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0-01-06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政辦發〔2019〕109號  2019年12月24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省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18〕2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推動我市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央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我市提出的建設“強富美高”新農村的目標,認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以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重點,通過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產業融合、協調發展,創新驅動、提質增益的基本方法,推動“優質糧食工程”建設,穩步提升糧食產業綜合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市,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體系,進一步推動南通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22年末,全市糧食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穩定增加,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增強。全市糧食倉儲能力達到280萬噸左右,年糧食購銷量達1500萬噸左右,完善25個國有糧食倉儲庫點為主的糧食收儲體系,發展壯大30個產值或貿易額超億元的糧食加工貿易企業,保持省級以上名牌、地理性標志商標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糧油產品18個以上,實現糧食加工(貿易)產值345億元以上。市以上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南通糧油產品在上海、蘇南市場上的占有率明顯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適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需要,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推進企業資源整合和戰略重組,推動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市場化經營能力和產業經濟發展活力。深化省內外、市內外糧食產銷銜接合作關系,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產購儲加銷”協作機制,拓展上下游產業鏈,做大做強一批骨干國有糧食企業,有效發揮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安全的重要載體作用。鼓勵國有糧食企業依托現有收儲網點,主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糧食加工企業等開展合作,穩定優質糧源,擴大優質糧油產品生產和供給。鼓勵糧食企業“走出去”“請進來”,培育和發展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市發改委、市國資委等負責)

        (二)推動糧食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糧食企業延伸至上游主動對接新型農業生產主體開展產銷協作,開展良種培育、農機配套、訂單農業、代儲加工等,向下游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打造品牌銷售,推進“產購儲銷加”一體化,構建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模式,實現糧源基地化、優質優價化、糧質可追溯化、加工規模化、服務多樣化,著力打造環境綠色友好的優質糧食供應鏈。全市范圍內重點培植2個以上集糧食種植、收購、倉儲、物流、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運行的產業化經營示范企業,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探索可行路徑。(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等負責)

        (三)建設特色糧食產業集群。主動策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南通江海河聯運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的區位、市場等優勢,加快推進全市糧食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省市糧食行業發展規劃,完善“沿海、沿江、沿運河”糧食物流產業園,加快推進長三角精品糧油產業園、海安糧食物流園等重點園區建設,促進優勢企業、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和資金進入園區,發揮園區的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科學規劃糧食產業布局,注重發揮區域優勢和特色,著力打造海安、如東、如皋等大米加工產業群,海安、如東、南通市區等食用油加工產業群,海安、如東等飼料加工產業群,海門、啟東等特色雜糧加工產業群,提升全市糧食產業集中度,構建集糧食倉儲、物流、加工、國內外貿易、期貨交割等多種業態協調發展的糧食物流產業群。(市發改委、市商務局等負責)

        (四)培育糧食產業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內引外聯、靠大聯強,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融合,壯大糧食企業規模和實力。引導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轉移,培育發展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型糧食集團,有效發揮其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申報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省級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聯合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共同制訂標準、創建品牌、開發市場、攻關技術、擴大融資等,實現優勢互補。引導支持龍頭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構建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優種植品種,穩定優質糧源,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企業發展增效。(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等負責)

        (五)加強區域糧油品牌創建。支持企業積極申報“中國好糧油”產品、江蘇省名牌、地理標志商標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等,提升南通糧油產品的美譽度。加快推進“海安大米”“如東大米”等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產品成果轉化,完善設計營銷方案,加大地標品牌宣傳、推廣和市場營銷力度,提升地標品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瞄準上海、蘇南、網絡等三大目標市場,突出地域優勢和特色糧油培育發展,促進品牌整合,打響“長壽之都南通好糧油”品牌。(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負責)

        (六)適度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滿足消費者提高生活水平需求,推動糧食加工逐步由糧食初級產品向高端產品、綠色產品轉變。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省糧食行業米、面、油、飼料等精深加工合作平臺建設,推動特色食品的工業化生產,如專用粉、專用油、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等,增加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糧油產品供應。依托科研院所,聯合聯盟內企業,開展糧油精深加工技術和產品開發,探索多途徑實現糧油加工副產品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鼓勵企業發展各類附加產品,開展米糠、碎米、麥麩、麥胚、餅粕等副產物綜合利用,促進糧油附產品循環利用、節能減排、提質增效。(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科技局等負責)

        (七)加快優質糧食工程建設。依托庫點設施資源,深化與家庭農場、“全托管”組織、種糧大戶等新興種糧主體合作,建設專業程度高、市場化運作能力強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檢測、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六代”服務,促進產購儲銷加等環節深度融合,最終實現糧食提質減損,農民增產增效;充分發揮“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引領作用,完善遴選機制,突出品牌培育期、市場占有率、消費認同度等指標,擇優遴選“中國好糧油”產品;實現全市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產糧大縣全覆蓋,創建1個“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縣和1個示范企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負責)

        (八)完善糧食質量體系建設。支持糧食質量檢驗機構建設,打造省、市、縣三級糧食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定期發布優質糧油測評報告。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協作機制,建立覆蓋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平臺。加強糧食種植、收購、儲存、銷售及食品生產經營監管,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或用于食品加工。(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負責)

        (九)推動糧食科技創新應用。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聚焦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通過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共建實驗室與成果轉化工作站等方式,開展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企業加入全省糧食行業科技創新聯盟,共同開展倉儲設施建設、節糧減損、質量安全、現代物流、“智慧糧食”等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活動。鼓勵企業引入“倉頂光伏發電”、生物質氣化糧食烘干、水源熱泵低溫儲糧等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技術,裝備高效自動化設備,完善糧庫以及加工企業散裝、散卸、散儲、散運設施設備,探索應用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開展糧食智能工廠、智能倉儲、智能烘干等應用。推進全市糧食流通信息化建設,以市、縣級地方糧食儲備資源整合為重點,加強橫向互聯、縱向互通,做到與市、省以及國家糧食平臺數據互通共享,提高糧食監控、管理與服務水平,實現全市政策性糧食庫存全知道和現場視頻全看到。(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各地要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統籌安排好各級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的資金,其中產糧產油大縣的獎勵資金,支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不低于50%。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支持和幫助符合規定的新獲得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國好糧油產品、江蘇省名牌產品的企業申報省獎勵。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倉儲、烘干設備,按規定申請享受農機具購置補貼。稅務部門要落實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國家簡并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地方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從事地方糧食儲備、最低收購價等政策性業務,按國家現行稅收政策免征增值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印花稅等。糧食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發經費以及各級政府補助的財政性資金,符合有關稅收政策規定條件的,在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扣除。〔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稅務局等負責〕

        (二)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各地要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用地予以安排和重點支持。支持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依法依規將劃撥用地轉變為出讓用地,增強企業融資功能。改制重組后的糧食企業,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用于企業改革發展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電力部門要落實糧食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通供電公司等負責〕

        (三)落實優化金融政策。金融機構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糧食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要結合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支持建立以地方政府為主導,財政性資金注入等多渠道籌措的糧食收購共同擔保基金,財政性資金比例不低于30%,建立健全糧油產業融資擔保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企業上市融資或在新三板掛牌,以及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和并購重組等。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農發行南通市分行等負責)

        (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切實可行的工作協調機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地區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和方案。發改(糧食)部門要協調推進糧食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糧食產業。農業部門要加強優質糧食品種的種植推廣,支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申報評定。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和部門協作機制,發揮好糧食等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在標準、信息、人才、機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南通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負責〕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毛片无码全部免费|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毛片无码免费无码播放|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图片|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日韩成人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欧美无乱码久久久免费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午夜不卡无码中文字幕影院|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中文字幕av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二区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