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辦發〔2006〕32號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和單位: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轉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貫徹落實中發〔2004〕8號和16號文件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的通知〉的通知》(蘇辦發電〔2006〕36號)和《關于對中發〔2004〕8號、16號和蘇發〔2004〕11號、〔2005〕21號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的通知》(蘇辦〔2006〕34號)。兩份《通知》明確了中央和省督查組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督查的目的、內容和要求。為進一步做好督查迎檢工作,推進我市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現將此次督查的有關事項和迎檢要求通知如下:
一、督查目的
督查各地、各有關部門貫徹落實中發〔2004〕8號、16號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4號),省委、省政府蘇發〔2004〕11號、省委蘇發〔2005〕21號文件和省文明委〔2004〕3號文件的進展情況,總結成功經驗,選樹先進典型,發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健全長效機制,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
二、督查內容
在全面了解中央、省委及省文明委相關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的基礎上,重點督查以下內容:
(一)社會文化環境的凈化情況。主要包括:治理網吧、互聯網、網絡游戲的情況;整治校園及周邊文化環境的情況;整頓文化市場的情況;凈化熒屏、聲頻的情況。
(二)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青少年教育網絡的構建情況。主要包括: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和德育實踐活動開展情況;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情況;開辦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加強家庭教育的情況;發揮社區教師、“五老”隊伍、各類志愿者和社區團隊組織作用,整合社區資源的情況;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情況;各級各類媒體對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宣傳報道的情況。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況。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程教材教學改進情況;輔導員隊伍建設、師德建設、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黨團組織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及助學貸款、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校園網管理情況及把學生思想教育納入辦學評估體系的情況。
(四)在青少年中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情況。主要包括:結合大、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管理,制定具體計劃,落實有效措施,創新方式方法,細化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目標、任務、要求的情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大、中、小學進教材、進課堂的情況;在青少年中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文明在江蘇”主題教育實踐系列活動的情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的情況。
(五)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的情況。主要包括: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重點項目建設和管理“四納入”(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安排、納入部門重點工作、納入考核獎懲范圍)的情況;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堅持公益性質,面向廣大未成年人提供公共服務,執行有關免費服務政策的情況;不同類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與學校、社區、家庭有機銜接,充分發揮教育服務功能的情況;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工作隊伍建設情況。
(六)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健全完善領導體制和長效工作機制的情況。主要包括:各地、各部門研究部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所采取的具體政策和措施,各有關部門落實目標任務分工的情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和履行職責的情況。
三、督查方式和時間
督查采取4種方式進行:各地自查,記者暗訪,統計局調查,督查組督查。督查時間:4月份~9月份。其中,省督查組、中央督查組分別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來我市進行督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的十六大召開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全面總結歷史經驗,立足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需要,對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中央和省、市委主要領導對此次專項督查工作非常重視、非常關心,做好督查工作,是對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檢驗,也是進一步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這個“戰略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基礎工程”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真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納入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二)迅速落實整改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各地、各部門要對照中央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對照這次督查的重點內容,邊查邊改,務求實效。要針對凈化社會文化環境等突出問題,制定周密細致的整改方案,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拓展、延伸整治范圍,鞏固、提高整改成果。要著眼于制度建設,用創新的理念和舉措,著力解決反復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長效機制,防止和克服短期行為。今后,市文明委將不定期組織明查暗訪,對發現的嚴重違規違法的現象堅決予以曝光并嚴肅處理,同時堅決追究有關責任部門、責任人的責任。
(三)強化項目管理,抓好重點工作。各地、各部門要著力推進通委發〔2004〕17號文件提出的“六大工程”、60件實事和通文明委〔2004〕5號文件提出的12項重點專項工作的落實。健全目標管理辦法,選擇重點工作列為年度目標管理項目。要將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管理、推廣傳唱《新童謠》、精心打造“七彩之夏”暑期系列活動品牌、開展“情系十六運,小主人大行動” 主題系列活動、“弘揚長征精神,立志成才報國”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優秀影片進校園活動等列為重點工作項目,全程跟蹤管理。
(四)重視新聞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全市各級各類媒體要加大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傳報道力度,提高先進典型宣傳和實施輿論監督的組織程度,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和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進一步強化“一把手負總責”的問責機制,切實履行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職責,形成分工明確、守土有責、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要進一步強化組織協調機制,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組織和工作例會制度,形成政令暢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進一步強化監督反饋機制,包括對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現舉報機制、聯合查處機制、限時辦結機制、社會評價機制、責任追究機制以及長效管理機制,對發現的突出問題,要責成相關地方、部門認真整改并反饋落實情況,對整改不力、工作不實、造成不良影響的,將視情予以通報批評,并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