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南通市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共分6章40條,自印發之日起施行。現將出臺背景和內容解讀如下:
一、《辦法》制定的依據是什么?
自2019年12月起,《國家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國辦市大數據管理局發 〔2019〕57號)、《江蘇省政府投資管理辦法》(蘇政發〔2020〕68號)、《南通市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通政發〔2021〕14號)、《江蘇省省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蘇政辦發〔2021〕24號)相繼下發施行。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大數據管理局會同市發改委、財政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依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對《南通市市級智慧城市項目和政府投入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通政辦發〔2018〕71號)進行修訂,形成了我市《辦法》,報經市政府同意后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實施。
二、《辦法》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本辦法適用于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主要包括:市有關部門和單位使用市預算資金實施建設的電子政務網絡、重點業務信息系統、信息資源庫、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機房等)、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以及相關支撐體系等符合《政務信息系統定義和范圍》規定的系統。
三、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的審批有哪些環節?
市行政審批局審批的政務信息化項目,原則上包括編報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方案等環節。對滿足下列任一條件的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可以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合并編報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1)已經列入國家、省和市的政務信息化建設規劃或大數據發展規劃的;(2)總投資在300萬元—500萬元(含)之間的。對滿足下列任一條件且前期工作達到一定深度要求的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可以合并編報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1)國家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有明確要求的;(2)因涉及國家重大戰略、國家安全等特殊原因,情況緊急的;(3)總投資在300萬元及以下的。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原則上不再進行節能評估、規劃選址、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等審批,但涉及新建土建工程、高耗能項目的除外。通過江蘇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申請項目代碼,履行報批手續。
四、申請列入年度建設計劃應當履行哪些程序?
申請列入年度建設計劃應當履行下列程序:(1)項目申報。各部門依據相關規劃,結合發展需求和建設條件,圍繞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設內容及規模、計劃總投資等,提出項目建設方案等報至市大數據管理局。(2)項目初審。市大數據管理局會同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對項目建設方案開展綜合評估,形成評估論證意見。項目經綜合評估通過后,列為前期工作項目,由市財政局安排前期工作經費。(3)文件編制。項目建設單位根據初審意見,組織有能力的第三方咨詢機構編制項目建議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文件,報送至市大數據管理局。市大數據管理局根據提交的相關文件,組織開展項目前期論證,提出論證意見報市政府。對于投資規模大、專業性強的項目,可組織專家開展咨詢論證,也可根據項目類別委托具有相應能力的咨詢中介機構進行評估,項目咨詢意見、評估報告作為項目前期論證的依據。(4)項目報批。項目前期論證意見經市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后,項目建設單位組織開展報批工作,市行政審批局依法開展審批。(5)項目儲備。對已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項目,由市大數據管理局列入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儲備庫。(6)年度計劃。對已列入儲備庫的項目,由項目建設單位向市大數據管理局申請納入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年度建設計劃。市大數據管理局會同市財政局根據本年度財政承受能力,編制下一年度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年度建設計劃建議方案。建議方案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后,由市政府下達投資計劃,作為下年度政務信息化項目實施的依據。
五、《辦法》對項目調整是如何規定的?
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項目審批部門批復的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開展項目建設。項目投資規模未超出概算批復、建設目標不變,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確需調整且資金調整數額不超過概算總投資15%,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項目建設單位調整,同時報市行政審批局備案:(1)根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確需改變建設內容的;(2)確需對原項目技術方案進行完善優化的;(3)根據所建政務信息化項目業務發展需要,在已批復項目建設規劃的框架下調整相關建設內容及進度的。不符合上述情形的,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履行相應手續。
六、《辦法》對項目的信息資源共享是如何規定的?
信息資源目錄是審批相關政務信息化項目的必備條件。信息資源共享的完整性、時效性以及網絡安全情況是確定項目建設投資、運行維護經費和驗收的重要依據。項目建設單位應當編制信息資源目錄,明確共享類型,建立信息共享長效機制和共享信息使用情況反饋機制,確保信息資源共享,不得將應當普遍共享的數據僅與特定部門共享,或僅向特定企業、社會組織開放。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方案應當包括信息資源共享分析篇(章)。咨詢評估單位的評估報告應當包括對信息資源共享分析篇(章)的評估意見。市行政審批局的批復文件或報送市政府的請示文件應當包括對信息資源共享分析篇(章)的意見。
七、對項目績效自評價有何要求?
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對項目績效目標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并征求有關項目使用單位和監理單位的意見,形成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在建設期內、年度結束前提交至市大數據管理局。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主要包括建設進度和投資計劃執行情況。對于已投入試運行的系統,應當說明試運行效果及遇到的問題等。對于正在實施中的項目,應合理確定并嚴格執行建設工期,每季度末向市大數據管理局報送項目進展情況,主要包括手續辦理情況、招投標情況、開竣工情況、實施情況、當前形象進度、當年完成投資、當年資金使用情況、累計完成投資、累計使用資金情況等。
八、項目竣工驗收如何開展?
市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成后半年內,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向市大數據管理局申請竣工驗收,提交驗收申請時應當一并附上項目建設總結、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等保備案證明、安全風險評估報告(包括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測評報告或非涉密信息系統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報告等)、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報告、檔案驗收報告等材料。市有關部門應當依據職責組織專項驗收。項目建設單位不能按期申請驗收的,應當向市大數據管理局提出延期驗收申請。市大數據管理局接到項目建設單位驗收申請后,應會同市財政局及時開展項目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組織竣工驗收。項目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后應及時辦理竣工財務決算。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檔案管理的規定,做好項目檔案管理,未經檔案驗收或檔案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通過項目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