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擴大開放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
        來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2-12-04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委發〔2012〕22號  2012年10月17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全省對外開放工作會議精神,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對外開放進程,為在江蘇江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提供強大動力,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蘇發〔2012〕11號),結合南通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貿相結合、對外開放與轉型升級相結合、經濟國際化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結合,著力在更新開放理念、創新開放路徑、完善開放體制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形成以國際化企業為主體、國際化城市為基礎、國際化人才為支撐的對外開放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經過今后五年的發展,實現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外貿進出口總量和結構、對外經濟合作層次和效益全面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全球要素配置力、對外影響力全面提高,全市開放型經濟主要經濟指標位列全省和長三角第一方陣。到2016年,累計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力爭突破120億美元,引進超億美元項目50個;外貿進出口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當年進出口總額力爭達到500億美元;國際服務貿易年均增長20%以上;累計實現新批對外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20億美元;打造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開發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二、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三)大力增強出口核心競爭力。加快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重點培育一批在國際市場上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企業,支持船舶海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提升服裝、家紡等傳統優勢出口產業的附加值,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加快品牌興貿戰略。建立出口產品品牌培育機制,加強出口產品創牌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外貿企業開發使用和并購境外品牌,支持外貿企業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到2016年,培育省級以上出口品牌30個以上。實施基地化發展戰略。提升現有國家船舶出口基地等6個國家級、省級出口基地建設水平,推進國家級家紡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國家級內外貿結合重點專業市場申報和建設工作,形成一批外向度較高、競爭力較強、產業特色鮮明、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出口產業板塊。

          (四)深度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大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鞏固深化傳統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形成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風險分散、渠道多元的市場分布新格局。引導外貿企業充分利用國家(地區)間自貿區優惠政策開拓自貿區市場。建設自主性國際營銷體系。支持有條件的外貿企業建立國外營銷網絡、物流網絡,鼓勵外貿企業設立境外直銷“窗口”。引進和發展一批產業鏈比較完整、處于貿易樞紐地位、綜合競爭力較強的外貿大企業、大集團,培育一批以南通為基地的外貿總部企業。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建設。推進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重點商品進出口交易市場網上交易,引導和鼓勵企業運用網上營銷和交易系統,實現實體市場和虛擬市場的良性互動發展。

          (五)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拓展物流產業。加大港口、碼頭、機場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臨港型現代物流服務業發展,重點做好進口LNG、原油、礦砂、棉花、大豆等交易市場建設。招引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物流企業落戶,構建臨港物流基地。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推動物流產業升級。提升專業市場。依托海門疊石橋家紡、通州志浩家紡、天汾電動工具、如東天一紫菜、如皋腸衣、海安鍛壓機械等專業市場,拓展對外貿易功能,建設具有輻射效應的內外貿結合的專業市場。抓好產業研發。以江蘇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設計院、南通中遠船務海洋工程設計中心、江蘇金太陽面料設計中心、南通聯亞藥業等一批企業研發中心為重點,培育扶持船舶、海洋工程、紡織、醫藥等研發產業發展,并在此基礎上推動技術的轉讓服務,培育技術服務市場。打造品牌展會。創新辦展機制,加強國際性展會建設,集中力量舉辦好一年一度的江海博覽會,努力在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培育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走出去”步伐,加大對文化產業出口的扶持,推進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海安“523”文化產業園等一批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完善版權交易市場建設,繼續辦好中國家紡城畫稿交易會和“張謇杯”中國家用紡織品設計大賽。

          (六)積極發展服務外包。全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重要影響力的長三角北翼服務外包首位城市。著力引進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在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落戶,努力實現服務外包重大項目新突破;大力建設金融數據處理、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三大平臺,努力做強藥物研發、船舶設計、家紡設計、呼叫產業四大業態,加快形成特色品牌產業;重點推進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外包創業中心、蘇通科技產業園科創研發園和云計算數據中心、如皋軟件園、海安惠普未來城市綜合體、崇川區以及海門疊石橋、通州志浩電子商務產業園、海門濱海新區“中國國際呼叫產業城”和啟東創新型經濟園建設,做大做強專業園區規模。

          (七)著力發展進口貿易。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積極的進口戰略。堅持進口貿易與擴大內需相結合,與產業轉型升級相協調,優化進口商品結構,擴大先進技術和設備、關鍵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綜合運用進口貼息、進口信貸、進口信保等方式促進進口,積極發揮機電產品進口國際招標的作用,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進口貿易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南通港區、通州灣港區、如皋港區、洋口港區、呂四港區、海門港區、南通空港產業園等港口基礎設施、查驗監管設施建設,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建設一批大宗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和分撥、物流中心,形成服務南通、輻射全國的進口集散地。

          (八)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鼓勵外商投資船舶、能源裝備等六大主導產業,加大對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優勢產業以及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等四大潛力產業利用外資的力度,推進外資制造業向高端延伸,帶動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搶抓沿海開發重大機遇,發揮沿海港口、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發展臨港產業,盡快形成沿海區域產業發展的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鼓勵和支持外商投資物流、旅游、商務、科技、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為沿海開發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提供配套服務。鼓勵外資金融性機構在通設立辦事機構或分支機構,擴展業務范圍,努力建設成為蘇中地區利用外資加快發展示范區。

          (九)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大力推進外資并購、境外上市、融資租賃、合資嫁接、發行境外債券、引進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境外優惠貸款等非綠地利用外資方式。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境內上市,積極引進外資投資基金,引導投資基金與本地企業合作,支持蘇通科技產業園創新資本中心等投融資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投資基金更多地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合理、高效地借用國際金融組織及外國政府貸款,支持在農業、教育、衛生、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利用外國貸款。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股,前延后拓產業鏈,放大溢出效應。

          (十)促進總部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落實關于加快新城區總部經濟發展等政策,鼓勵現有重點企業擴展功能,設立區域性研發、物流、銷售、財務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加大力度招引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綜合性、地區性或職能型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結算中心以及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力爭到2016年有30家企業綜合總部、地區性總部或職能型總部入駐。

          (十一)加大力度推動重點企業“走出去”。發揮紡織、服裝、輕工等行業比較優勢,引導企業在境外建立加工貿易基地和營銷網絡,鼓勵船舶裝備、新能源等新興行業設立境外技術研發中心,帶動產品出口,增強跨國經營能力。支持江蘇帝普礦業等有實力企業開發境外農林、礦產資源,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推動南通經濟持續科學發展。推進如皋雙馬化工、江蘇賽城集團等重點企業加快建設省級境外產業集聚區,并努力建成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帶動更多企業集聚式“走出去”。推動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和成套設備出口企業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承攬境外工程總承包項目,不斷提升對外承包工程規模和質量。至2016年,實現新批對外投資項目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20億美元,建設省級境外產業集聚區2家、國家級境外經貿園區1家,繼續保持對外承包工程在省內領先優勢。

          (十二)培育本土跨國經營企業。引導企業樹立國際化經營理念,選擇擁有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和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從資金、技術、財稅、金融、人才、信息、服務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唱響“新僑之鄉”城市新名片,積極引導海外僑商做大做強海外事業。鼓勵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海外市場營業額比例。推動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提升南通國際化經營水平。到2016年,培育5家以上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本土跨國公司。

          (十三)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加大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制定促進開發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和開發區科學發展綜合評價辦法,進一步形成促進開發區轉型發展的激勵機制。著力實施開發區轉型升級工程,推動船舶修造與配套、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家紡、電動工具等產業挺進高端,推動光伏光電、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科技研發外包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建成一批特色“區中園”。大力開展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到2015年全市所有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全部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加快南通高新區建設步伐,完善產業規劃,強化高端產業集聚、爭取早日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推進沿海開發園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有序做好灘涂圍墾和綜合開發,推動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園區,爭取在沿海開發的重要節點上新設立省級開發區。提升開發區開放功能,加快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和保稅物流功能載體建設,不斷增強園區的對外開放功能。完善開發區公共服務,按照現代生產經營、生活配套、宜商宜居的要求,以前瞻、科學的規劃指導、推動開發區開發建設。推動開發區晉位升級,力爭到2016年新增國家級開發區1~2個、省級開發區2~3個。

          (十四)促進園區合作共建與協調發展。加快建設蘇通科技產業園、錫通科技產業園、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外高橋(啟東)產業園、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海門復華高新技術園、海門海寶工業園、江海產業經濟園等跨江合作開發項目,著力推進我市園區與省外開發區、中央企業、省內大型企業集團合作共建,致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好、拉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積極推進與重點國家(地區)的合作,加快中奧(南通)科技產業園建設步伐,促進開發區與臺灣地區深化交流合作。

          (十五)建立與港澳臺經貿緊密合作的機制。在CEPA、ECFA的合作框架下,重點推進金融、保險、會展、物流、文化創意、醫藥衛生等現代服務業招商與合作,實現服務業利用外資領域的新突破。加強與港澳臺重點企業、商協會、投融資機構之間的聯系,鼓勵企業利用香港在金融、貿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積極赴港上市融資、境外投資,拓展企業發展的新空間和新機遇。抓住臺灣觀光游、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轉型升級契機,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實現服務業利用臺資的新突破。提升和完善在三地的經貿網絡,聘請一批知名人士、專業人士作為我市高級經濟顧問、招商顧問,為我市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為招商引資、合作交流牽線搭橋。加大在港澳臺地區宣傳推介力度,對臺灣大企業、大財團、行業機構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構建深層次交流平臺。定期赴臺灣、香港開展招商、培訓、交流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我市在臺灣、香港地區的影響力。

          (十六)加快發展外向型農業。強化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根據農產品出口的品牌特色和國際需求,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區);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農產品出口示范企業。強化農產品境外市場促銷,加強不同類型農產品出口目標市場研究。加強農業項目利用外資工作,引導外資投向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等重點領域,培育壯大一批龍頭型農業利用外資項目。堅持科學定位、合理布局、集約發展原則,建設好南通外向型農業示范區,打造農業利用外資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出口高地。

          三、全方位推進國際(境外)合作與交流

          (十七)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每年開展3次以上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辦好“茉莉飄香·2012巴黎江蘇文化年南通文化節”。重視文化領域的多層次互訪,加強友好城市間的文化交流。有計劃地引進國外精品文化演出、陳列,利用重要節日、紀念日,組織舉辦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動。

          (十八)加強科技領域國際合作。廣泛集聚和有效整合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提高吸納世界先進創新資源的水平和能力,加快推進南通產業創新國際化進程。重點圍繞我市產業高端化發展領域,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集成運用資金、政策和市場激勵等手段,加大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組織力度。引進建設新型的高水平創新國際化載體,鼓勵國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大型跨國公司等在通設立技術轉移機構或研發機構。鼓勵對外科技合作集中地區,建設具有國別特色或專業技術領域特色的高水平國際成果轉化基地,推動國外先進技術成果在當地進行創業孵化或產業化。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鼓勵有實力的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在境外以收并購或直接投資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直接利用境外高端人才、先進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等研發資源在境外開展研發活動,高效整合國際先進技術資源。

          (十九)加強國際交往。整合資源,創新舉措,構建大外事大僑務新格局,全力服務“走出去”戰略,助推民營企業國際化。以《南通國際友城合作宣言》為基礎,不斷完善友城合作對話機制和“走進友城”專項交流機制。加強與世界大城市帶的交往,以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友城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領域與友城的務實合作。打造誠信出國(境)和安全出國(境)機制,建立和完善境外領事保護應急協調、涉外突發事件應急、主動預防機制和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制度。

          (二十)加強教育國際合作。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以教育國際化推動人才國際化。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鼓勵我市學校與國外知名學校及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增強培養本土具有國際化素質學生的能力,吸引更多國際留學生到在通高校留學。推動教育資源對外輸出,支持我市知名學校在海外創辦分校,提升我市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二十一)加強境外旅游合作。進一步擴大國際旅游市場宣傳推薦,重點做好日韓和東南亞修學旅游市場,積極支持興東機場通過旅游包機等形式開通國際航線,到2016年累計接待海外旅游者超過70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6億美元。擴大旅游業利用外資規模,吸引境外旅游投資商參與我市沿江沿海旅游度假區建設,大力引進海外旅游開發管理人才。

          (二十二)加強衛生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境)外科技、智力資源,推動我市醫療衛生機構與國外知名機構交流與合作,引進吸收國際最新醫學知識、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培養和引進一批能夠提升我市自主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及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滿足衛生事業發展對醫學創新人才的需求。

          四、營造更具競爭力的對外開放環境

          (二十三)加快建設國際化城市。按照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的定位,著力增強中心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加快建成長三角北翼經濟規模和質量優勢明顯、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科技創新水平較高、區域樞紐地位突出、集聚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經濟中心城市。強化城市設計,打造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設中倡導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用世界眼光、個性特色和本土優勢塑造一流的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對國際要素資源的承載力,推動與國際化城市相匹配的產業積聚力的提升,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加快建設江海交匯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全力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的重要組合強港,港口設施、管理和運營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建立覆蓋面廣的國際航運網絡,初步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現代化江海港群。統籌推進縣(市)城建設,支持各縣(市)城按照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的目標,加快向中等城市發展,增強城市功能。

          (二十四)加速推動人才國際化進程。把推動人才國際化作為推進經濟國際化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培養和引進國際高端產業人才,充分利用全球智力資源,加快建設國際化產業人才高地。大力實施“江海英才引進計劃”、“產業人才發展312行動計劃”,加大引才力度,拓寬引才渠道,爭取到2016年引進100個創業創新人才團隊、2000名科技領軍人才。提升載體建設,大力引進高層次科研院所,加快培育能引領區域發展、支撐產業升級、代表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產學研創新平臺,與高層次科研院所新建10家以上研究院所或工程中心。高水平辦好每年一度的江海英才創業周活動,積極組團赴外開展人才招聘,充分利用國際性人才智力合作平臺等高層次學術活動開展招才引智,建立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聯絡站,實現招才引智常態化。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家培育計劃,“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提高本土人才國際化素質。

          (二十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改善融資環境。創新外貿企業融資擔保方式。爭取省商務發展基金向市國有擔保機構注資,市級財政按1∶1配套投入,提升外貿擔保能力。加強與進出口銀行合作,積極聯絡與推薦重點企業融資項目,引導縣(市)區政府與進出口銀行搭建中小外經貿企業“統貸統還”平臺。加強與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支持與鼓勵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防范收匯風險。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出口退稅賬戶托管、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質押、出口訂單抵押、貨權質押、封閉貸款等方式降低企業貸款門檻。支持金融機構充分運用“內保外貸”、開具出口信用證、出口保函等方式,加大對外貿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豐富跨境人民幣結算產品,穩步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與投資。

          (二十六)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吸收外資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建立全市外商投資管理服務培訓平臺和糾紛投訴調解工作平臺,積極有效化解投資矛盾,維護我市優良投資環境形象。繼續深化“大通關”建設,加快南通電子口岸建設進程,優化海關、海事、檢驗檢疫、邊檢查驗監管模式;探索完善企業分類管理辦法,全面提升查驗監管服務能力,推動通關提速增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推進如東洋口港、啟東港口岸開放國家審理,加快海門港擴大開放配套設施建設和申報進程。全力推進機場開放報批,加快國際候樓、聯檢辦公樓建設,加大國際客貨運航班航線開辟力度,實現興東機場對外開放。按照《南通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規劃》要求,做好特殊區域產業布局規劃。推進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和建設,做好區內產業布局和招商引資工作。加快“南通家紡·疊石橋海關直通式監管點”建設進程,力爭2012年內建成投入使用。積極推進如皋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海安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及早籌備開展通州灣港區口岸開放工作。

          (二十七)強化貿易摩擦和風險應對防范。建立政府、行業和企業“三位一體”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在全市重點出口產業建立一批外貿風險預警點。鼓勵支持企業主動應對反傾銷、反補貼等各種貿易摩擦,積極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障產業安全。健全產業損害預警體系,加強對重點國別、重點產業的安全預警監測。加大對外經貿企業用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防范經營風險的能力。

          (二十八)創新體制機制。以深化改革促進開放,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加強法制建設,推進依法行政,實行政務公開,努力創造符合國際慣例、國際標準的政策法制環境和服務環境。充分發揮中介組織、行業協會在深化開放中的作用,規范市場行為,積極開展政府購買服務,促進中介機構發展。按照“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進一步創新開發區管理機制和開發機制,構造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強化對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及創新發展的考核評價。全力構架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政務服務體系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效能服務建設,強化監督考核體系作用,加強對縣級政務中心的指導,切實提高全市政務服務整體水平。

          (二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外開放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指導,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全市對外開放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開放布局、開放重點及體制機制、政策創新及全市大型境外涉外活動等工作。建立對外開放工作的責任考核機制,強化各有關部門對擴大和深化開放工作的指導服務職責,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支持擴大和深化開放的合力。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免费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