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加快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3-21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政發〔2012〕15號  2012年2月18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船舶產業是南通支柱產業之一,船舶出口已成為全市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有利于推動以出口為導向的南通船舶產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對促進全市經濟、貿易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意義。為加快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促進南通船舶產業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決策部署,圍繞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發展目標,充分利用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業出口結構調整,著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立足科技創新,完善支撐體系,全面提升船舶產業國際競爭力,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將南通建設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制造和出口基地。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轉型升級、效益優先原則。大力推進船舶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船舶產業外向發展體系,以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和關鍵配套產品為突破口,加大“引進來”、“走出去”步伐,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船舶產業經濟效益和整體發展水平。

          二是堅持量質并舉、以質取勝原則。把握國際造船市場發展趨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保持船舶產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把提高發展質量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動出口基地發展重心從主要追求規模和速度向更加注重質量和創新轉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全面推動南通船舶產業由大轉強。

          三是堅持行政推動、市場引導原則。完善促進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發展政策體系,健全出口基地組織推進機制,加強與中央企業(集團)緊密合作,大力引進外資,積極扶持民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產業集聚和多元化發展,提高出口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推動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又好又快發展。

          (三)發展目標

          一是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到2015年,全市船舶工業總產值達1800億元,其中海洋工程及特種船舶總產值達800億元;全市船舶制造業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國12個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城市前5名。

          二是出口規模穩定增長。到2015年,全市船舶產業出口交貨值達600億元,船舶及浮動結構體自營出口達35億美元,自營出口率穩步提升,出口總量進入全國12個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城市前5名。

          三是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到2015年,全市船舶產業研究與開發費用占當年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形成10個左右有一定國際影響的自主品牌出口產品,船舶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造船技術、裝備水平和經濟效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重點任務

          (四)完善產業發展定位。根據國家《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15)》、《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戰略(2011~2020)》和《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要求,制定出口基地發展目標任務,完善船舶及配套產品鼓勵發展目錄,科學規劃和合理利用岸線、土地等資源,合理調控產業投資,推動產品轉型升級,努力提高30萬噸以上超大型礦砂船和原油船、超大型集裝箱船、液化石油氣船、液化天然氣船、化學品船、滾裝船、大型疏浚船舶、冰區級船舶、豪華游艇及游船、全鋁合金海峽運輸船、海洋資源考察船、大型物探船、測量船、超大型半潛式運輸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比重,加快提升船舶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五)推進特色載體建設。積極貫徹落實沿海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著力構建沿江、沿海特色產業帶,優化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裝備制造工業園等集聚區發展布局,明確產業定位,推進資源整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船舶產業集聚區較快發展,力爭“十二五”末船舶產業園區船舶工業總產值達到全市船舶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

          (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公共技術開發平臺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出口產品研發投入,參與起草、制定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通過國際合作、海外并購等方式,提升研發機構層次和水平。進一步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以節能環保為核心的“綠色造船”技術,鼓勵骨干企業、社會機構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擔共性技術研發任務。

          (七)重點發展海工產業。大力提升海洋工程裝備自主設計建造能力,扶持企業研發制造大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平臺、TLP平臺、SPAR平臺、鉆井船、大型起重兼鋪管船、穿梭油輪、風車安裝船、海底挖溝埋管船、超大型浮式生產儲油裝置、海洋平臺中高壓電站、平臺升級及鎖緊裝置、海洋平臺鉆井模塊及多功能深井鉆機、海上稠油及邊際油田開發裝置、深水水下動力定位及采收系統、無人遙控潛器、載人潛器、海洋工程作業船及輔助船等海洋工程裝備,加強對主力裝備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增強模塊制造能力,保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國內領先優勢。

          (八)加快配套能力建設。加大船舶配套產業招商力度,著力引進世界500強等跨國企業投資大型船舶動力系統、大型甲板機械和艙室機械、通訊導航和自動化裝置、熱力系統、航行設備、船用電焊條等關鍵配套設備,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引導中小企業向生產分段、模塊及配套產品的專業廠方向發展,形成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船舶關聯產業發展體系。

          (九)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積極實施“以質取勝”戰略,主動適應國際海事組織、國際船級社協會等制定的新規則、新規范,搶抓國際市場重要機遇,加快培育出口新增長點,鼓勵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推動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品出口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十)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扶持船舶企業培育和創建出口自主品牌,推動企業開展商標和專利的境外注冊保護,力爭“十二五”末培育10個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國際市場有影響的自主品牌出口產品。積極探索“南通船舶”區域品牌的規劃和建設,研究培育路徑,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南通在中國乃至世界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影響力。

          (十一)健全營銷服務體系。鼓勵有條件的船舶企業建設國際營銷服務網絡,推動企業開展跨國經營,通過投資、合作、海外并購等方式提高售后服務能力,防范貿易風險,拓展國際市場。加快培育船舶配套產品交易市場,引導和支持船舶配套企業、社會機構參與船舶修造業的協作配套,做精做專船舶配套生產性服務業,為船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三、政策措施

          (十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促進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設,主要用于: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公共商務服務平臺建設、公共產品檢測平臺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國際市場開拓、營銷服務網絡建設等。

          (十三)鼓勵科技創新投入。扶持船舶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建設,對企業當年自營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上交地方稅收年增幅10%以上、研究與開發費用達到銷售收入3%以上的,按核定研發費用比例的10%給予補貼,每個企業每年最高100萬元。

          (十四)實施保函費用補貼。扶持船舶企業爭取新船訂單,對當年自營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船舶企業的預付款保函費用給予50%的補貼,每個企業每年補貼最高100萬元。

          (十五)完善出口信保資助。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對企業出口的政策性保障作用,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規模和覆蓋范圍,幫助船舶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開展自營進出口貿易。凡當年自營出口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對其自營出口項下的出口信用保險,按其實繳保費的5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年度補貼最高100萬元。

          (十六)支持船舶出口擔保。鼓勵擔保機構擴大對船舶企業擔保規模,降低收費標準,增強抗風險能力,緩解船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擔保機構對具有自營出口業績的單個中小船舶企業提供融資性擔保,年擔保費率在0.8%~1.5%(含)之間的,按國家規定收費與實際收費的差額給予20%的補助,單個擔保機構每年補助最高100萬元。

          (十七)組織企業參加展會。支持船舶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展會,對參加經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定、由市相關職能部門組織的國內外船舶(海事)專業展會,國內展會攤位費每個補貼1萬元,國外展會攤位費每個補貼4萬元,同一企業同一展會最多補貼2個攤位;展會攤位費收費標準低于上述補貼標準的,按實際支出數補助;企業參展人員國際交通費補貼50%,同一企業同一展會資助不超過2人。以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等國家級船舶基地名義參加的展會,整體特裝費按標準給予補貼。

          (十八)擴大技術裝備進口。貫徹落實國家擴大進口政策,加大對船舶企業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支持力度,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發布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做好先進技術、重要裝備等進口貼息資金申報工作,在國家財政進口貼息資金扶持的基礎上,按1∶0.5的比例給予配套扶持,每個企業每年最高100萬元。

          (十九)扶持企業開展認證。鼓勵船舶企業開展面向國際市場的自主品牌建設,生產高質量的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品,對企業出口產品認證(不含國家強制性認證)、境外商標注冊、管理體系認證等費用給予50%的支持,同一企業年度累計支持金額最高50萬元。

          (二十)推動公共平臺建設。扶持重點企業、高等院校、社會機構等建立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平臺、境內外公共展示平臺、電子商務平臺、人才培訓服務平臺、物流服務平臺、進出口公平貿易預警點等公共商務服務平臺。做好江蘇省商務服務平臺項目資金申報工作,在省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按1∶0.5的比例予以配套補貼,單個項目支持金額最高100萬元,資助商務服務平臺項目中的設備、技術、軟件開發購置、運行維護、宣傳推廣等費用。

          (二十一)落實出口基地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發展管理辦法,做好部、省扶持資金的項目對接、組織申報工作。各縣(市)依據本意見制定促進船舶產業發展和出口基地建設的政策措施。各項財政扶持政策按現行財政體制執行。

          四、工作保障

          (二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南通市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發展規劃,健全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船舶產業發展和出口基地建設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出口基地建設中的重大事項。市國家船舶出口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出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領導小組交辦事項的推進、協調和督辦等工作,落實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管理辦法,保持與部、省主管部門的聯系溝通。

          (二十三)加大招商力度。按照“大項目、高起點、產業鏈”的方向,開展境內外船舶產業招商引資,加快引進具有專利技術、品牌優勢和產業帶動能力強的重大船舶配套及海洋工程裝備項目。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裝備重大引進項目以及結合兼并重組現有企業存量資產實施的改造提升項目,加大扶持力度,開辟綠色通道,加強要素保障,推動重大項目盡快建設投產。

          (二十四)創優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企業的金融產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產品支持規模,以出口退稅賬戶托管、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質押等方式支持出口企業融資,提高出口信貸能力、保函授信額度。積極拓展融資租賃業務,鼓勵企業通過企業債券和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開展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出口收入留存境外、外匯資金內部集中管理。充分運用進口貼息政策、優惠進口信貸、進口信用保險等方式擴大船舶、海洋工程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

          (二十五)兌現退稅政策。積極推行快速便捷出口退稅綠色通道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出口船舶生產企業實行“先退稅后核銷”出口退稅管理辦法。著力提高出口退稅工作效率,積極爭取指標,簡化申報手續,加快退稅進度,落實外匯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期間申報出口退稅免予提供紙質出口外匯核銷單政策,做到“當月申報、當月審核、當月退庫”,滿足企業實際退稅需求。

          (二十六)促進貿易發展。積極開展貿易促進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船舶(海事)專業展會,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加快國際營銷網絡建設。著力推進公平貿易預警點建設,發揮公共商務平臺、專業信息平臺作用,建立船舶及配套產品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十七)強化人才培訓。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南通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合作,著力培養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發揮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職業大學、紫瑯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涉船學科較為齊全的優勢,大力培養船舶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鼓勵企業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完善企業內部教育培訓體系,根據企業需要派員到國外先進造船企業研修實習,為船舶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撐。

          (二十八)構建信息網絡。建立國家船舶出口基地運行分析機制,加強調查研究,規范信息采集,密切部門合作,優化統計分析,及時反映行業、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定期向有關部門報送信息數據及發展情況報告。

          (二十九)優化口岸環境。積極推動南通口岸擴大開放進程,創新和優化監管通關模式,支持船舶企業開展海關AA類資質申報;鼓勵符合要求的船舶企業參加新型保稅加工監管模式試點,優先支持試點企業開展聯網監管;靈活運用多種稅款擔保實現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加工貿易手冊延期問題。進一步落實檢驗檢疫扶持政策,降低收費水平,加強水上安全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海事行政執法效率,推動進出口貿易的便利化,努力營造具有競爭力的口岸發展環境。

          (三十)推進行業管理。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充分發揮南通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南通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商會等行業協會作用,積極開展調研、咨詢、協調等工作,了解企業現狀,關注熱點事項,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推進行業自律,提升服務水平,維護共同利益,促進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可持續健康發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一本通|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狠狠干中文字幕|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软件|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精品中文高清欧美|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无码毛片|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本免费AV无码专区一区|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天堂网www中文天堂在线| 无码专区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射|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 亚洲 日韩 中文2019|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