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25年1月16日投票表決,確定以下20個項目為南通市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
一、提升全市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能力,通過新建及改造等渠道增加4000個普惠托位,建成7個省(市)級社區普惠托育點。全市50%以上的幼兒園提供2—3歲托育服務。
二、新建、改擴建中小學9所。優化教育方式,開展學生陽光成長工程。
三、全市新建20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新增幫扶4000名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登記失業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人員等五類困難人員就業。組織不少于4000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參加就業見習。
四、建設15個基層康復治療中心,開設200張康復聯合病床,為居民就近提供康復服務。新增1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級中醫館。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達65%以上,為行動不便、失能患者提供上門服務5萬人次以上。
五、全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實施門急診“先診療后付費”醫療服務模式。提升參保患者就醫體驗,實施基層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刷臉付”1000家。
六、實施重點人員免費篩查:(1)35—64周歲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2)65周歲以上男性常住居民前列腺癌篩查;(3)五年級在校學生脊柱側彎篩查。
七、完善“家門口”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新增改造提升40個城市社區助餐和90個示范性村級互助養老睦鄰點。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1萬戶。增設優化老年大學課程,為全市老年人提供學位不少于7萬個。
八、推動既有住宅加裝400臺電梯和更新600臺電梯。開展老舊住宅電梯評估及隱患整治。
九、提升公安便民服務效率和公眾安全感,新建25個“通城智慧警亭”,提高“見警率、亮燈率”,全力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平安穩定。
十、為全市重點弱勢群體家庭安裝無線智能感煙探測報警器、簡易噴淋設施8500套以上。分三年為全市村(社區)配齊滅火設施,2025年為650個以上村(社區)配備水罐微型消防車及隨車器材裝備。
十一、提高社會急救能力:(1)為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新增配備547臺AED機(自動體外除顫儀),實現全覆蓋。(2)在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配備200臺AED機(自動體外除顫儀)。開展AED操作培訓3萬人。
十二、提升全民安全意識和能力建設,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1100場次。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演練4000場次。為城鎮殘疾人、80周歲以上老年人、留守兒童等脆弱人群發放應急包1萬套。進一步擴大自然災害人身意外傷害綜合險保障范圍。
十三、開展家政服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次以上,新增取得家政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000人次以上。建設家政服務平臺。提升養老機構服務水平,開展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全員培訓,年度覆蓋8000人次以上。
十四、提升城鄉居民出行便利度,推動“軌交+公交+共享單車”三網融合發展,新辟優化25條以上公交線路,新增“好通約巴”動態公交服務5個區域。推進公交到(進)醫院。
十五、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農村危橋改造40座、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10公里。新建農村生態河道100公里,完成農村戶廁改造不低于2.5萬座。
十六、持續打造“風從海上來”品牌,實施“南通有戲”藝術精品引進工程,包括:引進100場以上高雅藝術精品劇目演出,開展100場以上書畫展覽,培育扶持主城區“藝術精品劇目周周演”小劇場演出100場以上。南通博物苑、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在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延時開放。
十七、優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新建60片嵌入式市民健身球場(其中足球場30片),新增400張乒乓球桌,更新或新增1500件全民健身器材。
十八、完善市場誠信服務體系:(1)實施市場電子計價秤“一秤一碼”監管,完成2萬臺電子計價秤賦碼。開展家用血壓計免費檢測維修。(2)持續開展“你點我抽他檢”活動,向市民開放“點單”抽檢食品2000批次以上,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3)在家紡市場新設立3個公共檢測服務點,為消費者提供免費快檢放心服務。
十九、大力開展小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質健康提升工程,持續推進“一校一品”建設。
二十、為農村婦女開展生活技能培訓,惠及2000人次,推動就業1000人次;為婦女、兒童免費提供素質提升活動,惠及3000人次;關愛困境兒童,新增“夢想小屋”120個;開展公益暑(寒)托服務150場次;開展殘疾人培訓2000人次,推動殘疾人新增就業1000人。
南通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五次會議主席團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