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15年南通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方案》的通知
        來源: 發布時間:2015-06-17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政辦發〔2015〕73號  2015年5月20日

          各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錫通科技產業園管委會,南通濱海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2015年南通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5年南通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方案

          為深入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做優、做美城市人居環境,根據《市政府關于〈南通市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通政辦發〔2013〕108號)和《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關于與時俱進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的實施意見》(通委發〔2014〕5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兩個率先”、“一中心三城市”目標和生態園林城市創建要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優先和資源節約原則,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大力實施低碳交通、綠色出行,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循環經濟和建筑節能,減少城市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城市生態功能,不斷優化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品味,打造城市特色,努力把南通建成國內一流的生態宜居城市。

          二、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實施生態園林城市分年度建設計劃,基本構建符合城市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要求的城市綠化體系、運營體系和循環經濟體系。生態環境舒心宜人,節能減排卓有成效,市政設施功能齊全,人居環境更加優化,社會保障落實到位。

          主要指標:對照我市實際情況,生態園林城市94項指標中,已基本達標的有64項,要進一步鞏固提高,防止反彈、回落;對尚未達標的30項指標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細化分解,落實責任。此30項應達成的指標值具體如下:三、實施六大行動

          為實現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任務,2015年起重點從如下六個方面開展建設行動。

          (一)大力推進園林綠化建設行動,進一步優化生態綠地系統

          1.公園綠地精品工程。結合舊城改造及打造建設新城片區、綠色廊道和水源保護區,加強公園綠地建設,打造一批10公頃以上功能強、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公園,一批具有特定功能的專類園,確保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達到0.07以上。結合環境整治、房地產開發、土地收儲,重點在居住區附近建設一大批小、多、勻的各類社區小公園、帶狀小公園等,平均分布于各片區的居住組團之間,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健身休閑場所,讓市民更多得到城市綠化建設帶來的實惠。新增一批小游園,力求面積大小適中、分布科學合理,實現10分鐘便民服務圈,滿足市民從居住地出行500米有一個5000平方米左右的公園綠地要求。進行植物園前期研究,建設濱江大橋橋頭公園、城山公園、老洪港濕地公園、玉蘭園、東昇小游園、華豐河西小游園等公園綠地,確保2015年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以上。

          牽頭單位:市建設(園林)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規劃局、城建集團

          2.濱水綠廊、生態駁岸工程。市建設(園林)局、通州區以濠河和“兩河兩岸”景觀帶為主線,利用環城水系,串聯公園景點、綠化帶和道路等,建成兩重環城風光帶,使之成為環繞南通的“綠色生態項鏈”。市水利局、各區政府(管委會)按照每側綠地寬度12米以上的高標準打造一批生態河道,通過梳理水系、水體護坡駁岸的生態化建設、借助種類豐富的水生植物提升景致、凈化水體等生態恢復技術,增加水生植物群落的橫向通透性,實現沿河綠化帶的縱向連貫性。進一步強化駁岸生態處理,杜絕自然河流水系裁彎取直、筑壩截流、違法取砂等現象發生,新建項目中駁岸工程按照生態駁岸要求建設,既有不符合要求的駁岸按照管轄范圍內河道長度的80%分批進行改造,制定生態駁岸改造計劃并落實到位,確保2015年底河道綠化普及率達到50%以上,水體岸線自然化率達到50%以上。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園林)局、城建集團

          3.綠色林蔭通道工程。按照“503020”的要求打造道路綠地率達標,行道樹齊全,林蔭效果顯著的綠色林蔭通道。通過對原有道路綠化進行分批進行景觀提升改造,新建道路綠化按標準建設的原則,確保新建、改建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9%以上(含99%)、道路綠地達標率達到100%。新建道路優選生長速度快、林蔭效果好、適應能力強的闊葉大喬木作為主要行道樹,以及種植多排行道樹等方式,按照林蔭路標準建設;原有道路綠化要分批進行林蔭路改造,按照林蔭路推廣率85%的要求,對照林蔭路標準認真研究,制定年度改造計劃,并逐步實施。大力推進林蔭停車場建設,新建的服務于公共建筑的停車場、公園綠地的停車場和其他社會停車場,要按照綠化遮蔭面積達到停車場面積的30%以上的要求設計和建設;對原有停車場按照林蔭停車場的要求進行分批改造,各相關部門要制定林蔭停車場改造計劃并落實到位,確保2015年底林蔭停車場推廣率達到45%以上。

          牽頭單位:市建設(園林)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公安局、市規劃局、城建集團

          4.社會綠化工程。加強社會綠化建設,提高城市整體綠化水平。社會綠化一要保證綠地率,二要注重綠化的品質。居住區和公共設施綠化建設時,各級行政審批部門在方案審查時嚴格把關,做到綠地率不降低、綠地品質不降低,在配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備案時加強管理。新建居住區、公共設施按照要求實施綠化,提倡建設園林式居住區、園林式單位;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老居住區和公共設施,分批進行綠化提升改造,確保2015年底市區2002年以后新建或改建居住區綠地達標率達到90%,公共設施綠地達標率達到75%以上。

          牽頭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協同單位:市建設(園林)局、市規劃局

          5.立體綠化工程。制定立體綠化推廣辦法,運用現代建筑和園林科技手段,對綠地上部空間、建筑物和構筑物再生空間、水體岸線空間等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立體綠化。采用攀援植物或垂掛植物等對墻體、立柱、橋墩、廊欄、燈柱、棚架、駁岸等建筑物、構筑物進行垂直綠化;采用淺根性、低矮、輕質植物對機關、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建筑在符合建筑規范、滿足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屋頂綠化。制定新、改建立體綠化實施計劃并落實到位,確保立體綠化面積逐年增長且效果良好。

          牽頭單位:市建設(園林)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代建中心、城建集團

          6.節約型園林工程。深入貫徹《關于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的意見》(建城﹝2007﹞215號)文件精神,優先使用鄉土樹種,大力推廣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編制《區域植物及引種育種規劃》,合理規劃、生產苗木;推廣使用微噴、滴灌、滲灌等先進節水技術;推廣集雨型綠地建設,增加下凹式綠地、植草溝;采用再生水或自然水等非傳統水源進行灌溉和造景;使用透水透氣的環保型材料進行綠地鋪裝,減少硬質鋪裝使用比例;合理處置園林廢棄物,提高園林綠化資源利用的循環經濟效益。新建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地按照節約型園林標準要求進行建設,既有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地按照要求改造,制定節約型園林改造計劃并落實到位,確保2015年底節約型綠地建設率達到65%以上,采用節水技術達到的節水率達到3%以上,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0%以上,道路廣場透水率15%以上。

          牽頭單位:市建設(園林)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城建集團

          (二)著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行動,進一步優化城市人居條件

          1.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2015年底,完成22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改造。按照國家規定時間和排放限值標準要求,開展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工作。開展燃煤鍋爐整治,2015年底,10蒸噸以下燃燒高污染燃料鍋爐50%以上實現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熱電聯產機組替代或淘汰;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燃煤鍋爐。加強秸稈禁燒,實行秸稈禁燒目標責任制,將秸稈禁燒落實情況與農業相關獎補政策、環保工作考核和農村生態創建等掛鉤,建立督查巡查和跨區域聯動控制工作機制;開展建筑工地揚塵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各類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控制達標率達到80%以上。加強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和灑水抑塵,提高機械化裝備、作業水平。2015年底,城市年空氣污染指數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含通州)。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氣象局

          2.河道水環境整治工程。制定《城市河道控制線規劃》,通過截污、治污、雨污分流、調水、駁岸、清淤和河岸陸域整治等工程措施,全面治理城鄉內河,逐步恢復內河生態和景觀功能,結合舊城改造,更新城市排水系統,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河道。加大城市內河環境整治力度,全面清除各類垃圾雜物,推進河道駁岸生態化建設,河道岸坡綠化、濱水步道景觀化建設,提升岸坡綠化品種,將河道建設成“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生態景觀河道。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環保局、市建設局

          3.區域環境噪聲整治工程。加強對建筑施工噪聲、文娛場所噪聲、交通突發噪聲、商業噪聲進行專項檢查,加大對市區環境噪聲污染的監管力度,保護和改善市區聲環境質量,確保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56.00dB(A)。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

          4.濕地資源保護工程。完成市區規劃范圍內的濕地資源普查,編制《濕地資源保護規劃》,加強對生態敏感區規劃保護,杜絕改變自然地貌、填埋水體、破壞濕地及生物物種資源、河湖岸線及水體硬質化等情況發生。進一步加強自然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逐步擴大自然濕地保護面積,有針對性地開展濕地恢復工程建設,啟動濕地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濕地公園建設,努力打造省級、國家級濕地公園,宣傳濕地文化;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嚴格限制漁業捕撈、農業生產等開發利用活動,確保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已見成效。

          牽頭單位:市農委;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園林)局、市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海洋與漁業局

          5.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生態紅線區域保護,強化生態紅線區域監管。加強物種資源保護,全面做好不小于南通市域范圍的生物物種資源普查,將本地木本植物指數、綜合物種指數納入統計工作,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加強外來入侵物種對本地生態物種的損害研究,制定防止外來物種入侵管理制度,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外來物種防治工作。對暫時無法清除的外來入侵物種,將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防止其傳播和蔓延,降低外來入侵物種對本地生態系統的危害,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建立物種引種、馴化、應用、保育(護)的機制,機構和基地。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嚴格執行禁漁區、休漁期制度,使有限的漁業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保證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加強野生動植物經營管理,加大對非法獵捕(采集)和經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打擊力度,確保本地區生物物種總量保持合理增長。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園林)局、市規劃局、市農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衛生計生委

          6.生物防治推廣工程。在市區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以及其他生物的分泌物和提取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各相關部門要加強管轄范圍內的公園綠地和道路綠地的生物防治推廣,科學設立一定數量的有害生物誘捕器點,投放有益生物,逐年增加生物防治推廣比例,確保2015年底生物防治推廣率達到20%以上。

          牽頭單位:市農委;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園林)局

         ?。ㄈ└猛七M市政公用建設行動,進一步優化城市運營體系

          1.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做好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立標等工作。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監管,定期組織開展保護區內環境隱患排查整治,清理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的違法設施和污染源,確保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按照“清水連通、原水互備、深井應急、深度處理、原廠保留”原則,加快推進備用水源建設,將南通港水廠作為南通市應急備用水廠,完成老洪港水庫備用水源地建設。建立飲用水源地監測預警體系,實行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結果公報制度。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協同單位:開發區管委會

          2.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強化宣化引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提高市民認知度、參與度;推進終端處置設施建設,使收集、運輸、處置系統與垃圾分類工作進程相匹配,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控制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1.0千克/天以內。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焚燒廠、填埋場建設,2015年底,完成上海電氣環保熱電南通有限公司垃圾預處理改造項目;建設南通市垃圾處理中心垃圾填埋場7號池,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牽頭單位:市城管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房管局、市商務局、城建集團

          3.綠色交通工程。推動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合理調整公交站點設置和布局,釋放市區主干道多線交叉重復的班線通行壓力,增加市區環線公交線路,新辟14條公交線路(含通州)。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緩解主城區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結構、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強市政道路中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建設;減少對市民出行影響,為市民綠色出行創造便利條件。根據《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的要求,開始組織實施,完成公共自行車系統擴容建設任務,將步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納入統計工作。對在營車輛綜合利用率的分析,全面統籌各線路間換乘頻次和節點距離,結合市區道路交通狀況,進行部分運力和班次站點的調整優化;強化主要換乘樞紐站點建設,進一步加強與城鄉公交線網的銜接、融合。同時對部分新建道路、安置小區以及工業園區周邊等公交線網盲區,提升南通公交的供給能力和通達深度,確保公共交通覆蓋率達到55%以上(含通州)。

          牽頭單位: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協同單位:通州區政府、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城建集團

          4.快速通勤工程。加強對市區部分主干道建設信號線控,力爭實現區域性協調控制。根據交通流量變化發展情況,不斷完善信號配時方案,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將平均通勤時間指標納入統計工作,完善公交優先交通體系建設。根據“一軸一環八射、三十三橫二十八縱”的城市道路建設規劃,加強路網研究,以突出民生、注重生態、貼近實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監管、積極推進,逐步完善市區路網結構,通過市區快速路網、主次干道實施,為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奠定基礎。2015年底,平均通勤時間達到40min以內(含通州)。

          牽頭單位:市公安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城建集團

         ?。ㄋ模┏掷m推進社會保障行動,進一步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1.無障礙設施建設工程。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積極開展無障礙標識普及推廣活動,讓市民樹立正確的無障礙理念,加強市政道路、公園、公共建筑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新建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體育館等按照無障礙設施規范要求進行設計、施工、驗收,確保無障礙設施建設到位。督促各區、各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原有無障礙設施,分批進行改建,加強原有無障礙設施維護管理,確保管理使用良好。

          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體育局、市旅游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鐵路辦、市殘聯、國投公司、置業集團、城建集團

          2.社會保障體系工程。積極推進全民參保,全面掌握城鄉各類人員的實際參保情況,建立完整、準確的社會保險基礎數據庫,并實現動態管理。推行擴面激勵辦法,加大全覆蓋工作推進力度,構建擴面征繳多部門協作機制。加強社保經辦管理信息化建設。按照“數字社保”理念,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形成集中統一的數據中心,縱向上實現社保信息系統各級聯網,橫向上以部門聯網征收社保費為突破口,進一步消除部門間信息對接壁壘,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機制。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

          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認真落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行分類施保、動態管理,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做到公開、公平、應保盡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隨當地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相應增長。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協同單位:市物價局、各區政府(管委會)

          4.住房保障建設工程。加快實施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作,逐步完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應保障體系,積極探索各類保障房之間的動態平衡機制;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標準;對符合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條件的家庭繼續實現應保盡保; 2015年底住房保障率體系健全,達到85%以上(含通州),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完成率達到100%(含通州)。

          牽頭單位:市房管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規劃局

         ?。ㄎ澹┥钊胪七M綠色發展行動,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益

          1.生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全面推行國民經濟各領域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將建成區毛容積率納入統計工作。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住宅用地開發利用水平,確保建成區毛容積率1.0以上。

          牽頭單位:市規劃局;協同單位:市國土局、市房管局、各區政府(管委會)

          2.城市排水工程。城市建成區實施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排放系統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規定的高限建設。加大城市市政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區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排放系統初步設計審查力度,實施截污改造和雨污分流工程,推進舊城改造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完善區級雨水收集、排放系統建設和管理,制定雨水收集實施計劃并落實到位。

          牽頭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協同單位:市建設局、市水利局

          3.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工程。深入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節水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14號)精神,因地制宜推進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運用建設海綿城市的新概念,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將污水再生利用作為削減污染負荷和提升水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合理布局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按照“優水優用,就近利用”的原則,在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及生態景觀等領域優先使用再生水。積極推廣建筑中水 ,鼓勵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將洗衣、洗浴和生活雜用等污染較輕的灰水收集并經適當處理后,循序用于沖廁,提高用水效率。各相關部門要制定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實施計劃并落實到位,確保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達到2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城管局

          4.可再生能源應用工程。嚴控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按照省政府能源消費總量分解任務,落實控制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嚴控煤炭消費總量,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控制現有煤炭消費,控制新增煤炭消費。加快新能源發展,大力推動海上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光伏電站等新能源開發利用,提高綠色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2015年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在可再生能源評估的基礎上,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的編制。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協同單位:市經信委,市建設局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工程。加快推進建筑垃圾處置中心建設,出臺《南通市市區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辦法》。在建筑垃圾處置中心建立研發中心,在保證原有產品再生砂、再生微粉質量與市場的前提下,積極開發建筑垃圾處置的下游產品。逐步實現建筑垃圾處置量逐年增長。確保2015年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

          牽頭單位:市城管局;協同單位:通州區政府

          6.城市景觀照明工程。倡導綠色、環保、節能亮化,所有室外公共活動空間或景物的夜間照明(功能性照明除外)嚴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163-2008)進行設計,被照對象照度、亮度、照明均勻度、照明功率密度(LPD)及限制光污染指標等均達到規范要求;逐步淘汰功率大、能耗高的亮化燈具,倡導使用綠色、環保、節能的LED等新型節能光源。

          牽頭單位:市城管局;協同單位:通州區政府、市建設局、市代建中心、國投公司、置業集團、城建集團

          7.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工程。嚴格落實有關新建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建設要求,在出讓土地前,市規劃部門將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要求納入規劃設計條件,市國土部門按此規劃設計條件出讓土地;在項目審批、核準、備案中提出綠色建筑的相關要求;在規劃設計條件中提出綠色建筑要求,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推進新建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建設;確保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增加比例政府主導投資建筑達到20%以上、房地產開發項目達到10%以上。進行調查摸底,對原有不符合節能要求的建筑,制定節能專項計劃并落實到位;推進老小區整治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進公共建筑、社會單位辦公樓節能改造;在既有建筑其他改造時,提出節能改造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并嚴格把關。2015年底,節能建筑比例達到40%以上。

          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房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代建中心

          8.污泥消納工程。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廠不斷建成與使用,污泥量的增加速度越來越快,要求對污泥進行妥善安全地處理,使其無害化、減量化,最終達到資源化。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泥用于建材制造、協同焚燒、植樹造林、鹽堿地改造等,提高污泥資源化利用率,確保污泥消納率達到5%以上。

          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協同單位:開發區管委會;通州區政府

         ?。┤嫱七M宜居建設行動,進一步提升市民居住質量

          1.社區配套設施工程。進一步健全完善社區教育、醫療、體育、文化、便民服務、環衛、綠地等各類配套設施,打造良好社區生活環境。推廣鄰里中心,集購物場所、老年活動、文化娛樂、社區服務、幼兒教育于一體,滿足宜居、樂居功能要求,創造幸福家園。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牽頭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協同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文廣新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體育局

          2.城中村改造工程。編制《城中村改造規劃》,堅持規劃為先、整合為主,統籌兼顧、科學有序推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眾居住與生活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原則,科學有序推進城中村地塊動遷改造;對不具備改造條件的,組織實施改善型整治。

          牽頭單位:市房管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規劃局、市城管局

          3.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工程。按照“突出重點、保障基本”的整治思路,深入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重點實施建筑修繕(平改坡、抗震加固等),雨污分流,道路綠化整修提檔,調整完善基礎設施,管線整理改造,違章建筑清理拆除六項整治。完善小區物業管理體制機制,老舊小區落實管理單位,有條件的推行老舊小區專業化物業管理,持續開展住區亂停車、亂搭建、亂堆放、亂吊掛、亂種植、亂涂寫、亂丟亂倒垃圾“七亂”整治,消除衛生死角,全面提升老舊小區環境質量。

          牽頭單位:市房管局;協同單位:各區政府(管委會)、市城管局

          四、保障措施

         ?。ㄒ唬┙M織保障。各區政府(管委會)、部門要高度重視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市政府建立市長為組長,各分管市長為副組長,各責任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南通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建設工作中的重點問題,定期召開建設工作推進會,并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列入工作責任目標。各區政府(管委會)和市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建立目標責任制,各負其責抓好組織協調和指導督促工作,各牽頭單位要切實負起具體實施中的主要責任,加強各項工作指標的分類落實、動態跟蹤、總體推進;各協同單位要各司其職,并主動協調配合牽頭單位,對照方案,積極創新政策措施,齊心協力,層層抓好落實。

         ?。ǘ┵Y金保障。采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為輔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對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工作投入的積極性,多渠道、多方位籌集資金。為保證生態園林城市各項建設任務的落實,各級財政要積極支持,優先安排解決建設資金,切實為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ㄈ┛萍急U?。市科技主管部門要整合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產業基地和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多方面科研力量,深化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協同創新,突破一批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核心技術。利用高校的科技優勢、平臺設施優勢和人才優勢,重點開展大氣、水、土壤等與生態園林城市有關的監測和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創建生態園林城市提供科技支持。

          (四)監督保障。各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和市各責任部門要強化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任務完成的情況督查考核,形成一級查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促進責任落實、工作到位,確保按時完成每項任務。市政府將定期組織對全市創建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和情況通報。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18禁黄无码高潮喷水乱伦|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在线| 99re只有精品8中文|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 少女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看|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