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南通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來源: 南通市發改委 發布時間:2016-06-14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創新活力增、結構在調優、改革在深化、開放在提升、民生有保障的良好態勢,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良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48億元,增長9.6%,完成年度預期目標。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內需保持較快增長。有效投入持續擴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76億元、增長12.3%,其中,工業技改投資、服務業投資分別達到1526和2144億元,分別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4.9%和49%,同比提高3.6和1.8個百分點;160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940億元,高出年度計劃12.3%。市場消費增長平穩,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80億元、增長10%,南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菜籃子”工程扎實推進,市區新增蔬菜基地8000畝,主城區蔬菜自給率保持在6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8%,低于年度控制目標1.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平穩發展。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糧食總產量337萬噸、實現“十二連增”,畜牧業生產基本穩定。工業運行總體平穩,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2.3億元、增長10.7%,完成工業應稅銷售6652億元、增長6%,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工業百強縣行列,能源及裝備、現代紡織、化工醫藥產值均超2000億元。建筑業施工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獲評全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增加值超過2700億元、增長10%左右,服務業應稅銷售達到7100億元、增長20%。財政信貸運行良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6億元,增長13.8%;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5%。信貸保持健康運行,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9843.4億元,較年初增加1242.7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6081億元,較年初增加822.4億元。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55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3.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620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5%,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新命名5家市級特色產業基地、4家市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國家級智能車間1個、省級智能車間6個。生產性、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2.2億噸,服務外包執行額、科技服務業總收入分別增長50%、21.7%,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100億元,蘇中蘇北最大的云計算中心蘇通云計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省級旅游度假區達4個,旅游業實現總收入463億元、增長12.5%;168個市級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0億元。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新增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1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設施農(漁)業面積14.7萬畝、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8個、全托管服務主體576個、年銷售20萬元的農產品電商120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科技創新不斷強化。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2家,新增林洋電子、中遠川崎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62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增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3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66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新增省“雙創人才”41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成效明顯,市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省級高新區,南通高新區“江海圓夢谷”獲批省級眾創空間,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青年電商創業委員會落戶南通,“淘金創谷”、家紡電商創業產業園等一批創客空間加快形成。生態環境不斷美化。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實施20個淘汰落后產能項目,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有序推進,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左右,完成省下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PM2.5濃度持續下降,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家級開發區和75%的省級開發區完成循環化改造,在全省率先突破分布式沼氣發電并網。連續24年保持耕地占補平衡,新增造林面積15.09萬畝。生態文明工程考核得分、綠色發展綜合指數全省第一。

          (三)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上升為國家級試點,圍繞各領域改革形成30多項改革意見或實施方案。海域、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在全國首家開展海上構(建)筑物可出資登記,獲準開展開發性金融促進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實施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五大專項行動,提前完成海安縣曲塘鎮、如皋市如城鎮街道、通州區平潮鎮同一鄉鎮村莊建設用地布局調整試點階段性任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國家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取得突破,南通市及各縣(市)區行政審批局成立,市級再次調整、下放50項行政審批事項。金融創新取得新成效。平安銀行南通分行、常熟農商行南通分行正式運營,招商銀行南通分行升格為一級分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增容擴面,8家企業獲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資格;新增2家境內上市公司、2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總額突破160億元;債券融資333億元;新增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54家、累計達到160家,上線南通創業融資服務平臺。混合所有制經濟穩步發展。在10家企業分類推進國有股權多元化、法人治理規范化、投資管理市場化、內部管理制度化試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開放型經濟體制創新呈現新亮點。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列為國家試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電子商務等特殊功能平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有序推進。海安縣納入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如皋市成為全國深化縣城基礎設施投融 資體制改革試點縣(市),白蒲鎮入選全國建制鎮示范試點,60%的村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生態環保體制加快構建。落實生態紅線區域補償機制,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開展環境信用評級和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實施階梯式水價、氣價,環境聯合執法有序推進。

          (四)開發開放實現突破。沿海開發步伐加快。國家發改委同意設立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沿海前沿區域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突破1450億元和1200億元。沿海港口開發深入推進,呂四港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建設完工,洋口港15萬噸級航道加快建設,洋口港、啟東港口岸開放和如皋港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國家驗收。產業項目加快集聚,海門招商局重工、中天新能產業園、新江海電容器等項目竣工或部分竣工投產。交通樞紐加快建設。滬通長江大橋加快建設,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竣工試運營,寧啟鐵路二期開工建設;通洋高速一期建成通車,海啟高速開工建設,錫通高速完成前期工作,形成“一環三射兩通道”的高速公路網布局,實現高速公路縣級節點全面通達;興東機場一類航空開放口岸獲批,開通3條國際(地區)航線,年旅客吞吐量116萬人次;連申線三級航道建成通航,九圩港復線船閘開工建設。對外開放優勢進一步突顯。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取得一系列成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42.5%;成功舉辦江海國際博覽會、首屆長江經濟帶(南通)合作發展研討會暨江海聯動開發合作年會等系列活動。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省首批互聯網產業園,錫通科技產業園被列為省級蘇南蘇中合作共建園區,常熟高新區海安工業園、宜興如東工業園獲批省級南北共建合作園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15.8億美元,其中出口228億美元,增長1.5%;外資實際到賬25.8億美元;新批境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11.4億美元,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24.4億美元。

          (五)城鄉統籌成效明顯。中心城市建設成效明顯。381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178億元。新城區、觀音山新城、市北新城、南部新城等重點片區功能不斷完善,通州區與主城區融合發展步伐加快。人民東路跨沈海高速跨線橋、通劉公路改造等重點工程順利完成,機場大道等快速路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新建成骨干道路12條,“102030”市區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建成。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不斷完善,市區實施26個積水路段改造工程。“兩河兩岸”綠廊建設快速實施,新建10個小游園、10條道路綠化帶和50公里慢行步道,完成年度河道截污、整治任務。榮獲首屆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先行獎,寬帶IP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2130G,互聯網國際通信專用通道開通,市區20個重點公共場所實行免費wifi(無線網)服務,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充電樁建設加快,新建公共停車泊位800個。城鎮建設成效明顯。5個縣(市)城中等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沿海重點鎮、市級中心鎮產城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19個市級中心鎮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億元、增長22%。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85%的鄉鎮節點通達一級公路,鎮村公交開通率達76.1%,新建農橋853座。完成年度縣、鄉級河道疏浚整治任務,高效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占比達到74%,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三星級康居示范村累計達98個。424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全部達到30萬元以上,其中139個經濟薄弱村達到50萬元以上。農村富民合作組織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農地股份合作社自主經營示范社30家;新建村(社區)股份合作社30家。

          (六)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6440和17400元,增長9.2%和10%;新增就業8.24萬人,扶持創業1.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92%;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分別達到2063元和949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1.9%和8%。社會保障水平繼續提高。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育、失業、工傷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7.5%左右;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制度并軌,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提高到580-1000元;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增加到550元,參合率達99.93%;城市低保月度保障標準提升至580-610元,農村低保月度保障標準提升至420-610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市新建普惠性幼兒園31所、省優質園16所,新建、重建、加固改造中小學校舍53萬平方米,263所學校通過數字化校園合格學校評估,教育現代化建設監測結果列蘇中、蘇北首位。崇川區、如皋市被命名為“江蘇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我市成為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地區。南通高新區與天津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科研中心。我市列入第三批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點城市,市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啟動,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新增三級醫院6家,新增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5家、省級示范村衛生室27家,覆蓋城鄉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市圖書館新館開館,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200平方米,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8%。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31.5張,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基本實現全覆蓋。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加快建設,市區農產品直營店全部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安居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在全省率先推出公租房廉租房并軌運行,住房保障覆蓋率達85.8%;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069.5萬平方米,新開工安置房1922萬平方米、竣工交付1421萬平方米。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創新。社會矛盾預警、利益訴求表達、協商溝通、救濟救助等機制進一步健全,省級城鄉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分別達到92%、85%。

          2015年,主要指標總體上完成了年度目標和“十二五”規劃目標。但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我市與全國一樣,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預期不穩、信心不足,投資意愿不強,新的消費熱點不足,國際貿易低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增速雖然明顯高于全省,社消零總額增速與全省基本持平,但與年度預期目標之間存在一定脫幅。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實體經濟生產經營困難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居民持續增收壓力加大,勞資糾紛、信訪維穩、社會治理等方面問題增多,經濟結構調整、城鄉統籌發展任務依然艱巨,一些領域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生態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較多。

        二、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016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將繼續呈現錯綜復雜的基本特點。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疲弱復蘇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但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震蕩回落,全球貿易增長乏力,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國內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從我市看,做好明年工作有利條件很多,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有“江海聯動、陸海統籌”支撐基礎,但同時也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困難可能更大的復雜局面的思想準備和保持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工作準備,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的戰略機遇,推動我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綜合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我市發展實際,201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安排如下: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

          5.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增長;

          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7.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

          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10.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11.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在目標安排上:一是貫徹“五大發展”新理念。牢固樹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新理念,在主要指標選取時,充分體現 “五大發展”新要求。二是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適應速度變化、方式轉變、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優化經濟結構。三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化解經濟社會發展各種矛盾、問題的根本辦法。主要指標增幅安排持續保持高于全國、全省,體現加快融入蘇南,當好蘇中新一輪發展“領頭雁”的責任擔當。四是對接“十三五”規劃目標。明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安排明年指標,既要立足當前,深入分析我市當前的經濟運行態勢,又要著眼長遠,為“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良好基礎。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2016年主要經濟預期目標的安排是不低的,完成目標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艱巨的努力。

        三、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措施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十次全體會議、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根據《政府工作報告》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的目標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深入推進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和江海聯動開發,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一)加快釋放需求增長潛力。堅持把穩增長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實國家、省、市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意見,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擴大有效需求,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狠抓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入。全力推進30個省級重大項目和總投資5050億元的160個市級重大項目,重點加快滬通鐵路、寧啟鐵路二期、海啟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通富微電智能芯片封裝測試、華峰超纖、德奧航空制造、滬通鐵路南通平東物流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760億元。進一步擴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的投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有序推廣PPP模式,帶動更多資本參與重點領域投資。培育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需求。全面落實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推動智慧南通、暢游南通、健康南通建設,加快培育信息、旅游、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消費熱點。引導商業中心功能轉型、社區商業提升服務、特色商業街檔次提升和商品市場創新發展。加快重點商貿企業發展,推動核心商圈向時尚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加快電商發展,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專業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多層級實體店+跨區域網店+高效率物流配送網絡”新型商業布局體系。轉變外貿方式,穩定外貿增長。加快推進海門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和引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在項目建設、要素集聚、資金融通、通關通檢、市場開拓方面強化服務,鼓勵企業境外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著力提升船舶海工、紡織服裝、化工等傳統優勢出口產業競爭力。充分發揮進口貼息等政策性支持,鼓勵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穩步擴大資源性產品進口,加快南通綜保區紡織原料進口交易中心、如皋東升石材城等省級進口交易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拓展南通電子口岸功能。

          (二)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中國制造2025南通實施綱要、“互聯網+”南通行動計劃,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互動并進,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實施工業百項新建項目、百項技改項目“雙百”工程,年度完成投資400億元;跟蹤服務一批結構優、附加值高、效益好的新增長點項目,力爭新進規模企業超200家。推動主導產業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高端攀升,集聚發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智慧產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發展。深化“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和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增強優勢產業技術標準話語權。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15家市級示范性服務業集聚區,引導52家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加快集聚企業、項目和人才,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著力推進總投資1506億元的100個市級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334億元。鼓勵企業技術、業態、品牌和模式創新,鼓勵初創期的新興服務業項目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發展,鼓勵電子商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數據服務等平臺型企業發展,新增市級以上服務業創新示范企業10家。加快發展旅游業,打響“江海明珠,靈秀南通”品牌。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6%。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種植業布局,新建高標準農田20萬畝,加快現代農(漁)業標準園區和高效設施農業發展。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15家農民合作社綜合社建設試點,新增市級以上示范性家庭農場30家、“全托管”經營主體500家,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2%。提升農業物資裝備和科技支撐水平,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加快建設一批農業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加快建筑產業現代化基地建設,加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鋼混結構、木結構配套技術和部品科技研發,積極推動現代建筑產業化技術應用向公共設施、交通工程、地下管廊等領域拓展。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入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江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積極承接研發成果轉化,著力打造江蘇特色創新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46家,確保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國家級、省級高新區發展水平,鼓勵各類創新載體借鑒中關村改革創新發展的先進經驗,加快紡織絲綢研究院、現代建筑研究院等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計劃,積極開展創業、創新、創投、創客“四創聯動”,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四眾模式”,完善“創新南通”平臺功能,力爭建成20家眾創空間。持續實施產業人才發展“312”行動計劃,新增省“雙創”人才30名。

          (三)加快形成體制機制新優勢。緊緊圍繞破解改革難題、積累試點經驗、激發經濟活力、釋放發展空間,深化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統籌推進綜合改革試點。進一步完善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建立健全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滾動實施100項重點改革任務,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南通模式。深化陸海資源配置改革。統籌規劃陸海空間,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海域開發管理立法工作,探索陸海資源統一交易。全面實施土地節約集約“雙提升”五大行動,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快實施同一鄉鎮范圍內建設用地布局調整、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耕地占補平衡補改結合等先行先試,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深化金融創新。著力推進直接融資,力爭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超100家,新增股權融資再超100億元、各類債券發行規模超200億元,新增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等機構30家。發揮“南通創業融資服務平臺”對接功能,積極開展“江海創投行”活動。推進“南通基金園”和“南通金融科技城”等專業金融集聚區建設。深化離岸金融、跨境結算、跨國公司資金集中運營等試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積極推進企業上市,支持重點企業兼并重組,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序推進污水處理、地下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改革,推進城建集團等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實體化運行、增強企業發展能力和融資能力。扎實開展“三名”爭創工程,加快推進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積極爭取進入全國首批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地區;在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及更廣范圍、更寬領域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推進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加快構建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融資機制,積極推進村鎮銀行和小貸公司、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等改革,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投資運營;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健全人口信息登記管理體系和居住證制度,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轉移成本分擔機制、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共擔機制等。

          (四)加快拓展開發開放新空間。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加快推動沿海開發、沿江轉型,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構建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深入推進江海聯動開發。加快推進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以及洋口港區、呂四港區開發建設,重點推進腰沙圍墾、三夾沙碼頭建設及洋口港區北水道15萬噸級、呂四港區10萬噸航道工程。強化江海港口資源整合,加快推進通海港區、如皋港區開發建設,創新港口管理運營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滬通鐵路、寧啟鐵路二期、海啟高速、江海河聯運工程、九圩港復線船閘等項目建設,實施興東機場改擴建工程,推動錫通高速北接線、鹽通客專、通揚線航道市區繞城改線段等項目早日開工,抓緊開展通蘇嘉城際、長江北支航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完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繼續深化“項目推進年”活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和建設一批龍頭型、補鏈型產業項目。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著力提高引進來的層次和水平,重點招引世界500強、知名跨國公司高端產業項目,積極引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項目,注冊外資實際到賬25億美元。推動開發園區轉型升級,壯大國家級平臺產業規模,提升省級開發區要素集聚能力,加快15個跨江跨國合作園區建設,引導各開發園區做深做透1-2個主導產業,提升貿易創新、物流通關、展示展銷、金融服務等平臺功能。以綜保區為龍頭,積極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加快檢驗檢疫、物流聯網、維護修理、期貨保稅交割等監管制度率先復制落地。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海洋經濟、平臺建設方面積極作為,推動船舶、海工、光伏、家紡等優勢行業加快“走出去”,打造一批示范性境外園區(基地);探索建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完善境外投資管理方式,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與上海港口、機場、園區合作,積極承接“溢出項目”;以交通物流合作為重點、產業配套服務為紐帶,建立完善與長江中上游重點城市合作機制。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鎮結構和城鄉空間體系,加快建設沿江城市帶和沿海城鎮軸,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切實加強中心城市建設。堅持片區化、組團式、緊湊型發展理念,加快形成“一核四片區”大城市格局,推動城市由沿江帶狀結構向江海聯動“T”型組團拓展,加快都市區各板塊的連接融合。著力推進新城區東部商業金融文化集聚區、通滬大道沿線、星島水岸、濱江新城等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增強產業承載能力。推進507個城建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96億元。進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網,推進實施嗇園路改造、長江西路與錫通高速連接線、鐵路西站站前快速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實施42個骨干路網項目,新建公共停車泊位1020個,新辟6條、優化調整8條公交線路。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重點推進“兩河兩岸”綠廊、濠河景觀提升完善、“503020”道路景觀帶建設項目,推進城山公園、南川河公園、軍山植物園等綜合性公園以及10個小游園建設,實施好16條段河道截污整治項目。進一步推進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城市地下管線排查和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探索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積極創建海綿城市,加快發展綠色建筑。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推動縣城內涵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增強人口集聚的承載能力。提升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鎮、省級以上重點鎮、市級中心鎮、沿海前沿區鎮發展質量,優化空間布局,加強公共資源配置,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完善農村新型社區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切實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疏浚整治縣鄉級河道50條段,更新改造小型灌溉泵站160座,新建防滲渠道470公里。深化農村環境“四位一體”長效管理,扎實推進村莊綠化,建設省級綠化示范村30個。拓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鼓勵村集體發展有穩定收入來源的特許經營、資源開發,確保資產保值增值。

          (六)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實施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重點抓好總投資300億元的70項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繼續推進節能減排。深化印染、化工、鋼絲繩等行業專項整治,落實結構、工程、管理三大污染減排措施,加快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對全市重點行業50家企業實施清潔化改造。深化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建成一批能耗在線監測系統、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和工業節能監測分析平臺。進一步加強大氣、水等污染防治。推進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現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加強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深化工業企業廢水整治。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對4家發電企業4臺大型燃煤發電機組實施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扎實推進重點企業VOC治理、黃標車淘汰、機動車排氣監測、揚塵污染防治、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繼續推進規模養殖場分布式沼氣發電項目,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持續加大環境監管執法。深入開展環境監管執法“亮劍”行動,嚴抓重點區域流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污染源環境監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大力發展循環低碳經濟。推進總投資540億元的89個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全面推動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創建生態園區,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構建綠色經濟產業鏈和資源循環利用鏈。積極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產業化,引導綠色產業發展,催生新型環保產業。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實施“綠色信貸”、差別水價電價,逐步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推進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交易和企業環境污染責任險擴面,強化環保信用評級結果應用,完善環境審批制度,加強生態紅線管控。

          (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會建設“十大體系”,辦好十個方面4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快95個重點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83.4億元。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和勞動者更高質量就業,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不少于6萬個,幫扶1萬名以上群眾創業。深入實施各項富民措施,縮小收入差距,優化收入結構,確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組織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建檔立卡工作,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推進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并軌。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醫保籌資等標準,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不低于460元/月。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扎實推進教育現代化,全市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5所,新開辦普惠性幼兒園15所,新建、遷建、擴建中小學校14所,全面完成數字化校園基礎設施建設,爭取通師高專、南通職大、南通衛校升格發展,在開放大學基礎上籌建南通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加強高校國際合作,完善社區教育網絡體系,實施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等改革試點。深化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市區醫療資源布局,完成市區1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改造,積極構建分級診療制度;努力實現各縣(市)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升“三級”全覆蓋,加快構建縣鄉村一體化現代醫療服務體系;加強醫學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快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和能力建設。推進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足球場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唐閘申遺,加快推進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狼山文化產業集聚區、恒大海上威尼斯海濱沙灘體育休閑項目等一批文化體育產業載體和項目建設,力爭文化、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380億元。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網絡建設,鼓勵醫養結合,著力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扎實開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殘疾人就業康復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安居工程建設。市區竣工動遷安置房478萬平方米,新安置動遷戶2.2萬戶,基本實現異地安置“先建后征”;完成5個、新啟動8個“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完成14個老小區整治。科學把握市區經營性土地供給規模、布局和節奏,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強法治南通建設,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法治惠民網絡,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動社區建設管理資源下移,進一步開展和諧社區創建工作。強化食品藥品監管,市區建設20家農貿市場快檢實驗室。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和預防控制,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應急管理。

          各位代表:2016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重大而艱巨。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持、關心和監督下,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


        附表:

        南通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指標名稱

        計量

        單位

        2015年

        2016年

        預期目標

        預期目標

        全年預計

        絕對值

        增幅(%)

        1.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增長9.5%左右

        6100

        9.5

        9%左右

        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增長10%

        625.6

        13.8

        10%

        3.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增長16%左右

        4376

        12.3

        12%左右

        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增長13%左右

        2380

        10

        10%左右

        5. 外貿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保持適度增長

        315

        -0.5

        保持增長

        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與經濟增長

        同步

        36440

        9.2

        與經濟增長

        同步

        7.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400

        10

        8.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

        3左右

        1.8

        3左右

        9. 城鎮登記失業率

        %

        4以內

        1.92

        4以內

        10.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

        %

        2.5

        2.55

        2.6

        11.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

        %

        完成省下達

        目標任務

        4.5左右

        完成省下達

        目標任務

        12.主要污染物減排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

        萬噸

        下降2.5%

        完成省下達

        目標任務

        完成省下達

        目標任務

        二氧化硫排放量

        萬噸

        下降9.38%

        氨氮排放量

        萬噸

        下降3.15%

        氮氧化物排放量

        萬噸

        下降5.71%

        注:我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在2014年已完成省下達“十二五”目標任務,2015年省對我市未下達目標任務。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中文字幕第3页|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桃色AV无码|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а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AV无码|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国产精品无码国模私拍视频 |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