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3〕95號 2013年5月28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加速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覆蓋面,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水平,近年來,我市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大力扶持糧食生產全托管服務,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實現糧食“九連增”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促進了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糧食收獲后不能及時進行烘干儲存,導致糧食霉變,造成嚴重損失,糧食烘干問題已成為制約糧食生產經營規模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推進我市家庭農場(全托管)等糧食生產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建設內容建立糧食烘干服務中心是糧食生產“全托管”、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實現糧食豐產豐收,提高防災抗災能力,擴大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有力保障,也是充分發揮糧食企業(糧食儲備庫、糧食加工企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報5市政府辦公室文件業等)倉儲、加工、銷售優勢,完善糧食產業鏈,提升糧食綜合效益的又一載體。
從2013年起,我市將積極構建由農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牽頭,糧食企業、家庭農場和全托管等糧食生產主體共同參與建立的糧食烘干服務中心。糧食烘干設備由專業合作社購買,安裝于當地糧食部門指定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或農機合作社,配套倉房、安裝必要設施等由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加工企業或有條件的農機合作社提供。糧食烘干服務中心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運行,按規定制訂章程和管理辦法,各方平等協商,做到產權清晰,責任明確,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糧食烘干服務中心實行糧食訂單生產和訂單烘干,合理安排,以成員單位為優先服務對象。
二、目標任務根據農業基本現代化要求,到2018年,全市要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80%,以全托管服務(家庭農場)為主的專業化服務面積力爭達到50%。到2018年,糧食烘干機械化目標是全托管服務(家庭農場)等主體的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達到50%,即烘干糧食(以單季稻谷計)35萬噸,按每個烘干服務點120噸能力配套,全市需布點65個。
2013年,全市通過政府引導方式先行建立糧食烘干服務中心16個,配置糧食烘干機60臺以上,形成烘干能力720噸以上。
具體分布為:海安、如皋、如東、通州各3家,每家配置4臺以上12噸位糧食烘干機;海門、啟東各2家,每家配置3臺以上12噸位糧食烘干機。
三、扶持政策對建成的糧食烘干服務中心,海安、如皋、如東、通州每個點各補助36萬元,海門、啟東每個點各補助27萬元。補助資金由市、縣(市、區)兩級財政各按50%的比例承擔。
新購糧食烘干機品牌必須在江蘇省財政補貼農機購置名錄內。以政府統一招投標或團購形式組織購機,所購烘干機不得轉賣,特殊情況需要轉賣或轉讓的,須經鄉鎮農機部門初審后,報縣級農機、糧食、財政部門審批同意。對于弄虛作假騙補助資金和違規倒賣機具等行為的單位及個人,一經查實,農機、糧食、財政部門將追回補助資金,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工作機構,形成統一領導、任務明確、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切實把糧食烘干服務中心建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要以主產區為6 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報主,結合現有發展基礎,采取先易后難、分類指導的方式,制訂總體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根據糧食生產規模經營的水平有序推進。要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協調與分工,共同做好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的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工作。農機、農業、糧食、財政部門要認真履職,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二)加強資源整合。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及國有糧庫的扶持項目。農業高產創建、農機庫房建設、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科技入戶等項目要向糧食烘干服務中心傾斜,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優先支持糧食烘干服務中心的發展,通過項目資源整合,給予重點扶持。以此為依托,示范、帶動農業專業化服務體系發展和創新,增強適度規模經營的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三)加強指導服務。各地要根據糧食規模生產區域,選擇場地、機房、倉庫等基礎設施到位的糧食企業和運行較好、機具較多、服務規模較大的全托管服務(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其他成員參與,采取各方生產要素合作或入股等方式,組建糧食烘干服務合作社。合作社按規定制訂章程、運行管理辦法和收益分配機制。農機、農業、糧食管理部門要加強技術培訓和服務保障工作,指導區域性糧食烘干中心規范建設、依法經營、誠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