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艾滋病是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傳染病。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出入境人員和流動人口的迅速增加,艾滋病傳播的風險隨之增大,防治形勢日趨嚴峻。為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傳播蔓延,根據《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7號)、《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蘇政發〔2004〕74號)及全國、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加強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 艾滋病防治工作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和民族興衰,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全市各級政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增強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防控機制,確保防治目標到位、職責任務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堅決遏制和杜絕艾滋病在我市的傳播。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市政府建立“南通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負責研究并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防治工作職責,研究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各級政府及其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要定期組織督導檢查,對因領導不力、措施不當、隱瞞疫情、玩忽職守造成艾滋病傳播和流行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法制建設,規范防治行為,確保防治工作依法有序進行。要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借鑒成功經驗,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二、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 加強宣傳教育是預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環節。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疏導為主,以村鎮、社區、學校以及高危人群、流動人員集中的場所為重點,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公眾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流行特點,掌握預防知識和方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營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會環境。各有關部門要明確任務,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宣傳部門要把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列為宣傳重點,精心制定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并加強指導和督查;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要設立專題欄目,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并定期免費播放或刊登有關公益廣告。衛生部門要主動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并為其他部門、單位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供技術支持。農業部門要配合衛生等部門編印適合農村的各類宣傳材料,并結合開展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等活動,普及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做到鎮鎮有音像宣傳品、村村有宣傳掛圖,努力做到家喻戶曉。教育部門要將預防艾滋病和無償獻血知識納入各類高、中等學校教學計劃,并落實教學課時向學生講授;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對青少年著重開展青春期和性健康、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及無償獻血、禁毒知識的普及教育;新生入學時,要向每位新生發放“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處方”,并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外籍學生和出國留學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普及工作。鐵路、交通、民航、檢驗檢疫部門要把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納入對旅客宣傳的內容,并要求旅客集中的車站、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設置宣傳欄,擺放宣傳教育材料,適時播放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音像作品。文化、工商部門要對娛樂服務場所加強管理,要求其公開張貼和擺放艾滋病防治宣傳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民政部門及婚姻登記和社會救助管理機構要積極開展社會衛生宣傳教育,鼓勵和動員婚姻當事人主動進行婚前體檢。公安、外經貿、建設、勞動與社會保障等部門要組織開展面向流動人員和出國勞務人員的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團體和組織要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三、認真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城市和農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控制體系,圍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重點環節開展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 (一)加大對高危行為的干預力度。積極開展對注射吸毒、賣淫嫖娼等高危行為的干預,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傳播的重要手段。公安部門、司法部門要采取堅決有力措施,依法嚴厲打擊販賣、吸食毒品和賣淫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羈押、被監管人員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設立專門場所,協同衛生部門依法對羈押、被監管人員進行艾滋病病毒感染檢測、篩查和治療,配合衛生、藥品監管等部門在注射吸毒人員中開展美沙酮替代治療和針具市場營銷試點。加強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對惡意傳播疾病的,要追究法律責任。衛生、人口計生、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充分利用計劃生育和預防保健服務網絡,大力開展推廣使用安全套預防艾滋病工作,有關部門要積極給予配合。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要采取適宜形式推廣使用安全套,設立安全套自動售套機。允許安全套生產、經營企業利用商業網絡、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計劃生育服務網絡開展安全套公益廣告宣傳活動。 (二)確保血液及其制品安全使用。要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對采供血機構和血液制品生產單位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非法采供血、單采血漿和非法行醫等行為,保證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杜絕艾滋病病毒經采供血途徑傳播。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無償獻血,動員健康適齡人員自愿參加無償獻血,不斷提高無償獻血率。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用血管理,嚴格執行用血制度,把好臨床用血質量關,確保使用合法采供血機構提供的合格血液。強制推廣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做好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使用后消毒毀形和有關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消毒工作,防止艾滋病醫源性傳播。 (三)進一步加強疫情監測報告工作。強化艾滋病監測網絡建設,在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危人員集中的場所建立監測哨點,制定規范,明確責任,有步驟有重點地篩查感染者和患者。監測哨點要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人員,具備必需的經費和條件,確保有效地發現感染者和患者。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加強艾滋病初篩實驗室體系建設,認真做好艾滋病自愿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和相關咨詢工作,積極科學地開展對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力求準確掌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數量、疫情變化階段性情況和流行趨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認真落實疫情報告的規范要求,加強監測報告信息網絡建設,及時、準確報告疫情,并按規定向社會公布。加強對疫情報告工作的督查,嚴肅查處瞞報、漏報和遲報疫情的行為。 (四)認真組織實施醫療救治。各地要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和城鄉醫療救助支出范圍,向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對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常見機會性感染治療藥品費用予以減免。勞動與社會保障、財政、衛生行政部門要研究確定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目錄的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品種,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市確定市傳染病醫院作為市級定點收治醫院,負責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治療,主要在當地定點醫療機構進行,鼓勵流動人口中的艾滋病患者回鄉接受治療。對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實行統一集中采購、分配、調撥,并通過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逐級分發。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認真執行衛生部《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規范(試行)》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抗艾滋病病毒治療藥品項目管理執行方案(試行)》,嚴格規范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的使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抗艾滋病病毒藥品分發和使用的監督管理,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及時有效地救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采取切實措施,控制艾滋病病毒母嬰傳播。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防治咨詢、篩查,并免費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藥品進行預防性治療,降低經母嬰途徑的艾滋病病毒傳播率。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及有關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加強科學研究,落實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阻斷經母嬰途徑傳播艾滋病的工作。 四、保障艾滋病防治經費投入 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艾滋病防治經費的機制。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經費投入,保證必要的藥品(含抗病毒藥品、檢測試劑等)采購、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疫情監測、示范區建設、防治能力建設、專門監管場所建設、生活救助和患者救治的經費。市財政設立艾滋病防治專項資金,用于市有關部門開展防治工作。各縣(市)、區要相應安排防治工作專項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要高度關心防治人員身體健康,努力避免職業暴露感染,各地要根據規定對基層艾滋病防治人員發放津貼。通過建立基金、在公益性基金中設立專門項目、社會募捐、定點接受境內外捐贈等方式,籌集社會資金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強艾滋病防治經費管理與監督,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和審計制度,實行經費績效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有效落實關懷救助措施 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實施關懷救助措施,不僅可以延長他們的生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減少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而且有利于解決因艾滋病帶來的社會問題,維護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根據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關懷救助要求,切實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救助范圍,給予必要的生活救濟。城鎮艾滋病患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家庭其他成員按規定差額享受;患者家庭人均收入高于當地最低受生活保障標準且低于保障標準1.5倍的,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家庭其他成員不享受低保補助。農村地區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艾滋病患者家庭納入低保范圍,患者本人按當地低保標準全額享受。對農村已故艾滋病患者的孤老和孤兒實行“五保”供養,確保艾滋病患者子女及遺孤免費接義務教育。要采取醫療服務、社區服務、社會與家庭關懷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關懷活動。要積極引導廣大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各類社會團體、民間組織、民營企業、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社會力量投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來,有效預防和控制艾滋病,保障和促進全市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五年二月二十六日