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方案》已經2019年2月22日十五屆市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3月12日
南通市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國辦發〔2017〕97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50號)文件精神,深入推進我市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著力推進全市公共資源配置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擴大公眾監督,增強公開實效,努力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全流程透明化規范化,不斷提高公共資源使用效益,維護企業和群眾合法權益,為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任務
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將社會關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對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廣泛和重要影響的公共資源分配事項納入主動公開目錄清單,依法及時予以公開,實現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全程公開、全程留痕。
(一)突出公開重點。
1.住房保障領域。在項目建設方面,主要公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方案、年度建設計劃信息(包括建設計劃任務量、計劃項目信息、計劃戶型)、建設計劃完成情況信息(包括計劃任務完成進度、已開工項目基本信息、已竣工項目基本信息、配套設施建設情況)、農村危房改造相關政策措施執行情況信息(包括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對象認定過程、補助資金分配、改造結果);在住房分配方面,主要公開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分配對象、分配房源、分配程序、分配過程、分配結果等信息。〔牽頭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主要公開土地供應計劃、交易信息(出讓公告、成交公示、供應結果)、履約及變更等信息。〔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3.政府采購領域。主要公開政府集中采購目錄、采購項目公告、采購文件、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采購結果、采購合同等信息,財政等部門作出的投訴和監督檢查等處理決定,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結果和其他從事政府采購代理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檢查結果,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4.國有產權交易領域。主要公開產權交易決策及批準信息、交易項目信息、交易結果(交易價格、成交價格等)、相關中介機構審計結果、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國有企業產權交易信息公開工作由市國資委負責,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信息公開工作由市財政局負責,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5.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領域。主要公開依法必須招標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信息、市場主體信用等信息,招標公告(包括招標條件、項目概況與招標范圍、投標人資格要求、招標文件獲取、投標文件遞交等)、資格審查結果(被拒絕申請人不合格原因)、中標候選人(包括中標候選人排序、名稱、投標報價、工期、評標情況、項目負責人姓名、個人業績、相關證書及編號、中標候選人在投標文件中填報的資格能力條件、可以公開的評標情況、提出異議的渠道和方式等)、中標結果、合同訂立、履約及變更、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6.醫療設備和醫用耗材采購領域。主要公開醫療設備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采購公告、采購文件、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采購結果、采購合同、履約及變更、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市衛健委,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7.排污權交易領域。主要公開排污權交易決策及批準信息、交易公告、信息變更、成交結果、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8.海域使用權交易領域。主要公開海域使用權交易決策及批準信息、交易公告、信息變更、成交結果、交易活動當事人信用獎懲和違法違規處罰等信息。〔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實行目錄管理。各地、各公共資源配置領域行政監督部門要根據區域、行業特點,將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的要求穩步有序納入公共資源配置各環節,在全面梳理、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按照《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事項目錄》《南通市住房保障領域政府信息公開事項目錄》(見附件1、2)明確的內容,切實履行公開責任,依法公開相關信息。強化目錄動態管理,除方案已明確的公共資源配置重點領域外,發改、工信化、農業、商務、衛健、國資監管、林業、鐵路等部門實施的公共資源配置事項,要按照“應公開必公開”的原則,制定本行業公共資源配置領域信息公開事項目錄清單,并及時納入政府信息公開范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明確公開主體。按照“誰批準、誰公開,誰實施、誰公開,誰制作、誰公開”的原則,公共資源配置涉及行政審批的批準結果信息由審批部門負責公開;公共資源項目基本信息、配置(交易)過程信息、中標(成交)信息、合同履約信息由管理或實施公共資源配置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掌握信息的情況分別公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立負面清單。探索建立公共資源配置“黑名單”制度,實施公共資源負面清單管理。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建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工作機制的要求,將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為、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騙取公共資源的行為、嚴重影響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公信力的行為納入公共資源配置領域負面清單,將嚴重失信單位和個人列入公共資源配置領域“黑名單”,各行政監督部門強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行政處罰信息、相關失信信息的公開,并實時與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互通共享。〔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市信用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拓寬公開渠道。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第一平臺作用,在市政府門戶網站設立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專欄,推動公共資源配置領域審批、管理和交易等各類信息有效歸集。各公開主體在公開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時,應在原有依法公開渠道和方式不變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手段將相關信息同步推送或交互到市政府門戶網站。積極利用政務微博微信、新聞媒體、政務客戶端等拓寬信息公開渠道,開展在線服務,暢通依申請公開渠道,提升用戶體驗。著力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向移動端、自助終端等延伸,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捷多樣的信息獲取方式。(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市大數據管理局,配合單位: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
(六)優化平臺體系。充分利用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為樞紐的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共享平臺體系,打造集信息公開、交易辦理、進度查詢、業務咨詢于一體的一站式、全時段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透明化。各行業、各縣(市)、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要確保與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互聯互通和實時推送,實現信息一次錄入、一次核驗、一網匯集,做到數據同源,信息同步。市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要確保與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時交互和互聯互通。(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配合單位: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
(七)推進數據共享。全市公共資源配置領域的信用信息要及時交互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與省、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互聯,依托“信用中國”“信用江蘇”“信用南通”網站及時予以公開。市、縣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要推動與各行政監督平臺等政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公共資源配置信息與其他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銜接。鼓勵開展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大數據分析,把握和預判公眾信息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精準推送的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配合單位: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
(八)強化公開時效。公共資源配置過程中產生的政府信息,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等外,應依法及時予以公開。確定為主動公開的信息,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事項應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依法發布的公共資源交易公告和公示等信息,其核驗和發布時限應符合法定要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市信用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人員和經費保障,狠抓任務落實。各級政府(管委會)辦公室作為組織協調部門,要會同發改、工信、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市政和園林、農業、商務、衛健、審計、國資監管、稅務、林業、政務服務等部門,認真組織實施并做好政務輿情監測和回應,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技術支撐。市大數據管理局、行政審批局(政務辦)要加快推進市有關部門政務信息系統與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互聯互通;加快完善市縣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功能,推進公共服務系統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有關行政監督部門電子監管系統以及各類主體依法建設的電子交易系統互聯互通,打造集信息公開、交易辦理、進度查詢、業務咨詢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市大數據管理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
(三)嚴格監督檢查。各地要定期對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檢查,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開情況、公開時效、交易平臺掌握信息報送和公開情況等。市各有關部門每年要將本單位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展情況報市政府辦公室,并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中公布,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各行政監督部門,市行政審批局(政務辦)〕
(四)做好考核評估。各地要按照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相關規定,把公共資源配置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考核范圍,加大考核力度,并建立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推動工作有效開展。對未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公開職責的,要通報批評,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體現;對工作成效突出的,給予通報表揚。〔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