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南通市區道路交通運行品質,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環境,本站于2025年2月21日至3月21日開展南通市關于市區道路交通改善提升的問卷調查,本次結果反饋如下:
一、調查結果
1.您的性別?
2.您的年齡?
3.您的受教育水平?
4.您的職業?
5.您的常住屬地?
6.您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
7.您一般出行的時間段?
8.您日常出行是否遇到過交通擁堵情況?
9.您一般會在哪些區域遇到交通擁堵?(多選)
10.您一般會在周幾遇到交通擁堵?(多選)
11.您一般會在哪些時段遇到交通擁堵?(多選)
12.您一般在哪些道路遇到交通擁堵?(多選)
13.您認為哪些問題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多選)
14.您認為近年來市區交通治理工作成效如何?
15.您認為公安交警部門在保通保暢方面工作如何?
16.您認為公安交警部門工作重心應該側重在哪個方面?
17.您是否接觸過交通安全宣傳?
18.您一般通過什么渠道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多選)
二、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0%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步行;有6.25%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自行車;有31.25%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有50%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小汽車;有6.25%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交車;有6.25%的人出行選擇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地鐵。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37.5%的人日常出行頻繁遇到過交通擁堵情況;有50%的人日常出行偶爾遇到過交通擁堵情況;有12.5%的人日常出行從沒遇到過交通擁堵情況。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87.5%的人一般會在周一遇到交通擁堵;有56.25%的人一般會在周二遇到交通擁堵;有62.5%的人一般會在周三遇到交通擁堵;有62.5%的人一般會在周四遇到交通擁堵;有93.75%的人一般會在周五遇到交通擁堵;有37.5%的人一般會在周六遇到交通擁堵;有25%的人一般會在周日遇到交通擁堵;有12.5%的人從沒遇到交通擁堵。(多選)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87.5%的人認為行駛速度慢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有25%的人認為交通違法行為多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有12.5%的人交通事故多認為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有68.75%的人認為交通組織不合理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有0%的人認為其他原因最容易導致市區交通擁堵。(多選)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75%的人認為公安交警部門在保通保暢方面工作較好;有25%的人認為公安交警部門在保通保暢方面工作一般;有0%的人認為公安交警部門在保通保暢方面工作較差。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0%的人有很多次接觸過交通安全宣傳;有75%的人有幾次接觸過交通安全宣傳;有25%的人幾乎沒有接觸過交通安全宣傳。
本次調查參與者中,有100%的人一般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有87.5%的人一般通過南通公安等微信公眾號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有37.5%的人一般通過交通安全宣傳活動攤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有12.5%的人一般通過書籍、報紙等傳統媒體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有0%的人從未接觸了解過交通安全宣傳。(多選)
三、相關建議
一是完善精細管理,提升綜合治理效能。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堵點、亂點,圍繞學校、商圈、景區等重點區域和早晚高峰等重要節點,因地制宜“一點一策”調控措施,均衡交通流量,保障區域交通順暢。加強與交通、住建等部門協作聯動,一盤棋統籌推動基礎設施優化、隱患常態治理。強化流量數據分析,動態優化信號燈配時,提升道路整體通行效率。精準調度警力,提高路面管理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實效性,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
二是強化科技應用,構建智能治理格局。加深與國內科技公司、高等學校的合作交流,積極研究AI、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更多、更廣的應用場景,變事后管理為事前干預,更好的服務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發揮無人機等新型設備的獨特優勢,創新管理方法,拓展工作思維,推動城區交通管理由傳統化、人力化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三是持續宣傳教育,培育文明交通風尚。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依托“七進”宣傳陣地,持續開展多頻次、高質量的宣傳行動。繼續推進“護老行動”,深化“美麗鄉村行”巡回宣講,不斷延伸宣傳觸角。深化“法潤校園”平安守護行動,常態化進學校普及交通安全,群發安全提醒短信,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文明出行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及家長文明參與交通意識。聯合交通運輸等部門深入出租、客運、公交、旅游、快遞、外賣等企業,開展安全檢查,組織交通安全教育,發揮行業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