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3〕66號 2013年4月23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加快推進企業質量創新,指導和鼓勵我市企業走質量產學研合作之路,建立質量強企創新機制,提升企業質量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務院《質量發展鋼要》,發揮質量創新對促進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堅持自主創新、聯合聯動、跨越發展、追求卓越的方針,指導和鼓勵企業加大質量創新投入,提高管理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的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推動產品質量水平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培育出一批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經營績效好的質量效益型企業,為加快我市基本現代化建設進程發揮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標
實施質量創新“3451工程”,按照重點扶持、由點及面、校企聯動、帶動輻射的原則,到2017年,全市力爭創建3個中國質量獎,4個江蘇省質量獎,5個質量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產業集群,100個質量產學研成果項目;每年推進100家企業建立卓越績效管理模式,100項質量攻關和改進計劃,100個質量課題成果,100家企業開展質量比對提升;全市產品質量監督省級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質量損失率下降0.05個百分點,年質量成果績效1億元。逐步建立起適應質量發展趨勢、比較完善的、有效推動企業質量發展創新的聯動工作機制。
三、質量發展創新的重點和方向
(一)推進新興產業質量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為重點,對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大質量,組織協同攻關,提高產業主導質量技術與產品質量水平,在關鍵質量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加快研發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發明,占領質量技術高地,促進產業和產品的升級換代,迅速擴大新興產業的發展優勢。
?。ǘ┩七M特色產業形成質量優勢。對我市海工船舶及配套、精細化工、鍛壓機械等特色產業,加大行業質量發展的推進力度,聚集各方面的質量技術人才,加快產業技術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標準,積極爭取上升為國家標準,提高行業門檻,做大做強,將產業優勢轉化為質量技術優勢,實現產業聚集。
(三)推動傳統產業的質量升級。加強紡織家紡、輕工等傳統產業的質量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質量創新模式,加快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的提高。推進傳統產業中產品的升級換代,淘汰落后、低質、低效、高耗生產能力和產品,實現產業蛻變式提升。
(四)推動高耗產業的質量創新。加強對重點高耗能企業的質量技術創新,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降耗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強化能源計量管理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等質量技術創新項目,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
?。ㄎ澹┩苿又攸c企業的質量比對。排出全市質量水平高、技術標準強、創新成果多、行業帶動大、經濟效益好的一批企業作為市重點質量比對企業,建立質量比對評價體系,進行重點指導扶持,瞄準國際一流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實施持續改進,加快提升企業的質量比較優勢,成為全國行業的排頭企業。
(六)推動質量產學研合作攻關。加大與高等院校、質量研究和咨詢開發機構的合作,鼓勵和指導有條件企業建立企業質量研究中心,發布一批重點質量技術攻關項目,推進質量技術成果轉化,形成產學研合作推進機制,激勵和扶持質量技術攻關項目的實施,形成南通的質量特色和優勢。
四、主要措施
圍繞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總體目標,建立質量強企創新機制,提升質量核心競爭能力。
?。ㄒ唬┙①|量發展導向機制。以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省政府關于推進質量強省的實施意見》和《市政府關于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實施意見》為導向,根據國際國內行業質量發展的趨勢特點及其新情況、新成果,建立質量發展和政策導向機制,認真做好行業、企業質量發展規劃,定期發布行業、企業質量創新指南,每年度發布行業、企業質量關鍵、共性質量攻關和重大質量產學研合作開發項目。
(二)建立完善企業質量創新機制。企業全面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幫助和指導企業建立質量創新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成立質量研究中心,促進質量研究開發和攻關成果產業的轉化。市級重點質量比對企業每年至少要有1項質量創新項目,質量損失率逐年下降。鼓勵產業關聯度高、產品質量相近、具有地方優勢的企業聯合,組建行業、區域共性質量研究中心,進行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質量技術攻關和開發,形成一批質量創新基地。
(三)建立多種形式質量交流與合作機制。鼓勵企業與跨國公司、國內外質量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質量創新交流與合作機制,通過戰略伙伴供應商等方式,開展國際國內質量創新合作模式,吸引和傳承先進質量企業的理念、文化、制度和機制,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提高質量創新的水平。每年辦好1~2次質量交流會、論壇等活動,把先進質量方法和高水平質量人才引進來。
(四)推動建立質量產學研聯合聯動發展機制。確定一批重點質量產學研聯合項目進行重點幫促,推動質量產學研聯合工作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邁進。在合作內容上要由單一質量方法項目合作,逐步拓展為關鍵質量的聯合攻關和共建質量研究中心,合作機制上要進一步規范化,依法約束各合作方的行為。每年舉辦一次質量產學研合作對接會議,培育一批、簽約一批、推進一批、見效一批。
?。ㄎ澹┕膭钪С纸⑵髽I質量發展激勵機制。企業要建立質量發展項目激勵基金,形成質量研究開發和攻關成果與薪酬掛鉤的激勵機制。對有利于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質量、質量方法和模式以及標準化集成技術攻關等,市財政給予重點扶持,對企業與高等院?;蛸|量咨詢機構聯合實施的項目,項目投資大于50萬元的給予30%資助。
?。┙①|量服務機構發展的推進機制。整合現有的質量咨詢、培訓、信息服務機構,進一步發揮和拓展其職能。支持創辦為企業提供質量咨詢培訓和信息服務的機構與市場,形成3~5家在全國、全省具有影響力的質量服務機構。鼓勵質量協會和行業協會加快為行業質量發展、質量進步提供規劃和政策服務,拓展質量攻關、質量改進、質量創新等服務渠道,促進服務質量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五、組織保障
(一)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企業質量發展工作,要把質量產學研推進與創建質量強縣(市)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有機結合,形成良好的質量產學研推進工作機制,細化工作目標,實施績效考核,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各地各部門要做好規劃指導、政策扶持、服務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為企業搭建質量產學研合作與發展的服務平臺,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服務好企業質量產學研創新項目的推進和實施,并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三)市縣兩級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企業質量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