明確由起草部門對“不予公開文件”作書面情況說明;對于未標注公開屬性的公文,一律退回承辦機關重辦;政策文件發布后,3個工作日發布解讀材料,并做好與原文件的互鏈。2022年,市政府網站共公開以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的文件252件,全部在文件簽發環節落實公開屬性審查機制,做到應公開盡公開,156個重要政策文件解讀率100%。
二是突出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實效。聚焦公共資源交易、重大項目建設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2022年,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信息24313條,公開重大建設項目立項審批174條、環保審批38條、施工許可證177條等,發布重點排污單位監督性監測數據4620個。南通市信用信息市縣一體化平臺累計歸集“雙公示”數據7081條(均為行政許可類)。全市306個部門參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定抽查事項5703項,抽查對象100425戶次,全部落實到位。
三是依法做好依申請公開。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程序的意見》,規范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工作流程,強化部門協調、地區聯動,更好保障公眾合法權益。2022年,全市各級依法辦理答復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811件、同比增長7.6%,按期答復4801件、答復率99.8%,結轉下年162件;全市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331件,同比下降31.9%,發生糾錯案件35件、糾錯率10.6%。
(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2年,市委市政府出臺《南通市2022“營商環境提升年”實施意見》,細化66條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舉措,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品牌。
一是全鏈服務重大項目。創新審批“前沿”服務機制,組建190余名“首席審批服務師”隊伍,靠前提供批前輔導,相關經驗獲國務院《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簡報》推介。深化拓展“承諾+預審”南通模式,推進“電水氣視信”聯合辦理,全市132個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完善“一體化、全域性、訂單式”代辦幫辦體系,4000多名代辦幫辦人員服務億元級以上項目311個,助力項目開工176個。
二是深度壓降交易成本。出臺《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便利化辦法》,固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經驗。在全省設區市中率先免收建設工程交易服務費,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服務“零收費”,每年可為交易主體節約資金近3000萬元,全面取消政府采購投標保證金,免收政府采購保證金3.79億元。創新拓展保函類、貸款類金融服務產品,推動招投標電子保函服務費率降低25%,累計為市場主體盤活現金流300億元。
三是搭建惠企政策平臺。完成“萬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達平臺建設,實現政策智能匹配、精準推送和“免申即享”;舉辦“萬事好通·惠企通”平臺專場應用場景實景式體驗督察活動,展示“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建設成果。2022年,惠企通平臺共發布政策796條、解讀107條、項目68個、公示82條,推送蘇企通政策326條。“萬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達平臺榮獲 2022年度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十佳)。
(五)增進政民互動回應。
一是面對面問政。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領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和38個市級部門(單位)負責同志,參與省《政風熱線·市長上線》南通專場全媒體直播活動,現場回應群眾訴求、切實保障群眾權益。據統計,共有117.8萬人次在線觀看,10.4萬人次實時點贊。
二是沉浸式體驗。全市20多家重點部門和地區組織開展“政府公眾開放月”系列活動,邀請公眾代表走進機關、深入窗口,通過座談、調研、觀摩等形式,展現政府機關的特色亮點、服務舉措和創新成果,聽取意見建議,現場答疑解惑,暢通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三是多維度融合。統籌推動稅務、司法、市監、交通、人社、公積金等6條熱線逐步融合歸并到12345熱線,實時匯聚數據,初步實現公眾訴求受理“統一入口、閉環運轉”。2022年,市本級12345平臺服務量達378.3萬件、同比增長54.01%,按時辦結率99.62%,回訪滿意率98.65%,同比分別增長0.61、0.31個百分點。
(六)全力推進平臺建設。
一是高標推進政府網站建設。出臺《南通市2022年政府網站工作要點》,基本完成政府網站適老化與無障礙建設和網站集約化平臺升級,在全省率先實現與江蘇政務服務“熱線百科”平臺數據對接,聚合各類平臺服務資源,構建數據常態化實時更新機制,實現在線咨詢“秒回”。2022年,市政府網站共發布政府信息28114條,受理市長信箱信件9189件,辦結率100%,收到“我為政府網站找錯”監督舉報平臺轉辦網民留言60條,辦結率100%。“南通市人民政府網”榮獲“2022 年度領先政務網站”,列全國地級市政府網站第13名。
二是高效監管政務新媒體。認真落實《江蘇省政務新媒體規范發展指引》,以規范運行、提升功能、加強互動為重點,實現權力運行公開透明,辦事進度全程可查。黨的二十大期間,積極轉載重要權威信息,切實鞏固網上輿論主陣地。督促各地開設代表政府的政務新媒體主賬號,做到縣級政府全覆蓋。2022年,共清理省里交辦的已關停未注銷政務新媒體189個、清理率100%;整合注銷系統內政務新媒體14個,整合率達10.52%,全市政務新媒體保有量119個。按季度組織檢測通報,確保問題及時發現、閉環整改。
三是充分發揮移動政務功能。錨定“為市民解憂、為企業賦能、為政府增效、為社會服務”職能定位,“南通百通”APP聚焦“看、查、問、辦、評”五大功能,實現辦事服務全鏈條管理。相繼推出智慧停車、惠企通政策直達平臺、網上辦事大廳、蘇證通、公積金服務、社保服務、電子醫保憑證、12345移動熱線等便民服務,累計匯聚36個部門和單位政務移動應用、1034項在線政務辦事服務、10332條辦事指南、370項市民公共服務、33項企業公共服務 ,實現“一個APP管服務”,變“群眾跑腿”為“掌上辦事”,2022年底“南通百通”APP注冊用戶達495.7萬人。
(七)加強評價監督保障。
根據國辦、省辦年度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結合南通實際,制定《南通市2022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圍繞“保市場主體、聚民生熱點、強平臺支撐、嚴制度規范、重責任監督”五個方面,對20項重點目標任務進行逐項分解,落實責任主體,按季檢查督導,通報存在問題,跟蹤督促整改,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指導并督促各縣(市、區)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修訂和基層政務公開標準目錄動態更新工作,加快完善全市、縣、鄉三級標準目錄體系建設。深化標準目錄與業務系統的融合,強化政務公開專區建設,推動辦事服務“一站式”“快遞式”公開。舉辦“南通市政務公開線上專題培訓班”,組織各地各部門近100人參訓,進一步提升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月巡查、季通報、年評估等方式,構建立體式綜合考評體系,將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以及政務公開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市級機關服務高質量發展考核,對省、市檢查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約談責任單位,督促立即整改。2022年,我市在全省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四個季度抽查檢查中合格率均達到100%。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制發件數 |
本年廢止件數 |
現行有效件數 |
規章 |
0 |
0 |
8 |
行政規范性文件 |
109 |
630 |
638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許可 |
2848700 |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處罰 |
1412121 |
||
行政強制 |
37523 |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收費金額(單位:萬元)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289085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本列數據的勾稽關系為:第一項加第二項之和,等于第三項加第四項之和) |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 企業 |
科研 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4616 |
122 |
1 |
27 |
54 |
17 |
4837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128 |
2 |
0 |
2 |
0 |
4 |
136 |
||
三、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1898 |
57 |
1 |
2 |
19 |
10 |
1987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633 |
16 |
0 |
19 |
5 |
4 |
677 |
||
(三) \r\n 不予 \r\n 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11 |
2 |
0 |
0 |
0 |
0 |
13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27 |
0 |
0 |
0 |
0 |
0 |
27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8 |
0 |
0 |
0 |
0 |
0 |
8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3 |
2 |
0 |
0 |
1 |
0 |
6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22 |
3 |
0 |
0 |
0 |
0 |
25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36 |
0 |
0 |
0 |
0 |
1 |
37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4 |
0 |
0 |
0 |
0 |
0 |
4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77 |
0 |
0 |
1 |
2 |
0 |
80 |
||
(四) \r\n 無法 \r\n 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1405 |
25 |
0 |
7 |
15 |
2 |
1454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102 |
2 |
0 |
0 |
0 |
0 |
104 |
||
3.補正后申請內容仍不明確 |
11 |
0 |
0 |
0 |
0 |
0 |
11 |
||
(五) \r\n 不予 \r\n 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73 |
1 |
0 |
0 |
0 |
0 |
74 |
|
2.重復申請 |
64 |
6 |
0 |
0 |
0 |
0 |
70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2 |
0 |
0 |
0 |
0 |
0 |
2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18 |
0 |
0 |
0 |
0 |
0 |
18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2 |
0 |
0 |
0 |
0 |
0 |
2 |
||
(六) \r\n 其他 \r\n 處理 |
1.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行政機關不再處理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81 |
4 |
0 |
0 |
0 |
2 |
87 |
|
2.申請人逾期未按收費通知要求繳納費用、行政機關不再處理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121 |
2 |
0 |
0 |
1 |
1 |
125 |
||
(七)總計 |
4598 |
120 |
1 |
29 |
43 |
20 |
4811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146 |
4 |
0 |
0 |
11 |
1 |
162 |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82 |
21 |
21 |
25 |
149 |
49 |
13 |
74 |
2 |
138 |
27 |
1 |
11 |
5 |
44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2022年,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照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待,還存在一些不足: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有待深化,政策解讀的多元化和實效性有待提升,政務新媒體的發布和管理有待加強,等等。2023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市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上級工作要求,加快轉變政務公開職能,助力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一是推進基層政務公開走深走實。持續加強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開設公開欄目、設置公開標準、發布公開目錄、展示公開結果方面更下功夫,讓政務公開成為政府與公眾的“連心橋”。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充實工作力量,提升工作能力,守牢政務公開工作基本盤。二是推進政策解讀向好向優。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做好重要政策文件全覆蓋解讀,注重政策出臺前、發布后的全鏈條管理,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立體解讀體系,結合傳統方式和現階段要求,打好組合拳,增強政策解讀的實效性和直觀性,提高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曉度和參與度。三是推進政務新媒體做優做強。進一步規范政務新媒體運營管理,豐富優化功能設置,有效聚合辦事入口,切實改善用戶體驗,推動更多事項“掌上辦”“一鍵辦”,為公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辦事服務體驗。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2022年,我市無收取因依申請公開辦理產生的信息處理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