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印發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的通知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3-04-11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已于2023年2月22日經十六屆市政府第2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

        2023年4月5日


        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發展氣象事業,規范氣象工作,準確、及時地發布氣象預報,防御氣象災害,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氣候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江蘇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及管轄的海域從事氣象探測、預報、服務、信息傳播、災害防御、科學研究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地方氣象事業是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其項目包括:

        (一)氣象探測、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氣象通信、氣象科學研究、氣象科技服務及其基礎設施;

        (二)為農業生產、農業綜合開發、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等提供氣象服務的體系;

        (三)人工影響天氣和防御雷電災害、霧害等氣象防災減災監測預警系統;

        (四)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候環境保護和改善;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務院、省、市規定的地方專項氣象服務以及需要由地方建設的其它項目。

        第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將地方氣象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地方氣象事業所需經費納入本級地方財政預算。

        第五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的氣象工作應當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

        第六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制定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依法納入國土空間規劃。

        行政審批、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在審批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區域內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征求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對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得批準建設。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以及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設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實施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第七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國土空間規劃、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和大型太陽能、風能、云水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

        第八條  未經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遷移氣象臺站;確因實施國土空間規劃或者重點工程建設需要,必須遷移一般氣象臺站或者其設施的,建設單位必須報省級氣象主管機構批準;需要遷移國家基準氣候站、基本氣象站的,建設單位必須經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批準。

        氣象臺站遷移、建設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遷移氣象臺站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新址與舊址之間進行至少一年的對比觀測。遷移的氣象臺站經批準、決定遷移的氣象主管機構驗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后,方可改變舊址用途。

        第九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加強氣象科學技術研究,提高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服務水平。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制作發布農業氣象預報、城市環境氣象預報、海洋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和空氣污染氣象潛勢預報等專業氣象預報。

        第十條  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按職責制作并向社會發布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和訂正。

        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第十一條  市、縣(市、區)廣播、電視播出單位和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應當安排專門時間,每天播發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提供的最新公眾氣象預報或者災害性天氣警報。 

        廣播、電視、報紙、通信和互聯網等各類新聞、信息媒體向社會傳播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等氣象信息,必須使用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直接提供的最新氣象信息,并標明發布時間和氣象臺站名稱。

        第十二條  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堅持屬地為主、綜合減災原則。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綜合防災減災體系,融入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納入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應當根據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制定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和應急方案,加強對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健全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提高防御氣象災害能力。

        第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教育、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游、應急管理、通信管理、市場監督、人防、地震、海事、消防救援機構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發布和傳播機制。

        第十四條  縣(市、區)、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預警信息在基層的傳播工作,督促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組織指定專人負責預警信息接收傳遞工作,有效融入網格化管理。

        第十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氣象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氣象災害的種類、次數、強度和造成的損失等情況開展氣象災害普查,建立氣象災害數據庫,按照氣象災害的種類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并根據氣象災害分布情況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果,劃定氣象災害風險區域。

        第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并根據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計劃由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商同級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并向社會公告。

        第十七條  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組織,必須具備省級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條件,在省氣象主管機構會同有關飛行管制部門確定的作業點進行作業,并使用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要求的技術標準的作業設備,遵守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經確定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地點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按照相關規定重新確定。

        第十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雷電災害防御工作。

        第十九條  各類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防雷標準的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二十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負責以下情形的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履行對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防雷安全監管職責:

        (一)油庫(含加油站)、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

        (二)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等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場所;

        (三)雷電風險高且沒有防雷標準規范、需要進行特殊論證的大型項目。

        住房和城鄉建設、市政和園林部門負責將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的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竣工驗收,整合納入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備案,履行相關領域的防雷安全監管職責。

        公路、水路、鐵路、民航、水利、電力、通信等建設工程主管部門,負責相應領域內建設工程的防雷管理。

        第二十一條  雷電防護裝置的所有者應當加強對雷電防護裝置和防雷產品的維護、保養,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實施定期檢測。生產、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其他防雷裝置應當每年檢測一次。防雷裝置檢測不合格的,防雷裝置的所有者應當按標準和規范主動整改。

        第二十二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加強對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活動的檢測單位的監督管理,開展必要的行政檢查。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頒發的《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證》,并按照其資質等級許可范圍開展檢測。禁止無資質證或者超出資質等級范圍開展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活動,禁止轉包或者違法分包檢測合同,嚴禁偽造、涂改、出租、出借、掛靠、轉讓《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證》。

        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應當符合標準規范和規程的要求,同時將檢測結論和整改建議在檢測工作完成后十五個工作日內抄送開展檢測活動所在地氣象主管機構。

        第二十三條  市、縣(市、區)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在確保公益性氣象服務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償開展各種專業應用氣象服務、應用氣候服務、環境氣象服務、防雷防靜電等氣象咨詢服務和技術服務。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23年5月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5月5日。《市政府關于修改<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的決定》(通政規〔2010〕12號)同時廢止。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久久精品?ⅴ无码中文字幕|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欧美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视频8 |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国产高清字幕中文| 娇小性色xxxxx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