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計劃行動方案的通知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2-07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政辦發〔2011〕253號  2011年12月29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和單位:

          《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計劃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省政府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1〕110號)和全省職業培訓工作會議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計劃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省黨代會確定的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和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以及落實“八項工程”、實現“八個領先”的要求,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以提高企業競爭力、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按照加快培養、重在使用、優化結構、完善機制的原則,建立健全企業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和保障機制,建設一支適應企業快速發展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需要、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二、工作目標

          近年來,我市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約7000多人,新增技師、高級技師在全省名列前茅,預計到2011年底,我市技能人才總量為65萬人,占全市職工總數的57%,其中高技能人才逾14萬人,約占全市技能勞動者的比重為23%。省黨代會提出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其中一項重要指標是到2020年每萬勞動力中高技能人員數達600人。根據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要求,我市將在2018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數約14萬,從業人數為463萬人,每萬勞動力中高技能人員數為302人,要達到省定目標,到2018年我市高技能人才數需達到28萬人,七年間平均每年需完成2萬人的新增高技能人才指標。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中級工存量等因素,將任務分解至各縣(市)、區(具體見附件)。

          三、具體措施

          (一)層層落實目標任務。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財政、經信、科技、總工會等各相關單位以及各行業組織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高技能人才工作。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對各級政府的績效考評體系。各縣(市)、區要根據市里下達的目標任務再行分解,制定各自的工作計劃,層層抓落實,確保目標實現。

          (二)加強政策配套引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激勵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足額征收職工教育培訓統籌經費并制訂激勵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意見,尤其在技工教育校企合作、推動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賽獎勵管理等方面細化激勵政策,放大政策效應。圍繞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建設一支適應企業快速發展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需要、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繼續實施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充分發揮省補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院校及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培養一批社會緊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藍印花布、花木盆景、紅木雕刻、風箏制作等行業或職業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進一步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創新、傳授技藝、技術交流、技術會診、技能攻關和實現絕技絕活的代際傳承的重要作用。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技術先進、資源共享的原則,建成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市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及示范基地,推進市級公共實訓鑒定基地建設,實施多形式、多層次、多對象的基地化培訓。探索建立不同等級技能人才最低工資標準,科學合理地確定技能人才薪酬待遇。進一步落實企業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工資福利待遇。落實技工院校高級工班、技師班畢業生試用期、見習期工資待遇及定級工資,參照大專、本科學歷畢業生待遇確定政策。

          (三)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企業將職工培訓納入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和完善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擴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覆蓋面。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組織、引導各類行業和企業結合生產和技術發展需求,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知識技能培訓,以及技術攻關、崗位練兵等活動,培養一批技能帶頭人,不斷提高企業職工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運用新技術創造新財富的能力。根據我市產業發展狀況,在船舶制造、裝備制造、紡織服裝、建筑、化工醫藥、電工電子等特色產業中,通過企業崗位培訓、技工教育培養和個人崗位技能提高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培養高技能人才。同時,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產業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宏觀管理作用,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做好高技能人才需求預測和培養規劃,組織好行業內高技能人才的培訓、交流和服務。

          (四)做強做優技工院校。探索對沿海地區技工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快形成以技師學院為龍頭,高級技校為骨干,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為基礎,學制教育與短期技能培訓并重,初、中、高級全覆蓋的綜合職業培訓體系。提升技工院校辦學層次,引導技工院校以職業技能標準為依據,強化職業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創新發展模式,實現互利雙贏。積極實施“校企雙制”辦學模式,深入開展“適齡青年進技校”工程。引導企業職工、社會人員借助技工院校平臺實現職業生涯技能提升。推進“創示范專業、講精品課程、做名牌教師”活動深入開展,打造技工教育品牌,引領學校高端發展,建設一批助推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示范專業,形成一批企業歡迎的精品課程,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名師。大力實施“百校千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推進“一體化”教學方式,為企業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

          (五)優化宣傳輿論環境。積極支持企業、行業開展技能競賽、技術創新、同業交流活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和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激勵廣大技能勞動者鉆研技術、提高技能、崗位成才,選拔和樹立一批優秀高技能人才典型,使“勞動光榮、技能成長”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永久|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6|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www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