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建設推進專班走進蘇通科技化工反應及分離設備成套裝備項目地塊,勘察項目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蘇通科技化工反應及分離設備成套裝備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6億元。項目可填補CCUS一體化,微界面強化反應器、碳捕集、碳回收、船舶尾氣處理等環保細分市場空白。
南通高新區在高水平開放上勇爭先,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2024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2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74.5%;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50強。
通過從外向帶動型增長向創新驅動型增長、從“園區制造”向“園區創造”、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三個轉變,南通高新區全力打造高新區制造、科創等五個品牌,奮力建設現代化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
“積分畫像”激發創新活力
從“制造”邁向“創造”,科技人才是關鍵。將鋼條拉成僅有頭發絲的1/3粗細,鍍上鉆石,可以將堅硬的光伏晶硅切割得薄如紙張;將鋼條拉成頭發絲的1/8粗細,織成絲網,可成為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的印刷工具。目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強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金剛石線母線市場占有率達30%,位居全國前三。“這是目前全球切割出的最薄硅片,可以像紙一樣彎曲。”公司副總經理馬勁峰介紹說,作為國內金剛石線母線生產的頭部企業,去年5月,他們聯合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60微米超薄硅片。
近年來,南通高新區始終把招才引智工作作為競爭之本、轉型之要,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機制,加大資金投入,鼓勵支持企業創新、人才創業。去年11月15日,南通高新區舉辦“智匯海外精英 創響高新未來”活動,幾十位海外科創精英進行了一場跨越國界的交流。來自加拿大的Evoke公司多年專注于模塊化電池和極速充電領域。項目代表施內森介紹,南通高新區的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產業鏈比較完整,是吸引他的一個重要方面。
近年來,南通高新區不斷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推動產學研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江蘇新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天添畢業于日本神奈川大學,2016年12月來到南通高新區創業,他說,在短短三四年企業銷售額就達到2億多元。
對于擁有眾多人才的創新型企業,南通高新區實行梯度培育,推進企業創新積分工作,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目前,園區516家企業完成“積分畫像”,多家企業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科技創新獎,入選江蘇潛在獨角獸企業、江蘇瞪羚企業。
“平臺多元”拓寬創新路徑
去年12月20日,南通能電優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南通高新區簽約落地。一起落戶的還有8家企業,都是通過上海交通大學南通先進技術研究院這個創新平臺與園區對接的。
南通能電優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思文表示,自己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研究院的領導班子都是學校的領導,感覺在這里創新創業更便利。
科技創新平臺是優質創新資源的聚集地,可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南通高新區非常重視科創平臺的打造,2024年通過多方協調,上海交通大學南通先進技術研究院在園區揭牌成立。研究院結合南通高新區的產業發展特色,積極發揮產學研合作的橋梁紐帶作用,截至目前已為園區引進、注冊13家企業。
南通高新區還新建華為數字經濟創新協同基地,引入國際青年人才港,再加上國家電動機質檢中心、國家床上用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國字號”平臺相繼投入運營,以及上海創新港、西安創新港正式開園,南通高新區為人才創業提供更多可能,協同創新路徑不斷拓展。去年9月,“南通高新區雄安創新港”“南通高新區雄安人才服務基地”揭牌。
“生態培育”驅動創新集聚
3月8日,制局半導體(南通)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偉對前來現場辦公的南通高新區項目建設推進專班人員表示:項目推進“很順利”,在這里投資“很幸福”!從項目洽談到簽約到開工,園區保姆式的服務讓他們堅定了發展信心。
總投資10.5億元的制局半導體先進封裝(CHIPLETS)模組制造項目2月開工,該項目以載板級高密度封裝技術為核心,達產后年產值有望突破20億元。“該項目的順利開工可填補園區產業鏈中高端封裝測試領域的短板。”南通高新區招商服務中心副主任季清華介紹。
科創企業落戶、發展是轄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構建一個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系統,可以保障高科技企業的孵化與成長。近年來,南通高新區持續寓管理于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2024年,南通高新區以“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為抓手,深入企業一線,共協調解決實際問題230余個。
總投資15億元的樂爾環保設備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30天。“園區多個部門實行并聯審批、精簡流程,我們很快就完成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的辦理,實現了‘拿地即開工’。”江蘇樂爾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小軍感慨地說。
日報記者 趙勇進 任溢斌 黃艷鳴
日報通訊員 張曙梅 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