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政辦發〔2006〕11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南通市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六年十月十日
南通市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今年7月,我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全國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為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根據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工作的要求,結合我市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和知識產權發展的現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南通市位于江蘇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南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現轄6個縣(市)、3個區,全市陸地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73萬。近年來,南通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推進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科技工作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色,已連續四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全市專利申請量穩步增長, 2005年專利申請量3120件,居全省第四,蘇中蘇北第一;增幅達67.83%,居全省第三。所轄縣(市)、區均成立了知識產權局,全市建有專利代理機構2家,引進專利代理機構1家。南通市知識產權局多年來均被評為省專利工作先進集體。有5個縣(市)被省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全省知識產權工作區域試點單位,有2個縣(市)被確定為省知識產權工作區域示范縣,有97家企業被列入省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戰略推進計劃,3家企業承擔了省重點領域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獲國家優秀專利1項,省優秀專利銀獎2項,銅獎7項,優秀獎4項。啟動知識產權保護萬人培訓計劃,主要面向企業,重點是對各級領導、企業家、科技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知識及其知識產權制度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等內容的培訓,3年完成了對1萬多人的培訓任務。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示范工程,開展專利資助、專利實施計劃,2005年資助重點專利申請項目1872項,實施資助108.84萬元。
二、指導思想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全社會所認識。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大會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這為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實施知識產權試點,是提高南通綜合競爭力,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市知識產權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試點的基點,通過知識產權試點工作,重點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增強創新能力,推進自主創造,保障全市經濟的跨躍式發展。大力加強知識產權宣傳,不斷增強全民知識產權意識,促進專利申請由注重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轉變,有效提升我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為南通市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探索知識產權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大力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努力營造有利于知識產權創造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探索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體制,壯大行政執法隊伍,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積極支持和鼓勵知識產權服務中介機構的建設,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專利信息服務。
探索提高企業申請專利積極性的運行體系,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提升專利授權量和發明專利的占比,培育企業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工作指標
試點期間(到2008年)專利申請量達10000 件,授權量占專利申請量的45%以上,發明專利占專利申請量的12%以上。
培育1~2個知識產權示范區(基地),200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重點企業專利實施率達到80%以上,實施5~10個系列專利技術示范項目。
知識產權工作網絡進一步健全,政府知識產權工作機構做到工作手段、工作人員、工作經費“三到位”,全市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知識產權工作機構、人員、制度、經費“四落實”,并擁有不同形式的自主知識產權。
建立知識產權聯合執法機制,依法打擊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營造一個保護知識產權創造、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和應用知識產權成果的良好氛圍。
四、試點內容
(一)促進企業知識產權創造,實施知識產權的示范工程。
根據各縣(市)區的產業特色,圍繞高新技術開發區、特色專業園區建設,引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產業向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和資金集約利用,著力促進園區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和知名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一批知識產權示范區(基地)。
積極引導企業研究制定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專利信息資源提高技術創新的起點,加快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培育,在改造傳統產業以及引進、消化、吸收外國技術中注重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產業。不斷提高掌握、運用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批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鼓勵和支持優秀專利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選擇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較高經濟效益的專利技術組織實施,形成一批專利技術實施示范項目。
(二)強化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
積極支持和鼓勵中介機構的建立,提高中介機構的主動服務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的規范管理和政策引導,支持知識產權代理機構的市場化、規模化發展。加快專利代理人的培養,進一步充實商標專利代理隊伍,重點培育專利代理機構。鼓勵知識產權中介機構實施管理創新,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專業服務水平。鼓勵知識產權中介機構重組和強強聯合,大力發展集專利、商標、著作權及其他知識產權法律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培育知識產權服務品牌。鼓勵社會力量創辦適應市場需求的、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代理、信息咨詢、產權交易、資產抵押、風險投資等服務機構,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集成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信息、法律信息、市場信息和服務信息,逐步形成相應的服務網絡,構建我市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專利信息服務。推動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建立專用專利商標信息數據庫,開發檢索和分析應用軟件,不斷強化企事業單位利用專利信息的意識和水平,推動專利信息的利用。在科技、經貿、進出口等有關管理工作中,把專利信息檢索分析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集成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信息、法律信息、市場信息和服務信息,逐步形成相應的服務網絡,構建我市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網絡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的專利信息服務。推動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建立專用專利商標信息數據庫,開發檢索和分析應用軟件,不斷強化企事業單位利用專利信息的意識和水平,推動專利信息的利用。在科技、經貿、進出口等有關管理工作中,把專利信息檢索分析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
(三)實施人才戰略,培養各層次的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繼續組織實施“十一五”期間萬人培訓計劃,針對培訓對象的不同層次和需求,制訂分類培訓計劃,通過集中培訓、脫產或業余進修等形式,對科技人員、技術管理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實施大規模的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宣傳和培訓教育,提高企事業單位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管理水平。
將知識產權課程列入各級黨校教學計劃,對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和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實施知識產權培訓教育,提高領導干部駕馭知識產權事務的能力和水平。
將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創造學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的內容,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高等院校對在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面向理工科學生開設知識產權選修課,培養既有技術知識又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科技人才,面向法律專業和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知識產權必修課,培養熟悉知識產權的法律人才和經濟管理人才。
(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打擊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健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體系,進一步充實知識產權執法機構和人員,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專家咨詢制度。建立知識產權執法部門協作機制、重大案件會商、通報機制、聯合辦案機制,加強部門協作,整合行政執法力量。強化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建立知識產權假冒、冒充、侵權等違法行為的舉報制度和監管制度,推動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堅持日常監督與專項整治行動相結合,以保護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為重點內容,以貨物進出口和商品批發市場,定牌加工,印刷復制為重點環節,以假冒商標,侵權盜版集中地為重點地區,以知識產權權利人反映強烈,影響較大的案件為突破口,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五、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
把知識產權工作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程,將知識產權發展情況納入地區、部門工作指標進行年度考核,切實加強和改善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工作機構,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工作手段、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到位。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共同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知識產權工作新格局。強化市知識產權辦公室的職能,協調工商、專利、版權、商檢、海關、技術監督、經貿、公安等部門對商標、專利、版權的日常監管工作。各有關部門加強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定期交流,重點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大案要案。加強司法途徑的知識產權保護,整合全市執法資源,建立知識產權聯合執法機制。
充分發揮市知識產權研究會的作用。積極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企業在專利申請、專利實施、專利保護、專利轉讓、失效專利應用等方面開展工作。選擇對本市科技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主要領域和行業,通過利用國內外專利等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分析有關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狀況,并對在我市重點技術領域和行業發展的影響進行評估,及時提供給政府相關決策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作為政府決策的參考依據,同時要將有關信息向社會發布,以指導和推動相關技術領域及行業的企事業單位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
根據全市知識產權戰略的目標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將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與“十一五”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緊密結合,統籌安排,精心謀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保障知識產權戰略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進一步營造重視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
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一個學習知識產權知識、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和應用知識產權成果的良好氛圍。充分運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網絡、書刊等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文化設施,經常性地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活動。
通過印發知識產權普及型讀物等方式,廣泛開展面向全民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知識產權知識,提高全民知識產權意識,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
吸引和鼓勵專家、學者及知識產權專業人員來我市從事知識產權工作,或為我市研究知識產權現狀,特別對有利于知識產權創造、利用、保護、管理的體系進行研究,為政府當顧問,為企業面臨的問題出謀劃策。
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國際交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按照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及我國知識產權的有關法律,妥善處理國際科技經濟交流、貿易與合作等方面的知識產權事宜,及時解決涉外知識產權糾紛,依法保護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
跟蹤研究世界知識產權及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趨勢,研究本地區、本部門知識戰略實施的具體措施,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工作。
(三)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的政策導向。
圍繞知識產權戰略目標任務的實現,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現有政策、措施的梳理,加快制定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科技、經濟、對外貿易、經貿、稅收、財政、知識產權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現有政策的研究、協調和調整,突出科技、經濟、財貿、稅收政策向鼓勵發明創造、培育自主知識產權、促進知識產權轉化、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傾斜,形成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政策保障體系。
加強知識產權資金投入,各級財政每年要安排專款用于開展知識產權的宣傳、教育、培訓、公共信息平臺維護、考察交流等活動,扶持、幫助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獎勵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加大對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強化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綜合服務能力。
政府積極鼓勵企業申請專利和轉化實施。政府有關部門要借鑒周邊地市的經驗,制定相關的鼓勵專利申請和應用獎勵辦法,鼓勵科技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發明創造積極性,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強自主知識產權建設。積極鼓勵在信息技術、光電一體化技術、生物工程、新醫藥、新材料和環保節能技術等方面的專利申請,大力推進企業對專利技術的轉化,改造傳統產業,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對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從稅收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
引導企事業單位安排知識產權資金,用于開展宣傳培訓,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及專利權、商標權的維護,加強知識產權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專利法規定的“一獎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