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誠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橋梁與近橋河道同建同治的建議收悉,經會同市水利局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河道是水源的重要載體和生態環境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河道治理,對于維護河道健康,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保障防洪安全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跨越河道的橋梁建設更是為人類社會活動提供通行便捷的重要交通設施。隨著我國多座跨江、跨海大橋特大橋的相繼建成,我國橋梁發展進入了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的新階段,交通強國策略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堅強保障。
為避免橋梁建設對河道行洪與水環境造成影響,在前期工作中我們同步開展橋梁通航河道通航條件和防洪影響評價,加強水環境保護,強化橋梁排水設計與施工污水排放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水保方案,嚴禁工程建設污水進入水源保護區。在橋梁維護與檢測方面,我市交通部門嚴格落實全市公路橋梁運行安全管理制度,根據《公路橋涵養護規范》( JTG 5120-2021)要求,南通公路中心每年組織對全市623座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管養橋梁開展定期檢查,包括外業數據采集、病害記錄、技術狀況評定、橋梁定檢健康臺帳數據更新。關注橋梁病害發展,分析病害成因,科學擬定橋梁養護維修計劃,確保橋梁安全穩定運行。同時,督促地方政府部門認真履行和發揮農村公路行業管理職能,加強農路橋梁日常養護和病害處治,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共7401座農橋,“十三五”以來投資25.7億元實施危橋改造1380座,橋梁結構性防撞設施280座。今年危橋36座已改造完成32座,乘余4座目前已全部拆除在建,年前建成通車,實現庫存危橋清零。農橋管理嚴格貫徹落實每季巡檢一次與三年定檢一次檢查制度,根據定檢結果研定維修方案、更新完善橋梁管理系統、智慧農路系統、電子地圖系統數據。
河道水系治理方面,我市水利部門積極探索新時代橋梁河道同建同治新實踐,按照“系統化思維、片區化治理、精準化調度、長效化管護”新時期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在全市范圍內組織實施以現有工程為基礎,引排連控為手段,精準調度為核心的系統區域治水工程,科學劃分治理片區,合理確定引排格局,全面疏通堵點、打通斷點,暢通內部河網水系,恢復河道過水斷面,改水生態修復成效明顯,河道生態系統全面復蘇,穩定保持生態流量,水清魚肥珍禽飛的美好景象逐步再現,全市累計建成幸福河1404條(段),農村生態河道3980公里,城市河道公園39座,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部門交流協作,推進橋梁與近橋河道同建同治。一是加強規劃銜接。注重現場勘測和前期論證,強化橋梁建設規劃與河道建設規劃的有效銜接,保障橋梁建設與近橋段河道整治同步實施。二是加強前期設計。深化橋頭岸坡穩定性分析,加強近橋河道岸坡工程防護結構設計,徹實提高河道岸坡的結構穩定性,確保河道運行安全。三是加強日常巡檢。嚴格落實橋梁定檢制度,加強日常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治,確保橋梁結構運行安全。四是強化部門聯動。加強橋梁建設與近橋河道整治相關部門的對接與配合,科學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在保障不影響橋梁安全前提下,共同推進近橋河道岸坡防護及清淤疏浚工作,保障河道行洪能力,提升河道面貌。
南通市交通運輸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