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發〔2014〕20號 2014年4月1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南通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南通濱海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3﹞31號),結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實施意見》(通辦發﹝2013﹞70號),現就加強全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ㄒ唬┲笇枷?。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努力構建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具有南通獨特競爭力的科學政務服務體系。
(二)總體目標。圍繞“雙創雙爭”,堅持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企業,進一步加強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健全政務服務平臺,努力形成覆蓋全市、上下聯動、功能完善、數據共享、運行高效的科學政務服務體系。把我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全省領先、全國先進的政務資源集聚平臺、信息交互集成平臺、業務協調貫通平臺、民智民意匯集平臺、行政效能監督平臺、政府形象展示平臺,不斷提升全市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樹立“效能南通”新形象。
二、深化政務服務體制改革
?。ㄒ唬┩晟剖屑壵辗阵w系。成立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政務辦”),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人員編制為行政編制。市政務辦依托市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工作。將市級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含垂直管理部門)及其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因涉密和場地限制等特殊情況不宜集中辦理的,經市政府批準,設立市政務服務中心分中心,接受市政務辦的統一管理和監督考核。
市政務辦增掛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公管辦”)牌子,建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市級公共資源交易事項和公共資源交易業務活動納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統一集中交易。市各公共資源交易業務主管部門除接受市公管辦業務協調、指導外,其管理體制保持不變。
逐步將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和市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平臺納入市政務辦統一運行、管理。
政務服務中心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施一體化管理。各部門(單位)派駐政務服務中心履行行政審批職能的工作人員,應是公務員身份。各部門(單位)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委派部門(單位)和市政務辦(公管辦)的雙重管理,黨組織關系同步轉入。進駐工作人員原則上工作須滿2年,如需調換應征得市政務辦(公管辦)同意。
市政務辦(市政務服務中心)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研究擬訂全市政務服務體系的建設規劃、計劃以及工作意見、方案并組織實施,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協調、監督、考核、管理進駐部門和單位依法、高效做好科學政務服務工作,分析研究服務運行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會同相關部門推進簡政放權,組織進駐部門和單位優化審批流程,實施并聯審批、聯審會辦,創新便民服務舉措。加強對各縣(市)區、市各部門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協調。
市公管辦要加強對全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統籌指導協調。建立健全各類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制度,定期調整更新公共資源交易項目目錄。強化對進場各類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交易行為的現場監管,做好進駐市交易中心各部門(單位)及人員工作情況的日常監督、考核、考評工作。加強對市級公共資源交易綜合專家庫的管理。受理公共資源交易各方的異議、質疑、投訴和舉報,及時轉辦、交辦、督辦。
(二)加強市級以下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各縣(市)區成立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依托政務服務中心開展工作,負責統籌、管理、指導、協調轄區內政務服務工作,為本級政府派出機構,人員編制應使用行政編制,其機構職能比照市級設定。
各縣(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機構設置、機構職能、人員編制等可參照市級設定,或結合自身實際自行決定。市轄區不單設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設立的應逐步整合。
統一規范全市政務服務機構名稱和標識,縣級以上為“政務服務中心”,鄉鎮(街道)為“便民服務中心”,城鄉社區(村)為“便民服務室”,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
?。ㄈ娀瘜Ω黝悎@區政務服務工作的統籌創新。按照推進簡政放權工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全市政務服務工作的探索創新。積極推進市轄重點開發園區政務服務體系改革的先行先試。圍繞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強對陸海統籌政務服務工作的統籌、指導和協調,創新政務服務管理體制,實現市、縣、開發園區政務服務工作的整體聯動,進一步激發開發園區的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
三、明確政務服務重點工作
?。ㄒ唬┬姓徟?。著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拓展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內涵,進一步強化事項落地、職能歸并、流程優化、成本降低,嚴格執行首問負責、AB角、限時辦結等制度,提高行政運行和服務效率,促進行政審批服務持續提速增效。不斷推進簡政放權,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下放行政審批權限,加強事后監管,堅持放管并重,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管理機制。
?。ǘ┕操Y源交易。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因地制宜、扎實推進”的總體要求,堅持政府主導、“監、管、辦”分離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公共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建立統一規范和“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取得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社會公共服務。推進政府服務創新,建立群眾訴求隨時表達、訴求快速反應、訴求及時解決的機制,不斷延伸服務領域,拓展“民生政務、百姓之家”服務內涵,構建社會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政務中心公共服務功能,整合“民心專列·12345”政府服務熱線和部門服務熱線,提供便民服務,形成“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與網上審批服務平臺、政務服務大廳“三位一體”聯動互補的政務服務格局。
?。ㄋ模┱招畔⒐_。按照方便群眾知情、便于群眾監督的原則,進一步拓寬政務服務信息公開領域,深化公開內容,豐富公開形式。不斷創新政務服務信息公開載體,依托電子政務平臺,通過門戶網站、信息公開查閱點、個人通訊終端等形式公開政務服務信息,讓群眾知曉辦事流程、及時了解服務動態。
?。ㄎ澹┍O督考核評議。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和完善具體的服務規范和管理制度,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培訓和監督考核,堅持內部考核與外部評議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以考核促服務。各級政務服務機構應暢通信息渠道,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完善舉報投訴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的監督。各級行政監察機關要加強對本級、本部門政務服務工作的監督檢查。
四、創新政務服務運行方式
?。ㄒ唬┓諜C制便民化。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加強政務服務工作有機結合,注重轉作風、提效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宗旨,充分拓展政務服務職能,著力推行上門服務、先時服務、延時服務、集約服務、預約服務等服務制度。積極探索代辦服務、移動許可、網上辦理、聯辦會辦、容缺審批等新型服務方式。不斷探索審批服務市場化改革。
(二)服務體系標準化。加快推進市、縣(市)兩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適合不同層級,覆蓋政務服務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圍繞建設標準化,制定政務服務場所、大廳功能布局、配套設施等建設標準;圍繞服務標準化,建立服務基礎標準、服務質量、服務規范等標準體系;圍繞管理標準化,健全崗位作業、窗口監管、責任制、后勤保障等工作標準;圍繞信息標準化,形成信息化基礎、信息資源整合、業務應用、網絡建設等標準。強化標準實施,嚴格標準執行,促進政務服務工作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
?。ㄈ┓找丶s化。健全和推行并聯審批、聯合審批等特色審批機制,不斷拓展工商企業注冊登記并聯審批、基本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建設項目竣工聯合驗收、聯合審查、集中收費等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積極服務重大項目建設,暢通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實行“即時受理、聯合會辦、快速辦結、全程跟蹤”零障礙審批。對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人群實行“一事一策”、掛鉤聯系、定期走訪、跟蹤服務等個性化、差別化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ㄋ模┓帐侄涡畔⒒?。充分運用現有電子政務平臺和網絡,強化云計算技術應用和縱橫集成融合,有效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技術水平。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網上運行和移動審批效能機制,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向電子政務平臺集中,依托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實現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積極構建政務服務信息共享數據庫,推行行政審批全程互聯網上辦理。
(五)服務特色品牌化。強化品牌服務理念,將政務服務工作特性與群眾需求相結合,積極創建通俗易懂、特色鮮明的政務服務品牌。充分發揮品牌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堅持以品牌標準開展工作,以品牌服務凝聚人心,以品牌效應提升水平。
五、強化政務服務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加強對政務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政務服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定期研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指導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不斷總結推廣經驗,開展科學政務服務示范創建活動。以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為主線,持續組織相關部門清理規范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市、縣(市)兩級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行政服務事項名稱的規范統一;要加強對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的研究,全面梳理公共資源交易事項,動態更新并及時發布公共資源交易事項目錄。
?。ǘ娀O督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負有對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的領導責任。市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要加強對全市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協調、考核與監督。各縣(市)區政務服務管理機構要加強對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城鄉社區(村)便民服務室的指導、協調、考核與監督。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服務窗口工作,選派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同志進駐窗口,切實抓好派駐中心干部的培訓、管理和監督。
?。ㄈ┩怀鲋贫冉ㄔO。各級人民政府要不斷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科學政務服務制度體系的研究,及時協調解決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完善政務服務人才培養、交流制度,充分調動政務(便民)服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完善政務(便民)服務管理、考評制度,切實加強對政務服務工作的績效考核力度。
?。ㄋ模┳⒅貐f調配合。各級人民政府職能部門要齊抓共管、分工協作,積極支持和推動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市、縣(市)區行政監察等部門要發揮監督監察的職能,協助推進政務(便民)服務的建設和發展。市、縣(市)區機構編制部門要強化對各部門的職能進行整合、歸并,確保政務服務機構、編制、人員到位。市、縣(市)區法制部門要依法把好進駐事項的清理、審核和確認關,規范行政審批的依據、條件和程序,加強法制監督。各相關部門要密切支持和配合政務服務工作,對派駐人員要充分授權,確保在中心窗口獨立履行職責,推進信息共享、并聯審批和網上審批。同時,要完善社會組織(中介服務)建設,為政務服務體系健康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