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南通市委關于建設社會和諧新南通的實施意見》(通委發〔2007〕1號),切實做好建設和諧社會的基層基礎工作,現就全面推進我市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全面推進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鄉社區已成為各類社會群體的聚集區、各種利益關系的交織處、各種社會組織的落腳點、各類社會資源的承載體和黨在城鄉基層的支撐點。建設安全、和諧、文明、繁榮的社區,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文化基礎和物質基礎;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可以把影響社會發展的各種矛盾化解在城鄉基層,可以對社會的各種人文資源進行最有效的整合,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全面推進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社區的人文環境。全面推進我市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是建設社會和諧新南通的一項重要內容,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創新舉措,扎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二、明確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建設標準
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同志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南通實際出發,按照城鄉統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的原則,把我市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黨的執政基礎鞏固,社區實現“自治好、管理好、服務好、治安好、環境好、風尚好”。2010年前,市本級建成省級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1~2個縣(市、區)建成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縣(市、區)。
城鄉和諧社區的建設標準是:1.社區黨建高效開展。2.社區自治能力增強。3.社區管理規范有序。4.社區服務不斷完善。5.社區治安安定有序。6.社區環境整潔優美。7.社區道德風尚良好。8.社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備。
三、推進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步驟
我市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試點的基礎上,分三個階段推進:
一是起步階段(2007下半年)??偨Y推廣試點成果,確保2007年底全市4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30%以上的農村社區達到和諧社區建設標準。
二是推廣階段(2008年)。2008年底全市70%以上的城市社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達到我市和諧社區建設標準。
三是提升階段(2009~2010年)。通過總結提高,確保2010年全市95%的城市社區和90%的農村社區達到我市和諧社區建設標準。
四、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重點工作
全面推進城鄉和諧社區建設,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ㄒ唬┣袑嵓訌姵青l社區黨建工作,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政治保證。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與社區居委會及其他社區組織積極溝通協調,支持社區各類組織依據法律、法規或相關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強化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加快調整社區黨組織設置,符合建立黨委(黨總支)條件的社區要及時改建社區黨委(黨總支)。因地制宜地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不斷擴大社區黨建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建立、健全共駐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機制,不斷增強社區黨建工作的整體合力。在建設好市級黨建工作示范點的同時,建成1~2個省級社區黨建工作示范點。
?。ǘ┨嵘青l社區自治能力,保障居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制定完善居(村)民自治章程,規范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程序。推進居(村)委會直接選舉制度,提高居民參選率。規范居(村)民代表、居(村)民小組長推選程序,防止基層換屆選舉中的“賄選”等違法違紀行為?!笆晃濉逼谀?,全市力爭60%的社區通過居民會議直接選舉產生居委會,實行直選的社區居民的參選率達80%。50%的農村社區推行“無候選人一次性直接選舉”的方法。城市社區要全面推行居務公開,完善居民代表會議、居民代表民主評議居委會和居委會成員向居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等制度。農村社區要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制度,規范民主決策程序,最大限度地發揮村民代表在村民自治中的積極作用。保障居(村)民依法行使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
(三)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服務需求。始終堅持共享共建的工作原則,拓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和弱勢人群的關愛救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醫療衛生服務、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生產生活服務等已有服務領域,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擴展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服務、維護居民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服務、滿足居民溝通需求的人際交際服務等新的服務領域。進一步健全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服務網絡,建立“一門式”綜合受理的社區事務服務中心,使社區居民辦事更方便。城市社區要積極推進以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治安、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教育、體育為主要內容的政府公開服務,促進居民群眾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的妥善解決。城市社區要積極指導居民、業主成立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協助解決物業管理中的難題,協調處理業主、業主委員會與物業管理企業的關系,積極創建文明物業管理企業。農村社區在開展生活服務的同時,要積極開展生產服務,大力培育農村社區志愿者和各類專業經濟協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ㄋ模┡φ仙鐓^幫扶資源,實現社會和諧共富。發揮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貼近居民、了解民情的優勢,千方百計為困難農民、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致富和就業崗位,鼓勵、支持他們自主創業,充分保證低保政策落實到位。要以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城市流浪兒童和農村“空巢兒童”為重點,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發展基層社會慈善事業,組織結對致富等互助活動。建立社區生活求助聯動中心,進一步完善以“江海志愿者”為基礎的義工制度,發展和壯大與社區建設相適應的志愿者服務隊伍。積極發揮駐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幫扶困難群眾的積極性,整合各種幫扶資源,努力形成先富帶后富、共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圍,逐步削除社區貧困,實現社會和諧共富的目標,讓廣大困難群體真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ㄎ澹┮幏冻青l基層管理,優化社區工作機制。認真梳理黨政機關、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城鄉社區黨組織、各類社會組織與居民自治組織的關系,明確各自在基層管理工作的職能,健全各類組織的管理機制,整合各類組織在規范基層管理中的優勢資源。發揮大調解機制的作用,推進街道管理體制創新和鄉鎮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切實履行政府在社區管理方面的責任,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解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應急管理機制,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現管理。
?。┩七M基層先進文化建設,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以倡導文明新風、滿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學知識、融洽人際關系、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為目標,推進基層先進文化建設。采用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共同理想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科學知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壯大隊伍,注重特色,打造精品,不斷提升社區文化的品味,改善社區文體設施條件,為形成包融會通的新型和諧人際關系創造條件。深入開展“文化百千萬工程”建設,到“十一五”期末,每個城市街道和社區均按文明城市的有關標準建有綜合性多功能室內文化活動場所。農村社區要繼續加大殯葬改革的力度。
?。ㄆ撸┥罨鐓^平安建設,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建立和完善“一區一警”和“兩到三村一警”的城鄉長效警民聯系制度,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在外來務工暫住人口相對集中地區建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中心(站),在居住條件、子女教育、社會保險、合法權利保障等方面體現和落實市民待遇。逐步建立以社區民警為主導,以群防群治隊伍為補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社區防范機制和防控網絡,全面建立區域治安視頻監控中心。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和不良行為青少年的幫助、教育和鼓勵工作,深入開展掃黃、禁娼、禁毒、禁賭和禁止非法傳銷等工作。做實做大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進一步加強對鄰里糾紛、民事糾紛、民事案件的調解工作和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積極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教育活動,扎扎實實地推進社區安全建設,努力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按城市人口萬分之十二的比例配備專業保安聯防人員?!笆晃濉逼谀衅桨采鐓^達標率達90%以上。
?。ò耍┘涌旎A設施建設,營造居民生活優美環境。以改善居住環境、方便生產生活為落腳點,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步伐。城市社區要按照城市規劃,結合“城中村”改造,盡快形成以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主體,各類專項服務設施相配套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十一五”期末,縣(市)區建成建筑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多功能社區服務中心。全市所有街道、60%以上的建制鎮建成不低于1600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所有社區都應基本具備“五室三站兩欄一校一場所”的功能(黨組織和居委會辦公室、警務室、黨員活動室或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資料室〉、社區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衛生服務站、宣傳欄、居務公開欄、居民學校和健身活動場所)。2008年前,全市農村社區全面解決村級組織工作用房,建有較完備的村民公益性服務設施,村建有黨組織和村委會辦公室、警務室、黨員活動室(或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資料室);社區服務站(黨員服務站)、農資農技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殘疾人康復站,居務公開欄、村民學校、健身活動場所。
五、切實加強對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ㄒ唬┻M一步完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調整充實社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成員,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建立成員單位履行和諧社區建設職能的年中交流和年底報告工作制度,開展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評議機關活動,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加強輿論宣傳與典型引導,激發社會各界參與和諧社區建設的熱情,促進形成“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工作機制。各縣(市)區和市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確保城鄉和諧社區建設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建立完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經費保障機制。積極探索通過財政支持、社會贊助、費隨事轉、有償服務等多元化籌措社區建設資金的新路子。各級政府按計劃每年安排社區建設專項經費,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提高,建立自然增長機制。市和各縣(市)區要按照《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的意見》(通辦發〔2005〕44號)要求,建立社區居委會建設經費保障機制,將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工資和保險費用、辦公經費及必要的建設經費列入年度政府財政預算,并不斷加大對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改造升級的投入。市區要按照區、街道(鄉鎮)分級負擔、市財政適當補助的經費渠道,加大社區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改造升級的力度,保障城鄉和諧社區建設的順利開展。
(三)各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形成建設合力。市社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制定印發《南通市城市和諧社區建設驗收標準》和《南通市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驗收標準》,并做好指導、協調和組織驗收工作;民政部門要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協調各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南通市社區發展“十一五”規劃》,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經驗;公安部門要完善社區防控體系,加強社區流動人口管理,改善社區治安條件,提高居民防范意識;財政部門要把社區建設經費納入財政專項預算,并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所增長;國土資源部門要對社區建設基礎設施用地提供保障和服務;建設部門要監督開發單位按規劃要求建設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及活動設施;規劃管理部門要將街道及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并按標準抓好實施;文化部門要大力發展面向基層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建立廣覆蓋、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區文化服務體系;衛生部門要合理布局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健全以鄉鎮、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和村(居)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補充、覆蓋全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環保部門要加大對社區環境特別是影響居民生活的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房產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社區物業管理企業的行業管理,促使物業管理企業提供質價相符的服務并自覺接受社區居委會指導、監督;其他各有關部門都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做好相應的保障工作,努力為民辦實事,為和諧社區建設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