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0〕214號 2010年12月1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我市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地方政府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江蘇3個試點市之一。《南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認真實施這一試點項目,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為我市轉變發展方式增加內生動力。現就做好試點項目組織實施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把發展高職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充分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區域內率先建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與育人機制;推進職業院校辦學體制和理念創新,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計劃用五年左右實現以下目標:
(一)高職教育辦學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深化高職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探索省市共建、地方和行業企業共建高職院校,建設若干所國內一流的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加快構建以理事會為組織架構的高職院校與利益相關方合作辦學、共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全面激發高職院校辦學活力;改革高職學生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加大地方財政對高職教育的投入,生均公用經費達到本科院校水平。
(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顯著優化。完善定點實習企業制度,探索校企緊密合作的長效機制;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青年英才培養基地;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建設一批大學生實踐基地和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大學生就業率和創業能力全省領先。
(三)高職教育服務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在通高職院校緊密結合南通產業布局調整專業結構,培養一批數量充足、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探索形成經科教聯動、政產學研結合新模式,探索沿海開發背景下高職教育國際化與經濟國際化的同步機理,更好地服務南通經濟轉型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建立多方參與的高職院校理事會制度。積極探索省市共建、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和途徑,形成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合力。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度,鼓勵職業院校與相關行業和企業,以專業共建、人才共育為紐帶,以資源互補、優化配置為原則,以互利共贏為目的,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實行理事會管理,形成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
(二)構建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企業接受高職學生實習、就業或進行員工培訓的減免職工教育統籌金,企業對高職教育辦學投入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組建由相關行業協會、商會、龍頭骨干企業和職業院校參加的人才培養協會(聯盟),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簽訂協議、在企業掛牌等形式,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生生產實習和就業基地;資助高職院校和企業聯合建設一批生產型、共享型、創業型實訓基地。
(三)優化整合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用足用好職業教育統籌資金,確保資源配置向高職教育傾斜,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高職教育的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結合“十二五”規劃的實施,進一步優化高職教育布局,支持高職院校貼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設特色園區和實訓基地。加大內涵建設的投入,推進各高職院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推進高職院校教學聯合體建設,引導和推動高職院校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合理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大與地方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四)健全多渠道投入的高職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市級財政對市屬高職院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機制,建立穩定的公用經費投入增長機制,到“十二五”末,市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達到當地本科院校同類專業生均撥款標準;加大高職教育發展資金投入,建立市級財政對高職院校專項建設經費獎勵制度;建立高職學生實習意外傷害保險統籌支付制度;實行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津貼制度,參照高級技能型人才標準給予兼職教師專項津貼;鼓勵和引導當地企業向實訓基地捐贈儀器設備,設立獎學金、助學金,開展訂單培養,有效分擔人才培養成本。
(五)探索形成經科教聯動、政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整合集成本市研發機構、高科技企業和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資源,政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攻關,建設科技創業園區、產業化孵化基地,匯聚、轉化、轉移技術成果;制定政策措施,對高職院校與本地企業共建研發中心、開展研發項目給予專項補助;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場地、設備、教師資源,積極培養和推動骨干專業教師與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在院校建立產品研發基地;探索“廠中校”、“校中廠”模式,鼓勵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成人專科學歷教育試點和各種形式的職工培訓。
(六)探索高職教育國際化與經濟國際化的同步機理。充分利用蘇通科技園區建設、沿海開發戰略實施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極好機遇,開展“職業教育服務沿海開發行動”,推動高職院校開門辦學,選擇具有自主品牌的外向型骨干、龍頭企業與本市國家或省示范性高職院校結對,共同走向世界,提高南通高等職業教育參與國際合作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實施時間和步驟
(一)實施時間:2010~2015年。按照整體規劃、分類立項、分步實施、持續支持的原則推進綜合試驗區建設。依據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加強項目規劃設計,分階段、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2013年進行階段性成果報告與中期評估,2015年進行總結驗收和推廣。
(二)實施步驟
2010年,制定《南通市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2011年,推進高職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建立高職院校理事會制度;組建以政府為主導、高職院校、行業和企業多方參與的南通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聯盟。
2012年,實施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稅收優惠、高職院校生均公用經費和專項建設經費補助、學生實習意外傷害保險等政策,完善定點實習企業制度,區域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逐步達到當地本科院校同類專業生均撥款標準。
2013年,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重點依托先進制造技術類專業,建成2~3個國家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2014年,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與育人機制;校企合作的組織領導、政策措施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
2015年,高職院校辦學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基本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完成試點總結報告,推廣改革試點成果。
四、項目安排
(一)基礎能力建設
1.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設項目。國家級、省級示范性(骨干)院校通過立項、建設并通過驗收,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
2.特色、品牌和示范專業建設項目。國家級、省級特色、品牌和示范專業建設通過驗收,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
3.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建設通過驗收,分別給予一定的獎勵。
(二)校企合作建設
1.定點實習基地建設項目。每建立一個定點實習基地,給予一定的建設經費支持。
2.人才培訓項目。每培訓1000名以上職工,給予一定的獎勵。
3.技術研發項目。技術研發成果獎勵參照市科技成果獎勵有關規定。
4.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高職院校與境外院校、企業開展合作辦學,成效顯著,給予給予一定的獎勵。
五、配套政策
(一)充分用好現有的人才、科技政策,多渠道籌措經費,吸引行業、企業積極投入試驗區建設項目。
(二)制定出臺關于高職院校建立理事會制度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辦學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政府引導、榮譽激勵、稅收優惠、經費補助等政策。
(三)完善市屬高職院校生均公用經費補助辦法,逐年提高市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制定實施南通高職院校專項建設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為示范性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師資、專業、課程建設和校企合作提供獎勵資金。
(四)制定實施企業接受高職學生實習意外傷害保險統籌支付制度;建立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定點企業制度。
六、保障機制
(一)組織領導機制。成立南通市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工作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的研究并推動實施。
(二)項目科研機制。成立由南通市教育行政部門、高職院校負責人和高職教育專家組成的項目科研小組,分析研究試點改革措施和實施效果。
(三)監督反饋機制。成立“南通市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項目監控小組,負責對改革方案實施過程的監控。
(四)考核評價機制。實施項目管理,進行嚴格論證,并嚴格按批準的建設內容和進度進行監管、檢查。研究制定考核評價方法,探索建立評估指標體系。成立由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職業院校專家組成的“南通職業教育發展咨詢與評估委員會”,為改革試點開展決策咨詢、論證和評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