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1〕8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南通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實施辦法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1年4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質,規范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活動,發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事業,根據《江蘇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專業技術人員,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取得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在職人員。
本辦法所稱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以下簡稱繼續教育),是指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的以補充、更新、拓展知識理論、技術方法為主要內容,以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活動。
第四條 繼續教育事業應當納入各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繼續教育事業發展。
第五條 繼續教育實行綜合管理與分級分類負責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繼續教育的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組織開展培訓示范,并根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對人才的需求,引導建立符合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自身特點的繼續教育模式。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繼續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按照國家、省繼續教育有關規定,負責本系統、本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組織管理工作。
第二章 權利與義務
第六條 專業技術人員不分民族、性別、職業、職稱、職務、單位性質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同時依法履行相應的義務。
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專業和崗位需要,向所在單位提出參加繼續教育的要求。
第七條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享有以下權利:
(一)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期間,與在崗人員享受同等工資和福利待遇;
?。ǘ┯袡鄬η趾ζ浣邮芾^續教育權利的行為提起申訴或仲裁;
?。ㄈ┯袡鄬^續教育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ㄋ模┓煞ㄒ幰幎ǖ钠渌麢嗬?。
第八條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ㄒ唬┳袷乩^續教育相關法律法規;
?。ǘ┩瓿衫^續教育規定的學分(學時);
?。ㄈ┓乃趩挝话才?,遵守學習紀律和制度規定;
?。ㄋ模┙邮芾^續教育的考核、檢查、監督,并通過相關考試考核;
(五)按照與所在單位的約定,承擔應由個人支付的繼續教育費用,并認真履行崗位服務職責。
第九條 專業技術人員所在單位(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ㄒ唬┌凑障嚓P法律法規要求,制定本單位繼續教育計劃并組織實施;
(二)保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和其接受繼續教育期間應當享受的權利;
?。ㄈ┤鐚嵱涊d、考核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統計資料;
?。ㄋ模┫蛉肆Y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本單位年度培訓計劃,接受其指導和監督;
(五)保障本單位繼續教育經費。
第十條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在國內外脫產培訓3個月以上或半脫產培訓6個月以上的,應經所在單位同意,并與所在單位就接受繼續教育后的服務事項訂立書面合同。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加強對繼續教育的管理,明確專人負責本單位繼續教育管理工作,按照教育、考核、使用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各項規章制度。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有權自主選擇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培訓機構,有權決定適合本單位需要的培訓內容。
第三章 內容方式與學分學時
第十三條 繼續教育應當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對象,結合用人單位工作需要和崗位職責要求確定教育培訓內容。
第十四條 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分為公需科目、專業科目和個人選修科目三類。
公需科目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規、基本理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知識,科目指南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行政部門編制,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國家規定總學分(學時)的三分之一。
專業科目是指本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新理論、新技術、新信息,是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專業科目指南由各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編制。
個人選修科目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完成所在崗位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的理論、技術,以及個人職業發展所需的各項知識。個人選修科目由用人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協商確定。
第十五條 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接受繼續教育:
?。ㄒ唬﹨⒓雍髮W歷教育、培訓班、研修班或者進修班;
?。ǘ┑浇虒W、科研、生產單位進行相關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
?。ㄈ﹨⒓訉W術會議、學術講座、學術訪問;
?。ㄋ模┙邮苓h程教育;
(五)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考核的自學;
?。┢渌弦幎ǖ睦^續教育方式。
第十六條 繼續教育采用學分(學時)制,專業技術人員每人每年脫產或集中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應不少于12天,或不少于40學分(72學時)。
第十七條 繼續教育學分(學時)按以下標準計算:
?。ㄒ唬﹨⒓訃H學術會議、國家、地區級學術會議的,每天以5學分(10學時)計算;參加地區以下級別學術會議的,每天以3學分(6學時)計算。
?。ǘ﹨⒓邮懈邔哟稳瞬排嘤柣嘏嘤柕?,每天以4學分(8學時)計算。
(三)參加培訓班、進修班、學術講座的,每天以3學分(6學時)計算。
(四)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完成其相應聘期內繼續教育學分(學時):
1.市(廳)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及以上(含同等檔次獎項)的獲得者或主要完成者;
2.出版1部以上專著、譯著,或合著撰稿3萬字以上的;
3.參加國民教育系列的學歷教育,獲得相應學歷或學位的。
(五)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完成當年度繼續教育學分(學時):
1.市(廳)級科技進步四等獎或縣級科技進步三、四等獎(含同等檔次獎項)的獲得者或主要完成者;
2.在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篇或市級3篇、縣級4篇的;
3.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職業)資格考試,且考試合格的。
(六)開展有計劃、有組織、有考核的自學,由用人單位根據學習內容、難易程度等折算學分(學時),但不得超過本年度規定學分(學時)的三分之一。
?。ㄆ撸┢渌厥馇闆r的學分(學時)計算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第四章 施教機構
第十八條 本辦法所稱施教機構,是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社會團體、大中型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依法設立的從事繼續教育活動的培訓機構。
第十九條 本行政區域內的施教機構由同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布。施教機構從事繼續教育活動,應及時向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 施教機構從事繼續教育活動,應當具有與繼續教育項目相適應的教學場所、設施設備、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聘請與繼續教育項目相適應的教學人員,按照確定的科目和課程編制教學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 繼續教育的師資實行專兼職結合、兼職為主的原則,由科技、經濟、教育等專業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學人員擔任,并逐步形成梯隊結構。有條件的地方可聘請外地或境外的專家、學者。
施教機構應當規范教學人員職業道德,完善教學質量評價考核體系。
第二十二條 施教機構應當向社會公示其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的范圍和時間、收費項目和標準、師資力量和管理人員、施教地點和相關設施等情況。
施教機構發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合法。
第二十三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與境內、外施教機構合作,定期選送各類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專業培訓。
第二十四條 鼓勵各類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設立的培訓機構和其他有條件的培訓機構申報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繼續教育培訓基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評估認定并實行動態管理。
繼續教育基地的培訓范圍由認定部門確定。市級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主要承辦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縣級繼續教育培訓基地主要承辦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
第二十五條 繼續教育培訓基地應從實際出發,面向社會,按需施教,主要開展公需科目的培訓,受委托舉辦繼續教育培訓班,舉辦公益性講座等。
第二十六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繼續教育培訓基地進行評估,對達不到培訓質量要求、長時間未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的,按規定取消其繼續教育培訓基地資格。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實行繼續教育登記驗證制度。用人單位、施教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將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真實、準確地載入個人專業技術檔案和繼續教育證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個人專業技術檔案和繼續教育證書登記的以下內容進行核查:
(一)繼續教育登記項目是否真實有效;
?。ǘ┢溉纹趦让磕昶骄^續教育學分(學時)是否達到規定要求;
(三)聘任期內參加的公需課目考試(考核)是否合格。
登記驗證不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聘任、晉升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
第二十八條 實行繼續教育工作評估制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定期對施教機構和用人單位繼續教育的培訓過程、內容及個人學習效果等實施評估,并通報評估結果。
第二十九條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有權向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訴,接受申訴的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并答復申訴人。
第三十條 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由單位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未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分(學時)或者未通過培訓考核的,用人單位可向其追償為其支付的繼續教育培訓費用。
第六章 公共服務與經費保障
第三十一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并提供以下公共服務:
(一)制定并發布本地區繼續教育政策,統籌協調指導繼續教育工作;
(二)制定并發布繼續教育公需科目指南;
?。ㄈ┱侠^續教育資源,建立繼續教育公共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組織建立繼續教育師資庫、教材庫、項目庫;
?。ㄋ模﹪@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組織實施繼續教育專項工程;
(五)促進發展遠程繼續教育;
?。┢渌^續教育公共服務。
第三十二條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組織應當為繼續教育提供下列公共服務:
?。ㄒ唬┲贫úl布本系統、本行業繼續教育規劃;
?。ǘ┲贫úl布專業科目指南;
?。ㄈ┙⒈鞠到y、本行業繼續教育網絡平臺,開發繼續教育資源,為本系統、本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繼續教育網絡平臺服務;
?。ㄋ模┙M織舉辦學術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理論講座等各類繼續教育公益活動;
?。ㄎ澹┢渌^續教育公共服務。
第三十三條 各級行政機關舉辦的各類繼續教育活動應當突出公益性,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具備條件的應面向轄區內所有專業技術人員。
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資助、捐助公益性繼續教育活動,參與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十四條 繼續教育經費按國家規定從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各縣(市)、通州區企業按職工工資薪金總額的1.5~2.5%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崇川區、港閘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按2~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繼續教育經費必須專項用于職工尤其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嚴禁挪作他用。
事業單位繼續教育經費可以在部門預算或自有資金中開支。
第三十五條 企業繼續教育經費的不足部分,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一)培訓費用攤入成本;
?。ǘ┩度牖驹O施的費用在利潤留成、稅后留利中開支;
(三)直接為產品創優、技術開發、技術引進、技術改造項目服務的培訓費用,在項目資金中開支。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繼續教育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未作規定的事項,相關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