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
按照《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2006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要點〉的通知》(通辦發〔2006〕23號)要求,2007年2月15日前,各縣(市)區進行了自查。3月12日至3月16日市考核領導小組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在此基礎上,市考核領導小組對2006年度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進行了綜合考評。現將考核結果通報如下:
一、總體狀況
2006年,各縣(市)區黨政領導進一步重視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特點表現為:一把手把“第一生產力”和“第一資源”擺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各縣(市)區先后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科技與人才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推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科技、人才與經濟相互促進作用明顯增強。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科技三項經費投入不足,有的對科技三項經費概念模糊不清,把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技改貼息、省市撥款、有關獎勵經費、科學事業經費等均列入科技三項經費的范疇,有的投入還達不到國家科技進步考核要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投入還不平衡,多的達到500萬,少的僅有30萬,有的雖建立了人才專項資金,但使用管理上不夠規范,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在吸引人才、有效發揮人才作用等方面的辦法不多、措施不力;黨委、政府雖然建立了與企業、人才的聯系制度,但落實不到位,特別是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上有差距。
二、各縣(市)區情況
(一)海安縣。
2006年,海安縣全面貫徹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高點定位,強勢推進。縣本級財政科技三項費用大幅提高,新增設立了每年不少于300萬元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60萬元的產學研活動專項資金,初期撥款500萬元設立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資金;建成省、市級科技孵化器各1家,成為全市唯一擁有省、市級科技孵化器的縣,“電梯部件設計與制造產業基地”被省科技廳推薦申報國家級火炬計劃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啟動實施了產學研合作“雙百千”工程,2006年共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52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36項,列全市第一,申請專利授權量占全市總量3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實現產值80.3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68%,列全市第一。科技富民強縣的經驗放樣全省,2005年被列為國家首批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后,2006年全省科技富民強縣現場會在海安召開。2006年新上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項目26個,其中國家863計劃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個。2006年3月,重點招商項目星震宇數碼工業園投產,預計2007年可實現產值30億元。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先后組織106家重點企業奔赴武漢、沈陽、西安等地招賢納才,為企業招聘各類緊俏專業高層次人才595名。江蘇聯發集團、申菱公司、鑫緣集團等企業均以年薪100萬元左右的高薪聘請了高級專家。海安縣連續兩年邀請10名兩院院士到海安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成立了蘇中首家江蘇省新農村實用(海安)人才市場,建立了全省首家企業人才工作站。希望海安縣進一步加強新上高成長性科技項目的培育工作力度,促使其迅速發展壯大,擴大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進一步做好專利工作,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發明專利的占比。
(二)啟東市。
啟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常規工作快速推進,特色工作勇于創新。在全局性工作報告中把科技與人才工作列為重要內容并明確工作目標對相關部門進行考核,不斷完善科技人才政策與措施,2006年出臺了《關于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意見》,有很多特色內容,如從2006年起,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和產學研活動專項資金,加大對科技、人才工作的獎勵力度,在以往每年對“科技興市功臣”、“英才獎”實行重獎的基礎上,2006年增設了“科技創新重大貢獻獎”、“自主創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獎項,給予“科技創新重大貢獻獎”獎金10萬元,“自主創新先進集體”獎金2萬元,“自主創新先進個人”獎金1萬元。每年舉辦啟東科技節暨國際經貿洽談會,把科技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產值比2005年增長90.4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特色產業集聚度凸現,2005年10月國家火炬計劃啟東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建立以來,東岳藥業、蓋天力藥業、依柯化工、秋之友生物等一批生物醫藥骨干企業迅速成長,2006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30億元,占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1.6%。2006年,全市共引進轉化實施技術交易額100萬元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項目10個,帶動企業研發和產業化投入8.5億元,有2個項目被列入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共獲得1880萬元的資金資助。2006年,啟東市共引進20多位博導、博士生等人才領軍創辦企業。希望啟東市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的爭取工作,進一步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競爭能力。
(三)通州市。
通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進步和人才競爭力作為新一輪經濟跨越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支點。在全市率先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創業的政策,激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創新型企業成長和加強人才工作的措施。把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作為全市的重點工作,決定2007年為“科技創新年”、“人才開發年”,并明確了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和工作措施,科技與人才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推進。黨政領導十分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親自聯系高新技術企業、項目、人才,幫助解決重大問題。2006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實現產值109.4億元,總量列全市第一。加強對科技與人才工作的領導,充實科技部門力量,將生產力促進中心調整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在鄉鎮明確由1名副鄉鎮長分管科技工作。特色產業基地、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取得新成績,國家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被認定為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創業項目服務機構,2006年度南通市唯一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指令性計劃落戶通州,新增市以上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5家,列南通市第一,科技經費投入總量列南通市第一,設立了5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培育了省級科普示范鄉鎮1家。希望通州市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的爭取工作,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競爭能力,努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進一步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培育經濟科技發展的后發優勢。
(四)海門市。
海門市黨政主要領導把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作為推動區域經濟強勢增長的關鍵環節來抓,切實加強領導,在各鄉鎮建立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了重大科技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了解全市科技項目的進展情況,大力推進科技創業園建設,完成了占地540畝科技創業園建設方案,成立了科技創業園管理領導組。大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出臺關于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的意見,爭創省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家,新增省以上高新技術產品24個,均列南通市第一。設立產學研活動專項經費60萬元,實施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2項,在南通市領先。2006年全省區域人才工作現場會在海門召開。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多次組織有關“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專題講座,特色農業人才開發走在南通市前列。希望海門市進一步做好省級以上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的爭取工作,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出能力,努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加強對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管理,進一步提高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的使用效能。
(五)如皋市。
如皋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高規格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1200人參加了會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市政府在全市開展創新型企業認定;進一步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如皋科技創業園被復核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積極申報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立項64項,在南通市領先。有2個項目獲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爭取省級以上科技經費扶持2959萬元,居各縣(市)之首,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積極培育以熔盛造船為龍頭的新型船舶制造特色產業基地,江蘇省重大研發機構建設項目有望落戶如皋。進一步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在招商引資工程中吸納國際高層人才,形成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建成一個項目、做大一個產業、吸納一批人才的格局,組建沿江開發如皋人才市場,推進區域人才資源開發一體化進程。希望如皋市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船舶制造及其配套產業,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加強對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的培育與管理,提高人才工作組織水平,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六)如東縣。
如東縣黨政領導切實加強對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領導,認真組織,力求各方重視到位、各界認識到位、各項責任落實到位,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較大進步。縣委、縣政府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縣委中心組及時學習、傳達國家及省、市科技大會精神,舉辦“十五”科技成果展,在縣級新聞媒體設立了自主創新專欄,隆重召開了全縣科技大會,出臺了鼓勵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并制定了實施細則。根據如東縣實際情況,著力謀求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的新突破,建成該縣第一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年新建企業研發機構28家,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并成為省知識產權工作試點縣,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良好,同比增長69.22%,列全市第二。與香港事業國際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投資5億元,高起點推進科技創業園建設,目前正抓緊實施。高標準建設風電設備科技產業園,積極打造綠色能源基地。加大了人才工作的推進力度,提出了洋口港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了關于吸引留學人員到如東創業的實施意見和細則。舉辦高層論壇,高標準建設南通留學人員創業園如東分園,105萬千瓦風電場引進國外智力項目成為全省2006年度兩個國家級重點引智項目之一。希望如東縣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群和產品群,加強對重大科技項目的培育,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積極做好人才引進和職稱認定工作。
(七)崇川區。
崇川區黨政領導著力提升科技和人才工作水平,加大組織力度,建設全省一流主城區。承擔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能力快速上升,鍇煉風力發電2500kw發電項目,獲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立項,也是市區獲得的唯一項目,爭取省、市科技項目資金扶持列各縣(市)區之首。專利申請量列全市第二,成為省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城區。建成崇川創業園,投入2500萬元,孵化面積達10000多平方米,已入住企業17家。全市2個省招標項目都由崇川中標。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新增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總量三區第一。舉辦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崇川行活動,聘請11位海外專家為科技顧問。建成崇川科技超市,搭建了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轉化發布平臺,建立了上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南通分會。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市級3家,全市最多。希望進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專項經費投入,加強對鎮、街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的檢查考核,加強區域內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加強人才載體建設。
(八)港閘區。
港閘區黨政領導進一步強化了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觀念,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在原有基礎上進步很快,上升趨勢十分明顯。隆重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三區中領先。新建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1家,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特別是圍繞南通船舶及配套工業舉辦了專門的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效果十分明顯,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有7個項目列入市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全年共爭取市級以上科技經費829萬元,創歷史新高。大力推進科技孵化器建設,牛津(南通)科技創業中心即將啟動建設。積極推進人才特區建設,培育省級科普示范鄉鎮1家。希望港閘區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努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進一步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設力度,積極做好爭取省以上科技經費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培育工作,加強專利工作。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做好引進國外智力項目工作。
(九)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領導領導高度重視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提出建設創新型開發區的目標,著力推進國家級開發區向國家級高新區更高層次上的發展。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發揮引導作用,特別在招商引資中注意項目的科技含量,高新技術產業化競爭能力逐步提高,承擔國家及省市科技計劃項目越來越多。長鏈二元酸的研發與工業生產榮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唯一。培育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集聚海外留學人員到開發區領軍辦企業,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超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群逐漸形成。希望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領導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充實科技部門的力量,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加強專利工作,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經濟科技發展的后發優勢。
三、考核結果
根據各縣(市)區提交的相關材料,按照《南通市2006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要點》和縣(市)與區分組考核的要求,經實地考察調研,并經市考核領導小組認真討論,市委、市政府同意,確定2006年度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考核分檔設獎:海安、啟東、通州獲縣(市)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優秀獎,海門、如皋、如東獲縣(市)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進步獎。崇川區獲區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優秀獎,港閘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獲區組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