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報訊 (記者彭軍君)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南通已構建了以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為主,無人機、走航車等科技巡查裝備為輔的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大幅減少入企檢查頻次。2024年,全市共開展非現場執法4417次,通過非現場監管手段查處環境違法行為407個,占總立案數比例為66%,最大程度減少對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營造了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境。
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葛文華介紹,南通在全省率先印發《關于加強全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執法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快提升非現場監管執法工作效能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過引入自動監測監控、無人機等設備,實現了生態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由人員普及型向數字智能型轉變,大幅減少入企檢查頻次。
“為確保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完整、有效,夯實非現場監管執法數據基礎,我們大力推進自動監測監控‘五全建設’,即自動監測設備全檢定(或校準)、設施全驗收、異常全標記、質控全流程、數據全聯網,率先實現自動監測數據在生態環境行政處罰中直接應用的突破,既降低行政成本,又減少對企業的干擾。”葛文華表示,截至目前,全市1020家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及排污許可證要求自動監測的單位均已完成“五全”建設。
同時,南通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態環境執法任務工單制管理,除突發環境應急事故、上級交辦的緊急任務等特殊情況外,執法任務以電子工單形式提前派發,杜絕對企業的隨意執法。此外,通過南通市綜合集成監管平臺試行“掃碼入企”,使用平臺匹配功能,優化與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的聯合執法,有效減少重復檢查和不合理的多頭多頻次執法,充分保障企業權益。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執法頻次同比下降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