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1〕135號 2011年8月3日
通州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加快通州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發展,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率先將通州區建成市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先行區,現就推進通州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立足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依托城市優勢和開放性市場,推動基礎設施向通州區延伸,不斷提升通州區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全力將通州區打造成市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先行區和城鄉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二、建設目標
到2013年新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高標準農田區域內高效農業占比達到60%,設施農業占比達到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以上。
三、建設范圍
納入《南通市通州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一期)》的金沙、東社、二甲、騎岸、十總、五甲、三余7個鎮所涉及的部分行政村。
四、建設原則
?。ㄒ唬﹫猿旨羞B片、整村推進原則。根據高效項目農業的建設要求,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農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建設目標,科學布局優勢作物和高效農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實行整村推進、集中連片開發。
?。ǘ﹫猿忠虻刂埔?、彰顯特色原則。根據現有資源優勢和發展要求,進一步放大產業特色,積極打造現代設施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優質糧油、特色種養業,在建設現代高標準農田的同時,建設生態種養區、精品加工區、現代農貿物流區。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提供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保障。
?。ㄈ﹫猿滞怀鲋攸c、分期推進原則。突出臺灣農民創業園核心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按照園區優先的原則,在建設資金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合理確定開發村,盡快形成通州乃至南通農業的亮點。
?。ㄋ模﹫猿终鲗А⒑狭﹂_發原則?;A設施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因地制宜,集聚資金,多元投入,切實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同時,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增加對規劃區農業項目的投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五、建設內容
河道疏浚、電灌站及配套輸變電線路、襯砌渠道、地下輸水管道、橋涵閘等配套建筑物、機耕路等建設工程,以及土地平整、農田綠化等非工程類建設內容。
六、資金扶持
為推動通州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采取市、區、鎮三級財政共同投入、以市、區兩級為主,鎮級為輔,市、區、鎮三級財政負擔比例為4:4:2。同時,為了推進設施農業發展,實行鎮級配套資金比例與設施農業發展實績相掛鉤的辦法,即:三年內,本鄉鎮區域設施農業占比低于20%的鎮,鎮級配套20%的資金;設施農業(含休閑農業)占比達到20%及以上者,鎮級配套10%的資金;設施農業占比達到30%及以上者,鎮級不配套。減少的鎮級配套資金由市和區各負擔50%。
七、建設管理
通州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部門為市、區兩級農業資源開發局、財政局,項目管理部門按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管理的要求進行管理。
?。ㄒ唬╉椖苛㈨?。項目申報主體為項目實施鎮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點,整村推進,效益優先,競爭立項”的原則,采取村、鎮、區逐級申報,項目申報每年一次,由區組織考察評審,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進行立項。區農業資源開發局、財政局牽頭組織對項目設計及概算審查,市農業資源開發局、財政局派員參加。
(二)項目實施。各項目鎮人民政府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全面采取工程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建設公示制,堅持規范運作,項目實施從立項之日起,建設期為1年。
(三)檢查驗收。項目驗收采取區級驗收、市級復驗的辦法。項目竣工后由項目鎮申請區級驗收,區級驗收采取工程驗收與設施農業驗收同步進行,對建設工程和項目區形成的設施農業進行全面驗收,形成驗收報告,報市級復驗,市級根據區級驗收情況,對工程和設施農業項目進行抽驗,根據驗收情況,確定市、區配套比例。
?。ㄋ模┵Y金管理。通州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采取“專款專用,專人管理,專賬核算”的辦法進行管理。區財政憑招標合同辦理市級補助資金預撥手續,市財政按合同價,對招投標價格控制在工程估算價格內的,預撥市補資金的50%;對招投標價格超過工程估算價格的,市財政按估算價格預撥市補資金的50%。工程竣工后由鎮人民政府初驗后報請審計,區審計局在1個月內對單項工程進行審計,單項工程審計后撥付市、區財政補助額的90%,其余10%的資金作為質量保證金,1年后撥付。
項目管理費參照農業綜合開發管理規定執行,按項目財政投入的2%提取,區農業資源開發局和項目實施鎮各半使用,主要用于項目立項考察評審、工程招投標、檢查驗收、竣工審計、項目管理。
?。ㄎ澹┕こ坦茏o。項目建成后所形成的農田基礎設施產權歸鎮集體所有。為確保項目效益的長期發揮,項目實施鎮應建立健全管護制度,明確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及時辦理移交手續,訂立管護協議,落實管護資金,管護資金按照項目投入的1%從財政資金中提取,??顚S?。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市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責任,加強考核,確保市區都市生態型現代農業取得新發展。對完成當年年度任務,成效顯著的鎮、村進行評比獎勵(考核辦法另行制定),評選先進鎮3個,分設一、二、三等獎各1名,給予5萬元、4萬元、3萬元;先進村6個,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分別給予3萬、2萬、1萬元獎勵,獎勵資金市、區財政各負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