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位于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翼,與上海市隔江相望,為江蘇唯一同時擁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線城市,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市陸域面積80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01平方千米,轄3市1縣3區,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1個綜合保稅區、5個國家一類水運和航空開放口岸。

        南通集“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于一身,江岸線長166千米,有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的狼山;206千米海岸線上有全國四大漁港之一的呂四港、蠣岈山奇觀等自然人文景觀。

        6500年前,南通開始成陸,新石器時代青墩遺址是江淮東部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江淮文化與吳越文化在南通相互交融,有“藍印花布”“沈繡”“梅庵琴派”等一批地域特色文化標志;有國家AAAAA級景區濠河風景區,環濠河建成各類博物館20余座。[更多]

        • 地理環境
        • 資源環境
        • 歷史沿革
        • 行政區劃
        • 文化遺存
        • 風景名勝
        • 國民經濟
        • 社會生活

        【位置面積】南通市地處中國東部海岸線與長江交匯處、長江入海口北 翼,是江蘇省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集“黃金水道”“黃金海岸”于一身,素 有“江海門戶”之 稱。南通市據江海之會,南北之喉,處于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形結構交會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南臨長江,經蘇通長江大橋、崇啟長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3條跨江通道分別與蘇州市、上海市跨江相連;東瀕黃海,從長江口出海可通達中國沿海和世界各港;北接廣袤的蘇北平原,通過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相連。地理范圍為北 緯31°41′06″~32°42′44″,東 經120°11′47″~121°54′33″,南北跨距114.2千米,東西跨距158.8千米。陸域面積800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8701平方千米。有長江干流岸線166千米,海岸線276千米。作為中國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市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上海大都市圈門戶,長三角C9聯盟成員之一,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被譽為“江海明珠”。

        【地形地貌】 南通市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全境除長江邊狼山一帶為山丘地貌外,其余為平原,分為狼山淺丘區、海安里下河低洼潟湖沉積平原區、北岸古沙咀區、南通古河汊水網平原區、南部新三角洲平原區、三余海積低平原區、沿海海積平原及海灘與鹽場區。地勢低平,地表起伏較微,高程2~6.5米,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平原遼闊,河、江、海貫通,水網密布是其顯著特征。

        【氣候水文】 南通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日照時數1800~20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2023年,全市年平均氣溫略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多,日照正常。

        氣溫  2023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6.3 ℃~17.2℃,各國家站比常年偏高0.4 ℃~1.3℃,其中南通站年平均氣溫17℃、比常年偏高0.9℃。年極端最高氣 溫38.5 ℃,出現在7月12日(啟 東站);年極端最低氣溫-9.3℃,出現在1月25日(海安站)。全年各國家站出現6~14個高溫日,其中南通站高溫日14 天。降 水? 2023年,全市年降水量1214.2~1471.2毫米,除通州站與常年基本持平外,其他各國家站比常年偏多10% ~30%,其中南通站年降水量1238.9毫米,比常年偏多10%。全市暴雨日16天,區域性暴雨過程4次。入梅正常(6月17日),出梅偏晚(7月23日),梅雨期36天,比常年偏長(常年25天),全市梅雨期平均雨量509.4毫米,比常年顯著偏多(常年255.5毫米),列1991年后第四位。

        日 照  2023年,全市日照時數1800.4~1959.3小時,除啟東站比常年偏少10%外,其他各國家基本氣象站與常年基本持平,其中南通站日照時數1858小時。日照偏少時段主要在5—7月、9月,偏多時段主要在1月、3月、10— 11月。

        水系  南通市境內地勢平坦,河溝成網。水系大致以通揚運河、如泰運河為界,北部為淮河流域,面積2200余平方千米;南部屬長江流域,面積5700余平方千米。主要骨干河道(一級河道)有焦港河、如海運河、九圩港河、如泰運河、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通呂運河、通啟運河、新江海河、北凌河、栟茶運河、遙望港河,二級河道111條,三級河道1637條,四級河道1.53萬條,總長2.4萬千米,全市水域面積(不含長江水面)77.8平方千米。另有眾多三、四級河道。各級河道交織成網,相互溝通,經長期建設與整治,形成能引、能蓄、能控制、能調度、能通航利用的河網水系。境內長江岸線166千米,江面呈喇叭形向東南方向伸展,主流水深-10米,區域一般1500米 寬,年徑流量9800億立方米,年際變化不大。

        【土壤】南通市土壤分為4大土類,9個亞類,21個土屬,61個土種。4大土類分別為潮土、鹽土、水稻土和黃棕壤及石灰質土(也稱棕色石灰土)。其中前三者為非地帶性土壤,后者為地帶性土壤。非地帶性土壤潮土類,以長江三角洲平原江淮海相河相沖積物為母質,在草甸植被下發育形成,分布于江北岸古沙咀延伸的古沙洲平原。成土年齡5000~6000年,短的只有一二百年。鹽土類主要分布在海安市、如東縣、通州區、海門區、啟東市等縣(市、區)堤岸內側的帶狀區域。鹽土土體及淺層地下水含有過多的可溶性鹽分,影響作物正常生長。鹽土的形成和脫鹽過程是南通市土壤形成的集中表現。水稻土類主要發育在北部里下河洼地古湖相沉積物和中部長江古河汊區河海相沉積物上,是人為的水成土。地帶性土壤黃棕壤土類,主要分布在南通市主城區南郊五山地區。其中,軍山土顆粒細,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孔隙度大,水氣熱比較協調,是園林培育名貴花木或種茶的寶貴土壤。

        【植物】南通市光照強度的時空變化較快,幅度也較大。陸地植物適應光照條件的陽生植物、陰生植物和耐陰陽生植物 3 個基本類群均有分布,長短日照植物均有生長。除陸地植物外,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類群在南通市分布也很廣。全市有野生植物 1242 種。其中,銀杏、水杉、杜仲、野大豆、鵝掌楸、天目木蘭和厚樸屬國家級保護植 物,卷丹為華東地區珍稀瀕危植物。全市比較稀有的植物有松葉蕨和楸樹等。野菱、水曲柳、樟樹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五山地區為淺丘,天然森林植物群落在此分布。據調查,五山地區有維管束植物142 科 449 屬 712 種。 喬木類型主要優勢種為黑松、側柏、榆樹、楓楊、麻櫟等 ;灌木主要優勢種有算盤子、六月雪、桑、刺槐、茅莓等 ;草本類型主要有野胡蘿卜、禾草、苔草、酢漿草、景天、婆婆納等。種子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薔薇科、豆科種類最多,其次是唇形科、蓼科、毛茛科、大戟科。樹木種類以松、柏科面積最大,以落葉闊葉喬木和灌木種類最多,雜有樟、女貞、柞木等常綠闊葉樹。次生林中溫帶成分有榆、麻 櫟、洋 槐、棗等,亞熱帶成分有樟、女貞、海州常山、算盤子、絡石等。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是南通地區的地帶性植被。南通市濕生水生植被分布在全市各級別的河道、池塘、洼地的水面、河漫灘和河岸上,包括長江邊及江心洲上,主要有狐毛藻、黑 藻、金魚藻、蘆葦、荻、茭白、茨菰、藕、芡實、菱角、水芹、荸薺、菖蒲、水浮蓮、水花生、滿江紅等各種藻類。沼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安市西北部,草本沼澤、苔草泥炭蘚沼澤、泥炭沼澤均有分布。南通市沿海地區遍布鹽生植被,在鹽土上生長的耐鹽植物主要有鹽蒿、堿蒿、中華補血草、羊角菜等,沼生鹽土植被主要有大米草、糙 葉苔、咸水草、蒲草、蘆竹、蘆葦等,鹽土水生植物主要有川蔓藻、狐尾藻、金魚藻等。

        【動物】 陸地動物 南通市地處北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豐沛,水網密布,有利于動物繁衍生存。境內動物以適應農田及丘陵灌叢環境的種類為主。哺乳動物有普通田鼠、褐家鼠、豬獾、黃鼬、刺猬、獐等 ;爬行類物種有蝮蛇、赤鏈蛇、王錦蛇、巨 蜥、中華鱉等。其 中屬于省重點保護物種的有赤鏈蛇、王錦蛇、烏梢蛇和蝮蛇等,巨蜥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兩棲類物種有黑斑蛙、澤蛙、中國雨蛙、金錢 蛙、中華大蟾蜍等。南通市陸地植被繁茂、濕地灘涂廣袤、食物餌料豐 富,是南北向候鳥遷徙東線的必經之地,野生鳥類資源豐富、品種眾多。1985— 1988 年,南通市開展鳥類普查,留鳥、候鳥、旅鳥等計 18 目48 科 254 種。進 入 21 世紀后,隨 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觀鳥人群的增多和鳥類拍攝技術的進步,發現和記錄的野生鳥類品種不斷增加。根據2018—2020 年本底調查結果,南通地區有可靠記錄的留鳥、夏候鳥、冬候 鳥、旅 鳥、漂 鳥、迷 鳥,計 19 目 59科 373 種,約占全國鳥類品種總數的 29%。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鵜鶘、黃嘴白鷺、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青頭潛鴨、禿鷲、小青腳鷸、勺嘴鷸、黑嘴鷗、遺鷗、黃胸鹀、中華鳳頭燕鷗 12 種 ;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卷羽鵜鶘、白琵鷺、鴛鴦、黑冠鵑隼、鳳頭蜂鷹、赤腹鷹、雀鷹、普通狂鳥、灰臉狂鳥鷹、鶚、紅隼、燕隼、灰鶴、小杓鷸、小鴉鵑、長耳、東方角、仙八色鶇等 40 種 ;列入瀕危鳥類的有勺嘴鷸、黑嘴鷗、小灰山椒鳥、發冠卷尾、紫壽帶、小太平鳥、絲光椋鳥、震旦鴉雀 等 20 余 種。每年春秋遷徙季時,大量的水鳥和林鳥經過和棲息在市境海岸帶地區,是南通市野生鳥類的一大特色。如東洋口港開發區的水鳥數量與品種,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2023 年,如東小洋口沿海灘涂濕地勺嘴鷸重要棲息地、啟東長江口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海門蠣岈山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國家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淡水水生動物? 南通位于長江下游入海口,境內生活著各種魚類。其中有在內陸水域棲居的鯉、鯽、鳊、魴、鱖、黃鱔等,有生活在長江、內河的青、草、鰱、鳙、鯰等,以及鯔、梭、鱸等咸淡水魚類,還有江海洄游的達氏鱘、白鱘、中華鱘、刀鱭、鳳尾魚、銀魚、河豚、鰻鱺和松江鱸魚等。其中,中華鱘、白鱘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022年7月21日,白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中被正式宣布滅絕。2023年,南通江豚灣項目正式啟動。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淡水鯨豚類動物,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在南通市從開沙島至啟東港均有分布,經常出沒區域為市區濱江公園、龍爪巖、梵音廣場江段。海洋動物? 南通市境內海水中富含營養物質,水生無脊椎動物蝦、蟹、貝類繁多。據統計,南通灘涂貝類資源列江蘇沿海各市之首,主要經濟貝類有文蛤、青蛤、四角蛤、泥螺、竹蟶和西施舌等9種。近海魚類有130余種,其中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梅童魚、海鰻、鰳魚、黃鯽和馬鮫魚等多獲性經濟魚類75種。

        【濕地】 南通市濕地包括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3類12型,濕地保有量52.24萬公頃,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為 46.4%。有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1 個、省級濕地公園 2 個和自然濕地保護小區 69個。長江南通段干流周邊濕地生態系統是南通市重要的濕地生物棲息地,熱點區域包括五山片區、如皋市長青沙北部夾江段濱江灘地、通州區開沙島湖庫濕地、啟東市興隆沙濱江灘地,內陸濕地生態系統熱點區域包括海安市里下河濕地、通州區石港濕地等。

        【礦產】 南通市境內發育有與侵入巖有關的內生金屬礦床。其中,鐵儲量3000萬~4000萬噸,屬中型,礦品位在40%左 右;鋅、鉬、鉍、銅、鉛、錫、金、鈷、鎢等金屬埋深300米以上。其他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石油、沼氣、江砂、地熱等。

        【海岸帶】 南通市附近海域處于黃海南部,主體是大陸架,海岸帶寬緩平坦,面積1.32萬平方千米,是陸域面積的1.65倍。從海安市與東臺市交接的老壩港到啟東市圓陀角,海岸線長276千米,有淤漲型岸段126千米,有全國四大漁港之一的呂四漁港、蠣岈山和海岸帶潮汐樹等自然人文景觀。

        【歷史源流】  南通境域屬沖積平原,東流入海的長江從上游帶下大量泥沙,在此逐漸淤積成陸。境內成陸最早的西北部為揚泰崗地外緣,5000余年前就有人類氏族部落南通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其余大部分區域為近2000年間海中沙洲逐步漲接而成。隋朝以前,今南通市區一帶逐漸成洲,始稱壺豆洲(后又稱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稍東有南布洲,東北方向有扶海洲,各大沙洲均為海陵(今泰州)屬地。五代周顯德五年(958)置州,為通州。金天德三年(1151),潞陽(今北京市通州區一帶)改為通州。清代時為避免兩地重名,在南方的通州名字前面加上一個“南”字,以示區別。清雍正二年(1724),升為直隸州。1912年,南通州改稱南通縣。1949年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2月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

        【建置區劃】  東晉義熙七年(411),在今海安、如皋一帶置寧海、如皋、臨江、蒲濤4縣,屬南兗州(今揚州)。在今市域內,如皋正式建縣,為南通地方最早的建置。南北朝時,一度增設海安縣。隋初,境內縣級建置皆廢。唐景龍二年(708),析海陵縣東境置海安縣,屬揚州。開元十年(722),海安縣復并入海陵,境內建置復無。南唐保大十年(952),置如皋縣,隸泰州。后周顯德五年(958),置靜海軍,旋升為通州,領靜海、海門2縣,隸揚州,州治靜海。宋天圣元年(1023),改通州為崇州(又名崇川),不久復名通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通州為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通州路又降為通州。明洪武元年(1368),廢靜海縣,通州直轄靜海,領海門、崇明2個縣。洪武九年,崇明改隸蘇州府,通州僅領海門縣。清康熙十一年(1672),廢海門縣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通州升直隸州,領泰興、如皋2個縣。乾隆三十三年(1768),置海門直隸廳,上隸江蘇布政使司。1912年,中華民國廢府、州、廳,境內置有南通、如皋、海門3個縣,直屬江蘇省。1928年,在崇明外沙置啟東縣。1938年3月,日軍侵占南通城,成立偽政權,南通縣政府先后遷至金沙、北興橋。1940年8月,新四軍東進至如皋西鄉,建立如皋縣抗日民主政 府。1941年3月,如皋縣析為2個縣,以通揚運河為界,原如皋縣西部地區為“如西縣”,東部地區為“如皋縣”。1943年1月,建立紫石縣,屬蘇中第三行政區。1945年9月1日,如皋城解放,如西縣政府奉命進城接管,“如西縣”復名“如皋縣”,設于原如皋縣東鄉的“如皋縣”改 稱“如東縣”。1948年,紫石縣改名海安縣。1949年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華中行政辦事處析城廂及唐閘、天生港、陸洪閘、狼山一帶為境設立南通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5月,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改稱蘇北南通行政區,轄南通、如東、海門、啟東、崇明5個縣和南通市。1950年1月,海安、如皋2個縣由蘇北泰州行政區劃歸南通行政區。1950年5月,南通市改為蘇北行政公署直轄市。1953年1月,重建江蘇省,南通市改為江蘇省政府直轄市。1958年7月,南通市改屬南通專區。1958年11月,崇明縣劃屬上海市。1962年6月,南通市改為省轄市。南通專區下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6個縣。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南通地區行政公署,其原所轄6個縣歸南通市領導。至此,南通市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6個縣及城中、港閘、郊區3個區。6月,市區的城中、港閘兩區合并,建立城區,郊區不變。1984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南通開發區。1989年,啟東縣撤縣建市。1990年11月,省政府批準建立南通市政府富民港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關。1991年2月,如皋縣撤縣建市。5月,城區和郊區分別更名為崇川區和港閘區。1993年1月,南通縣撤縣建立通州市。1994年4月,海門縣撤縣建市。2001年11月,南通市政府富民港辦事處并入南通開發區,對外保留牌子。2009年7月,通州市撤市設區。2018年5月,海安縣撤縣建市。2020年7月,撤銷崇川區、港閘區,設立新的崇川區;海門市撤市建區。至2023年底,南通市區有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和富民港辦事處(與南通開發區管委會合署辦公),下轄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安市。全市有鎮65個、街道38個、農村社區1292個、城市社區644個、場圃4個。

        【區劃設置】南通市區有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和富民港辦事處(與南通開發區管委會合署辦公),下轄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安市。全市有鎮65個、街道38個,村民委員會1292個,城市社區644個,場圃4個。


        【南通博物苑】 位于崇川區濠南路19號。創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人張謇。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為濠河風景名勝區核心景點。1988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獲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8年,獲批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2011、2015年被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水繪園】 位于如皋古城東北隅。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為復社名士冒襄隱居之處。園內,水明樓為清朝中前期建筑群,建筑面積1860平方米,以水明樓為主,連接清代遺構雨香庵、隱玉齋,形成以樓帶院的格局,列入《中國歷代名園》。2001年,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謇墓】 原名嗇公墓,位于崇川區嗇園內。始建于1922年,面積5.3萬平方米,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長眠之地,墓前豎有銅像、墓道、墓闕,闕楣刻“南通張先生之墓闕”。2001年,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入南通博物苑。

        【青墩遺址】 位于海安市南莫鎮青墩村。四面環水,總面積7萬余平方米。1977~1979年,該地出土新石器時代文物石器、玉器、陶器、骨骼及稻粒、核桃麋鹿、野豬等大量古物亞化石,其中陶斧為國家一級文物,鹿角制的耒和三叉形投擲器在江蘇省系首次出現,距今5000余年。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通天寧寺】 位于崇川區中學堂街。始建于唐咸通四年(863),曾被奉為通州九大寺之首,有“一州偉觀”之譽。現存建筑主要有光孝塔、山門、金剛殿、大雄之殿等,大雄之殿的包鑲法瓜楞柱為宋代遺物,全國少見。2006年,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生紗廠】 位于唐閘鎮。1895年,近代實業家張謇創建大生紗廠,并以此為中心,興辦榨油、磨面、冶鐵、蠶桑染織等附屬企業,建成倉儲、運輸、檢修等支撐體系,形成中國近代知名民族資本企業集團——大生集團。歷經百年變遷,以大生紗廠為核心的大生集團,保留相當一部分企業及設施,有的仍在繼續生產、使用。大生紗廠涵蓋鐘樓、公事廳、專家樓、清花間廠房、倉庫、南通紡織專門學校舊址、唐閘實業小學教學樓,2006年作為南通博物苑的擴展項目,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11月,大生紗廠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

        【大生第三紡織公司舊址】 位于海門區三廠街道。1914年,張謇在其家鄉海門常樂鎮南灣購地,創辦大生三廠,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延至1919年動工興建,1921年開工投產。大生三廠現存歷史建筑有鐘樓、總辦事處(公事廳)、原棉倉庫等。2018年,大生第三紡織公司舊址從大生紗廠分列出,單獨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教禪寺】 位于狼山。始建于唐總章二年(669),現存三大明清建筑群,分別為山腳紫瑯禪院、山腰葵竹山房、山頂支云塔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格局完整。建筑群是繼承發揚唐宋佛教文化的杰作,融入中國宮殿式的建筑風格,吸納民間建筑藝術,雄偉莊嚴,古樸典雅。1983年,廣教禪寺被國務院列為全國142所重點開放的寺觀之一。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皋公立簡易師范學堂舊址】 位于如皋高等師范學校校園內。創辦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是全國較早創辦的公立師范學堂,創辦人為翰林院編修(民國時任江蘇省議長)沙元炳。學堂舊址建筑、古碑、古木保存完好,建筑具有明清書院特色。1995年,江蘇省政府公布學堂舊址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公館】 位于海安市寧海路58-8號。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為“民族抗戰之楷模”韓國鈞故居,占地7500平方米,是一組晚清優秀建筑群。館內設置韓國鈞生平業績展、韓國鈞故居建筑藝術展、韓國鈞作品展、青墩文化展和館藏文物精品展5個固定展廳。1982年,入選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 位于崇川區桃塢路北側。建于民國9年(1920),由孫支廈設計建造,具有典型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坐北朝南,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筑面積4707平方米,采用中軸對稱布置,以門廊、大廳、會議廳為中軸,兩邊以辦公樓環繞形成院落,并有回廊與前后廊相通。該建筑曾載入《中國建筑史》《20世紀中國建筑》。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南通市主城區主要有濠河、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兩大風景區,景點有嗇園、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城市綠谷等。位于縣(市、區)景區有海安市江淮文化園,如皋市水繪園、如城內外城河風光帶、盆景大觀、紅十四軍紀念館,如東縣小洋口度假區,海門區張謇文化旅游景區、黃海森林公園、礪蚜山國家海洋公園,啟東市圓陀角風景區,南通洲際綠博園、余西古鎮、石港漁灣等;景點有海安市青墩遺址、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韓國鈞故居,如皋市東方大壽星園、平園池荷香民俗園,海門區蠣岈山、張謇紀念館、疊石橋家紡博物館等。

        【濠河風景名勝區】 濠河原為古護城河,距今有1000 余年歷史,是國內僅存的4 條古護城河之一。后周顯德五年(958)筑城即有河。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有“江城翡翠項鏈”之稱。現全長10 千米,水面4.62 公頃,水面最寬處215 米,最窄處近10 米。景區內分布文物古跡和近代文教工商遺跡、革命遺址等30 余處。代表性景點有北濠河的光孝塔、天寧寺、北極閣、中國珠算博物館等,西南濠河的濠西書苑、盆景園、沈繡博物館等,東南濠河的文峰塔、紡織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文峰公園、濠東綠苑及藍印花布博物館等。2012 年,濠河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7 年11 月,濠河獲省水利廳、省文化廳、省旅游局聯合評定為最美水地標——水景觀。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 狼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南通老城區南6千米的長江岸邊,由狼山、軍山、劍山、馬鞍山、黃泥山5 座山及嗇園等周邊地區組成。狼山海拔106.94 米,山形南緩北陡,因“白狼”傳說而得名,又名“紫瑯”山。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北宋時與陸地漲接。自唐至清陸續興建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狼山為佛教中大勢至菩薩道場,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1080 公頃,其中林地面積657.27 公頃,陸域森林覆蓋率在80.83%以上,有各類植物1223余種。公園獨具“近水可看長江,江上可覽五山”的開放式濱江帶狀公園特色,兼具四季景觀特色和農耕田園風光。公園內形成了狼山、軍山、嗇園、靜海、植物園、龍爪巖濱江風光帶等六大森林景觀組團,主要景點有狼山廣教禪寺、支云塔、駱賓王墓、林溪精舍及軍山氣象臺、劍山臥佛、馬鞍山梅林春曉與沈壽墓、黃泥山龍爪巖與鑒真紀念塔、濱江公園、南通植物園、嗇園等。2000年12 月,狼山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7 年獲評最美中國生態自然旅游景區。2018 年8 月,五山地區獲批國家級森林公園。

        【城市綠谷】位于崇川區蘆涇港,占地面積23.3公頃,前身是清末實業家陳葆初所建“陳氏花園”,是南通地區唯一保留相對完整,融中、西風格于一體的法英風格莊園式園林。景區分為三大部分:私家園林區以 “五人雕像、假山、水利館、小紅樓、荷花池、六角亭”為主要景點,融生態景觀與歷史文化保護為一體,園內有奇珍異木2000余棵、150余種,其中樹齡在100~120年的有20余棵,一對120余年櫸樹高于8米;文化陳列展示區以“說云館、陳氏書院、九龍柱廣場、篆刻閣”為主要景點,其中九龍柱廣場可舉行體育、文化、風情、節日為主題的各類大型活動,九龍柱高20.99米;旅游休閑互動區以“叢林野戰、實彈射擊館、模擬游戲館”為主要景點。

        【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2018年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開放。2019年,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獲評國家AAA級景區并列入國家AAAA級景區資源評審;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首次獲評上海市民喜愛的十大旅游景區。該園區位于崇川區通劉路299號,占地面積約200公頃,是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野生動物園之一。年接待游客130萬余人次,代表動物有中國國寶大熊貓、泰國國寶亞洲象、澳洲國寶袋鼠和鴯鹋;世界珍稀動物有白獅、非洲獅、南美貘、獰貓、東方白鸛等300余種,近2萬頭(只)野生動物。園區分車行區、步行區和特色船行區三部分:車行區以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放養為主要特色;步行區可觀賞大熊貓、亞洲象、南美貘、美洲獅、火烈鳥、黑葉猴等珍稀野生動物,國際大馬戲等諸多特色的動物行為展示和互動體驗呈現;船行區(森迪歷險記)位于園區主要展示東方白鸛、蓑羽鶴、黑頸天鵝等水禽類動物。

        【南通洲際綠博園】南通洲際綠博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森林體驗國家重點建設基地、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被列為省級科普旅游線路。位于通州區先鋒街道,占地32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是集植物收集展示、科普教育、自然保護、主題攝影、生態休閑、餐飲娛樂、旅游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主題植物園區。有熱帶水果谷、熱帶名花雨林館、沙生植物館、臻品紫薇園、梯田花海等十大主題景點,植物展銷中心、叢林木屋、魔法樂堡、夢幻叢林兒童樂園四大休閑娛樂區和夢幻叢林兒童樂園、魔法樂堡等兒童游樂項目。

        【石港漁灣】位于通州區石港鎮,國家AA級旅游景區。又名賣魚灣,因民族英雄文天祥復國南歸途中駐足于此,并書有《賣魚灣》三首而揚名。主水道全長15千米,有河曲、水清、樹繁、草茂、鳥多、境幽六大特色。通劇、盆景、書法、石港窨糕共同構筑石港漁灣水鄉的地域文化。舟行水巷之中,自有“山窮水盡”之惑、“柳暗花明”之趣。

        【如東小洋口風景區】如東小洋口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如東縣沿海旅游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8公頃,主要景點有露天舞場、海上迪斯科、亞洲第一風電場、洋口國家中心漁港、海鮮美食一條街、南黃海第一寺——海印寺、南黃海第一泉——金蛤島溫泉度假村、江蘇第一風箏放飛基地——空中交響樂、洋口外閘、大愛無疆主題公園、觀海棧橋——九曲橋、海誓山盟景觀石、27洞標準英倫風格高爾夫球場和林克斯溫泉酒店及海天一體省級自駕游基地和南黃海大草原等。

        【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蠣岈山海洋生態旅游區位于南黃海之濱, 2006年10月國家海洋局批準蠣岈山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2012被確定為國家海洋公園。據科學家實地觀測,牡蠣大量在淤泥中平原海灘出現的這種非石類貝礁體極為罕見,專家測定證實有1540~1946年的歷史,其固著基及造礁達幾千年,甚至上萬年。 蠣岈山位于海門區東灶港東北約4海里,是兩棲生物島礁,因盛產蠣岈(牡蠣的俗稱)得名。整體呈東西走向,東西長1.43海里,南北寬0.9海里,占地440公頃,由牡蠣活體堆積而成。島上資源豐富,盛產牡蠣、海葵、海螺、泥螺、梭子蟹、竹節蝦等。

        【呂四海洋風情區】呂四海洋風情區位于啟東市呂四港鎮。主要景點有望海亭樓、垂釣中心、洞賓亭、海洋生物館等;主要旅游項目有快艇海上觀光游覽、海灘踏浪覓蹤、踩文蛤曼舞及海味野餐、海濱游樂等。

        【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是省級旅游度假區,是省“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和“南通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始建于1998年,東臨黃海,西至連興港河,南依長江,北至336國道線,規劃總面積約45平方千米,是長江的入海口,長江、黃海、東海三水交匯之地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旅游項目有圓陀觀日、玉龍禮佛、大禹祈福、金灘拾貝、濕地暢游等旅游體驗活動,主要景區有恒大海上威尼斯、碧海銀沙雙色海、五國溫泉城、新湖郁金香公園、黃金海灘濕地公園、江海文化景觀大道、連興港漁人碼頭、世界農莊博覽園等。

        【黃金海灘濕地公園】位于江蘇省最東端、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東側濱海區域。這里是萬里長江的入海口,長江、黃海、東海在此交匯,也是長三角地區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景區總占地面積約2700余畝,擁有豐富而獨特的江海旅游資源,建成游客中心、濱海廣場、鯨魚館、新能源科普館、濕地科普館等旅游設施,開展金灘拾貝、風箏沖浪、沙灘越野、水上游船、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動。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7年被評為江蘇省省級濕地公園。2019年4月運營,12月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連興港漁人碼頭】位于長江入海口北側,緊依江蘇省重點漁港——連興漁港,總占地面積12.4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15.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億元。是以旅游餐飲功能為主,融商務辦公、休閑旅游、觀光購物、文化創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旅游集聚區。

        【江海文化景觀大道】西起連興港,經新湖、恒大、碧海銀沙,北至黃金海灘景區。總投資約1.8億元,利用總長近11千米的江海大堤堤頂路,結合江海自然風景,通過文化整合、藝術創意、建筑體現等形式打造,是一條集聚長江文化、凸顯江海特色,融合觀光、休閑、運動功能的標志性文化景觀大道。

        【五國溫泉城】位于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東部沿海,占地13.3公頃,建筑面積約4.3000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按泰國、日本、土耳其、芬蘭、意大利五個國家不同風格的溫泉場館建設,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具特色的溫泉產業集聚區。2019年11月運營。

        【新湖郁金香公園】位于啟東圓陀角旅游度假區南部,占地26.64公頃,花卉種植面積3萬余平方米、120萬株,有“狂人詩”“小黑人” “羞澀阿波羅”等品種。

        【碧海銀沙雙色海】位于圓陀角旅游度假區東側。通過圍海7.23平方千米、移植海南白沙,建成華東地區獨有的一片蔚藍色海域和綿延3.5千米觀賞價值的雙色海奇觀。集水上運動、海灘休閑、兒童游玩等為一體。多次承辦沙灘排球等大型國際賽事。2020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并列入2021年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名單。

        【概況】

        初步核算,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813.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9.6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5728.1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5565.5億元,增長4.7%。全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4∶48.5∶4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3萬元,增長5.7%。

        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4.8萬家,年末累計31.1萬家;新登記私營企業注冊資本1801.3億元,年末累計注冊資本20049.2億元。全年新登記個體工商戶8.6萬戶,年末累計89.5萬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113.9億元,年末累計資金數額922.7億元。

        新興動能支撐有力。全年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4.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6.2%。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31.8億元,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為72.0%,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9.1%。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力推進“就在南通”行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9萬人,比上年增長4.6%。建成30家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幫扶1.8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5%,漲幅比上年收窄1.6個百分點。全年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指數“6漲2降”。其他用品及服務上漲6.0%,衣著上漲4.0%,醫療保健上漲1.1%,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6%,食品煙酒上漲0.5%,居住上漲0.3%,教育文化娛樂下降0.2%,交通通信下降1.5%。

        【農林牧漁業】

        202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93.5億元,比上年增長3.8 %。其中,種植業增加值311.0億元,增長3.2%;林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2.2%;牧業增加值60.8億元,增長0.1%;漁業增加值145.5億元,增長4.2%;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73.9億元,增長9.8%。

        糧食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342.8萬噸,比上年增長0.5%。其中,夏糧總產量121.2萬噸,增長0.2%;秋糧總產量221.6萬噸,增長0.7%。全年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每公頃6380.4公斤,比上年增長0.5%。

        農產品供應充裕。全年油料產量23.0萬噸,比上年增長8.1%;蔬菜產量542.4萬噸,增長3.9%;水果產量88.3萬噸,下降0.3%。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9.0萬噸,比上年增長2.2%。其中,豬肉產量21.0萬噸,增長1.7%;牛羊肉產量2.5萬噸,下降10.5%;禽肉產量15.6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38.2萬噸,增長2.3%。水產品總產量82.4萬噸(不含遠洋捕撈),增長1.0%,其中淡水產品21.1萬噸、海水產品61.3萬噸,分別增長1.2%和0.9%。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1萬畝,“7+2”農業產業聯盟建設全年實現營銷總額184.5 億元。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4家,數量列全省第3。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5個,比上年增加1個。

        【工業和建筑業】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8%,其中輕工業增長5.1%,重工業增長10.5%。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20.3%,集體企業增長13.5%,股份制企業增長8.3%,股份合作企業下降8.4%,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10.4%。分門類看,制造業增長9.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5%。分行業看,全市列統的34個行業大類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增長面達79.4%,比上年擴大14.7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9.4%。

        裝備制造業增勢良好。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9.1%。其中,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行業產值年內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分別增長51.9%、15.5%。化學纖維、紙制品、民用鋼質船舶、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3.9%、36.4%、31.9%、19.6%。

        新能源裝機持續擴容。年末全市發電裝機容量1985.2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5.4%。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14.5萬千瓦,增長22.4%,占比為61.2%,比上年末提高3.5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61.9萬千瓦,增長76.5%。

        工業企業實現盈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7.1%;利潤總額增長0.2%,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9%,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5.8%。

        建筑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2013.9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房屋建筑業完成產值10408.3億元,增長4.4%。竣工產值7268億元,增長6.5%。建筑業勞動生產率50.2萬元/人,增長1.4%。全市擁有特級資質建筑業企業27家,完成產值8277.5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全年新增魯班獎2項。

        【國內貿易】

        202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15.1億元,比上年增長6.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726.2億元,增長6.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88.9億元,增長6.0%。從商品類值看,全市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8.7%、12.5%;汽車類、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4%、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7%;化妝品類增長20.2%。

        新興消費增勢較好。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智能家電類商品零售增長11.6%。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5.4%;住宿餐飲業通過網絡實現客房及餐費收入增長95.3%。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63.8%,占限上汽車類零售額比重21.6%,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53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工資性收入30006元,增長6.6%;經營凈收入8530元,增長2.6%;財產凈收入4300元,增長3.9%;轉移凈收入9017元,增長6.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12元,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增長7.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896:1,比上年縮小0.038。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3449元,比上年增長8.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8897元,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802元,增長10.6%。

        【人口】2023末全市常住人口77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5萬人,增長0.06%。其中,城鎮人口562.3萬人,增長1.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6%,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年末戶籍人口740.1萬人,比上年減少6.6萬人。

        【方言】在語系分布上,南通地區處于吳語系和江淮語系交匯處。啟東、海門及如東、海安少數臨海地區講吳語系啟海話;如皋與如東、海安大部分地區講江淮語系如海話;崇川、港閘和通州興仁、石港、劉橋、平潮等地區講江淮語系南通話;通州二甲、余西等地區講通東話,其聲、韻、調系統與吳語大相徑庭,帶有某些南通話特征。

        【文化】南通市地處吳越文化與江淮文化交匯之地,文化底蘊深厚,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完善,大眾文化普及,是全國文化先進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民間音樂、舞蹈、戲曲有呂四漁民號子、海門山歌、僮子戲、跳馬伕、杖頭木偶戲、海安花鼓、梅庵派古琴藝術、陸家鑼鼓等。

        【民俗】南通民俗風情與周邊地區有相似之處,啟東、海門有吳地風俗特色,如皋、如東、海安地區風俗與揚州、泰州地區較為相近。南通成陸較遲,南通的先民多“流人”和外來移民,在長期較為封閉的環境中,南通地區時節、聚會、禮儀、生活、生產交易、五匠、游藝、婚喪喜慶等習俗因地域不同呈現不同特色。

        【民間工藝】南通是全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出產綴滿口哨的板鷂風箏。如皋是全國最大盆景出口基地,如皋花木盆景是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南通刺繡屬于蘇繡的一支,以沈繡為代表的仿真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領導人。海門紅木家具、南通藍印花布、色織土布技藝等民間手工藝聞名全國。

        【名菜名點】南通菜被餐飲界稱為新派江海菜。2015年6月1日,南通市命名公布南通十佳名菜、南通十佳古典菜、南通十佳家常菜、南通十佳名點。南通十佳名菜為天下第一鮮、黃燜狼山雞、清蒸刀魚、白汁鮰魚、淡菜皺紋肉、蛙式黃魚、提湯羊肉、蝦仁珊瑚、蟹粉鮮魚皮、通式三鮮。南通十佳古典菜為清燴鱸魚片、酥鯽魚、鹽焐雞、海底松燉銀肺、芙蓉蜇皮、灌蟹魚圓、雞粥菜心、烹子魚、紅燒鰻魚、冰糖扒蹄。南通十佳家常菜為野雞絲、炒和菜、蚶子燒雞冠菜、荷包扁豆燒蟹粉、金山藏玉斧、扣雞、燴魚、茄兒嵌斬肉、麻蝦燉蛋、燴蟶干。南通十佳名點為蟹黃養湯燒賣、金錢蘿卜餅、芙蓉藿香餃、翡翠文蛤餅、林梓潮糕、通派火餃、缸爿和草鞋底、曹公面、米粉餅、青蒿團。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不卡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资源| 天天看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