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2〕113號 2012年5月14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南通市“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規劃
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為了搶抓機遇,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速實現現代化和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目標,特制訂本規劃。
根據南通經濟基礎、產業優勢和未來發展趨勢,“十二五”期間,我市重點發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等七大新興產業,努力使其成為我市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一、發展基礎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為“十二五”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10年,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79.2億元,增長32.5%;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21.5%。
創新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93,專利授權量突破2萬件;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7家、企業技術中心14家,國家級和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0個。中遠船務“深海高穩定性圓筒型鉆控儲油平臺的關鍵設計與制造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特色基地初具規模。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等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扎實推進。2010年海洋工程完工量389.42萬綜合噸,風電并網發電裝機容量64.2萬千瓦,光伏電池產量523兆瓦。南通被認定為國家級船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重點企業支撐有力。2010年,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046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50多家。形成了熔盛重工、中天科技、林洋新能源等一批優勢企業。
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大力實施“江海英才”等計劃,引進了一批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和團隊,全市擁有創新創業人才15.53萬人。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指導目錄》等政策文件,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雖然我市新興產業發展取得了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新興產業規模優勢尚未真正確立,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有待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少具有創新活力、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專業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較缺乏,引進和培育的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
二、發展環境
當前,全球經濟與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均選擇了新興產業作為突破口來振興經濟,獲取發展新優勢。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作出了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江蘇省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所有這些,既增加了我市發展新興產業的競爭壓力,也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在全省乃至全國新興產業發展的若干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十二五”是南通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江蘇沿海開發兩大國家規劃全面實施的疊加機遇,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黃金期;也是全面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的突破期;更是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期。但各種發展要素制約日益凸顯,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友好的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科學發展、率先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支撐。
三、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ㄒ唬┛傮w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國家、省新興產業發展戰略,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主線,優先發展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生物和新醫藥、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等成長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爭創國家級新興產業示范基地,為又好又快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長遠發展基礎。
必須注重把握的原則:
——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需求是拉動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力量,企業是發展新興產業的主體力量,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企業基礎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加快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使企業成為新興產業的投資主體、研發主體、成果應用主體。
——創新驅動、開發開放。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的中心環節,突出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產學研聯盟;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以新技術突破帶動形成新產業,努力使新興產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集約集聚、重點突破。以特色產業基地和園區為載體,完善產業鏈條,增強配套能力,推進產業集群化、園區集約化、企業規?;l展;整體推進與重點方向的跨越發展相結合,集中資源,重點推進,推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
?。ǘ┌l展目標
——產業規模。2015年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20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8%,力爭達到30 %。
——創新能力。2015年新興產業領域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3%,新興產業專利授權量占企業授權專利的比重達40%以上。引進100個創業創新人才團隊、2000名科技領軍人才。建設100個以上重大科技創新載體,1000家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研發平臺。
——重點領域。主攻50項關鍵核心技術,滾動實施200個市級以上重大項目;重點發展10條新興產業鏈,培育20個重大自主創新產品;建設20個新興產業特色基地,打造國家級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基地,長三角新材料研發轉化生產基地。
——企業主體。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重點企業、20家創新型骨干龍頭企業。營業收入超50億元企業達20家,其中超百億元企業達5家以上。
四、產業發展重點
?。ㄒ唬┖Q蠊こ坍a業
大力發展主力型、創新型、前瞻型海洋工程裝備,建設國家級海洋工程產業基地。
主力型海工裝備。重點發展海洋鉆井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深海錨泊系統、大功率海洋平臺電站、大型海洋平臺吊機、自升式平臺升降系統等。
創新型海工裝備。重點發展半潛式鉆井平臺、鉆井船、自升式鉆修井/作業平臺、半潛式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卸裝置、起重鋪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等關鍵系統和設備、海上及潮間帶風機安裝平臺(船)、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等。
前瞻型海工裝備。著眼于海洋資源開發的長遠需求,加強研發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綜合利用等開發裝備,為未來產品的工程化和商業化奠定技術基礎。
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建設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所、中遠集團海洋工程研發中心、江蘇船舶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著力推進中遠海工、吉寶浮式鉆井系統、宏華海洋石油裝備、振華重型裝備等一批重點項目。
?。ǘ┬履茉串a業
加快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建設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基地。
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重點發展風電成套設備、變頻控制系統、變槳控制系統及電機、葉片、齒輪箱、軸承等關鍵零部件。統籌沿海風電開發,有序推進風力發電規?;l展。
加快太陽能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重點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電站成套設備與系統集成、高效光伏電池等。
適度發展秸稈發電、垃圾焚燒發電、沼氣發電等裝備和系統,推進核電關鍵材料、新型動力電池的產業化。
重點支持韓華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神通核電閥門、桑夏光熱組件等工程技術中心建設。著力推進綜藝1GW太陽能電池、明陽風機、九鼎風機、東泰碳纖維風機葉片及國電龍源、華能海上風電、LNG燃氣電廠等一批重點項目。
?。ㄈ┬虏牧袭a業
以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共性基礎材料研發為主要發展方向,建設長三角新材料研發轉化生產基地。
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功能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高性能密封材料、集成電路封裝材料等。
先進結構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工程塑料、新型化工材料、特種精品鋼材等。
共性基礎材料。重點發展納米、超導、智能等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納米材料、膜材料、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進入國家戰略產品目錄。
重點支持南京大學南通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神馬復合外絕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著力推進星辰合成材料、瀚森電子級環氧樹脂、卡姆丹克硅基材料、中天光纖光棒、國核維科海綿鋯、華峰尼龍66、天豐鋰動力電池隔膜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
?。ㄋ模┥锖托箩t藥產業
以生物藥物及生物診斷、新型化學藥物、現代中藥及生物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努力培育生物和新醫藥產業集聚區。
生物藥物及生物診斷。重點發展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生物活性肽蛋白、HCG試劑盒、生物診斷芯片、核苷酸系列、基因擴增及酶標單抗系列等產品開發。
新型化學藥物。發展一批抗腫瘤、抗艾滋病、抗肝病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新型藥物。
現代中藥。加快對王氏保赤丸、固本咳喘片、金蕎麥片、正柴胡飲顆粒、槐耳顆粒等特色中藥品種的二次開發,擴大產業規模,打造有競爭力的“南通造”優勢中藥品牌。
生物技術。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進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蛋白等綠色農用生物產品開發,努力發展特色海洋藥物,推進海洋生物制品及保健品等系列產品開發。研究開發非糧能源生物產品,為發展生物乙醇、生物燃氣等新型生物能源積累技術。
重點建設神經再生研究重點實驗室、食用菌產業技術聯盟、植物轉基因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核酸藥物、手性藥物、心血管藥物、新型發酵和代謝、中藥消化系統藥物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著力推進艾力斯醫藥創新藥物、希迪制藥、蓋天力槐耳顆粒、上海現代制藥(海門)等一批重點項目。
?。ㄎ澹┲悄苎b備產業
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主要發展方向,努力培育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
智能制造裝備。重點發展智能電氣電工、智能機械、智能建筑、智能儀器儀表等。
軌道交通裝備。重點發展城市軌道列車、牽引傳動、信號系統、自動檢票系統及車內裝飾材料輕量化應用、減震降噪技術應用等。
專用智能裝備。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機電一體化整機制造、大型成套設備及關鍵部件等。
重點支持東源電器數字化電力控制設備、萬德電子設備人機界面控制模組、虹波重機特種起重裝備、現代電力無功控制、環球光電檢測儀器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著力推進東源智能電網開關設備、雅圖數字視頻、同洲電子數訊、富士通三期、國盛精密機械、上海冠林智能安保系統等一批重點項目。
(六)節能環保產業
以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新技術裝備與產品為主要發展方向,努力培育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
節能環保裝備。重點發展各類環保型鍋爐以及吸收式熱泵、低溫強化換熱器等節能裝備;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廢舊輪胎資源處理及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污染防治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保自動化控制、關鍵精密測試測量分析、環境遙感探測等環境監測設備。
節能環保產品。重點發展熱交換器、節能風機、節能型輸變電、LED產品及資源循環利用產品等。
重點支持萬達節能環保鍋爐、三圣工業廢酸回收利用、天舒熱泵、華新水處理環保設備、風神空調與凈化設備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著力推進清華同方LED、奧藍節能玻璃、九鼎生物可降解塑料等一批重點項目。
?。ㄆ撸┸浖头胀獍a業
以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管理軟件開發和研發設計、國際服務、動漫創意外包等為主要發展方向,打造長三角北翼服務外包首位城市。
軟件產業。重點發展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套件、虛擬化技術等基礎軟件,工業、智能城管、科教、金融等行業應用軟件,政務、財務、統計、企業管理和個人信息管理軟件。
服務外包。重點發展船舶、紡織服裝、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的研發設計外包;信息技術、業務流程、知識流程等國際服務外包規模;互動娛樂、網絡游戲、數字動漫等動漫創意外包。著力推進南通科技園二期、崇川清之華園、創業服務中心二期、如皋軟件園二期、如東軟件園、海安軟件園二期、南通軟件園北園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
五、產業發展布局
按照“突出優勢、差別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依托現有的專業園區、科技園區、工業集中區,選擇創新能力強,競爭優勢明顯,增長潛力大的地區,培育一批高端產業,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海洋工程。努力形成以啟東、如皋、通州灣等為重點的沿江、沿海海洋工程產業帶,著力建設中遠船務、熔盛海工、振華重型裝備等海洋工程產業基地。
——新能源。以如東、啟東為重點發展風力發電及裝備,以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海安為重點發展光伏產業,著力建設如東風電裝備、通州光伏產業、如皋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基地。
——新材料。以如皋、海門、海安為重點,著力建設特種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及無機新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基地。
——生物和新醫藥。以港閘、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門、啟東為重點,著力建設傳統中成藥二次開發、生物芯片及核苷酸系列、生物育種、海洋生物制品及保健品等生物和新醫藥產業基地。
——智能裝備。以通州、如東、如皋為重點,著力建設軌道交通、高端裝備、智能電網等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節能環保。以崇川、海安、通州為重點,著力建設節能環保鍋爐、天楹環保、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等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區。
——軟件和服務外包。以市區、海安、如皋為重點,著力壯大和提升南通軟件園、海安軟件園、如皋軟件園等園區;以崇川、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著力發展軟件開發、數據處理、設計外包等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
六、保障措施
(一)企業主體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立富有活力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積極爭取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聯盟”等多種合作載體,積極引導企業介入早期研發,聯合開展攻關,強化成果轉化,形成長效合作機制。鼓勵企業與國外研發機構開展科技合作,積極利用全球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新興產業領域的民營中小企業和留學生創業企業提供財稅支持和個性化服務;支持重點企業積極爭取承擔重大科技專項和新興產業重大工程任務;創新國有企業績效激勵和考核模式,引導國有企業增加對新技術研發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投入;鼓勵外資企業在通建立研發機構,促進其與本土機構的技術合作與交流。
積極培育龍頭企業。促進各類要素向新興產業優勢企業集聚,全力扶持和培育年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重點企業,盡快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加強“瞪羚”企業培育,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加速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高科技創業企業、高科技成長型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
(二)創新能力
著力突破關鍵技術。突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建立由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投資機構共同參與的“新興產業創新合作組織”;集成提煉關鍵、共性技術需求和技術難題,圍繞新型海工平臺、大功率風電裝備、高效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數控加工技術、納米及超導基礎共性材料、集成電路封裝等,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加強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高水平技術研究院,繼續推進億元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扶持企業研發平臺列入國家和省研究機構建設。重點建設中科院(南通)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動力電池及材料中心、特高壓絕緣子省級重大研發機構等一批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笆濉逼谀ǔ墒屑壱陨掀髽I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200家以上。
完善創新服務平臺。重點圍繞產業園、科技園,建設完善與產業發展配套的技術研發平臺、科技信息平臺、技術轉移平臺和檢驗檢測平臺,全力構建覆蓋全市新興產業的平臺體系。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科技信息、商務咨詢、技術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務,建立技術成果的發現、評估、篩選、轉移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ㄈ┤瞬沤ㄔO
引進培育領軍人才。認真實施產業人才發展“312”行動計劃;深化拓展“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以重大技術項目實施、自主品牌塑造、創新型企業培育等創新實踐,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推動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進入新興產業領域創新創業。
完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鼓勵高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或企業在高校建立人才基地,深入推進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鼓勵高端人才到企業開展科學研究或實施成果轉化。
強化人才激勵措施。加大新興產業人才政府獎勵力度,完善科技經費資助、小額貸款和購房補貼等扶持政策,探索股權配給、期權激勵、職稱評定、成果獎勵、知識產權入股等創新措施,努力形成人才與資本、技術與貢獻相結合的分配導向。實行特殊人才特殊保障服務,努力為高層次人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住房和醫療等提供優惠服務。
?。ㄋ模┱咧С?/p>
金融支持。積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或并購重組;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及股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信用互助、科技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擴大科技擔保規模,完善融資擔保體系,促進投、保、貸聯動。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新興產業,支持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到2015年,創業投資規模達到30億元。
財政支持。制定并落實《促進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意見》,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擴大科技金融政策實施范圍,建立新興產業、新進高層次人才、高新科技項目銀行貸款風險準備,建立重大項目科技項目貸款貼息制度,設立大院大所引進專項資金。著力調整財政資金的支持方向、支持方式和支持著力點,提高財政政策、資金的聚集度。
?。ㄎ澹┉h境優化
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市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對全市新興產業發展進行統籌協調,制訂年度工作目標和工作安排,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和完善新興產業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切實加強對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加大強宣傳,形成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社會輿論環境。
優化發展環境。積極貫徹落實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優化完善風險救助等配套政策,統籌推動創業投資發展;強化要素保障,在土地、水、電、氣等要素資源供應上給予傾斜。完善政府首購、采購制度,引導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優先采用新興產業設備、產品和服務,促進更多的新興產業產品和服務進入普通家庭,支持重點企業突破關鍵技術,開拓市場。加強知識產權宣傳和保護,推動知識產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