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發〔2017〕43號 2017年7月21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健康扶貧是推動扶貧攻堅的重要舉措,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切實提高低收入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力推進精準扶貧,根據國家衛計委、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國衛財務發〔2016〕26號)及《江蘇省健康扶貧工程實施意見》(蘇衛財務〔2016〕86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出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扶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密結合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解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重點,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和資源整合,加大健康扶貧投入,創新健康扶貧方式,有效提升低收入人口醫療保障水平,讓低收入人口少生病、看得起病,為我市加快富民進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聚力脫貧。在各級黨委領導下,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統籌協調各有關部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堅持精準扶貧,突出重點。明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為健康扶貧主要幫扶對象,對患病治療的低收入人口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按照疾病嚴重程度和疾病類型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確保精準幫扶取得實效。
——堅持綜合施策,無縫銜接。以提高低收入人口受益水平為著力點,推動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救助等保障制度無縫銜接,科學確定幫扶對象的準入、退出機制,實現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升健康扶貧整體效果。
(三)主要目標。以全市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低收入人口為主要幫扶對象。到2020年,低收入人口重特大疾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和保障,個人就醫費用負擔大幅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其個人繳費部分,由各級財政給予全額補助。大病保險待遇相對較低的地區,通過逐步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大病保險報支比例等減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費用支出,提高其醫療保障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和部分基本輔助器具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人社局、財政局、殘聯負責)
(二)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患病治療(包括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支付后,給予醫保政策范圍內不低于自付費用70%的醫療救助,具體按照《南通市社會救助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意見》相關規定執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民政局、人社局負責)
(三)優先安排慈善人道救助。對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支付后自負費用仍有困難,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患者,按屬地管理原則由所在縣(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優先救助,市慈善牽手助醫、“健康扶貧”人道救助項目給予配套支持,以進一步減輕低收入人口大病負擔。(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負責)
(四)實行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政策。暢通低收入人口入院治療、費用結算通道,對低收入人口在縣域內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在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及中心衛生院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付費用。對低收入人口患病到本縣(市)以外接受治療后的醫療費用,由醫保經辦機構及時做好結報工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計委、人社局負責)
(五)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為低收入人口度身定制健康服務包,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健康服務包的具體內容由衛生行政部門根據低收入人口健康需求特點和財力承受能力予以安排。(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計委、人社局負責)
(六)對患病低收入人口實行分類救治。以縣(市、區)為單位,進一步核準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數,對需要治療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進行分類救治。能一次性治愈的,組織專家集中力量積極實施治療,2017年起選擇部分療效確切的病人進行集中救治;需要住院維持治療的,就近由具備能力的醫療機構實施治療;需要長期治療和康復的,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上級醫療機構指導下實施治療和康復管理。(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計委、人社局、民政局、慈善總會、紅十字會負責)
(七)加強低收入殘疾人醫療和康復工作。建立醫療機構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有效銜接、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為低收入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為低收入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驚厥性癲癇患者提供免費服藥。(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市衛計委、殘聯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康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是消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重要意義,將此項工作納入脫貧攻堅工作領導責任制,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市一級要建立由市農辦、發改、財政、人社、民政、衛生及殘聯、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部門組成的健康扶貧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確保實事辦實。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認真承擔主體責任,制定部門聯動、措施銜接的具體實施方案,提出工作要求,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健康扶貧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切實強化聯動協同。市衛計委、農辦共同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明確重點任務及分工,并組織督促落實。市發改委負責在相關事業發展規劃中統籌考慮謀劃健康扶貧工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負責根據工作需要和財力可能對健康扶貧工程提供資金支持。市農辦負責做好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范圍認定、定期核查,建立精準臺賬,實現應進則進、應退則退。市民政局負責完善低收入人口醫療救助政策,按《南通市社會救助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意見》相關規定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市人社局負責完善醫保政策,設立醫保結算窗口、醫保結算系統支付標準銜接等 “一站式”結算工作, 實施更加精準支付。市衛計委負責落實簽約服務、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實施分類救治等任務。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建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健康扶貧。各地要支持慈善總會、紅十字會開展以“健康扶貧”為主題的專項募捐活動,進一步增強救助實力。市殘聯負責會同人社局、衛計委做好低收入殘疾人口的健康扶貧工作。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要積極發揮各自優勢,為健康扶貧貢獻力量。動員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慈善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廣泛參與,織密健康扶貧保障網絡。
(三)切實增強工作實效。注重搞好幫扶對象的動態管理,嚴格按照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口徑實施幫扶。高度重視并扎實做好低收入人口脫貧后健康扶貧的鞏固工作,脫貧后相關政策延續二年(包括2016年脫貧的對象)。認真為每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建立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平臺,及時更新低收入人口健康檔案信息。注重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和政策有序銜接,過細做好建檔立卡、信息互通、政策兌現、手續交接等工作,確保受幫扶對象在每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幫扶。注重跟蹤督查,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進展情況,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展健康扶貧系列宣傳活動,準確解讀政策,提高政策知曉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