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2022年 > 2022年第一期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
        通政辦發〔2022〕1號
        來源: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2-03-07 字體:[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試行)》已經十五屆市政府第8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7日

        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試行)

        為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構建符合企業發展規律、產業生命周期和產業發展方向的工業用地長效機制,促進全市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雙提升”,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意見》(蘇政辦發〔2021〕103號)和《關于印發進一步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實施細則的通知》(蘇自然資發〔2021〕264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

        (一)嚴格執行容積率標準。主城區(崇川區、南通經開區、蘇錫通園區,下同)新上工業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1.4,其他縣(市、區)新上工業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1.2,同時,工業項目應按使用功能合理確定層高。高標準廠房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2.0,按工業用地管理的研發項目用地容積率一般不低于2.5。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特定產業以及基于環保、安全、消防等要求和使用特殊工藝的工業項目用地容積率可根據實際情況,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發改、科技、工信、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商務等相關部門集體決策認定。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片區工業用地開發強度和容積率管控標準,細化明確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集中片區容積率管控要求,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鼓勵建設使用高標準廠房。鼓勵企業自建四層(單體建筑高度超過12米)及以上配工業電梯的高標準廠房。引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服裝業等行業的企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建設使用高標準廠房。鼓勵“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租用高標準廠房,通過租金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企業入駐高標準廠房并要求獲得產權的,在高標準廠房竣工驗收滿三年且企業績效達到履約要求后,可將對應房屋所有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分割轉讓給入駐企業,但可分割轉讓的廠房計容建筑面積累計占比不得超過除配套設施外計容建筑總面積的30%,不得改變功能和土地用途。〔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高效配置工業用地

        (三)實行“合同+協議”配置方式。全面實行工業用地“土地出讓合同+投資發展監管協議”配置方式。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與新上工業項目土地受讓人簽訂投資發展監管協議。投資發展監管協議應明確投資強度、投產時間、銷售收入、地均稅收、違約責任、退出收回等條款。受讓人在工業用地成交后,持投資發展監管協議與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簽訂土地出讓合同。〔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四)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牢固樹立“以畝產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原則上,國家級開發區新上工業項目的畝均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不低于350萬元,畝均稅收一般不低于40萬元;省級開發區新上工業項目的畝均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不低于300萬元,畝均稅收一般不低于30萬元;其他地區新上工業項目的畝均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不低于250萬元,畝均稅收一般不低于15萬元。〔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五)明確單獨供地條件和投資規模。國家級開發區一次性投資不低于1.5億元且設備投資不低于6000萬元、省級開發區一次性投資不低于1.2億元且設備投資不低于4800萬元、其他地區一次性投資不低于1億元且設備投資不低于4000萬元的工業項目,可單獨供地。用地規模小于1.5公頃且適宜使用高標準廠房的工業項目,原則上不予單獨供地。確因道路、河流、供電線路等分割的邊角地小于1.5公頃的工業項目,可單獨供地。〔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三、推進工業用地供應方式改革

        (六)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開展工業企業全生命周期調查研究,結合國家、省產業政策和我市產業發展導向,制定產業項目彈性出讓年限指導意見,新上工業項目采用彈性出讓方式配置,出讓年期一般不超過30年。重特大工業項目用地,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可按法定最高年期50年供應。具有投入周期長、技術變革快等特點的新興產業用地,探索采用“10+N”彈性出讓方式供應,即先出讓10年,出讓期滿后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考核達到投資發展監管協議履約要求的,通過協議出讓方式再受讓N年期,兩次出讓年期之和不超過30年。10年出讓期滿經考核未達到投資發展監管協議履約要求的,由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的監管方按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約定處置后,可收回土地使用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七)探索產業混合用地規劃布局。各地要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和產業發展需求,科學確定各類產業園區或工業集中區內混合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及時調整詳細規劃。以產業為主導的新上混合用地項目,其主導功能的用地面積和計容建筑面積原則上均應分別不小于宗地總面積和計容建筑總面積的60%。嚴防變相將混合產業用地商業化、地產化。〔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八)支持單一工業用地增加混合用途。原有單一工業用地中增加研發、中試設施、檢測等其他產業用途的,工業用地性質保持不變,無需補繳土地出讓金。其他產業用途、企業行政辦公及生活配套設施的計容建筑面積占計容建筑總面積的比例不超過30%,其中用于企業行政辦公及生活配套設施的計容建筑面積占比不超過計容建筑總面積的15%,且配套部分不得分割轉讓,鼓勵建設多層、高層建筑。增加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業等其他混合用途的,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原土地使用權人可按協議方式補繳新老土地用途差價,完善用地手續,新增加用途的建筑須全部自持,不得銷售和轉讓。對涉及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及特殊功能需求的用途不得混合利用。〔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四、鼓勵工業用地開發利用地下空間

        (九)統籌開發區地下空間利用。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區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促進地下空間科學、復合利用。詳細規劃要按照《南通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地下空間編制導則》,進一步明確具體地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使用功能、空間范圍及管控要求。單個產業項目根據具體情況編制地塊地下空間控制圖則,按詳細規劃簡易程序履行規劃調整。〔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拓展利用地下空間。鼓勵工業項目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倉儲、停車及生活配套等設施。新增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業等混合產業用地和按照工業用地管理的研發類項目用地應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生活配套等設施,商務辦公、商業服務業功能的停車泊位設置分別按照辦公、商業停車標準執行。生產廠房、研發辦公建筑等底層不得設置停車泊位。地面停車樓層高度在2.2米以上且不超過3.2米的,可按結構層建筑面積計入容積率。〔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五、共建共享服務配套設施

        (十一)鼓勵集中設置公共配套設施。各產業園區根據自身產業發展定位和需求,統籌確定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具體規模和布局,通過詳細規劃調整納入規劃法定成果。允許企業提高公共配套設施用地及建筑占比,工業項目配套建設企業行政辦公及生活配套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計容建筑面積占總計容建筑面積比例上限由15%提高到30%,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成套保障性租賃住房計容建筑面積占比不超過提高部分計容建筑面積的15%,鼓勵建設多層、高層建筑。鼓勵將產業園區中各工業項目的配套比例對應的用地面積或建筑面積集中起來,統一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嚴禁建設成套商品住宅。〔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二)統籌配置工業園區綠地。各類開發區或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應整體統籌綠地的規模和布局,鼓勵集中布局、綜合利用。在統籌考慮景觀效果和管線布置等因素基礎上,可因地制宜設置城市沿道路兩側綠化帶。鼓勵開發區或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在公共部分集中配置綠化,保障整體綠地率,單宗工業用地綠地率一般不高于12%。〔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市政和園林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六、鼓勵盤活存量工業用地

        (十三)編制低效用地再開發規劃計劃。開展產業園區用地初始調查和年度更新調查,全面排查規上工業企業用地情況、產出效益,并逐步擴大到鎮、村工業集中區和全部工業企業。利用“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評價系統”,深化企業綜合評價,突出企業分類指導,編制并發布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將畝均產出、效益低的企業納入低效用地再開發計劃。原項目未完成開發的,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對企業履約情況進行核查并對違約情況進行處置后,可納入再開發計劃。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無法單獨出具規劃條件或難以獨立開發的零星土地,納入低效用地再開發范圍,可結合周邊地塊一并實施開發建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四)鼓勵低效工業用地升級改造。列入低效用地再開發的土地使用權人可自主實施再開發,或以轉讓、入股、聯營等方式引入新投資主體再開發。實施再開發的用地主體與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投資發展監管協議,重新約定項目投資、產出、稅收要求,升級改造項目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不低于新上項目要求的80%。升級改造建設高標準廠房的,主城區單宗用地面積或多宗相鄰地塊合并后用地面積不低于60畝,其他縣(市、區)不低于30畝,改造后容積率不低于2.0,畝均投資強度不低于400萬元,畝均稅收不低于20萬元。土地使用權人無力實施再開發或無再開發意愿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可實施收儲或指定全資國有公司回購。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利用現有工業用地、工業廠房從事科技研發、生產性服務業等新業態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過渡期政策,過渡期為五年。〔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五)明確廠房分割轉讓要求。土地用途變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的,列入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的工業用地,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可采取協議方式出讓,出讓時應明確分割轉讓條件和比例要求,分割部分計容建筑面積占比最高不得超過除配套設施以外計容建筑總面積的50%。分割轉讓的受讓方應符合所在地產業準入要求,并與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簽訂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生產服務、企業行政辦公、生活配套設施等用途的土地、房產不得分割轉讓。首次分割后滿5年可再次轉讓,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開發區、產業園區管委會)對投資發展監管協議履約情況考核,達到要求的,可辦理不動產權轉移登記手續。再開發為高標準廠房的,單幢建筑面積一般不低于2000平方米。竣工驗收滿3年、畝均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達到履約要求的,可分割轉讓。分割轉讓應以幢或層為最小單元,最小單元面積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七、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

        (十六)統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應科學統籌劃定工業和生產性研發用地保障線,突出產業功能定位和用地布局優化,保障工業用地的集聚和規模。各地要進一步整合優化產業用地,針對村鎮地區不符合鎮村布局規劃和實用型村莊規劃且較為碎片化的低效產業用地,制定相關政策,引導有計劃地退出,將空間“化零為整”騰挪至開發區或工業集中區(工業園區)內。〔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七)簡化詳細規劃實施管理。按照“系統編制、急用先批、保障發展”的思路,編制產業園區詳細規劃和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成果完善的單元詳細規劃可履行審議、公示和報批程序。簡化規劃調整程序,產業用地容積率、建筑高度、綠地率等控制指標調整,經規劃辦公會審議通過后,可履行公示和報批程序。依據經批準的詳細規劃提出出讓地塊的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并在后續方案審查和規劃許可階段落實。〔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八、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八)強化工業用地計劃保障。全力服務重點項目建設,精準有效抓好要素保障。針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工業項目,市發改、工信、自然資源和規劃、商務等部門要積極組織申報列入國家、省重大項目清單,盡力爭取納入國家、省用地計劃盤子。針對納入市級重大項目清單的工業項目,在國家下達地方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中統籌建立專項用地“計劃池”,優先保障其新增用地需求。〔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九)實施差別化的地價政策。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導向的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五大重點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5G、物聯網、第三代半導體等未來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經發改、工信部門認定后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的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優先發展產業目錄有調整的,按新的要求執行。實行彈性出讓的項目用地,彈性年期出讓的最低價按照法定最高年期50年對應的最低價進行修正。科研研發類用地可按照不低于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20%確定出讓底價。〔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落實資金支持政策。“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租用高標準廠房的,各地參照《市政府關于支持南通市區都市工業綜合體建設的意見》相關政策給予租金補助;并結合自身實際,在利用工業用地地下空間、土地收儲或全資國有公司回購工業用地等方面制定資金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一)優化工業用地出讓流程。提高工業用地供地效率,精簡審批環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委托開發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組織新上工業用地出讓審查,形成會議紀要。出讓方案和會議紀要經開發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及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審簽后上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后續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委托開發區或產業園區管委會行使屬地工業項目相關管理職能。〔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二)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建立快速服務機制,實行區域評估成果共享,提前介入并聯審查,優化辦理流程,精簡申報材料,縮減審批時限,開辟綠色通道,實現土地成交即換發規劃許可證、繳納土地出讓金即發放不動產權證、拿地即開工。〔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市政和園林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九、強化工業企業績效評價結果運用

        (二十三)實行差別化水電氣價格。各地要開展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根據企業綜合評價得分高低,將工業企業按照A(優先發展類)、B(鼓勵提升類)、C(監管調控類)、D(落后整治類)四類予以劃檔分類。根據評價結果,依法依規對評為D類工業企業的水、電、氣、熱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實行加價。增收費用由市、縣統籌使用。〔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四)實行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優先保障A類企業擴產用地需求,支持B類企業使用存量用地,探索C、D類企業和保障線外工業用地退出機制,原則上C、D類企業不再安排新增土地供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資規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五)實行差別化資金扶持政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A類企業申報國家、省、市涉企專項資金項目。參與工業企業綜合評價的企業在申報市級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時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按照A類企業110%、B類企業100%、C類企業80%的比例進行兌付,D類企業不得享受市級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十、完善協同監管工作制度

        (二十六)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聯動,促進信息共建共享,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聯席會議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召集,市紀委監委、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政和園林局、商務局、審計局、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稅務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各地要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完善責任監管機制,統籌開展本地區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工作。〔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紀委監委、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市政和園林局、市商務局、市審計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七)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各地要加大批而未供存量土地盤活力度,優先用于新上工業項目用地。構建新增建設用地計劃與批而未供存量土地盤活相掛鉤機制,定期通報。各縣(市、區)年終未完成考核年度批而未供土地處置目標任務的,扣減下一年度2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責任單位:市資規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二十八)加強項目準入和履約監管。加強對落地項目可行性、行業發展前景、項目產值稅收、投資強度等內容的審核。強化對土地出讓合同、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等履約情況的監管。容積率、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等核心指標達不到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約定的,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的監管方按照違約責任進行處置并督促企業限時整改。整改期滿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按照投資發展監管協議相關約定收回土地使用權。〔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資規局、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

        各地要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及用地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嚴格落實監管主體責任,研究出臺鼓勵推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的政策措施和相關配套細則,完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形成推動工業用地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工業項目涉及用海的,參照本實施意見執行。

        本實施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為3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91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刺激无码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3|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最近更新2019中文字幕|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天堂资源8中文最新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