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2001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市上下大力推進引江區域供水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08年,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區域供水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全市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目前,全市區域供水已覆蓋59個鄉鎮,347萬人從中受益。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1號議案要求,盡快實現“全市城鄉居民早日喝上長江水”的目標,現就進一步加快推進引江區域供水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
全市引江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惠及面最廣的民生工程、實事工程。加快實施這一工程,不僅是適應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改善飲用水水質,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搶抓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機遇,放大我市淡水資源優勢,進一步優化區域投資環境的迫切需要。去年以來,建筑原材料價格走低,工程建設成本有所下降;同時,中央和省相繼出臺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措施,政策進一步向民生工程領域傾斜。各地、各部門要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高度,按照區域供水規劃要求,不失時機地加快推進以自來水廠和輸水干線建設為重點的引江區域供水工程建設,同時大力度推進以供水設施改造為重點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讓全市城鄉居民早日喝上優質長江水。
二、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遵循“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遠近結合、適度超前、協同推進”的原則,根據市人大1號議案要求和工程實際進展,加快實施引江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增水廠供水能力100萬立方米/日,新建通呂線等輸水主干線3條,鋪設輸水主干管道260公里,完成65個鄉鎮農村供水設施改造,實現區域供水設施聯建共享、農村供水設施安全可靠,確保到2012年全市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達到90%以上、鄉鎮實現全覆蓋,并于2010年全面解決164.93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
市建設局、水利局要圍繞上述總體目標,分別牽頭推進引江區域供水工程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確保各項任務按期完成(具體工程建設計劃詳見附件)。
三、進一步突出重點環節
?。ㄒ唬娀巹澭芯颗c對接。根據《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和《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對南通發展的新定位,開展水量需求預測,圍繞水量供需平衡,科學確定供水規模,為《寧鎮揚泰通地區區域供水規劃》的修編完善早作準備。加強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兩項工程實施計劃的銜接與協調,切實解決區域供水干管“送不下去”和農村飲水配套管道“接不上去”的問題,在工程進度上要優先安排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相對集中區域的供水工程建設,確保在規定時間完成目標任務。
?。ǘ┖葑スこ探ㄔO進度。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目標任務要求,細化工程實施方案,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做深、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可研、施工設計、項目報批、征地拆遷等前期工作,為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打好基礎。堅持科學調度、統籌安排,倒排工程時序,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三)確保安全供水。各級供水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認真落實供水安全責任制,督促供水企業嚴格執行國家飲用水標準,確保“不合格的水不出廠,不達標的水不進管”。加快輸水干管網絡化聯通,盡快形成環網供水,提高供水安全性。選用優質管材,提高管道可靠性。加強管線施工質量管理和日常維護,確保遠程輸水安全。
?。ㄋ模┖侠泶_定水價。引江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很強的公益性,要合理確定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價格,讓廣大老百姓特別是農村居民喝得起以優質長江水為水源的自來水。
?。ㄎ澹┘訌娝吹乇Wo。要正確處理項目建設與水源地保護的關系,嚴格執行水源地保護相關規定,按標準設立取水口戒嚴帶和保護區,堅決杜絕對水源地水質的污染行為。把保護長江、防治水污染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立足從源頭抓起,標本兼治,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突出取水口的保護要求,嚴格控制取水口一、二級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各級環保、衛生、水利、建設等部門要積極做好一、二級保護區內的巡查、督查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六)推進應急水源建設。按照“原水互備、清水聯通、井水應急”的多水源保障體制要求,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備用水源規劃研究,市建設局要牽頭組織整合,科學論證,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規劃編制。在此基礎上,根據規劃方案,加快應急水源、備用水源建設,提高水源安全保障度。加快制定《南通市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
四、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引江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技術性強,操作協調要求高,必須高位推進,精心組織。市區域供水工程推進領導小組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項目統籌和區域協調,研究解決全局性的重點難點問題。縣(市)、區作為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要進一步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政府主要領導當好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工程組織推進,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二)強化區域聯動。引江區域供水工程的主干管線建設涉及多個縣(市)、區,必須區,為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ㄈ娀Y金保障。引江區域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周期長。各地要積極采取加大財政投入、銀行融資、向上爭取、市場化運作等多種手段,解決資金瓶頸制約,確保不因資金不足而影響工程實施。各項目指揮部要根據工程進展要求,科學安排資金計劃,實行專款專用,保證管線建設轄區內的資金按計劃及時足額到位。各級發展改革、建設、水利、財政、監察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ㄋ模娀讲榭己恕<訌姽こ掏七M制度建設,完善督查考核機制,實現工作壓力的有效傳遞。建立工程進度月報制,各地每月月底前分別向市區域供水工程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相關工程進展情況,“兩辦”匯總后報告市政府。建立工程進展通報制,以季度為單位,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各地工程進展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向未按序時進度要求實施工程建設的縣(市)、區主要領導通報。實行年度考核通報制,每年年底前,由市發展改革、建設、水利、監察等部門組成工作考核小組,采取實地察看、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全面考核,對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在全市進行通報。
附件:具體工程建設計劃
附件:
具體工程建設計劃
1.海安縣: 2009年年底前與如皋市共同完成如海復線可研、立項、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2010年開始實施,2011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設;2009年11月底前完成海安、城東、胡集、曲塘、孫莊、雅周6.5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工程,2010年完成西場、李堡、角斜、老壩港、大公、南莫、白甸、墩頭15.6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2.如皋市: 2009年年底前與海安縣共同完成如海復線可研、立項、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2010年開始實施,2011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設,2012年6月前完成長青沙水廠20萬立方米/日擴建工程;2009年11月底前完成如城、柴灣、雪岸、東陳、丁堰、袁橋、經濟開發區7.4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2010年完成白蒲、林梓、九華、郭園、石莊、吳窯、長江、江安、常青、磨頭、下原、桃園5.24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3.如東縣:2010年6月底前開工、2010年年底前完成通洋線一期如東段15公里管線及泵站建設,2011年6月底前開工、2012年年底前完成通洋線二期管線建設;2009年11月底前完成岔河、長沙8.9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2010年完成新店、雙甸、豐利、河口17.6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4.海門市:2009年年底前開工、2010年6月底前完成通呂線海門段管線及泵站建設,2011年年底前完成通久線開工準備工作,根據用水需求確定開工、竣工時間;2009年11月底前完成悅來、三陽、臨江、萬年、德勝、三和、樹勛、王浩、貨隆、劉浩、海永18.7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5.啟東市:2009年年底前開工、2010年6月底前完成通呂線啟東段管線及泵站建設,2011年年底前完成通久線開工準備工作,根據用水需求確定開工、竣工時間;2009年11月底前完成寅陽、和合、匯龍、南陽、向陽、近海19.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2010年完成合作、王鮑、少直、呂四港、兆民23.7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6.通州區:2009年10月底前完成通呂支線工程建設,2009年年底前開工、2010年6月底前完成通呂線通州段管線建設,2010年6月底前開工、2010年年底前完成通洋線通州段管線建設;2009年11月底前完成石港、興東8.5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2010年完成劉橋、新聯7.9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
7.市自來水公司:2009年完成狼山水廠20萬立方米/日擴建工程;2010年6月底前完成洪港水廠四期20萬立方米/日擴建和東快速干道2根DN1800-8公里輸水干管工程;2010年年底前開工、2012年6月底前完成狼山水廠分廠40萬立方米/日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