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國辦發〔2019〕40號),指出要進一步明確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及措施,充分發揮體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制定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結合各地實際,認真研究,細化、分解任務,制定貫徹落實實施方案。2020年9月29日,省政府在揚州召開體育強省建設工作會議,會上下發了《江蘇省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方案》,要求各地要將體育強省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目標任務分解考核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體育強省建設目標如期完成。
二、起草過程
主動與國家體育總局、省體育局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銜接,到杭州、上海、蘇州等地學習借鑒貫徹落實體育強國經驗做法。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數易其稿,于2020年11月份形成了《市政府關于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先后兩次征求了各縣(市)區及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等28家單位(部門)的意見建議,并對征求意見稿做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貫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送審稿)》報市政府。
三、主要框架
《意見》既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體育強國相關文件的主要精神和思路,基本框架一致,又重點圍繞市委“三個全方位”要求,高點定位,以進一步擦亮“體育之鄉”、“冠軍搖籃”名片為目標,提出了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舉措、保障措施和體育強市兩年行動計劃(2021一2022年)。
(一)第一部分,指導思想。強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從而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為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應有貢獻。
(二)第二部分,主要任務。分為三個階段,到2022年,形成政府主導有力、社會廣泛參與、市場充滿活力的開放融合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到2035年,建成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體育強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市,體育成為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顯著標志。(說明:涉及到具體的指標數據均以省政府《意見》指標數據為基礎,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測算而來。)
(三)第三部分,工作舉措。有五大行動,即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提升競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擦亮“冠軍搖籃”城市名片;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對經濟的貢獻度;大力繁榮體育文化,進一步放大助力精神文明功能作用;不斷深化體育改革,進一步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分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保障和營造良好環境等三個方面。
(五)第五部分,近2年行動計劃。包括全民健身普及提高行動、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行動、“三大球”振興發展行動、體育產業轉型升級行動、體育事業融合發展行動、體育社會組織創優行動等6項行動。
四、主要特色
1. 群眾體育方面。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頂層設計,市、縣兩級編制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1-2035)。推動體育部門參與城市新建和改建小區體育設施的規劃設計、驗收等工作。2021-2022年市區建成10個以上市級或縣級標準體育公園,各縣(市)建成2個縣級以上標準體育公園。結合“8.8國家體育節”,進一步放大“8.12南通體育日”地方特有優勢,深入開展群眾身邊的一系列全民健身體育賽事活動,打造南通群眾體育品牌。
2. 競技體育方面。推進市縣兩級體校標準化建設,加強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推動完成兒體校異地新建項目。全力做好省運會備戰參賽工作,參賽項目數量至少達到省運會參賽項目的四分之三以上。作為省內唯一的足球改革試點城市,深入推進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各項工作,不斷深化改革,繼續保持省內領先。
3. 體育產業方面。加大體育產業培育力度,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舉辦馬拉松賽、龍舟賽、“滬蘇通”武術比賽等系列品牌賽事活動,引入全國國標舞大賽、國際圍棋賽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賽事。培育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堅持“體育+”“+體育”,促進文體旅之間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