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市外經貿局、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民發辦《關于加快機電產品結構調整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關于加快機電產品結構調整促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意見
(市外經貿局 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市民發辦 二○○六年十月)
機電產品是南通主要出口商品大類,也是南通開放型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快轉變機電產品出口增長方式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42號)精神,大力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加快我市機電產品結構調整,提高機電產品出口質量,促進全市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培育和扶持機電產品進出口主體
(一)壯大優勢產業,加快機電特色產業集約集聚發展。推動機電產品出口生產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船舶、電子、機械等機電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完善產業配套,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促進機電優勢產業在經濟總量、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上再上新臺階。
(二)堅持扶優扶強,加快發展重點大企業(集團)。密切與重點機電企業的聯系溝通,加強對機電出口及進口大戶的分類指導,優先扶持國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出口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企業,調優產品結構,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跨國經營。
(三)培育發展后勁,加快推進民營機電企業經濟國際化。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支持民營機電企業技改投入,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管理,并由縣級以上技術改造部門備案(或核準)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凡列入省及省以上重點技改項目貼息范圍的,由同級財政按1:1的比例給予配套貼息。列入市重點發展的船舶、冶金、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項目,符合市、縣(市)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條件的項目,由同級財政按不低于5%的比例給予貼息。
二、大力促進機電產品出口結構調整
(四)加大機電企業自主創新力度,在提高出口傳統機電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時,大力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提高出口產品研究開發水平。扶持機電企業專業孵化器建設,對被批準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科技孵化器,分別按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的標準給予科技經費資助,資助經費由市、縣財政共同承擔。
(五)積極推進機電產品出口品牌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機電企業加大出口產品自主知識產權建設進程,培育自主品牌、核心專利,推動品牌商標境外注冊,由市、縣財政對列入商務部或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的企業給予獎勵。
(六)鼓勵機電企業加強節能、環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引導“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消耗)型機電企業加快技術進步,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兩高一資”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七)推動機電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等體系認證,將環保、勞保、衛生、社會責任等因素引入設計和生產管理中,不斷提高機電出口產品質量和企業管理水平。
三、著力做好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培育建設工作
(八)抓好機電產品出口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對產業特色明顯、出口潛力較大,主要產品的規模和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地區,以龍頭企業所在地的行政轄區為單位積極申報“江蘇省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商務部“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積極推進產業基地建設和國際化進程。對申報成為國家、省級基地內的基地企業,地方財政優先對企業技術更新改造項目、出口產品研發、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資助。
四、積極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
(九)鼓勵和支持機電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專業展(博)覽會,充分發揮貿促會、行業商會等在促進機電產品出口方面的優勢,推動企業尋找合作商機,拓展國際市場。
(十)在大力鞏固亞洲、歐美傳統機電出口市場的同時,推動企業加大對中東、非洲、大洋洲、拉美等潛力市場的開發開拓力度,提高機電產品國際市場份額和競爭力。積極支持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資助,鼓勵中小機電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活動。
五、采取多種措施支持機電出口
(十一)繼續做好國家出口機電產品研究開發資金、技術更新改造項目貸款貼息資金和江蘇省出口產品研究開發資金、出口產品技術更新改造項目補助資金的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助。
(十二)積極引導企業運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對符合條件的出口信用投保企業,市財政對市區機電企業按其實繳申報保費的50%、縣(市)企業按其實繳申報保費的25%給予資助。推動商業銀行與信保機構的合作,為機電產品出口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十三)鼓勵和支持機電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加強境外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帶動設備、技術和料件出口。對“走出去”境外投資的企業,積極做好申請國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和江蘇省支持企業“走出去”扶持資金的項目咨詢和申報服務工作。
六、合理引導進口實現優勢互補
(十四)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先進技術、機電設備和關鍵零部件,按照國際慣例開展機電產品國際招投標,實現進出口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促進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船舶及船用設備、集成電路、電力通訊設備及紡織、建材、化工等成套設備和技術的出口。
七、優化機電產品進出口外部環境
(十五)建立機電產品進出口預警機制,加強對機電產品出口重點行業、重點商品和重點企業的調查研究,規范出口秩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積極引導企業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應對工作,做好江蘇省進出口公平貿易扶持資金的申報工作。
(十六)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貸、保險和擔保機機制,簡化進出口環節審批程序,推進“大通關”進程,不斷優化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的外部環境。
(十七)加強對企業的信息服務、人才培訓,規范企業人員出國(境)手續,對重點機電企業(集團)從事商務、參展、售后服務及反傾銷應訴等主要經營管理人員,出國(境)任務審批部門將給予一年內一次審批多次有效的任務批件。
(十八)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和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全市機電產品進出口信息服務體系和外經貿公共服務網站,為機電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和市場行情、商務信息,加快推進機電產品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促進對外貿易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