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現將《南通市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2009~2011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2009~2011年)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促進就業、調整結構、拉動經濟增長、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穩定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體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國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到2011年,為將我市打造成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形成“千億級”產業板塊,實施“三優一特”促進工程,制訂本規劃綱要。
一、產業發展現狀
(一)行業概況。
1.產業規模不斷增長。近年來,我市電子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2005至2008年,我市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高速遞增,年均增長超過20%。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分別為634.5億元、168.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12.5%、12.8%,比2004年上升了3.6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占全省的4.85%、全國的1%,位居蘇州、無錫、南京、常州之后,列全省第五。
2.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順應國際產業發展潮流,積極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努力進行結構調整,形成了電子元件、電子器件、電子材料、通信、整機等5大類29個品種的電子信息產品體系,投資類產品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通信產品和電子材料等投資類產品已占5大類產品的40%,電子元件和電子器件等基礎類產品占20%。
3.產品檔次不斷提升。通過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以及市場優勝劣汰,我市的電子信息產品已開始走出低檔、低質、低價的低水平狀態,逐步向高技術、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數字彩色電視機、音響、CDMA通信直放站、片式元器件、高性能電極箔、大容量鋁電解電容器、光電子器件、新型光纜等一批產品正逐步成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主流產品。在5大類29種電子信息產品中,有16種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占55%;有9種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占31%。
4.產業鏈條不斷加強。中天科技集團不斷向光通訊產業鏈上游發展,投資新上光纖預制棒項目,打造光棒、光纖、光纜完整的光通訊產業鏈;江蘇林洋電子有限公司已形成從拉棒、切片到電池生產、組裝、太陽能應用產品的整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業鏈;通州平潮電子信息園區內也已形成從電容器材料、電極箔到電容器產品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鏈。
5.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在2008年全市工業企業銷售收入100強中電子信息業企業占了18家,億元企業中電子信息企業有70家,其中超50億元的企業有2家,分別是江蘇林洋電子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超20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10億元企業5家;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前10強企業的銷售收入占電子信息產業的45.4%。
(二)存在問題。
1.產業整體規模偏小,橫向差距較大。近幾年來,我市的電子信息產業雖然有了較快發展速度,但與蘇南產業規模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在產業規模方面,蘇州、無錫、南京、常州在全省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別達56.5%、16.3%、11.0%和5.2%,我市在全省比重不到5%。
2.產業集約水平不高,層次尚待提升。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生產要素集約度參差不齊,層次不高。除電容器等元器件外,我市電子信息還未形成高端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普通電子元器件、磁性材料等大量中低檔產品在我市電子信息產業中仍占有較大比重,從整體上看,我市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較為零散,集中度不高,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品附加值低。
3.技術人才比較匱乏,研發能力不強。目前,我市人才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面臨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的現象。大中型企業普遍缺乏能占領科技和市場前沿、組織領導重大工程和攻關項目的技術帶頭人。人才的缺乏導致了自主研發能力的不足,全市掌握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企業較少,終端成品比重較小,缺乏成套裝備等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產品。
?。ㄈ┌l展機遇。
1.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機遇。信息技術是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高新技術,數字化將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動力,各種技術相互滲透,產品界限日趨模糊。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電子信息產品市場的快速增長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目前3G技術應用、非接觸式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光電子領域的藍光技術、半導體照明產業發展以及第四代移動通信(4G)等后續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等都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
2.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機遇。通過推動使用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及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等在裝備制造業的應用,有效扭轉我國產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的局面。同時,利用我國工業化發展成果和產生的應用需求,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技術創新,帶動信息技術與設備的普及應用和技術創新。
3.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有關扶持政策支持,瞄準內需市場,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企業平穩運行。
4.蘇通長江大橋通車和滬通鐵路、崇啟大橋、崇海大橋開工建設的機遇。蘇通大橋通車后,我市與上海一小時都市圈的“同城”效應,加上相對較低的商務成本,以及較好的勞動力、基礎設施優勢,有利于我市承接上海和蘇南城市的產業轉移,為我市參與上海及蘇南的產業分工協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ㄒ唬┌l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實施“三優一特”集聚工程,加快實現兩大轉變。即建成國內一流的光通信產業高地、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高地、集成電路測試封裝產業高地和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化軟件及外包產業特色基地,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品從中間產品向終端產品轉變,電子信息企業發展模式從簡單加工向掌握核心技術轉變。
(二)主要目標。
到2011年,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50億元,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12.5%以上。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以上,其中,5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4家以上,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10家。擁有省級以上品牌20件,其中國家級品牌10件。
三、重點任務
?。ㄒ唬┘涌旃饫w光纜產業鏈前延后伸,做優光通信產業。
以中天科技集團、通光集團等骨干企業為龍頭,發揮我市在光纖光纜領域的優勢,并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的延伸,積極發展現代通信及光通信產業,進軍電子信息原材料領域,壯大光傳輸、光接入、光纖光纜和光電器件等光傳輸產品群。在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重點引進和培育超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先進產品。加快長期演進(LTE)、第四代移動通信(4G)等后續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到2011年形成年銷售收入370億元產業規模,將南通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光通信產業高地。
?。ǘ┘涌煸骷a品升級,做優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
依托中聯科技、江海電容器等骨干企業,圍繞國內整機配套調整元器件產品結構,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高頻頻率器件、半導體照明、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新型機電元件、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發展壯大新型電子元器件產品群。扶持平板顯示技術用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發光二極管(LED)背光源、部分生產設備以及材料開發和產業化。推進中小尺寸有機發光顯示(OLED)產品的生產及應用。鼓勵發展為新型元器件核心戰略性產業提供自主配套的高性能電子材料及電子元件生產專用設備和真空電子器件專用設備。到2011年形成年銷售收入220億元產業規模,將南通打造成國內一流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高地。
(三)加快測試封裝技術升級,做優集成電路測試封裝產業。
以富士通微電子、華達微電子、啟東捷捷微電子為龍頭,積極支持優勢企業承擔國家、省重大專項,發展多芯片集成技術、倒裝焊技術、圓片級封裝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跟蹤研究數字信號處理(DSP)、高清晰數字電視(HDTV)的高端芯片測試方法和技術,提高集成電路測試封裝水平和生產能力,到2011年形成年銷售收入50億元產業規模,形成國內一流的集成電路測試封裝專業高地。
積極吸引掌握核心技術和先進制造能力的跨國芯片制造企業落戶我市,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以芯片設計能力的引進、培育為重點,促進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的聯動發展;重點建設國內一流的集成電路測試封裝技術研發中心,著力突破集成電路制造的專用設備技術,支持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封裝技術工藝開發,積極推進晶圓、多晶硅、砷化鎵以及集成電路專用電子化學品等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
?。ㄋ模┘涌燔浖髽I引進培育,做特專業化軟件產業基地。
以產業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為目標,加快軟件產業規?;椒?,形成一批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鼓勵圍繞裝備制造業信息化、電力自動化、現代物流和電信運營支撐等領域,開發信息安全軟件、中間件軟件、嵌入式軟件、圖形圖像軟件、電子商務軟件、工業軟件等專業化、特色化軟件產品,并實現產業化。引導中小型軟件企業向軟件園集聚和聯合發展,提高軟件行業國際合作水平。支持軟件外包加工、動漫設計、工業設計等產業的支撐軟件及服務平臺建設,重點建設南通軟件園、開發區外包基地、崇川聚智谷、海安軟件園和市科技社區以及一批軟件外包、動漫設計、創意設計基地。到2011年將軟件產業培育成10億元級產業,形成在長三角地區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化軟件及外包特色產業基地。
四、對策措施
?。ㄒ唬I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造產業發展的優勢。
一是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投入。要把區位優勢和發展機遇轉化為生產要素,吸引多方資金的注入,除爭取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和省相關基金外,近期出臺鼓勵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的有關扶持政策,設立市級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電子信息產業風險投資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利用主板、創業板或境外上市進行融資和再融資。二是打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用足用好國家、省和市現有的優惠政策,不斷提升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環境,對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園區內項目的用地、稅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引導產業向基地、園區集中。努力培育產業支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在貸款、擔保、債券、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方面對電子信息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同時,加快項目審批速度,加速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三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和交流溝通,及時發布產業預警信息。
(二)實施大企業戰略,構建信息產業群和產業鏈。
一是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引進戰略是實現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扶持本地企業的同時,通過成功引進2-3家龍頭企業,將本地小規模企業培育成為配套企業,建設信息產業基地,構建信息產業體系,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實現信息產業的飛躍。二是壯大一批電子信息產業的骨干企業,積極吸引市外資金、民間資金、境外資金,推進企業產權多元化,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以市場為紐帶,促進各類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向行業龍頭企業集聚,鼓勵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拓展產業鏈,著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成為百億級行業龍頭企業。三是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資合作,通過內引外聯,推進產業技術升級,促進企業技術結構升級,實現結構優化和快速發展。
(三)推進信息基地和園區建設,實現產業集聚和功能升級。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速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鏈為紐帶、以知識產權為支撐、具有強大生產能力和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集聚。抓住蘇通科技產業園區建設的機遇,充分吸收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成功經驗,強化重點基地和園區的產業集聚功能,提升園區的建設檔次和管理水平,推動園區從依靠政策優惠向依靠綜合環境優勢轉變,在形成產業特色和功能技術上再下功夫。同時進一步放大蘇通科技產業園區效應,吸引更多高端電子信息企業落戶我市,推動整個產業聯動發展。同時,要加大對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光傳輸網、電子商務平臺、數字檢測平臺,為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優化園區管理模式,率先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符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律的管理方式和創業環境。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為園區經濟成立專業的服務機構,推進實現“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減少工作環節,實行服務提速。
?。ㄋ模┘訌娂夹g創新力度,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加大信息產業體制和機制創新力度,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向自主開發和創新為主轉變,加快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步伐。一是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建設國內一流的集成電路測試封裝技術研發中心。鼓勵銷售規模達5000萬元以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創建省級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鼓勵大中型企業兼并收購國內外技術團隊和科研平臺,設立研發機構。小企業要加強產學研聯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業的科技人才資源解決發展中的技術問題。鼓勵企業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或公共技術平臺。大力推進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市場等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二是進一步完善企業科研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把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作為科技資金立項扶持的基本條件和高新技術企業評價考核的核心指標。三是加強產學研合作。抓住蘇通大橋建成通車有利時機,在與上海建立產學研全面合作關系的平臺上,積極開展與上海等地著名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加速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向南通轉移。四是完善吸引與培養人才的機制,加快電子信息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抓住我市作為全省唯一的人才特區試點市的機遇,面向全國和海外,大力度引進一批我市高層次人才和科技領軍人物,帶動一批重點產業的創新水平進入國內一流或國際先進行列。
?。ㄎ澹┘涌燔浖@和外包基地建設,帶動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發展。
大力扶持軟件園區建設,提高產業聚集度,盡快形成產業規模和發展特色,推動軟件企業走“國際化、產業化、規?;钡牡缆?。我市的軟件產業發展要與我市的特色經濟相結合,與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相結合,與市場機制和政府推動相結合。以本地軟件企業為基礎,依托國內外及我市大專院校的技術力量,充分利用省級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加強聯合協作,形成研究、開發、系統集成和配套結構合理的軟件群體。實行“出口、內需兩手抓”的發展模式,在大量引進和培養高素質軟件開發和創業人才,加強與國內外著名軟件企業合作的基礎上,通過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和信息化重點工程建設,帶動和培育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本地軟件企業。
?。┐蛟祀娮有畔a業品牌優勢,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國際化水平。
把利用全球資源、提高產業的國際美譽度放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創建自主品牌和引進國際品牌并舉、拓展國內市場與進軍國際市場并舉,充分發揮已有的規模制造優勢,促進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向品牌制造發展。在億元企業中實施品牌戰略,樹立品牌意識,提高品牌競爭力,建成省級以上品牌20件,其中國家級品牌10件。推動電子信息企業參與國際合作與分工,使企業成為信息產業國際合作鏈中的環節,產品進入全球供應鏈,逐步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和自有技術的出口能力。同時鼓勵和支持信息產業優勢企業“走出去”,帶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鼓勵優勢企業在境外設立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鼓勵跨國公司與我市研發機構和企業合作,擴大外商投資技術外溢,鼓勵企業以合資、合作及獨資等方式開展境外資源利用,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科技和人才資源,推動本地電子信息企業的海外本土化戰略,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附件:1.關鍵技術
2.2008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骨干企業
3.重點項目
附件1:
關 鍵 技 術
一、新型元器件領域
片式元器件、高頻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傳感器以及其他微型化、高速化、集成化及環境友好型電子元器件制造技術。為新型元器件配套的電子專用材料制造技術。
二、光通信領域
光纖預制棒、光電子集成器件等新型光電產品制造技術,新型、特種光纖和光纜制造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3G)、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等設備制造技術。
三、集成電路領域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先進封裝測試技術(多芯片、倒裝焊、圓片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