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第六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在我市行政中心報告廳開幕。
長三角科技論壇作為一個高層次、綜合性、大規模的學術交流平臺,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它為促進長三角地區科學發展、率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屆論壇由江蘇省科協、上海市科協、浙江省科協和南通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南通市科協承辦。本屆論壇共設地震、環境科學、氣象等15個分論壇,其中氣象、電機工程、航海、紡織工程4個分論壇在通舉辦。
江蘇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徐耀新主持開幕式。市委書記羅一民,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科協副主席高小玫,省政協副主席包國新分別致辭。羅一民說,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他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南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立市、協調發展,大力實施自主創新、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邁入了總量增長最快、質量效益最好的新階段。在經濟持續跨越的同時,節能減排力度進一步加大,萬元GDP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大幅下降,超額完成了省定指標,實現了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同步提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利共贏,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跨越趕超、全面協調之路,被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和中央媒體稱之為科學發展“南通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我市低碳經濟發展已經邁出探索性的一步。
當前,南通正面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江蘇沿海開發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發展的機遇和現實的需求,呼喚著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支撐。羅一民表示,南通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認真學習和吸收現代經濟發展理念,虛心借鑒各地的先進發展經驗,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南通新一輪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戰略目標,把南通建設成研究和發展低碳經濟的試驗區,推動南通低碳經濟走在江蘇前列。
應大會特別邀請,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作《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大衛主持報告會。
徐匡迪從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分析了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他說,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以煤為主的能源戰略結構使中國二氧化碳排放處于世界前列;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因此,中國應該承擔共同的,但是有區別的減排二氧化碳的責任。他同時給出了應對策略:依靠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大力節能減排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當務之急;為保障中國東部地區、沿海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要以及環境的改善,要加大核電發展的力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人口最大的發展中大國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責任和我們的貢獻。
市政協主席王德忠,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郭臘軍,副市長徐輝,江蘇省科協副主席張鐵恒、浙江省科協副主席隗斌賢、上海市科協副主席胡家倫,市委秘書長黃巍東、市政協秘書長朱進出席論壇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