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辦局,市各委辦局,市各人民團體,市各直屬單位:
2009年3月23日,國務院發出《關于同意江蘇省調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09〕34號),3月31日,省政府下發《關于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的通知》(蘇政發〔2009〕60號)。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以原通州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沙鎮。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通州撤市設區工作,確保行政區劃調整平穩有序進行,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市區行政區劃調整的重要意義
通州撤市設區,將加大市區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中心城市對周邊縣(市)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同時也是通州充分利用市區城市資源和優勢,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加快發展的重大契機。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要從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市區行政區劃調整的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正確決策上來,統一到共同推進全市“扎實保增長、全面達小康”的目標任務上來,自覺服從和支持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二、關于通州撤市設區的相關問題
通州撤市設區,總的原則和要求是“確保穩定、促進發展”。通州除規劃、國土等涉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管理事項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外,現行其他體制和經濟管理權限在過渡期內原則上保持不變,過渡期暫定為3年。
(一)關于南通市通州區的機構更名。原中共通州市委員會、通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州市人民政府、通州市政協、中共通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相應更名為中共南通市通州區委員會、南通市通州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南通市通州區政協、中共南通市通州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原通州市人民法院、通州市人民檢察院相應更名為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檢察院;原通州市委、市政府工作機構相應更名為通州區委、區政府工作機構。原通州市相關領導班子成員所任職務,同時更名為南通市通州區的相應領導職務,不再另行發文。上述國家機關機構及其領導成員職務更名如涉及法定程序的,按有關法律及規定辦理。
(二)關于南通市通州區規劃、國土管理體制。撤銷原通州市規劃管理局、通州市國土資源局,組建南通市規劃管理局通州分局、南通市國土資源局通州分局。南通市規劃管理局通州分局主要負責人的選拔任用與管理由南通市規劃管理局負責,其余干部的管理由通州區負責。南通市國土資源局通州分局干部管理實行現行體制。兩分局人員編制、工資審批、人員招錄、各項經費收支等由通州區負責。
在規劃管理上,市規劃管理局負責通州區分區規劃、通州城區規劃建成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重要地段和重要節點修建性詳細規劃、涉及整個市域需要統籌的專項規劃的編制。通州區域內除上述以外的城鄉規劃編制、所有城鄉規劃的管理及監察工作由通州分局實施,實行備案制;需由市規劃委員會審定的重大事項報市規劃委員會決定。
在國土管理上,市國土資源局負責通州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以及年度用地計劃、土地供應計劃的制定;其余國土資源管理各項業務工作由通州分局實施。
(三)關于南通市通州區的財政體制。過渡期內,通州財政預算體制、城市建設管養體制仍保留現行體制不變,通州現行的各項經濟社會管理政策仍可延續適用。市本級不集中通州區財力,通州區根據事權財權相匹配的原則組織區內事務。社會保障、職工工資和市區的差距,立足于自身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逐步解決。根據財力增長和可能,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可適當加大上升的幅度,加快縮小和市區的差距。
市委、市政府從促進新老城區加快融合、加快發展出發,在過渡期內,制定出臺扶持通州的政策和舉措:
1.重點支持通州產業加快發展:一是在土地利用計劃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向通州傾斜;二是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在現有財政體制暫不調整的情況下,市財政對通州做大做強企業、培植稅源給予扶持,每年扶持資金不少于5000萬元,具體操作辦法由市財政局另行制定。
2.重點加強新老城區間道路、交通的快速連接:優先安排主城區與通州的骨干道路連接,除2009年已列入實施計劃的鐘秀東路東延外,要加快實施人民東路東延、通富北路北延、機場路和東快速路(城東大道)等項目,上述工程涉及到通州境外的投資由市本級和相關區承擔,通州境內的投資由通州承擔,市政府對每條道路給予通州定額補助1億元(不含鐘秀東路東延),共計4億元。
(四)關于南通市通州區的行政執法體制。通州撤市設區后,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裁決、行政確認等行政執法方面,原則上維持縣(市)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法定管理權限不變。對國家法律授權給縣(市)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而區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沒有的法定職權,市人民政府(或其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委托方式由通州區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行使。按照責權一致的原則,通州區人民政府(或其所屬部門)對受托執法行為負責。具體委托方式由市人民政府另行確定。
三、嚴肅各項紀律,保證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堅決貫徹執行區劃調整的部署和有關政策規定,維護并服從區劃調整的大局,確保各項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市級機關各部門要強化業務指導和服務,保護、調動好一切有利于通州發展的活力和積極性,積極主動地支持通州行使好行政管理權,對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堅持在服務中完善,在創新中解決,杜絕出現與區爭權和人為設置體制障礙等現象,努力消除老體制的弊端,激發新體制的活力。
通州市要嚴格遵守組織人事紀律和財經紀律,重大事項向市通州撤市設區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嚴格執行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嚴格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機構;嚴格行政管理制度和檔案管理制度。要做好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積極引導他們支持、配合區劃調整工作,確保區劃調整期間轄區內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社會治安穩定。
在區劃調整中,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加強對各項政策和黨紀政紀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杜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確保政令暢通。
四、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圓滿完成
為加強對通州撤市設區工作的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通州撤市設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一民同志和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大衛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藍紹敏同志和市委常委、通州市委書記宋文輝同志擔任,領導小組成員由市委秘書長、市政府秘書長,市監察局等市相關部門和通州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對行政區劃調整實施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研究解決調整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通州市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以保證區劃調整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