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發〔2024〕1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通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25日
南通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和《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4〕41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鼓勵先進、淘汰落后,標準引領、有序提升,力爭到2027年,工業、建筑、交通、農業、科教、文旅、醫療、能源環境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左右;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先進產能比重大幅提高,高質量耐用消費品市場份額顯著增加,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二、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一)推動制造業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
1.加快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船舶海工、紡織、輕工、化工、機械、建材等重點行業,以節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為重要方向,全面摸排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造需求,分行業確定設備更新重點,統籌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嚴格落實能耗、排放、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要求,加快淘汰超期服役、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排放和具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每年組織實施設備更新相關的技術改造項目600個以上。對標國際先進和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要求,推動光伏、集成電路、動力電池、機器人等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大工業母機、機器人、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等高端產品和優勢產品供給。(市工信局牽頭負責)
2.推動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快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車間、智能制造工廠和“智改數轉網聯”標桿企業。實施診改聯動、千企提升、標桿培育、網聯賦能、生態完善五大工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診斷評估全覆蓋,推動1000家以上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任務,培育智能車間(工廠)超300家。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落實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貫通計劃,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整體架構。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協同推進基礎能力提升、5G融合應用,支持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持續提高能效先進設備的應用比例。到2027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并向中小企業延伸,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3%、75%。(市工信局牽頭負責)
3.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和現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本依據,應用推廣節能、節水、環保等先進技術裝備,推動企業開展電機、泵、變壓器、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力爭達到能效先進水平(能效1級)。到2027年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按規定享受購置節能節水、環境保護等專用設備所得稅抵免。對不新增土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推廣承諾備案制,簡化前期審批手續。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近)零碳”工廠建設,到2027年,力爭新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4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綠色工業園區1家。(市工信局牽頭負責)
4.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安全更新改造。貫徹落實省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深入摸排、動態調整老舊裝置更新改造企業底單,建立老舊裝置長效管理機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切實淘汰更新一批年限長、風險高、自動化程度低、低端低效的老舊裝置,對發現的隱患風險點做到即知即改、應改盡改,全面壓降安全風險。到2027年完成15臺(套)以上老舊化工裝置更新替代。推動重點粉塵涉爆企業、鋁鎂金屬粉塵企業2024年底前完成設施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造,其余粉塵涉爆企業逐年開展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造;鋼鐵企業煉鐵工序和煤氣柜操作區操作系統改造更新1家;推動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固定式澆鑄爐、鋼絲繩深井提升系統裝置設備應改盡改,實現應淘汰的老舊設備動態清零。(市工信局、市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
(二)加快能源和環保領域設備更新
5.加快能源領域設備更新。鞏固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成果,推動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2025年前確保完成淘汰落后煤電產能1.2萬千瓦。持續推動燃煤熱電機組優化升級,開展低碳節能技術改造和更新替代,降低發電供熱煤耗,提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陸上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市發改委牽頭負責)
6.推進生態環境領域設備更新。實施廢水、廢氣、固廢等污染物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鼓勵重點排污單位對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依法依規推動企業淘汰更新不達標環保治理設施。到2027年更新提升5個斷面監測水站、2個標準大氣監測站點、8個噪聲自動監測站儀器設備。(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
(三)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
7.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序落實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待遇,不斷擴大城鎮居住人口和需求規模,持續釋放消費和投資潛力。有序推動城市更新改造,加快補齊公共管理服務短板,加大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的投入,因地制宜優化城市產業生態,進一步促進中心城市和縣域人口集聚功能提升。到2027年全市城鎮化率提升3個百分點以上。(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8.推進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推動使用15年以上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及隱患整治,加快更新不符合標準、運行故障率高、安全隱患突出的住宅電梯,到2027年累計更新(含整機和零部件更新)老舊住宅電梯4000臺。支持按規定使用住房公積金加裝電梯和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加裝更新電梯。(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
9.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快對使用年限長、能效低、節能潛力大、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能源設備(包含供暖、通風與空調系統冷熱源設備、輸配系統、末端空氣處理設備等)、外門窗(幕墻)、外墻(屋頂)保溫、照明設備等進行更新改造。到2027年完成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70萬平方米左右。(市住建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負責)
10.推進城市生命線更新改造。加快城鎮供水廠和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設備更新、污水處理設施設備更新、液化石油氣充裝站對標更新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完善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加裝和更新,配套搭建監測物聯網,力爭到2027年累計完成更新改造投資超8.8億元。開展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整治,推進7.76公里市政管道、52.33公里庭院管道、201.6公里立管改造,持續滾動摸排燃氣管道設施隱患,確保問題隱患動態清零。推進瓶裝液化氣場站更新建設,對安全條件不達標的場站,堅決予以關停或轉為供應站點,對具備改造條件的場站按照相關程序實施提檔升級,有條件的可以選址新建合規場站。(市住建局牽頭負責)
11.推進環衛設施設備更新。更新改造高耗能、技術落后、故障頻繁、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設備、環衛車輛、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等更新,推動10條既有生活垃圾焚燒廠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7年完成17座以上生活垃圾轉運站、可回收物分揀中心、滲濾液處理等環衛設施設備提升改造。積極更新老舊環衛車,到2027年市區更新環衛車137輛。(市城管局牽頭負責)
(四)推動交通運輸設備更新
12.推動運輸車輛設備更新。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應用,支持老舊新能源車輛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支持充電站(樁)更新改造。推動購置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到2027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占比達到85%。在車輛排放標準認定、營運管理、車輛拆解、注銷登記等環節協同發力,采取經濟補償、限制通行和加強監管執法等綜合性措施,力爭2025年底基本淘汰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鼓勵有條件地區淘汰國Ⅳ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推廣安裝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主動防御系統,引導建筑垃圾運輸企業有序推進車輛更新使用新能源車。(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推動船舶設備更新。嚴格執行船舶報廢和環保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高排放、污染重的老舊船舶,鼓勵淘汰船齡達到老舊河船年限的內河航運船舶,到2027年累計淘汰老舊內河貨船70艘。推動新能源和LNG等動力船舶應用,配套純電動內河集裝箱船舶充換電設備,暢通新能源船舶檢驗渠道,做好船舶檢驗服務。(市交通運輸局牽頭負責)
14.推動港口設備更新。鼓勵新增、更換和改造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港口作業機械、港內車輛、海事巡查等裝備,到2027年改造14個以上港口儲罐。(市交通運輸局、應急管理局牽頭負責)
(五)推動農業農村裝備設備更新
15.推動農機設備更新。積極落實國家、省級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推進耗能高、污染重、作業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淘汰,加快淘汰老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植保機等農機具,加大耕、種、管、收、烘各環節農機裝備更新力度,加快高效低耗智能農機推廣應用,爭取到2027年報廢更新農機6000臺(套)。(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
16.推動農業設施設備更新。支持開展老舊大棚改造升級;實施好國家、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做到能建盡建、應建盡建。通過項目獎補方式,對畜禽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到2027年,力爭改造提升老舊設施棚室2萬畝,實施30個規模養殖場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全市所有大中型漁船完成北斗終端安裝(更新),完成省定池塘標準化、智能綠色產地烘干中心改造任務。(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
(六)推動教育文旅醫療設備更新
17.推動教育領域設備更新。嚴格落實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推動符合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保質保量配置并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設備、科研儀器設備,添置更新一批中小學理科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等,提高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27年更新1500臺(套)以上。(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牽頭負責)
18.推動文旅設施設備更新。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和特種設備檢測標準,推進等級旅游景區、度假區、文化館、旅游演藝場所、博物館、重點游樂園(場)等文化旅游場所運營設備更新。對接近使用年限、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觀景、住宿、游樂、演藝、智能及其他類文旅設備進行更新或技術改造。推動索道纜車、游樂設備、演藝設備、景區智能設備等更新提升,推廣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智能穿戴等技術的應用。(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牽頭負責)
19.推動衛生健康領域設備更新。推動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功能定位、技術水平、學科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淘汰更新已達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影響安全的醫療裝備和信息化設施。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力爭到2027年更新醫療設備9300臺(套)。聚焦病房環境與設施條件,統籌推進空間改善、廁所革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改造提升。提高醫院病房配置標準,推動醫療機構病房改造提升,適當保留一定比例單人間,提高兩人間、三人間比例。鼓勵醫療機構針對不同病種升級病房設施設備,加強病房適老化、便利化改造,推進病房標準化、智能化,補齊病房環境與設施短板。改善醫院現有供電、消防等安全保障措施,提升污水、污物處理能力,做好醫療廢物處置。(市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三、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20.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及非標摩托車等。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汽車報廢更新政策,市、縣(市、區)聯動研究出臺汽車以舊換新激勵政策,鼓勵消費者自主淘汰符合引導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挖掘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汽車銷售企業讓利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引導行業有序競爭。支持各縣(市、區)開展新能源汽車進縣鄉、進園區、進機關活動。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補齊縣城、鄉鎮充電設施建設短板,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汽車消費券,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汽車消費金融支持力度,合理確定汽車貸款具體發放比例、期限和利率。將充(換)電設施用地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鼓勵對充(換)電設施給予建設運營補助。(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結合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組織開展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以舊換新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改裝等行為,有序淘汰非標電動自行車,推動電動自行車電池溯源管理。加強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生產銷售監管,確保換新車輛依法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并符合強制性產品標準。鼓勵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銷售商采取舊車折價回購并出售合規新車等方式,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電動自行車換新消費券。(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應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2.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全鏈條整合上下游資源,開展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和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出臺差異化的支持政策,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完善家電銷售與服務網絡,支持開設以舊換新專區,提供價格立減、取舊送新、免費安裝等“一站式”服務。(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總社牽頭負責)
23.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各縣(市、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通過政府支持、企業促銷等多種方式,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局部升級改造、加裝采暖設備等,促進居住社區品質提升。鼓勵各縣(市、區)結合實際開展舊房翻新設計比賽,評選優秀設計方案,打造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樣板間,推出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套餐,豐富居民消費選擇。鼓勵企業打造線上線下家裝樣板間,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組織開展家裝促銷活動,促進“互聯網+家裝”“互聯網+二手家居”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家裝消費券,組織開展家具家裝下鄉。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信貸產品。(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24.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加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完善社區回收網點、街道中轉站、區縣分揀中心布局,到2027年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數量超1000家、綜合分揀中心數量超8個。加快“換新+回收”“送裝+拆收”“以車代庫”等新模式發展。強化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用地要素保障,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相關規定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保障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合理路權。(市商務局、市資規局、市公安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加大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力度。鼓勵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取車等便捷服務。鼓勵建立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拆解、運輸、回收、利用處置“一站式”服務模式。逐步構建以電池制造企業、第三方回收方為主體的規范化電池回收體系。力爭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約一倍,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促進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落實小型非營運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政策,推廣應用汽車流通信息服務(二手車)系統,鼓勵有條件的二手車經銷企業開展二手車出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集中規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加強計算機類、通訊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監管,防范用戶信息泄露及惡意恢復。(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南通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27.有序推進裝備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辦公信息設備產品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到2027年培育一批再制造領軍企業。推動風電、光伏等關鍵零部件設備再制造,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安全梯次利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8.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促進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加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培育力度,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占比顯著提升。提升廢棄電子電器產品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水平,支持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項目建設。加大用地要素保障,優化環評、能評審批程序。落實相關稅收政策及國家關于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等措施。(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數據局、市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實施標準升級行動
29.推廣能耗、排放、安全標準應用。嚴格執行能耗、能效、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開展重要國家標準宣貫解讀。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能耗、排放、安全等國家和省地方標準制定修訂工作。利用節能宣傳周、世界標準日等活動,強化重要國家標準解讀宣貫。鼓勵和引導各類組織加強能耗能效、低碳技術等標準攻關,制定修訂和實施一批高于推薦性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到2027年,推動新制定實施20項能耗、能效、排放、安全領域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0.強化產品技術標準引領。積極爭取參與制定修訂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領域國家和省地方標準。制定實施南通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和市級監督抽查目錄,嚴格落實汽車、電動自行車、家電、家裝等消費品在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方面的標準,依法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產品的違法行為。實施“標準托管”服務,在家紡等領域打造一批標準“領跑者”產品。到2027年,推動新制定實施30項產品技術領域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1.完善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組織參與制定修訂大宗固廢回收利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領域國家標準和省地方標準。支持相關企業和社會團體制定和實施資源循環利用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推動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保障措施
32.加強組織領導。市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推進機制,負責分析研判,調度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市有關部門強化協同配合,分行業、分領域制定工作方案、配套政策和任務清單,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實。(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我市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循環利用和標準提升等項目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國家資金,積極爭取更多省級資金對我市制造業企業、城市更新和建筑市政、交通等領域設備更新貸款給予財政貼息支持。統籌市級及以上相關專項資金,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牽引和撬動作用,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財政貼息、財政擔保、政府采購等多種工具,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對獲得省制造業貸款貼息支持的項目,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貼息,對獲得中央、省財政貼息不足2個百分點的,市區兩級財政按照各自50%予以補足,鼓勵各縣(市)參照執行。用好用足我市《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等相關政策,統籌用好市級產業轉型升級、衛生健康、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專項資金,對工業、醫療衛生、農業等領域的設備更新給予支持。統籌部省市商務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持綠色節能家電等以舊換新。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范圍。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推動黨政機關、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機構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落實稅收支持政策,持續優化納稅服務。鼓勵市縣與省聯動,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市財政局、市稅務局牽頭負責)
34.優化金融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貼息、風險補償等金融工具和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貸款利率。鼓勵融資租賃參與教育、衛生健康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金融支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合理確定首付比例,簡化辦理流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市委金融辦、人民銀行南通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局南通監管分局、市財政局、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5.加強要素保障和創新支撐。聚焦“兩重”和“兩新”等領域,持續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積極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國家資金。加大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保障力度。強化創新支撐,聚焦高效節能產品設備生產制造、資源循環利用、高端裝備再制造等,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積極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居、健康家居、新能源汽車、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等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6.加大宣傳引導。持續開展各類促消費主題活動,加強政策宣傳解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選樹一批優秀項目、典型案例,推廣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充分運用廣播電視、新媒體、電商平臺等渠道加大耐用消費品安全使用、以舊換新宣傳力度,引導消費者增強安全環保可持續的消費觀。(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7.做好供需對接。搶抓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需求升級機遇,充分發揮我市制造業優勢,推動我市更多先進設備、優質產品、創新技術服務全國大市場。形成優勢產業、產品清單,做好宣傳推介,以設備更新實現產業煥新。大力激發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推動優勢產業鏈提升、市場精準對接、產貿深度融合,積極引導使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品設備,進一步激發設備更新市場潛力。持續組織開展老舊設備更新、廢舊設備回收、先進設備生產三方企業供需對接活動,發揮行業商會、協會作用,運用好新媒體、電商平臺等渠道,拓展對接合作平臺。(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024年南通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任務清單
附件
2024年南通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任務清單
序號 |
領域 |
2024年推進任務 |
牽頭部門 |
一 |
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
||
1 |
工業 |
完成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相關的技術改造項目600項。 |
市工信局 |
2 |
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工廠)30家。 |
||
3 |
更換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未規定設計使用年限但實際投產運行時間超過20年的化工裝置11臺(套)。8家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完成鑄造車間廠房頂部采用便于泄爆的輕質屋頂,鑄造區域獨立設置或采取可靠的硬隔離措施(砌設防爆墻),鑄造區域監控視頻必須實現可回放、可追溯。 |
市工信局 市應急管理局 |
|
4 |
能源和環保 |
淘汰落后煤電產能0.6萬千瓦。 |
市發改委 |
5 |
按照省能源局統一部署,推進19.2萬千瓦陸上風電場改造升級。 |
||
6 |
推進1個斷面監測水站、8個噪聲自動站設備更新。 |
市生態環境局 |
|
7 |
建筑和市政 基礎設施 |
完成600臺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根據評估意見推進電梯更新(含整機和零部件更新)。 |
市市場監管局 市住建局 |
8 |
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面積18萬平方米。 |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市住建局 |
|
9 |
規范化改造生活垃圾轉運設施、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滲濾液處理、飛灰處置等設施設備8座以上,新增更新環衛車63輛。 |
市城管局 |
|
10 |
交通運輸 |
力爭拆解船舶28艘,建造船舶18艘。 |
市交通運輸局 |
11 |
力爭改造港口老舊儲罐6個。 |
市交通運輸局 市應急管理局 |
|
12 |
淘汰國Ш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800輛。 |
市生態環境局 市公安局 |
|
13 |
農業農村 |
更新老舊農機1500臺(套)。 |
市農業農村局 |
14 |
教育 |
更新置換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先進教育教學與實習實訓設備、科研儀器設備和中小學實驗室儀器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300臺(套)。 |
市教育局 市人社局 市衛健委 |
15 |
文旅 |
更新觀光、游樂、演藝、智能等設施設備20臺(套)。 |
市文廣旅局 |
16 |
醫療衛生 |
更新醫療相關設備1024臺(套)左右。 |
市衛健委 |
二 |
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
||
17 |
車輛 |
回收報廢汽車約2.5萬輛。 |
市商務局 |
18 |
家電產品 |
更新家電(含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等)75萬臺。 |
|
三 |
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
||
19 |
資源回收 |
培育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回收典型企業1家。 |
市商務局 市發改委 |
20 |
循環利用 |
布局培育汽車拆解和循環利用骨干企業1家。 |
|
四 |
實施標準升級行動 |
||
21 |
能耗、排放、 安全標準 |
制定實施6項能耗、能效、排放、安全領域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
市市場監管局 |
22 |
產品技術標準 |
制定實施10項產品技術領域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
市市場監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