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關于印發《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的通知
        來源: 發布時間:2006-10-21 累計次數: 字體:[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已經2006年8月7日市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第5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



          南通市氣象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發展氣象事業,加強和規范氣象行業管理,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氣象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及管轄的海域從事氣象探測、預報、服務、信息傳播、災害防御、科學研究以及人工影響天氣、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堅持將地方氣象事業納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地方氣象事業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四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同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工作。

          第五條  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設施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損毀或者擅自移動。

          氣象設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壞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力量修復,確保氣象設施正常運行。

          第六條  未經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批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遷移氣象臺站和氣象設施;依法經批準遷移氣象臺站和氣象設施的,遷建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依法經批準遷移氣象臺站和氣象設施的,在新址投入使用并按國家《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完成對比觀測前,建設單位不得在原址實施拆遷、建設,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破壞原站址的探測環境。

          第七條  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由市、縣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法定標準劃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城鄉規劃。

          發展改革、規劃、建設、國土等有關部門對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的建設項目,不予辦理相關手續。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確實無法避免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征得省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的同意,并采取相應措施后,方可建設。

          第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義務,禁止下列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的行為:

          (一)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障礙物、進行爆破和采石;

          (二)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設置影響氣象探測設施工作效能的高頻電磁輻射裝置;

          (三)在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其他影響氣象探測的活動。

          第九條  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由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按職責制作并報氣象主管機構主要負責人或其授權人員簽發后,公開向社會發布,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 進行補充和訂正。

          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第十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播出單位和市、縣兩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報紙,應當安排專門時間或者版面,每天播發或者刊登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廣播、電視播出單位改變氣象預報節目播發時間安排應當事先征得有關氣象臺站的同意;對國計民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災害性天氣警報和補充、訂正的氣象預報應當及時增播或者插播。

          第十一條  廣播、電視、報紙、通信和互聯網等各類新聞、信息媒體向社會傳播氣象信息,必須使用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直接提供的適時氣象信息,并標明發布時間和氣象臺站名稱。

          各類媒體傳播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等氣象信息時,應當與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通過傳播氣象信息獲得的收益,應當按協議約定,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氣象事業的發展。禁止無協議或超出協議規定向社會傳播氣象信息。

          第十二條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防御氣象災害的需要,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制定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和應急方案,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第十三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及時將熱帶氣旋(含臺風)、干旱、暴雨(雪)、雷電、大風、大霧、冰雹、寒潮、高溫、低溫、龍卷風、霜凍、連陰雨等重大氣象災害的預報信息和發生情況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避免或者減輕災害損失。

          重大氣象災害和突發性氣象災害發生前后,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對災害進行預評估和后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氣象防災減災建議,并將災情及時上報市氣象主管機構及其相關部門。

          氣象災害程度由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根據所屬氣象臺站的氣象資料和災害標準確認。

          第十四條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根據實際情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人工影響天氣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十五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制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方案,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配合氣象主管機構做好人工影響天氣的有關工作。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導致的意外事故,由批準該作業方案的人民政府依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六條  從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具備省級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條件,并使用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要求的技術標準的作業設備,遵守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

          火箭等發射裝置必須向省級氣象主管機構或受其委托的單位申報年檢。年檢不合格的,應當立即進行檢修,經檢修仍達不到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要求的,予以報廢。

          采購、運輸、存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使用的火箭等發射裝置、炮彈、火箭彈,應當遵守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七條  防雷減災工作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并會同有關部門對防雷減災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八條  雷擊災害的鑒定由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統一組織,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配合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做好調查工作。鑒定結束后,組織鑒定的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氣象主管機構上報災情鑒定報告。

          第十九條  生產、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場所,計算機信息系統,通信和廣播電視設施,電力設施,公共場所易遭受雷擊的設施以及國家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其它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筑物,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規范安裝預防直接雷擊、感應雷擊和靜電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以下簡稱防雷裝置)。防雷裝置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二十條  防雷裝置的設計實行審核制度。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筑物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涉及防雷裝置的設計報本級氣象主管機構審核,并出具審核意見。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的設計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防雷裝置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合格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確需在施工中變更和修改設計方案的,應當按照原審核程序重新申請審核。

          第二十一條  從事建(構)筑物工作的防雷裝置設計、施工的單位,應當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工程設計、施工資質證書。

          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并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承攬業務。禁止無證或者超出資質等級從事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或者施工。

          第二十二條  防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有關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筑物和其他設施的防雷裝置的竣工驗收。

          負責驗收的氣象主管機構接到申請后,應當根據具有相應資質的防雷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進行核實。驗收合格的,由氣象主管機構出具合格證書;驗收不合格的,負責驗收的氣象主管機構作出不予核準的決定,書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證書的,防雷裝置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三條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會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指導、監督當地防雷裝置的檢測工作。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組織、個人,依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實行資質、資格管理制度。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裝置必須每年檢測一次,其中加油站,液化氣站、油氣庫、化工物資倉庫等易燃、易爆場所的防雷裝置必須每半年檢測一次。對計算機房、加油站等場所在防雷裝置檢測的同時應當進行靜電檢測。防雷裝置所在單位必須做好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并定期主動申報檢測,防雷檢測機構應當及時進行檢測。

          第二十四條  防雷檢測機構對防雷裝置檢測后,應當出具檢測報告。對檢測不合格的,應當提出整改意見。被檢測單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當地氣象主管機構責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城市規劃、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和大型太陽能、風能、云水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

          具有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資格的單位進行工程建設項目和科學研究試驗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時,應當使用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提供或者經其審查的氣象資料。

          訴訟、保險和科學技術研究等活動所需的氣象資料應當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按相關規定直接提供。

          第二十六條  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臺站在確保公益性氣象服務的前提下,可以依法有償開展各種專業應用氣象服務、應用氣候服務、環境氣象服務、氣象信息服務、防雷防靜電等氣象咨詢服務和技術服務。

          從事氣象有償服務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具備國家、省規定的氣象服務資質、資格,并接受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的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七條  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  市、縣(市)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氣象臺站的工作人員由于玩忽職守,導致重大漏報、錯報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丟失或者毀壞原始氣象探測資料,偽造氣象資料等事故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致使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第3页|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福利软件|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AV巨作情欲放纵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高清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av中文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