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印發南通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來源: 發布時間:2017-05-02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政發〔2017〕8號   2017年2月27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現將《南通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

          為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進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國發〔2016〕37號)和《江蘇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蘇政發〔2016〕163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南通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全民健身設施顯著改善。如皋、通州、海安體育中心建成。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市區新建8個街道體育公園,農村行政村健身設施省定“二類標準”實現全覆蓋,新建29個鄉鎮農民體育公園。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31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數0.3平方米。

          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以“全國全民健身日”和“南通體育日”為契機,經常開展全民健身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等活動,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36%以上,舉辦了南通市第十屆運動會暨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

          科學健身指導水平明顯提升。科學健身組織和指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196個,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9萬人。創建2個省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每年為群眾進行體質測定和健身指導2萬人次。建成全市全民健身電子地圖。

          青少年體育工作切實加強。不斷完善體教結合機制,積極組織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聯賽,發展校外足球、籃球等項目活動中心。創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62所。海門市、如皋市分別成功申報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和國家青少年田徑訓練基地。全市擁有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個,省級俱樂部17個。

          全民健身服務業穩步發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全覆蓋、可持續發展,市和7個縣(市)區建成省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范區。如東沿海體育旅游風情帶、啟東江海交匯體育休閑旅游、開沙島、長青沙島體育休閑旅游逐步成型。

          與此同時,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居民肥胖率增加,體質健康水平仍需提高。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夠均衡。引入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發展的改革創新力度還需加強。部分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動力不足,公共體育設施面臨總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雙重矛盾。部分體育社會組織活力不夠,體育健身指導人才隊伍薄弱,參與全民健身服務能力有待增強。

          二、“十三五”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目標指向,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發揮全民健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等方面多元功能。加快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健康南通”建設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城鄉健身設施全面覆蓋,改善鍛煉環境。建成體育公園80個,爭創省級示范體育公園1~2個。各鄉鎮(街道)基本建成5個健身項目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運動場,各行政村(社區)基本建成體育活動室和多功能運動場。建成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00所。改善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的無障礙條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平方米。

          群眾體育組織快速發展,完善健身網絡。全市各類體育社團數量達320個以上,團體注冊會員達2000個,個人注冊會員超20萬,各類體育俱樂部達1500個。體育社團實現2A級以上體育社團全覆蓋,其中3A級達到50個。鄉鎮(街道)成立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和2個以上單項體育協會的覆蓋率達100%。萬人擁有晨晚練健身站(點)8個以上,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人以上。

          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凸顯地方特色。全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達到總人口40%以上,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城鄉居民比例達到94%以上。中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不斷提高。市、縣(市)區每四年舉辦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各級各類學校每年舉辦學生運動會。進一步完善城鄉全覆蓋的全民健身宣傳和科學健身指導體系。縣(市)區實現省級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全覆蓋,每年開展全市國民體質監測。積極打造群眾體育品牌特色活動。

          全民健身產業多元發展,拉動消費效果明顯。50%的縣(市)區建有體育服務綜合體,建成年拉動500萬元健身消費的體育健身俱樂部60個。體育服務業總規模超過180億元,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35%左右。

          三、“十三五”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措施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鄉全面覆蓋。

          1.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基本標準》。強化南通中心城市“一核三片區”的功能,繼續完善五大區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成開發區全民健身中心和市北新城全民健身中心。提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服務水平。新建居住區嚴格落實國家配建全民健身設施要求,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施工和驗收。以“三城同創”為契機,加快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戶外體育設施建設。推廣籠式足球場、拼裝式游泳池等新型體育設施。全民健身設施管理單位要建立和落實服務規范、安全管理、維修保養等制度,確保正常安全使用。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在全民健身日、南通體育日等節假日和其它時間,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以及公眾優惠或者免費開放。

          2.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推進城鄉健身設施、健身組織、健身活動、健身指導等公共資源及服務要素的協調配置。全面拓展鄉鎮、街道綜合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和行政村(社區)體育活動室服務功能。推動“10分鐘體育健身圈”城鄉一體化。推動鄉鎮(街道)建設5個運動項目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內含一片標準燈光籃球場或相當面積的其它運動項目場地、兩副室外乒乓球臺、2條10件套健身路徑的多功能運動場。推動行政村(社區)建設體育活動室和含標準籃球場或相當面積的其它運動項目場地、一條10件套健身路徑、兩副室外乒乓球臺的多功能運動場。積極向農民集中居住區和較大自然村延伸體育設施,將農民體育運動項目優先納入各級綜合性群眾運動會。

          (二)廣泛開展健身活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形成常態化健身活動機制。組織開展體育健身“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主題活動。建設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促進體系,完善職工公共體育服務激勵體系,創新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晨(晚)練健身活動。利用春節、“全民健身日”和節假日等時間組織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

          2.強化青少年身體素質培養。依托現有體育設施,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要加快建設青少年體育活動中心,城鄉社區建設青少年體育輔導站。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促進青少年提升身體素質、掌握運動技能、培養鍛煉興趣,形成終身體育健身的良好習慣。市縣每年發布青少年體質監測結果。

          3.培育特色體育交流賽事。激發市場活力,完善業余體育競賽體系。積極承辦國家級和省級大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結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閑等資源,打造區域精品賽事。推廣全國和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海安縣大公鎮北凌農民體育先進典型經驗,因時、因地、因需積極開展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鼓勵舉辦各類民間體育節、農民體育節和鎮、村(居)體育節。大力發展健身走(跑)、馬拉松、騎行、戶外、游泳、球類、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積極培育帆船、擊劍、賽車、馬術、極限、輪滑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推動健身氣功站點向農村延伸覆蓋。創編健身新優項目。加強與發達國家(地區)和各類國際體育組織交流學習,積極承辦國際性全民健身交流展示活動和賽事活動。

          (三)不斷改革創新,打造健身特色品牌。

          1.充分發揮南通自然地理和體育人文特色優勢,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工程。以培育特色示范性群眾體育項目群為重點,以舉辦體育健身品牌賽事為驅動,以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為主體,形成健身品牌創建的良好氛圍。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科學設計、規范發展的原則,深度挖掘全民健身可依托資源,充分挖掘“體育之鄉”的優勢。利用南通籍世界冠軍影響力,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要將“南通體育日”系列活動和濠河國際龍舟賽等辦成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各縣(市)區要努力創新全民健身特色項目建設,組織創編、推廣全民健身新、優、特項目,積極打造“一縣(市)區三品牌六特色”和“一社區(鄉鎮)一品牌三特色”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打造運動健康長壽城市。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全民健身品牌培育工程的支持。

          2.深化足球改革發展,全力打造足球之城。作為江蘇省足球改革唯一的試點城市,積極探索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具有南通特色足球改革發展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全市參與足球活動的人口和常年堅持足球鍛煉的人數在原有基礎上翻一番,比例在全省領先。建立健全多級多元的足球賽事體系,努力營造濃厚的城市足球氛圍,構建培養高水平的足球后備人才基地。

          3.以“三城同創”為契機,開發濱江臨海觀光休閑大道。充分發揮南通濱江臨海獨特區位優勢,規劃設計建設濱江臨海體育旅游觀光休閑徒步專用道、自行車專用道和自駕游高速通道,形成江海體育旅游圈。加快推進通呂運河、海港引河、公園綠地等區域健身步道建設。

          (四)深化社會組織改革,增強公共服務職能。

          1.體育部門依據職能對體育社團提供服務并依法監管。以規范化、社會化、專業化、實體化為基本模式,對體育社團進行分類改革。加強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逐步建立體育健身俱樂部聯賽制度、業余運動員等級評定制度。鼓勵自發性健身團隊和全民健身站點依法依規轉化為固定的健身組織。加強各級體育總會樞紐性建設,帶動各級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組織發展。

          2.積極探索通過政府招標采購、服務外包、項目補貼、授權管理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體育社團以及其它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并對承接公共體育服務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社團給予經費傾斜。

          (五)凸顯智慧體育健身,催生健身產業新業態。

          1.把全民健身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源”作用,促進健身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以建設省級體育產業基地為引領,培育一批產業層級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全民健身產業重大項目,打造一批全民健身產業特色縣(市)區和體育器材、體育旅游等特色鄉鎮。建設一批融體育、文化、休閑、商貿、旅游等多種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體育服務綜合體。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利用五山越野長跑基地、濠河龍舟皮劃艇基地、通州灣帆船游艇基地等平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打造特色品牌賽事。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全民健身領域的應用,鼓勵發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線教育培訓等新業態。擴大與全民健身相關的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健身培訓和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等產業門類規模。在特定時段向特定群眾發放體育消費券,提高群眾健身消費能力。

          2.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智慧城市”背景下加大建設南通智慧體育健身的力度。積極推動信息和智能制造等新技術在體育健身領域的應用,支持現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術向體育健身領域的轉移與應用,形成“互聯網+ 體育健身”等體育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引導體育市場主體增加科技投入,重點支持研發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穿戴運動設備和智能運動裝備等科技含金量高的健身器材裝備項目發展創新。實現全市主要公共體育場館免費無線網絡全覆蓋,提升健身場館預訂、門票銷售、信息查詢、健身指導、“健身場館電子地圖”、“健身咨詢”、賽事報名等多功能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六)注重健身宣傳指導,加強全民健康監測。

          1.建立覆蓋全民的健身宣傳平臺。充分發揮大眾傳媒作用,促進體育健身宣傳面向群眾、貼近群眾、吸引群眾,普及科學、文明、健康的全民健身知識,提高全民科學健身素養。努力形成體育健身宣傳工作上下聯動、體媒結合、全方位、立體化的大格局。

          2.建立健全國民體質監測長效機制。設立市、縣(市)區兩級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站),完善市、縣(市)區、鎮(街道)三級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廣泛開展國民體質監測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活動,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3.積極拓展健康服務內容。在現有國民體質監測組織網絡的基礎上,拓展服務功能,打造集體質測試、運動能力評估、科學健身指導、業余等級評定為一體的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積極發揮體育在防病、康復等方面的作用,鼓勵社會力量搭建康體結合服務平臺,建立慢性病運動干預和體育康復機構。

          4.切實加強健身指導和服務。建立市級全民健身專家智庫和科學健身指導專家服務團隊,深入學校、社區、企業舉辦科學健身講座及健康咨詢指導活動。充分發揮南通歷史人文優勢,大力弘揚南通傳統體育文化,加強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整理和傳播推廣工作。

          四、全民健身發展實施保障

          (一)創新工作機制,部門協同合力推進。

          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組織架構。各級政府每年實施一批全民健身實事工程。以健康為主題,整合基層宣傳、衛生、文化、教育、養老等部門相關工作,在街道、鄉鎮探索建立健康促進服務中心和體育生活化社區(街道)。

          (二)推進法治建設,促進健身長效管理。

          將全民健身納入“健康南通”建設和“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并納入南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實施《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指標體系(2.0版)》。推動全民健身與教育、文化、衛生、養老、旅游等事業融合發展,統籌謀劃全民健身重大項目工程。堅持依法治體,科學制定完善全民健身各項政策,加強全民健身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縣級以上政府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

          (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優化健身投資機制。

          拓寬投入渠道,加強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并保持與國民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投入力度。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的杠桿效應,采取企業冠名、社會投資、金融機構信貸等方式,拓寬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渠道。落實財稅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資助和捐贈。

          (四)加強健身組織建設,提供各類人才保障。

          加強基層體育組織機構建設,拓展鄉鎮和社區綜合性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的體育服務功能。鼓勵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等從事基層綜合性體育管理工作,配強基層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扶持機制和培育基地。創新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能培訓、分級管理等制度。

          (五)規范健身信息統計,強化績效評估效果。

          建立年度統計工作制度,構建精簡高效、運轉協調、動態開放的體育健身統計體系。把全民健身內容納入文明城區、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單位和文明學校的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綜合考評體系,并將評估結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內容。對全民健身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根據國家、省和本市有關規定予以表彰。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最近2018中文字幕在线高清下载 |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暖暖免费在线中文日本|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的2019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