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5〕183號 2015年12月14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龍頭企業示范發展監測培育工程推進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龍頭企業示范發展監測培育工程推進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南通實施綱要》,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脈絡,推動一批產業帶動強、對區域和產業鏈發展影響深遠的龍頭企業發展,激發企業追求技術進步、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大力度實施技術改造,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龍頭帶動、以點帶面、示范先行,圍繞《中國制造2025南通實施綱要》明確的6+8+4產業發展方向,立足南通實際,在高端紡織、輕工食品、船舶及重裝備、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新型電力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數控機床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生物醫藥、現代建筑、新材料、可再生能源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裝備等14個重點產業中各挑選5家左右龍頭企業,建立我市首批重點跟蹤監測和培育的轉型升級企業庫(詳見附件1)。后期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逐步擴大監測培育范圍。以“雙百工程”項目為抓手,集中資源,整合力量,重點推進。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通過自主創新、消化吸收、改造提升,全力突破一批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
二、推進目標
用2~3年時間,確保龍頭企業在五個方面提升:一是企業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二是行業內位次有所提升,三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四是“兩化融合”水平全面提升,五是行業引領帶動能力大幅提升。按照《中國制造2025南通實施綱要》,圍繞智能制造、創新制造、綠色制造、品牌制造的要求,以總量規模、能源消耗、研發載體、質量品牌、智能車間建設等目標任務方向,作為評價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準和考核兌現獎勵的主要依據。(詳見附件2)
三、主要任務
結合相關產業持續轉型內涵要求,圍繞龍頭企業發展實際,凝聚各級、各部門以及科研院所、社會機構和企業的合力,實施“智能、創新、綠色、品牌、基礎”五大關鍵制造工程,落實到具體企業、具體項目、具體產品、具體政策。
(一)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支撐放大效應,以生產智能化帶動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增強企業全流程管控能力。優先支持龍頭企業建設智能車間,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提升智能裝備支撐能力,加速兩化深度融合,強化物聯網應用,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升級。
(二)實施創新制造工程。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和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海外研發基地,收購兼并海外科技企業、研發機構或關鍵產品技術。
(三)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全面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嚴格管控企業資源消耗和排放關口,加強要素集約化利用水平,持續加速制造業綠色化升級步伐。促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循環化改造進程,持續提高清潔生產水平。
(四)實施品牌制造工程。以開發新品,提升質量、創建品牌為重點,深入開展質量強市和工業質量品牌創新行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推進品牌產品技術標準國際化,做精工業產品質量,爭創行業標桿,引導企業做強做大自主品牌,創建具有較高附加值,較強競爭力,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
(五)實施基礎制造工程。依托龍頭企業,著力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基礎能力相對薄弱的問題,促進我市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著力推進基礎制造企業加速發展,引導各類要素向基礎領域傾斜。統籌總裝企業與基礎制造企業協同發展,推進產用結合,實施協同攻關。
四、政策扶持
(一)建立雙向選擇機制。完善南通市制造強市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全市制造業發展。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采取有進有出、滾動淘汰的動態方式,選擇重點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建立我市重點跟蹤監測和培育的轉型升級企業庫。轉型升級企業庫中的企業要自覺接受并積極配合市相關部門開展的統計監測、績效評估、監督考核以及階段性檢查和效果評價等工作。
(二)建立產業導向機制。圍繞提升主導產業,突出科技引領、促進兩化融合、完善鏈條產業,著力推動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電力裝備等產業提檔升級。圍繞壯大新興產業,突出“3+4”重點領域,深入實施“310”工程,做大做強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工程、生物醫藥等產業。圍繞培育種子產業,敏銳把握“工業4.0”帶來的產業發展新趨勢,加大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產業項目的招引建設力度,打造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的新引擎。支持建設一批產業技術開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實施重點領域重大裝備技術和產品質量攻關工程,開展工業強基示范應用對接,完善首臺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推廣應用。在全市組織推進“雙百工程”項目,實施投資力度大、技術水平高、轉型升級效果顯著的百項重大工業投資項目和百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三)建立掛鉤服務機制。建立市領導和職能部門掛鉤服務制度,掛鉤市領導要親自過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融資難、用地難、用工難等方面的問題,并督促相關部門不斷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對重點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掛鉤市領導可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或市長辦公會專題會辦。掛鉤部門要指導企業制訂做大做強的實施方案,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上市或兼并重組。對龍頭企業在經濟運行、技術研發、項目推進中的有關問題,會同企業所在地政府,通過現場辦公、協調會辦、交辦督辦等多種方式,及時予以協調。
(四)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對入庫企業在南通市產業引導資金中給予重點傾斜,結合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研究專項的激勵機制。對龍頭企業在項目申報、融資擔保、開拓市場、人才培訓、科技創新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建立工業企業“健康體檢”制度。圍繞防控經濟金融風險、保障和促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總體要求,加強全市工業企業經營狀況的監測分析,通過動態“健康體檢”的方式,摸清情況,加強預警,防范企業風險由小變大,由點及面,及時阻斷風險傳遞,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效防范全市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出現,逐步形成企業主動防范、政府協調化解、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健康體檢的結果作為篩選重點跟蹤監測培育企業的依據。
(五)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定期跟蹤企業經濟運行、技術開發與創新、新產品和新項目投資計劃完成情況、項目推進情況,總結亮點,分析問題,公布重點跟蹤監測培育企業的考核成果,在全市范圍內宣傳推廣成功經驗,適時組織召開全市龍頭企業建設現場推進會。龍頭企業應積極配合推廣經驗,帶動行業內企業加快發展。優秀龍頭企業家將推薦為年度經濟人物、“三名”人物和各級勞模的候選人。發揮行業協會在創新轉型中的示范效應,深入了解企業訴求,聚焦重點,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技術、市場等難題,推動新技術更多更廣泛地運用,并做好相關政策的解讀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