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南通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南通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水運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發揮我市水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建設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打造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以“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胸懷,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蘇政發〔2023〕24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秉持需求導向、適度超前、不過度超前原則,進一步優化運輸結構,實現從水運大市向水運強市高質量轉變,支撐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
到2025年,基本建成設施完善、服務高效、智能創新、生態綠色、管理優質的內河水運體系。打造功能完善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北翼一流強港,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3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300萬標箱。
到2035年,基本建成區域二級(準二級)航道主軸,實現長江流域、淮河流域與南通港的高效銜接,全面建成設施、技術、管理、服務、生態、裝備六個一流的現代化水運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打造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網
1.推進干線航道聯網提質。加快推進通呂運河、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構建新海江河—通呂運河—東灶新河—河海交界水域聯運近期通道;著力推進通揚線南通市區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市域橫向干線通道服務能力。到2025年,完成通呂運河、東灶新河達標改造;到2035年,全面建成通揚線通道,新辟一條海江河聯運通道,整體提升連申通道?!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2.優化提升支線航道功能。充分發揮各層次、各等級航道的組合效能,規劃五級及以上航道里程超900公里,占比提升至28%以上。加強服務工業園區、物流園區、重要港區等重要節點的通港達園短支航道規劃建設,實施一批“小而美”“短平快”項目,服務好物資運輸“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
3.加強航道項目儲備。深入開展連申線二級航道提升工程前期研究,盡早具備開工條件。推進通揚線如皋段、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二級航道建設前期研究。著力推動北匡河、東灶港河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做好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的內河轉運支撐?!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二)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
4.加快沿海港口建設。推進小廟洪上延航道建設,加快推進沿海10萬噸級及以上碼頭工程建設,重點推進洋口作業區金牛碼頭區一期工程、西太陽沙碼頭區LNG碼頭、呂四作業區西港池12#-13#碼頭等項目。到2025年,沿海港口形成以10—20萬噸級泊位為龍頭、5萬噸級以上泊位為主體的格局,新增10萬噸級以上泊位3個,綜合通過能力達到1億噸。(責任單位:市港建委、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南通港集團,如東縣、啟東市、海門區人民政府,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5.推動沿江港口轉型升級。大力發揮長江黃金水道效能,加快已建碼頭升級改造,有序推進專業化碼頭建設,重點提升沿江港口5萬噸級以上泊位占比。加快推進如皋港區橫港沙作業區10萬噸級糧油碼頭、天生港電廠7萬噸級碼頭等工程建設。到2025年,沿江港口新增5萬噸級以上泊位3個,綜合通過能力達到1.5億噸。(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南通港集團,如皋市、啟東市、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6.促進內河港口集約高效發展。以千噸級碼頭泊位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規模化、集約化內河港口,積極推進海安港區中心作業區鳳山碼頭二期等項目。到2025年,內河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0.5億噸?!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三)增強水運服務保障能力
7.提升養護現代化水平。完善專項養護項目庫,打造一批以連申線海安北段養護標準化為示范的品質航段。加強入江口門重點航段養護,加大老舊船閘更新改造力度,加快水上服務區建設,完善船閘、水上服務區助導航、停待泊設施,提升航閘服務質量和服務環境。到2025年,實現船舶等待時間較2020年壓縮20%。〔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8.提升行業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安全監督管理,厘清相關部門職責邊界,優化海事、港口、航道、執法管理等部門聯防聯動機制。強化港口企業分級精準安全監管,組織企業開展自評工作。探索構建港航基礎設施全壽命周期安全評估機制,大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強化應急隊伍建設及應急物資儲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南通海事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四)打造經濟開放的水運物流網
9.提升南通港國際貨運發展水平。加強與國際大型航運企業合作,增加近洋航線航班密度,爭取上港集團支持呂四起步港區至RCEP國家近洋航線開發工作。推動開通通海港區至上海外高橋、洋山港的“五定”班輪,實現外貿內支線與國際遠洋干線無縫銜接。(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港建委、市商務局,南通港集團)
10.積極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探索海河轉運運營管理一體化機制。積極拓展蘇北運河、連申線蘇北段沿線地區至通州灣港區集裝箱運輸航線,引導通州灣港區與蘇中、蘇北內河港航企業建立港航聯盟,共同開辟航線、拓展貨源?!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南通港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11.推動多式聯運發展。加快發展海江河聯運,積極開辟“海納江、河入海、海江河貫通”水運新航線;加快推進通州灣江海直達特定航線報批工作;打造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加快培育1—2個龍頭骨干多式聯運經營企業,積極打造多式聯運線路品牌。到2025年,沿江沿海省級重點港區鐵路進港率達到100%,全市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10%?!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港建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南通海事局,南通港集團、沿海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五)提升運輸船舶現代化水平
12.做大做強船舶海工產業。充分發揮江蘇省船舶與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科研能力,持續提升船舶海工產業研發與制造水平,全力打造世界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支撐全省船舶海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藏熑螁挝唬菏泄I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13.加強地區特色新型船舶研究與應用。加快推動江海直達船型在通州灣港區的應用。加快研發投運適用于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相當A級航區的海河直達集裝箱運輸船舶,提升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通過能力,強化對長江中上游的輻射功能。(責任單位:市港建委,南通海事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海門區人民政府、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14.推動運輸船舶綠色化發展。推進高耗能、高排放運輸船舶的淘汰更新,加大船舶受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穩妥推進航行于長江干線的運輸船舶實施應用LNG能源改造,提升運輸船舶整體環保質量和能效等級。探索電動船舶在區域特定航線、特定航區的研究與應用,推動在上述場景中內河港口、水上服務區等建設充換電站,降低轉運成本,提升船舶綠色發展水平?!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南通海事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六)推動港航產城深度融合
15.持續推動港航融合發展。推動多式聯運、海江河聯運作業區等內河碼頭與航道工程同布局、共推進,實現港航統籌開發?!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16.加快形成港產城互促共進的良性局面。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加快企業配套碼頭建設,推進重大產業落地并盡快按照預期產能達標投產。以洋口港為試點探索建立LNG實貨交易中心,推動配套企業集聚,全面提升航運資源組織配置能力。統籌沿江岸線資源,發揮已建碼頭作用,建設郵輪碼頭等水路旅游客運功能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南通海關、南通海事局,南通港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17.促進文交旅融合發展。充分挖掘南通運鹽河文化、工商文化等人文資源,以唐閘古鎮、石港鎮漁灣水鄉等航道沿線重要節點為載體,探索打造航運文化展示區。以“水運江蘇?美麗港航”建設為抓手,打造九圩港船閘長江口示位標工程、通呂運河景觀帶、老通揚運河風光帶、如東三河六岸等示范項目,擦亮“水韻南通”靚麗底色。探索在船閘、水上服務區等非工作區域開展旅游、教育服務項目。推動江蘇省港航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和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航海文化館深度融合。提前謀劃擬退出貨運功能航道利用計劃,支持發展景觀、休閑等非生產性功能?!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文廣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七)推動智慧水運建設
18.推進智慧航道建設。建設市、縣兩級航道網運行與監測體系,打造集運行管理、應急處置、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航閘智慧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內河航道可視、可測、可控、可調度。推進內河電子航道圖建設,提升支線航道覆蓋率。加快建設內河干線航道外場感知設施,試點實施智慧里程樁工程,優化流量自動觀測點布設,構建自動化觀測體系。(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19.推進智慧港口建設。深化5G、北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港口的融合應用,深入實施南通港呂四作業區自動化港口示范工程,完善智能港口功能體系,推動港區內部集卡和特殊場景集疏運通道集卡自動駕駛示范。實施通海港區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改造提升。到2025年,擁有萬噸級以上集裝箱泊位的港口重點生產作業環節100%實現自動化、智能化。(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南通港集團)
(八)促進綠色生態發展
20.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堅決守好沿江生態屏障,統籌推進沿江沿海生態帶建設,堅持生產、生活、生態岸線科學布局,積極推動沿江既有生產岸線優化提升或向生活、生態岸線轉變,支持沿江產業項目向沿海轉移。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通之鏈”濱江綠道規劃建設為引領,打造集旅游觀光、游憩社交、休閑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廊道,形成高品質的濱江公共開放空間。(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旅局、市水利局,如皋市、啟東市、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
21.打造生態綠色航道。依托在建航道工程打造綠色航道建設標準示范,開展資源高效再生循環利用技術、新能源環保節能技術試點研究,推廣應用有利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型護岸及綠色施工工藝、技術和裝備。研究制定航道疏浚土處置布點方案,探索應用淤泥固化等技術,解決疏浚土合理處置和有效利用等問題。到2025年,力爭將連申線如皋水上服務區創建為省級近零碳水上服務區?!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2.加快綠色港口建設。推動港口減污降碳,加強大氣和水污染防治、船舶污染物接收等環保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推動有條件的港口碼頭企業建設光伏電站、風力發電站、儲能電站等設施,打造近零碳港口。實施沿海港口生態補償和修復工程、海綿港口工程、深度減碳港口示范工程、長江港口生態修復工程,在節能減碳、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等領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示范帶動全市綠色港口建設。推進港口油氣回收設施建設,到2025年,船舶污染物接收率達到100%,原油成品油裝船碼頭油氣回收設施配備率達到100%,粉塵在線監測覆蓋率達到100%?!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通港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23.強化“船港城”協同治理。統籌規劃建設錨地、服務區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加強分類管理、有效處置和利用,到2025年,實現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接收、暫存、無害化處置和轉運設施全覆蓋,確保應收盡收、應轉盡轉?!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南通海事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24.強化清潔能源應用。推進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完善船閘、水上服務區充換電設施。加強已建岸電設施標準化改造和檢測,提高全市港口岸電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常態化。到2025年,全市港口生產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占比75%以上?!藏熑螁挝唬菏薪煌ㄟ\輸局,南通港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25.統籌利用港口岸線資源。強化港口岸線使用分類管控,嚴把新增港口岸線使用準入關。加強港口岸線使用效益跟蹤管理,對破產、停產的碼頭企業提出分類整改方案,鼓勵采用市場化等手段盤活港口岸線資源。到2025年,全市港口每延米岸線通過能力較2020年提升10%。〔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調度
市級層面成立工作專班,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定期研究解決水運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完善工作機制,跟蹤調度重大項目推進,督促檢查重大任務落實。市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各板塊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強化要素保障,狠抓責任落實,確保按時序進度完成目標任務。
(二)強化規劃引領
進一步加強規劃控制,做好與“三區三線”規劃的對接復核,積極將行業發展需求反饋至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中,嚴格預控走廊帶,為沿江口門船閘、轉運碼頭等關鍵節點、樞紐預留好未來發展空間。做好與國、省相關規劃的對接,爭取將重點項目納入國、省重大建設項目庫,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對南通水運發展的政策、資金、用地等支持。
(三)完善要素保障
在充分用好省級投資的基礎上,根據現行財政管理要求落實地方政府投入。用好市級層面交通重點項目前期工作資金池,為重點工程快研究、快納規、快落地提供有力保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效應,加快我市集裝箱運輸發展。進一步創新港航投融資機制,創造適宜的投融資環境,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深化航道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探索發行政府專項債券。充分調動干線航道沿線企業、園區等各方面積極性,共同為航道建設出資出力。推動臨港產業開發、臨港新城建設,從土地增值、臨港產業項目稅收等收益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港航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進一步強化重大水運項目用地、用林、水資源等要素保障。
(四)建立考評機制
市交通運輸局會同有關部門對“水運江蘇”工作進展情況開展評估,及時協調解決新問題新矛盾。制定重大事項、重點項目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目標任務,明確部門責任,完善季度通報、年度考評制度,層層壓實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