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計劃 > 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關于南通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來源:市發改委 發布時間:2024-02-08 字體:[ ]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8萬億元、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15億元、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額3500億元、下降4.3%,其中出口總額2289.7億元、下降2.4%;實際使用外資22億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6%;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9萬人;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均列全省第一。

        一是優化經濟運行組織推進,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加大。先后推出持續回升向好“26條”、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支持商貿流通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等政策,實施新科創30條、人才政策4.0等,持續開展企業掛鉤服務,兌現惠企扶持資金43.4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20億元。推出“惠企通”2.0版本,完善政策智能匹配,累計匯集各級政策3965條。監測分析機制健全。建立高頻指標監測體系,加強對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的跟蹤監測,形成“日監測、周分析、月總結”推進機制,經濟分析研判時效性提升。經濟回升向好基礎加固。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7家,完成工業開票銷售1.5萬億元、同比增長9%,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4%,工業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1%。新登記經營主體14.4萬戶,其中企業5.6萬家。

        二是持續發力項目建設,有效需求穩步回升。重大項目實施加快。實行“一季一考評、一季一觀摩、一季一點評”項目推進機制,專班服務督導省市重大項目加快建設。35個項目列入省級重大項目清單、連續8年保持全省前列,統籌安排市重大項目212個,省、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680億元。有效投入小幅增長。出臺《關于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若干措施》,篩選39個項目并依托省級平臺對外發布推介,為135個省市重大項目提供金融授信服務,71個項目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145.6億元。市場消費持續恢復。舉辦紫瑯音樂節、啤酒嘉年華、江海國際文化旅游節等促消費活動,發放消費券超1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新引進精品酒店、精致餐飲、品牌首店126家,國家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新增改造社區商業中心29個,新增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家,推出精品文旅線路18條,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總收入好于2019年水平。

        三是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實力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力量壯大。新落地認定科創項目1428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突破5000家、創歷史新高。入選中國獨角獸企業2家、中國專利獎企業9家、省“雙創”人才72人、團隊5個。7個項目入選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6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36家,新增37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創新平臺列統省新型研發機構。創成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獲批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主導產業擴量提質。出臺制造強市建設實施方案,建立船舶海工、高端紡織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產值規模突破1萬億元,列2023年度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50強城市第12位。實施“智改數轉網聯”項目8171個,中天鋼鐵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示范項目。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4家。建筑行業新增2家特級資質企業,新獲2個魯班獎、總數增至124個。新增上市公司及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實現股權融資額1471.5億元。“兩業融合”取得新突破。有效落實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331”工程,新培育20家省級“兩業融合”試點、5家省級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總數均列全省第1。中天科技國家“兩業融合”試點先進經驗獲全國推介。新增3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16家集聚示范區全部通過省“331”工程綜合評價。

        四是狠抓戰略任務落地,雙向開放格局拓展。交通建設全面提速。海太長江隧道、張靖皋長江大橋、崇啟公鐵長江大橋等工程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八龍過江”格局加速形成。通州灣新出海口加快建設,5萬噸級三夾沙南航道竣工驗收,網倉洪航道一期工程取得施工圖批復。洋口港金牛碼頭區碼頭一期工程、橫港沙10萬噸級糧油泊位工程等開工建設,南通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3.4億噸。跨江融合深入推進。與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新簽產學研合作項目1208項、占全市總數75%,與蘇州市政府簽訂共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戰略合作協議。新招引上海、蘇南項目數占市外項目比重近70%。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首個分中心落戶,建立長江口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向海發展步伐加快。出臺加快建設海洋強市行動方案,謀劃推進海洋產業、海洋科創、海洋平臺等重點任務,通州灣綠色化工拓展區獲批設立,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實體化運作。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疏港航道等集疏運項目加快建設,通州灣港區相當A級航區獲批。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建設通過驗收。

        五是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城市更新穩步推進。4個城市更新省級以上試點項目有序實施,首個片區實現交付。完成6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改造供水管網220公里,燃氣老舊管網323公里。《南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省政府批復,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全面完成。暢聯市域交通網絡,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通車運營,工農路改造三期、西站大道二期、通京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竣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展開。首批50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村建設全面啟動,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實施項目完成投資8.2億元, 49個村入選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完成53座垃圾中轉站改造和1183處垃圾中轉點提檔。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創建6個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生態河道覆蓋率達50%。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284公里、危橋改造74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獲批全國試點,6個萬畝、30個千畝示范方全面推進,5800畝鹽堿地成為“噸糧田”,完成灌區改造15.6萬畝,新建46家市級以上“無人化”農場和特色農機示范基地,實現糧食豐產豐收。

        六是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城市發展軟實力增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南通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頒布,“萬事好通”新66條舉措落實到位,59項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任務全部完成。修訂升級免罰輕罰清單4.0版,覆蓋面居全省首位,為4010家經營主體免罰輕罰。在全省率先開展容缺受理改革試點,第一批可容缺受理事項清單覆蓋26個部門139項事項。開放發展便利度提高。舉辦第三屆國際工程合規論壇暨央企對接會、南通企業走進東盟交流會等活動,組織1450家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完成境外投資備案項目64個,中方投資額2.4億美元。“走出去”統保平臺承保10個境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總保額達10.6億美元。洋口港、啟東港口岸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復,南通綜保區三期實現全域封關。人文環境不斷改善。制定實施全國文明城市行動計劃,圍繞空中纜線整治、文明交通促進、市場整治提升、小區設施完善等實施專項整治行動。舉辦“全民文化節”,舉辦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3.5萬場,服務1287萬人次,文明實踐服務效能持續提升。“童聲里的中國”持續唱響,“中國好人”數量全省領先,“慈善之聲”宣講團獲“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榮譽稱號。新增全國公共圖書館一級館2家、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6家。

        七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扎實推進。完成4167個污染防治重點工程,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9078輛、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完成16個農田排灌系統、144家50—200畝池塘養殖場生態化改造項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55%。嚴格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準入管理,危廢處置能力提高至36.4萬噸/年,重點建設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新成效。開展全國首批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試點,對440個陸域、131個近岸海域單元嚴格管控,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措施。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態帶全線貫通,海門青龍港、如皋龍游灣等4個示范段入選省級沿江特色示范段,五山地區生態修復示范效應持續放大,江豚灣項目啟動揭牌。綠色能源優勢更加突顯。18個項目納入省市場化并網光伏項目實施庫,385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納入省級開發建設方案,3個園區納入省沿海地區新型電力系統試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214萬千瓦、占比超六成。

        八是落細惠民便民舉措,民生福祉進一步增厚。民生實事落地見效。20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其中9項超額完成。“就在南通”行動有力推進,建成30家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10.6萬家經營主體減輕失業保險繳費負擔13.8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1.9萬人。公共服務擴容增效。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2所,新培育34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數量全省第2。新建10家社區醫院、67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功能中心,基層醫療服務網絡不斷健全。“一老一幼”整體解決方案穩步實施,“鏈式養老”南通模式不斷深化,入選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市。新建16家“15分鐘醫保服務圈”省級示范點,新建10個示范性兒童友好社區(街區)。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社會治理有效提升。深入推進信訪問題源頭化解三年攻堅行動,妥善化解一批信訪積案,高質量創成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一站式”平臺防范化解市域矛盾風險做法獲評全國“優秀創新經驗”,群眾安全感、政法隊伍滿意度持續位居全省前列。完成2119個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工作,推動解決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各類風險隱患9.2萬個,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3.3%、9.3%。非法金融活動陳案積案辦結率達89%。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好項目的招引難度加大,經營主體預期有波動,服務業發展還不夠充分,研發投入還需要再加力,一些地方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民生領域還存在短板弱項,金融、安全生產等領域風險隱患需進一步排查化解,將在今后工作中落實針對性改進措施。

        二、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安排

        2024年主要指標安排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穩步收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三、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舉措

        一是聚力挖掘內需潛力,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健全經濟運行監測機制。聚焦全年工作任務,完善經濟形勢月度分析制度,加強對高頻指標跟蹤監測,提前研判、及時預警經濟運行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和潛在問題,采用針對性舉措補短補弱。開展服務企業走訪活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工、物流等問題。持續激發消費活力。瞄準住房、汽車、家電、餐飲等領域,市縣聯動開展100場以上重點促消費活動,加快南通中心奧特萊斯等項目建設,培育首店經濟,支持南通“老字號”創新發展,積極引入新零售平臺,打造新消費模式。推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打造“南通好玩”城市品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擴大有效投入。定期梳理編制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項目清單,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聚焦生命健康、智能穿戴等新消費領域,擴大新興產業投資。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放大政府投資帶動效應。切實發揮政策效用。深入落實國家、省、市各項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政策措施,緊盯最新政策動向,謀劃政策承接、轉化、落地等系列配套措施。運用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地方征信平臺等進一步便利經營主體融資。

        二是聚力項目攻堅突破,擦亮營商環境服務品牌。狠抓重大項目突破。開展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年活動,加快上線運行南通市重大項目系統。按季做好市重大項目清單滾動編排,推動列省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健全項目推進工作體系。創建省級重大項目、市級重大項目以及領導掛鉤項目“三張清單”,緊盯項目供地、供電、能評、環評、施工許可等關鍵節點,強化用地、環評、用能等要素保障和重大問題協調。健全問題“收集—會商—交辦—反饋—評價”的工作閉環。做優“萬事好通”營商服務品牌。推出“萬事好通”優化營商環境3.0版政策舉措,以好的營商環境吸引集聚更多項目、資本。推進涉企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工作,創新完善執法司法聯動制約監督、跨部門聯合執法、綜合查一次等機制,推廣“信用+雙隨機”、觸發式監管等方式,壓減非重點領域檢查頻次。

        三是聚力提升產業能級,精準強鏈補鏈延鏈。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突出產業立市、制造強市,加快打造中國現代工業名城,持續開展產業倍增三年行動,推動6大重點產業集群和16條優勢產業鏈擴量提質增效。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動生產工藝和設備改造升級,促進傳統產業煥新。壯大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規模。瞄準氫能和新型儲能、先進通信、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完善服務業發展配套政策,推動軟信、科技、金融、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升,促進現代商貿、文化旅游、康養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轉變。加快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聚焦家紡、電動工具、健身器材等優勢領域,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平臺經濟示范品牌。組建市國際貨運班列公司,建設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爭創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推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加快組建建筑工程產業學院,為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支持建筑業企業參與市內基礎設施項目,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推動建造方式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變。積極做好建筑業企業紓困工作,全力保障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四是聚力培優科創資源,積蓄發展新動能。做大科技創新主體。一體推進科創項目、人才、成果、平臺招引,健全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引導領軍企業研發機構向新型研發機構轉型,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繼續實施重點研發計劃“揭榜掛帥”、前瞻性技術創新專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等。深化科技創新協同。依托江蘇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專業研究機構,密切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科創載體平臺運行質效。深化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江海英才”引進、培養等專項行動。強化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診斷全覆蓋,支持創建智能工廠和車間。完善五大基礎信息資源庫,健全數據采集、治理和應用機制,構建全市公共數據“一本賬”體系。

        五是聚力深度跨江融合,放大“南通好通”優勢。積極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加快北岸先行區建設,率先探索跨區域園區共建、產業導入、項目管理、稅收共享、指標互算、要素共享等方面的制度。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合作,探索“基地+拓展區”“總部+協同中心”等模式,落地實施一批標志性項目。深入推進向海發展。編制臨海地區空間和產業規劃,深化海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成長企業、高能級科研機構,支持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涉海科創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產業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好運南通”。有序推進橫港沙糧油碼頭、通州灣“2+1”碼頭、通州灣至通海港區疏港航道、通揚線市區段航道等港口水運工程,開工建設小廟洪上延航道二階段工程。積極推進北沿江高鐵、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等重大項目建設。

        六是聚力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鎮功能品質。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推動南通創新區、南通開發區協同發展,促進蘇錫通園區產城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市北高新區、平潮科技創新區等,全面推進濱江、五龍匯、任港灣等片區建設,打造一批功能清晰、特色鮮明的精致城市空間。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12654”工程,強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緊盯重點領域加強關鍵要素整治,積極爭創全省城市管理示范城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47個老舊小區改造,補齊配套設施短板。增強縣域板塊承載能力。健全縣域園區、經濟發達鎮等功能配套,加快推動鄉鎮工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提高對產業和人口的吸引力、集聚力。

        七是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切實抓好糧食穩產保供。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好全國整區域推進試點,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穩產高產高標準農田。深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百村示范、農村人居環境千村整治”工程,爭創一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省級示范鎮村。推廣應用清單制、積分制、數字化等務實管用的鄉村治理方式。壯大農業產業規模。做強優質糧油、規模畜禽、蔬菜園藝、特色水產4個產業鏈,立足稻米、果品、蔬菜、蛋雞等“土特產”培育細分鏈,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鏈。支持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

        八是聚力穩定外貿外資,提升開放發展水平。穩住外貿份額。加強重點外貿企業跟蹤服務,支持企業開拓東盟、中亞、中東、拉美等國家和地區市場,用足用好RCEP原產地規則,力爭外貿進出口規模穩定。辦好2024中國南通跨境電商選品博覽會,深化“跨境電商+市場采購+海外倉+產業帶”融合發展。促進“綜保區+港區”聯動發展,提高特殊監管區貢獻度。優化外資利用結構。定期舉辦跨國公司對接會等活動,用好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以市場化方式爭取更多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外資項目落地。加快園區擴能提級。推進中奧、中意國際合作園區建設,支持中瑞(如皋)智能制造合作創新園創建省級國際合作園區,優化提升重點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進“一區多園”發展,打造更多特色產業園區。

        九是聚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美麗南通建設。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強化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抓好重點污染源治理、重點行業VOCs減排等工作,確保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協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農村污水治理等工程,在重點區域優先開展農田排灌系統、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大力推進“無廢城市”“無廢園區”建設,健全土壤和地下水全鏈條污染防控體系,保障土壤環境安全。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廣應用綠色低碳技術,支持開展綠色化升級改造。推進如東、啟東新型電力系統園區試點,加快一批儲能項目建設,促進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納。強化工業企業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結果運用,引導企業提質增效。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優化提升沿江沿海生態帶建設成效,在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文旅融合、惠民利民等方面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轉化。

        十是聚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切實穩就業促增收。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完善“實習—見習—就業”服務鏈條,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持續推進富民增收行動計劃,鞏固工資性收入基礎,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加大農村居民轉移性收入支持力度,持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健全“家門口”公共服務體系。有序實施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推動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市政配套、公共活動空間向社區周邊延伸,打造“家門口”公共服務品牌,積極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積極爭取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國家試點。大力繁榮江海文化。舉辦江海國際文化旅游節、全民文化節,建設城市書房、文化客廳、便民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空間。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通段)建設,加快推進張謇近代民族工業文化遺存保護與傳承工程。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高質量建設全域全國文明城市。防范化解風險隱患。扎實做好危化、工貿、燃氣、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和學校、醫院、商場等重點場所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深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有效處置化解項目逾期交付、質量糾紛等風險隱患。保持防非處非高壓態勢,防范大型企業債務風險。打好債務管理三年攻堅收官戰,持續壓降融資成本和平臺數量。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做優“精網微格”工程,確保群眾安全感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中文|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8|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不卡av东京热毛片|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一本久中文视频播放|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